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有哪些需要掌握的原则与方法

作者&投稿:初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通读全文,理解主旨,照顾前后,准确译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翻译方法:

1、留:各类专用名词和各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爵名、国名、朝代名、书名、谥号、庙号、年号、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要保留。

2、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3、补: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要根据语境补出。补出成分翻译时用括号括起来。



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

关键实词译到位:

 翻译题中,几乎每个需要翻译的句子都包含重要的实词,而重要的实词往往是答案的赋分点,考生只要能准确译出其中的重要实词,就能得分。

文言句子中实词的赋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处:

1、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名词。

2、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发生活用的词语都是考查的重点实词。

3、课本中出现的实词,可能就是本句的关键实词,但往往一词多义居多,分辨时要仔细斟酌。



如果是考场翻译的话,先是要逐字逐句翻译,一个字都不能漏,同时把省略的部分加上去,把多余的部分省略。然后是把翻译后的句子理顺,因为古文有很多的倒装句。基本上这样分数就能拿大部分了。如果水平高点的话,最好能把句子润色一下,翻译的优美点。这就是你们老师所说的“信、达、雅”。
还有就是人名,地名等不用翻译。
我还是刚刚高中毕业,可能不是很完全,嘿嘿。

信、达、雅
买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语文》上面很详细。

可以记熟固定的解释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下面结合例句简介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方法: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意: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组词释义
 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并且很多本身就是由文言词增加一字得来的。这就是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很多文言词的依据。
 例1: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政事通畅,人民和乐……
 二、照录或更换
 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用名词,翻译时照录即可;原文中引用的诗文在翻译句子时也以直录为佳;一些基本词古今意义一样,更无须翻译。
 例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做郡守。
 例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而有的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或语意已经发生了变化;或现在虽然偶尔还在使用,可已经比较生涩了。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把它们更换成现代汉语里相应的词语。
 例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翻译: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跑掉。
 三、增补与删除
 文言文里有很多省略句,而且省略的内容往往多而灵活。我们在翻译时,应该根据上下文酌情增补。
  例5: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左传·曹刿论战》)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文言文用的一些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多删除。
 例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四、合译与分译
 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翻译: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文言文中的“并提”,翻译时多应分别表达。
 例8:风霜高洁……(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五、调换顺序
 文言文中有一些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换顺序。
 例9: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此外,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用作补语,而现在多用作状语,翻译时也需要酌情调换顺序。
  例10: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六、直译与意译
 直译力求逐字翻译,字字落实;意译则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直译准确而简洁,意译灵活而流畅。翻译时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例11: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翻译:在这时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
 画横线的词语用的就是意译。有时整句也可以用意译。
 例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常见的翻译失误类型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可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2、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 “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误译: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本文摘自《百度文库》请珍惜。

翻译的三大原则有哪些?
答:2. 流畅原则(fluency):翻译应该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口语性,让译文自然流畅、易于理解。3. 得体原则(appropriateness):翻译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规范,适当地处理语言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使译文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这三个原则通常是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保证翻译质量...

文言文方法缩
答: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语文文言文翻译理解不了怎么办?
答:所谓达,就是我们翻译完句子之后,要保证句子的流畅和通达,不能出现病句,这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例如,《咏雪》中“白雪纷纷何所似”一句,我们逐字对译,即可得到“纷纷扬扬的白雪什么像”的译句,但是这样的句子明显是不通顺的,所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变成“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这就是“达...

中考考试统一考文言文的翻译是直译还是意译?那个标准,我们老师好像_百度...
答: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直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信",指译文能准确...

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但是,通常情况下,“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译人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Venuti:2001)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其特定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 — 直译、意译或介于两者之间。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连贯性(coherence rule)指...

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历史背景、社会习惯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背景,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相应表达方式,使翻译结果符合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因此,在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深入的语言学和文化学知识,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技能和经验,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解释文言文四大方法
答: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

翻译时遵守哪些原则?
答:...变译包括12种方法,即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改译、阐译、译写、参译和仿作。”黄教授的变译理论主要针对段落篇章翻译,本文所阐释的变译主要针对句子翻译,更多的侧重翻译中句法层面的调整。因此,针对句子层面的翻译原则为:以顺译为主,变译为辅。

翻译的原则
答:“信、达、雅。”的三字箴言是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在其著作《天演论》中提出的。下面依次详细解释。一、翻译原则中的“信”。“信”是信实的意思。要求我们在翻译时必须做到忠于原文的思想和内涵。既要充分表达出原文的信息,又要能够准确无误地反映出作者的本意。在翻译时绝对不能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答:互文的翻译。互文又称为“互辞”,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翻译。委婉的翻译。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等等,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而把话说得很含蓄,很委婉。我们在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用典的翻译。古人为了使文章典雅,言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