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是什么?一切都是空的? 佛教的世界观是什么?

作者&投稿:笃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是四圣谛中的前两个圣谛,而后两种圣谛则是方法论。四圣谛是苦、集、灭、道四种。其中:
  苦圣谛:简单的讲,这是佛教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佛教认为五取蕴即是苦。五取蕴是佛教对世界的分析,他将世界分析成五种现象,即色、受、想、行、识,我们一般是分析成两种现象,即物质与精神。佛教的色取蕴相当于物质现象,而受、想、行、识四取蕴则相当于精神现象。佛教认为这五种现象归根揭底是苦。为什么这样看呢?因为佛教发现,这些现象都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即无常(生起即迅速消亡,也叫刹那生灭)、苦(诸如生、老、病、死等无法避免的现象,一生中虽有快乐亦极短暂而各种烦恼则是常常相伴,五取蕴中即包括各种痛苦体验,也为这些体验提供了基础)、无我(这是最关键的教义,即不应当认为任何现象中有我,或为我所有,或就是我本身,那一切只是现象而已)。无我,这种特征也有时可以称为“空”,这里的“空”并不是指什么也不存在,而是指无主宰。基于世界具有这样的三种特征,所以它是不圆满的,说到底,它是苦。
  苦集圣谛:这是对苦生起之因的分析。为什么会有苦的生起呢?佛陀发现是渴爱。由于有这它,这苦则是一再的生起。人死则一了百了,这是错误的见解,佛教发现轮回的存在,轮回中充满了种种苦难,而推动轮回的力量来自渴爱,由于人们有各种贪爱、执着,轮回则一直进行下去。
  苦灭圣谛:佛教发现苦是能够止息的,渴爱是可以断尽的,涅槃的寂静是存在的,解脱是有希望的。这是苦灭圣谛的基本含义。
  苦灭之道圣谛:这是讲消灭一切苦的方法需要具备这八种要素: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归纳起来其实就是戒定慧三种。

空不是没有,妙空,可以借用量子物理来理解。

量子物理研究出,世界其实是由concept(概念)information(信息)idea(想法)组成的。

传统机械物理,受制于当时的科研条件,得出了的结论是相对狭隘的,现代量子物理已经突破了这个狭隘的世界观,研究出,分子、原子、电子,再分到夸克,继续分下去,最后的基本粒子,其实是不存在的,所谓基本粒子,就是波动(弦),也就是“一念不觉”,本来世界是清净的,平等的,没有波动,“一念不觉”,就产生波动,产生波动,就是“而生无名”,波动形成种种基本粒子就是「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基本粒子就构成世界。

这方面可以参考量子物理电影《我们懂个X》(2004):

上: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zFsQRylqJU/
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jhrfUAQ2qg/

加上看续集会更加清楚(或者直接看续集也行):

《我们懂个X》续集 2006 上: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t6RkOq6giE/
《我们懂个X》续集 2006 中: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1Clap3CVOg/
《我们懂个X》续集 2006 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YUirvL6X6Y/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八十多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有一场演讲,题目是《物理与美》,里面就提到,内容大致如下:物理学,确实是建筑在非常美的结构上面的,这种结构非常准确,然后底下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有这种结构?这些美的结构,使得你了解了以后,觉得很难是偶然的,这个结构越准确,越妙,就越不偶然。我相信,这个不是科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大概也不是哲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宗教能不能解决呢?那要看你问谁,有人觉得宗教也不能解决,但是我们知道,有很多人是认为宗教可以解决的。

+++++++++++++++++++++++++++++++++++++++++++++++++++++++++++++
关于学佛,可以先看看

《释迦牟尼佛传》 http://www.amtf.cn/other/shijiafo/ebook1-000.htm

了解佛的一生,然后开始系统学佛。

附:学佛次第及相关资源

净空法师网站 http://www.amtb.tw/

儒释道网路电视台http://www.amtb.tw/tvchannel/live8_js1.htm

视频版「认识佛教」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7&web_rel_index=207

