心理学上“我”“自己”有很多表达。本我、自我、超我,主我、客我、镜我如何区别? 心理学上说:自我,本我,超我,那么什么叫自我超越呢?意思在“...

作者&投稿:赏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本我、自我、超我”源于弗洛伊德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来自人的本能,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追求各种个人欲望的满足和追求个人利益实现的特征;本我是人的生物性本能,只知快乐,活动盲目。

“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往往处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要求、超我的道德追求与本我的利益追求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协调矛盾,尽可能地寻找权宜之计,是个体最终行为表现的决策者,时而管理本我,时而服从超我。只有自我知道活动的目的和方向。

“超我”来自社会文化,是个体在成长经历中已经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念的种种文化信念,其中以道德、信仰为主要内容,超我是人内化了的社会道德原则。这些社会文化与道德信念对个体的要求,往往以牺牲个人服从整体为主,甚至要求个体行为完全道德化,因而与本我相对立。

2.“主我与客我”源于米德的思想。

用通俗的话讲,“主我”就是真实的那个自己,客我是指自己评价中或者别人评价中的那个自己。

米德对“主我”与“客我”的概念做出了如下的解释:“‘主我’是有机体对其他人的态度做出的反应;‘客我’则是一个人自己采取得一组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

3.“镜中我”是美国社会心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库利提出并用来说明自我观念形成过程的基本概念。

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即是“镜中我”。

扩展资料:

超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个体接受与选择对象的过程中,个体的自我的壮大是其基本特征。个体在其初期与对象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个体小而对象大、个体弱而对象强、个体有限而对象无限等等,由此形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不对称性和矛盾性。

但是后来,随着个体的对象关系在个体自我中的积累,个体开始壮大起来,个体与对象的关系逐渐地趋向对等、平和、融通与同一。个体在对象关系中的这种地位的变化,是对象关系的本质使然。

自我是一个矛盾体。自我寄宿在个体之内之后,他便处在矛盾的夹击之中。他既受到来自他的渊源——他的一切对象——对他的作用,他是这些对象的代言人;他又受到来自他的载体——他的命运共同体——对他的作用,他是他的载体——个体——的代言人。

自我的这一矛盾,使得他不断地调和二者,不断地生成“新我”。由于对象是源源不断的,“我”就是生生不息的,自我总是在新的内容的充实之下不断地改变自己。

显然,个体的对象关系越广泛,个体的自我所包含的外延就越广泛。如果接受是无止境的,那么自我的外延就是无边界的。

迄今为止,群是个体的高级对象。作为个体处在高级阶段的对象关系,个体所在的群是个体的现实关系。

群内的每一个个体相互间的交往通过他们各自的自我而展开,个体的自我在交往中相互接受对方从而壮大了他自身。

如此以来,交往的结果形成个体之间的普遍自我,正是这种普遍的自我支持了群的延续和发展。在随后的个体与群的关系中,个体进入群的最低的门槛就是个体的自我达到了群的普遍的“我”,低于群所要求的自我不为群所接纳。

因而,个体的自我——被群所认可的自我——成为个体与群对话的平台,个体的自我上升为与群相统一的普遍的自我。

在与群这一对象的接受与选择中,个体的自我仍然继续发展并壮大。当他的接受程度大到比群的普遍的对象关系更广泛的对象世界时,个体的自我超越了当前的群的普遍自我,他上升为超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弗洛伊德

百度百科-本我

百度百科-主我与客我

百度百科-镜中我



1,本我是原始本能的我,以实现欲望和得到满足为原则。

2,超我是社会化后的我,以道德和约束为原则。

3,自我既要面对本我,也受超我制约,是综合的现实中的我。

4,主我是作为主体的我,也就是主动的我。

5,客我是指作为客体的我,也就是被感受被认识被观察的我。

6,镜我则是指他人眼中的我,也就是他人对我的评价。



扩展资料

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洛伊德称其为力比多。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则的影响最大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本我、自我与超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主我与客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属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关于人格结构的名词,指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也就是说: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我,以实现欲望和得到满足为原则;超我是社会化后的我,以道德和约束为原则;那么,出于原始本能的本我和出于道德约束的超我当然会时常冲突,在这个时候,自我就出来调节本我和超我,因为自我是以现实为原则的,它既要衡量满足本我是否现实,也要衡量实现超我是否现实。所以,自我既要面对本我,也受超我制约,是综合的现实中的我。
主我,客我和镜我,准确来说,应该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了。他们反应的是自我的三个不同侧面。这其中,主我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我,客我和镜我都是建立在主我的基础上。讲白了,主我是作为主体的我,也就是主动的我。客我是指作为客体的我,也就是被感受被认识被观察的我。而镜我则是指他人眼中的我,也就是他人对我的评价。比如——我自己陈述:“他们说我作为一个母亲,是失败的”,这个作为母亲这个角色的“我”,就是客我。而听到“他们”说这句话的,和在这里做陈述的,就是主我。而“他们”眼中“失败的”我,就是镜我。
“真我”其实应该指的就是“自我”,因为自我是最真实最现实的“我”,也是我能最直观感受到的,最清楚了解的“我”。所以大家常常说“寻找真我”,其实就是寻找自我,寻找最真实的我。
而“我自己”,应该是“主我”了,因为这里的“我”是作为主体出现的。

