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居民寒松柏有本性这首诗出自哪里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首诗是指什...

作者&投稿:雪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没有“西部居民寒松柏有本性”这句诗,应是“寒松柏有本性”。

出自:两汉刘桢的《赠从弟·其二》

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译文: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赏析: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扩展资料:

延伸阅读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赠从弟

【作者】刘桢 【朝代】魏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首诗什么解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出自刘桢《赠从弟》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赏析: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扩展资料:
陈柞明评论刘桢的诗,用了“翠峰插空,高云曳壁”的精妙比喻(《采菽堂古诗选》)。《赠从弟三首》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美。作为咏物诗,这三首对苹藻、松柏、凤凰虽然着笔不多,却都是画龙点睛,使它们个个风骨棱然。这正是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写照。倘若他自身没有这种“挺挺自持”的气骨,就不能将这类无情之物铸造得如此“高风跨俗”、富有生气。
诗人运笔也摇曳多姿、富于变化:咏苹藻,则映衬抑扬、着色清淡,正适宜表现它的淡泊高洁之性;赞松柏,则辞气壮盛、笔力遒劲,正可与它的抗风傲霜之节并驱;歌凤凰,则笔势宕跌,飘逸多姿,正显现了凤凰奋翅高举的远大志向和潇洒身影。
仅从咏物这一点看,它们继承了屈原《橘颂》的创作经验,又表现了张戒所说“咏物之工,卓然天成”(《岁寒堂诗话》)的妙处。
参考资料:赠从弟——百度百科

很高兴为你解答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请采纳 谢谢

岂不罹凝寒的罹是什么意思
答:岂不罹凝寒的罹是指遭受的意思。岂不罹凝寒这句诗出自魏晋诗人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全诗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首诗以松柏为喻,劝勉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亭亭山上松以山上的松树为喻...

龚自珍的代表作三首
答:2、《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首诗以山上的青松为喻,劝勉堂弟要坚守节操,不畏严寒而保持高尚的品格。诗人以松柏为比,表达了对坚贞不屈、执着于理想的人格精神的赞赏。3、《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

八年级下册语文附录古诗十首
答:1 赠从弟(汉 刘桢)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

描写松柏坚贞不屈的诗句
答:1. 关于松柏坚贞不屈的诗句 关于松柏坚贞不屈的诗句 1. 表现松柏坚贞不屈的诗 凌寒松柏有本性 ——咏松柏古诗词赏析 川雪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第九》)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作为“岁...

关于松树的古诗有哪些?
答: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岂可改志向,士人有傲骨。】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古诗探讨
答:的确是勉励之意。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颈联和尾联是用松的不畏严寒,自有本性来告诉从弟:就算面临小人谗言或自身大的变故,也不能因此倒下,还是要坚强勇敢。你可以参考陈毅的《青松》一诗,可以帮助你理解。(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希望能帮到你。

赠从弟原文及赏析
答:亭亭山上松②,瑟瑟谷中风③。风声一何盛④,松枝一何劲⑤。冰霜正惨凄⑥,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⑦,松柏有本性。作者在诗中以松柏喻其从弟,既有赞美,又有勉励。松树一向被我国人民视为一种人格的象征物。松树形状高大,枝干挺立,有着耐寒暑、抗风雨的特质,所以人们用它来象征人的品格气质和形象...

有谁知道描写松树的古诗
答: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赠从弟 [作者] 刘桢 [全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咏松 栽松二首 【唐...

赠小弟的翻译,刘桢写的。帮忙回答下。谢谢!
答:lí )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魏诗》卷三。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

青松古诗翻译
答:也正是因为作者人格和时代精神相互融合,才让这首诗充满了正直之气,读起来令人感动。关于青松的古诗 《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孤松》柳宗元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