视频版「三皈传授」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7&web_rel_index=204

转自净空法师网站,(Q&A 讯问台)http://www.amtb.tw/section2/qa.htm?web_index=1&web_sub_index=1

给新进的同修-初学导引

问:我对佛教还不认识,如何著手?
答:请先於网站上收看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及「三皈传授」的讲演,此能帮忙您先对佛教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明白学佛之目的与意义,以提高学佛之兴趣与信心,进而能深入学习。

问:初学要如何修学?
答:净宗修学是以「净业三福」为基础。

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何落实?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真正将这两句话落实在生活当中。「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则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同学至少要学习《五戒相经笺要》和三皈传授。三皈传授有录相带,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学一定要学《沙弥律仪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具足众戒」,就是十条戒圆圆满满。「不犯威仪」,是二十四门威仪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宝藏。这一条就是《地藏经》的宗旨,我们要从学习《地藏经》来开发心地宝藏。这是前两年的基础课程。

佛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得多重!多麼重要!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从凡夫修行作菩萨,将来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这三条。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皆以此三条为基础。若无此基础,就不能成就;犹如盖房打地基一样,无论盖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坚固,有了坚固的基础,才能学法门。

+++++++++++++++++++++++++++++++++++++++++++++++++++++++++++++++++++++
《佛藏经》云: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者,非佛弟子。

而学小乘的教材很多,弟子规是其中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

《弟子规》与佛法的修学(蔡礼旭老师主讲)
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68&web_rel_index=876

所说的空不是没有,是指缘起性空,也就是说缘聚则生,缘尽则灭,时时迁变,生灭无常。
就拿楼主说的举例,棍子打我之时,我感觉疼,之前不疼,之后也不疼,疼在那里?棍子打也就是因缘汇聚的时候。再说棍子,一开始是树,最后要烂,棍子也就存在短暂的时间。因缘聚有个棍子,缘灭棍子也没了。
从宏观上说,没有任何东西,因为都是在变化的。但是当下因缘成熟,有种种暂时存在的东西。所以不落空有,一味说有是看不开,一味说空随便乱来更可怕。空有就像硬币两面,相辅相成,不可二分。一真法界,平等不二。

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是四圣谛中的前两个圣谛,而后两种圣谛则是方法论。四圣谛是苦、集、灭、道四种。



基本的认识应该是——无常。也就是没有永恒,没有固定不变。因此才说“空”,意思是在事物的理解认识层面上(法象),是空泛无边际的,不值得执著。

至于说唯心和唯物,您的认识有些偏颇,主要是对某些佛法概念的不了解。
佛法主要是心的精神世界对物的物质世界如何理解、如何思维的问题,所以不会把心与物分开。世界和自我的认知是五蕴的集合。世界上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叫色蕴;我们通过六根,就是以自身眼的视觉、耳的听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身体的触觉、心理意识的思维判断等六根来接受外界世界(色蕴)的信息,然后产生受、想、行、识各种蕴集,也就是通过接收外界世界的认识产生心理的认知感受、思维联想、行动控制、意识综合判断的各种能力。
因此,外界事物是通过内心的各种功能的蕴集来反馈才能被认知,并不是说他们在被认知前不存在,只能说是没有被“发觉”而已。
正因为世界的这种“空”性,所以没有可能完全透彻的去认识世界,也由于这种“空”性,所以在因、缘的无常变化下才会有无常的果。
以你的例子来说:未觉察有棍子的时候,自然没有发现,但只是说没有发现有这样东西存在于身边,不是说不承认有这样东西存在于世。只要有了你的击打,就会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受功能来判断,发现击打来源于这个棍子。

我这里所理解的心与物,是辨证看的。单纯的物,而不发生分别判断,那么人对物的控制改造意义就无法理解,可称机械唯物主义;单纯的心,不发生实际的认识和发现,只会产生自我的幻想,产生精神疾病,所谓主观唯心。如果以哲学词语来定义,归于客观唯心主义还算合适。