补充一个本我,自我,超我的例子。这样你会更加明白这三个概念的区别。比如我现在在一个红灯路口。我的本我出于本能,告诉我为了赶时间要闯红灯。而我的超我出于道德,告诉我红灯是不该闯的。这个时候,本我和超我就开始产生矛盾了,于是乎,我的自我就开始调节他俩的矛盾了。自我本着现实原则,就会开始衡量闯一个红灯要付出的代价啦,不闯这个红灯会不会迟到呢,吧啦吧啦吧啦……一个完善的自我,就会告诉我不要闯红灯,因为闯红灯是不对的,但是因为没闯红灯而耽误的时间,可以通过等下走快点儿而补回来。一个不完善的自我,要么毅然决然闯了红灯(控制不了本我),要么即使后面有人追杀也不闯红灯(被超我限制死)。

当今说的(心理学)是特别说的错了。实际才是(灵魂)出窍(天意)遗传

怎么分辨心理学中的本我,自我,超我~


呵呵,你这问的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在一个维度上可以比的。

心理学中的,自我,本我,超我。 其实就是现在心理学主要流派中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所最先提出的人格理论。

他这种描述是学术专有名词。 他这里面的“自我”和你所说的“自我超越” 中的自我,并不是一样的。

我就不讲弗洛伊德的学术观点了,但我给你区分一下这两者到底是什么区别。

“自我超越”如果定义出来的话,这种说法是属于“文艺描述”也就是说,它其实是一个文学性的概念。

而“自我”则是学术论文里边的一个词,他对于平常人并没有什么交流作用,它只是为了定义一种人格结构现象。
就比如说化学里的CO2 ,这个数字属于什么呢? 对于平常人肯定不会明白了,但是稍微懂点化学的人就知道它表示的是二氧化碳这种化学名词。
心理学中的“自我”就是这种“代名词”,他并不能做交流,他不属于“语言范畴”

不知道这么说,你能不能懂。

身边有很多朋友 却感觉自己有时很寂寞 有时候感觉自己很多话都没有...
答:朋友很多,但不代表能走进你的内心。因为没有真正懂你的人,所以你觉得不被别人所理解,所以也不想把心里话说出来。其实一个人的苦只有自已知道,没必要去和朋友诉说,当然说出来是好受了,可是谁又永远能做你的倾听者呢,还不如让自已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学着去承受可能比去找朋友倾诉好的多。在...

为什么很多女性总认为自己越瘦越好看,明明不胖的还要减肥?我觉的还是丰...
答:其实在青春期十五六岁的时候,我因为自己身材的原因,感觉到非常的自卑。当时正值最爱美的时期,有长得漂亮苗条的同学,也有长得臃肿的女孩。很无奈我就是后者,当时我感到非常的自卑,身边的男生也会有意无意地表达出“很胖的女孩就是肥猪”这种思想。当时我有个喜欢的男孩子,本来都准备告白了,但是在后来他的朋友嘴巴...

助教工作情况总结汇报5篇
答:一开学,亮亮就明确向我表达了想让妈妈做一次助教老师的强烈愿望。 虽然自己已经有13年的教龄了,但教的都是大学生,还没有教过幼儿园的小朋友。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也为了体验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我早早就报了名,申请成为本学期的家长助教老师。 终于,机会来了。当班主任李老师告诉我可以体验一上午助教老师工作的...

表达爱|与你有关,皆是浪漫!
答:5.落日余晖的路上总是爱意弥漫,我便随你坠入这暮色,随灯火闪烁。 6.光很温柔也很清晰,你的出现始料未及,就如这光,照亮我温暖我。 7.成年人的世界,懂比爱重要,陪伴比惊喜长久。 8.爱是细水长流,是所有分享的瞬间想到的都是你,是我会毫不犹豫坚定的选择你。 9.买一束玫瑰送给自己,毕竟好好爱自己才是...

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事情从而引发不同的情绪和感受,昨天...
答:通过交往,我们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事情从而引发不同的情绪和感受,昨天、今天、明天...据我个人仔细体会,即便多次体验过既视感,每次这种感觉维持的时间也不一样,少则瞬间,多则几秒。 对既视感有很多种说法,前生的记忆、二次反射、半脑...

为什么有些人文化程度不高,却能写出极好的文章?
答:让文字变化成了情感,情感又变成了文字。在网络里最好用口语式的描写娓娓道来,最好少用那些晦涩的之乎者也式的语言来玩高深,因为这里的读者群很杂,所以最好深入浅出来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只要是能真正的做到了情感表达的酣畅淋漓就是最好的文章,这与文化的高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什么?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诗出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爱莲说》,意思是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作品原文】: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性格很内向的人适合学什么专业?
答:以上的六张性格签只是作为一种参考,世界上没有百分百的绝对,主观能动性也不是可以被小觑的东西。你的性格可能不单单是一种类型,可能会兼具几种类型,也可能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发生变化。所以,在抉择之时,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内向是一个 很大的概念,以上仅供...

至今搞不明白,“哲学家”和“学者”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
答:学者,属于社会学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区分。广义的“学者”:系指具有一定学识水平、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人。狭义“学者”:指通过学问觉悟之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的人。学者包括:思想家、哲学家、法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各类文化的理论或学术专家。专家学者...

当你不知道某些真相的时候,你可能会活的更好。这话什么意思?
答:大概的意思是:很多时候,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人反而会开心很多。一旦真相被揭发,伴随而来的是失望与伤痛,让人痛不欲生。例如你会相信和感恩某个人,因为对方总是给你源源不断的帮助,但有一天,你发现,他帮助你只因为愧疚,他曾经背后深深地伤害过你,也曾经利用过你。你宁愿一直相信他是是发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