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是什么?~

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是四圣谛中的前两个圣谛,而后两种圣谛则是方法论。四圣谛是苦、集、灭、道四种。
详细解说:
苦圣谛:简单的讲,这是佛教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佛教认为五取蕴即是苦。五取蕴是佛教对世界的分析,他将世界分析成五种现象,即色、受、想、行、识,我们一般是分析成两种现象,即物质与精神。佛教的色取蕴相当于物质现象,而受、想、行、识四取蕴则相当于精神现象。佛教认为这五种现象归根揭底是苦。为什么这样看呢?因为佛教发现,这些现象都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即无常(生起即迅速消亡,也叫刹那生灭)、苦(诸如生、老、病、死等无法避免的现象,一生中虽有快乐亦极短暂而各种烦恼则是常常相伴,五取蕴中即包括各种痛苦体验,也为这些体验提供了基础)、无我(这是最关键的教义,即不应当认为任何现象中有我,或为我所有,或就是我本身,那一切只是现象而已)。无我,这种特征也有时可以称为“空”,这里的“空”并不是指什么也不存在,而是指无主宰。基于世界具有这样的三种特征,所以它是不圆满的,说到底,它是苦。
苦集圣谛:这是对苦生起之因的分析。为什么会有苦的生起呢?佛陀发现是渴爱。由于有这它,这苦则是一再的生起。人死则一了百了,这是错误的见解,佛教发现轮回的存在,轮回中充满了种种苦难,而推动轮回的力量来自渴爱,由于人们有各种贪爱、执着,轮回则一直进行下去。
苦灭圣谛:佛教发现苦是能够止息的,渴爱是可以断尽的,涅槃的寂静是存在的,解脱是有希望的。这是苦灭圣谛的基本含义。
苦灭之道圣谛:这是讲消灭一切苦的方法需要具备这八种要素: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归纳起来其实就是戒定慧三种。

佛陀是创世主吗
  不。正信的佛教,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是人间的觉悟者,佛陀虽能觉悟世间的一切原理,但却无能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佛陀虽能化度众生,众生的能否得度,尚须由众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决定。佛陀是最好的良医,能为但众生痛苦诊断处方,服他的药,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药,佛陀也是爱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向导,能给众生引导出离世间的苦海,听从佛的引导,必定得度,如果不从引导,也是爱莫能助。因此,佛陀不以创世主自居,甚至不希望徒众们仅对佛陀作形式上的崇拜;能够实践佛的言教,就等于见佛敬佛,否则,虽然觐见了当时的佛陀,也等于没有见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创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佛陀自己虽已离苦得乐,但却不能代替众生离苦得乐。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导师,而不是幻术家及魔术师,他用不著骗人家说‘代人赎罪’,他是教我们一切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宇宙和生命是从那里来的
  圣严法师著述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原素也是永恒的,前者是物质不灭,后者是精神不灭。所谓永恒,就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本来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实际情况。

  佛教相信:宇宙形态的变化,生命过程的流转,那是由于众生所造的‘业力’的结果。

  业力是指有情众生(动物)使每一桩或善或恶的行为,像各种的颜色一样,继续不断地薰染到生命的主体──识田中去,在从识田之中,等待外缘的诱导而萌芽生长,正像播种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气、水的诱导而萌芽生长,这在佛教称为业力的现行。业的造作是业力现行的因,业力的现行,是业所造的结果,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就是这个意思的说明。

  业,有个人单独造作,也有与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虽然单独造作,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虽然与他人共同造作,但也各有轻重不同。因此,业的种类,从大体上说,分有‘共业’及‘不共业’的两大类。

  由于共业,所以感得同样的业报;地球,便是由于地球世界的众生──过去、现在、未来的无数众生的共业所感,而有各类不同的共业,所以也感得各种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间,有著无数无量的世界,它们的成因,都是由于各类不同的无数众生,所造各类不同的共业而成。所以,火星上如果真的有人,火星人的形体,未必也和地球人的形体一样。至于那些无人的星球,乃至那些没有生物存在的星球,虽不是众生活动的舞台,但却也是为了众生活动的舞台而存在;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没有一种现象没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太阳上不可能有生物,但如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的生物也将无法生存;虽然上有许多的事物,无法用科学的观点证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释,一切都是由于众生的业力所感,那就是它们存在的理由。

  至于生命在地球上最出的出现,佛教相信是由变化而来,下至单细胞的生物,上至人类,都是一样。地球形成之后最出的人类,是由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是飞空而来的,那是由于他们的堕落,贪爱了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吃了之后,身体粗重不能飞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世记经、大楼炭经、起世经等)。实际上,那也是出于他们的业报所致,天福享尽之时,必须要来地上随业受报。正像以后所有的众生一样,既然先由共同的业力,感成了一个地球,岂能不来接受地球生活的果报?一旦在地球世界的业报受完,又将往生应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又由于不共业的理由,虽然同样生在地球世界,品类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虫,上至人类,人类之中,贫富贵贱,上智下愚,也有千万差别。

  事实上,共业,也是不共业的分类,比如地球众生的共业与他方世界众生的共业相比,便成了不共业;同样的,不共业,也是共业的分类,比如非洲的黑种人与亚洲的黄种人,是由不共业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类,所以仍由共业所感。以此类推,同在一个国家的人民,也有千万差别,乃至同在一个家庭,兄弟姊妹,也各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

  这,就是佛教对于宇宙生命的来源及其存在的看法。

最基本的世界观指哪两大类
答:最基本的世界观指主观与客观,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两大根本分类。世界观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具有实践性,人的世界观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

什么是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答:世界观在哲学上又称为宇宙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和各种关系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根本观点。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对人的活动发生支配作用,发挥决定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每个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由于人们社会实践水平、历史发展阶段、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不同,认识会...

什么才是正确的世界观?
答:可以讲,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观的含义很广,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人生观被认为是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根本观点。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

佛教的世界观是什么?
答:正信的佛教,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是人间的觉悟者,佛陀虽能觉悟世间的一切原理,但却无能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佛陀虽能化度众生,众生的能否得度,尚须由众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决定。佛陀是最好的良医,能为但众生痛苦诊断处方,服他的药,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药,佛陀也是爱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

如何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答:一、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在哲学上又称为宇宙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和各种关系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根本观点。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对人的活动发生支配作用,发挥决定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每个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由于人们社会实践水平、历史发展...

你认为宗教学是怎样的一种世界观 ~快点呀
答:各个宗教的世界观是:共产主义信奉“辨证唯物世界观”,强调“学习和实践”,追求一种没有奴隶剥削、封建压迫、资本榨取的理想大同世界,要为全世界人民的“解放”而努力,而解放的对象不是是否信奉共产主义的个人,而是受奴隶剥削、封建压迫、资本榨取的整个阶层,对不信奉自己的人仅仅是不能入党或已入党...

什么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哪几方面具体表现?
答: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称“三观”。一、世界观 1、定义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2、概要(具体表现)世界观包括两大根本问题:①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世界上的两大类现象——物质和精神谁决定谁?世界在...

普世价值的世界观基础是什么
答:普世价值的世界观 1、普世价值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的价值,包括但不限于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公平、正义、诚信、和谐等。2、普世价值源于西方基督教,基于对世界本体追问的自然哲学是西方文明“普世主义”最重要的基因。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普世一词便有全世界范围、全基督教的含义。3、普世价值...

什么是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准确的定义是什么?
答: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究竟什么才是世界观?
答:人生观被认为是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根本观点。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http://www.zgxl.net/cptoday/nous/sjg.htm 引导人们确立无产阶级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是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它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最根本的看法。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