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主任如何应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留守儿童观察记录

作者&投稿:语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今中国,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推动下, 大规模大范围的农村人口为改变生存现状大量外出务工。夫妻双双外出,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父母与子女聚少离多,父母达不到监护人的角色要求,子女缺乏亲情, 生活无人监护,学习无人监督,行为上缺乏正确有效的指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性格形成、安全、行为、生活、学习、品德等方面造成不良的影响。给学校教育带来困难。难以顺利完成学业。
一、 当前留守儿童现状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我们知道,儿童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而留守儿童却缺失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育因素--家庭教育。
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位,很多家长都将自己的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只是在生活上尽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却忽视了孩子们真正的心理需求。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以及学习成绩都受到影响。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性格和行为养成起着关键性作用,而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却落在了隔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上,由此就形成了不合理的隔代教育,大多数老人只是管孩子们的吃、穿、住和生命安全,只要等孩子的父母回来能给孩子的父母交差能将孩子完完整整地交给他们就行,更多的老人们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常在嘴里念叨这孩子可怜,父母在他5岁时就外出打工,于是他们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是溺爱,而不是应有的关爱。如果哪家的孩子欺负自己的宝贝孙子外孙,他们就会教孩子你爹妈不在身边,不能太弱,太弱就会被欺负,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绝对不能示弱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思想、行为就进入了误区,如不及时阻止及矫正,就很可能酿成大错。同时父母和子女长期分隔两地,不利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即使父母偶尔会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孩子们都只是简单的敷衍,父母很难从这种简短的回答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出现。而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理念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需求与教育关爱力不从心。使其学校教育也显得无能为力。家校缺乏沟通,监护不力,留守儿童厌学逃学,不服管教,成绩下降。导致大部分教师觉得现在的学生难教。特别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更难管理。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1.办学布局欠合理,办学条件差。就我学校而言,办学条件极其艰苦。没有专门生活教师,只能由肩负艰巨教学任务的班主任兼任生活教师,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另外,农村学校办学经费存在严重不足,制约着硬件设施和师资待遇。无力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从而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教育。
2.师资缺乏。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妇辅导教师。虽然素质教育早作为教育改革的内容被提出,但是在农村,学校却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升学率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更是令人堪忧。
3.家访不到位。 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老师不能及时就他们的学习思想状况与其父母沟通,而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部分由于自身素质的缺乏而导致老师与其沟通困难。长期一来,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由于师资力量经费限制,教师工作繁重和地域限制,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家访偏少。缺乏对其家庭情况的了解,未能给以特殊关爱。
4.教育理念滞后。在教育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评价方式之前。目前还在实行不是应试教育的应试教育。农村教育照样盯在升学教育理念上。教师不能照顾所有的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大家关心的是有几个人能考上重点中学,从而忽视了那些差等生的学习,导致优等生和差等生两极分化严重,使得一部分差等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学生的升学率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老师的工作好坏、晋级加薪,导致各类重点学校、私立学校争先抢生源。在这种大环境下,老师又如何去关顾留守儿童?谁之过?难道仅仅是师之过么?
5.课程设置流于形式。农村学校课程设置受多方面的制约: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等。开设的课程,多数没上,即便开设了,也只是配位。体育课,电脑课流于形式,图书室没有开放。很多的课被语数教师被迫挤占。这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实在令人吃惊。此类现象在农村学校并不是少数。而村校干脆就只上语数课,更不用说开设什么心理课程辅导课了。
总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是造成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主要原因。
二、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对症下药,治标治本,改善和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出现的诸多问题,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关,与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落实有关。或者说开展不得力,不够理想,需要改进和提高。因此建议每个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由专门的心理教师担任。另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对留守儿童进

针对乡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情况,教师如何有效实施家园共育?~

首先了解班级留守儿童的具体家庭情况,比如:监护人的状况,家庭结构状况。其次,有针对性的进行电话、家访等沟通。最后,定期进行家园共育反馈的梳理和总结。

观察时间:

2014



4

月——

6





观察对象:刘宇翔(男)



年龄:

4

岁半



家庭情况:



父母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带,家中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姐姐。



观察记录:








记录片段一



翔翔是本学期刚转来的新生,

年龄也已符合中班下学期入学标准。

入园初期,

经常表

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入园初期,语言很少,几乎不与同伴交流。



2.

几乎不参与集体活动,自由游戏时间很活跃。



3.

认知水平发展较同龄孩子明显滞后,最明显的表现在不能唱数

1-10

,不会点数说

总数。








记录片段二



入园半个学期左右,翔翔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1.

开始表现出对交友的渴望,

但是与朋友交往过程中经常会被其他孩子告状

“翔翔打

人”

,大部分孩子不喜欢与其交往。老师观察发现,翔翔最容易与朋友发生矛盾的地方在

自由游戏时间,当别的孩子在游戏(玩积木)时,他会以“抢夺”



“破坏”的方式吸引同

伴注意。



2.

集体活动中,渐渐开始有了一定的兴趣,表现在对老师夸张的表现、生动的描述、

动听的音乐有愉快、开心并给予关注的表情和表现,但是从不给予老师的问题回应。



3.

对动手活动,

尤其是绘画不感兴趣。

表现在,

绘画手工等动手活动时,

不愿意动手,

多以观望的状态参与活动。








记录片段三



在对翔翔进行了一定时间的观察后,

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指导,

发现翔翔在临近学

期末时,有了以下一些表现:



1.

与同伴交往依然有些困难,

很难得到同伴的接纳和认同。

每当这时会表现出失落感,

会一个人坐到座位上不啃声。
















2.

喜欢为老师做事情,

比如叠毛巾,

摆桌子

(尤为积极)

等,

甚至有时会主动参与不

需要任何提醒和指导。



3.

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变化不太明显,

但在动手活动上有所进步,

表现在:

在老师的鼓

励和陪伴下愿意尝试动手操作,得到鼓励后会表现出开心、更有积极性。



4.

最明显的变化在于,

当受到排挤或者高兴时,

会主动靠近老师,

表现出对老师的依

赖或是依恋。



观察分析:



一、成长环境的了解



在与翔翔爷爷奶奶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

翔翔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教养陪伴,

几乎都

是由爷爷奶奶包办,

而爷爷还有一份工作。

另外,

家周围都是与之年龄相仿或稍大的同伴,

翔翔习惯了与朋友们在一起打打闹闹,

爷爷奶奶因为生活、

身体、

劳作等原因疏于教养教

育,基本上是任其发展。



对于翔翔会打人这一现象,

爷爷奶奶都表现出无奈,

问起他们的解决方法时,

也多是

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



另外,爷爷奶奶很关注翔翔的学习状况,但是“不会教,没有教过。





二、行为表现的分析



1.

观察中经常能看到翔翔与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

问起原因小伙伴觉得被打了,

而翔

翔没有任何“打人”的意识。这说明他已经很习惯这样“打闹”的方式与人交往。一方面

体现出家庭教养方式的不恰当:

家人对翔翔

“顽皮”

的表现习惯性的责骂、

恐吓或者是打,

都让翔翔将与人交往理解成了“粗暴的方式”

,所以,不论是对待家人还是朋友都是“言

语少、动作多”

;另一方面,因为没有长辈的陪伴和指导,翔翔缺乏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方

法,

不擅于语言表达也成了他与人交往的一道屏障。

因此,

他需要通过“破坏”

的方式吸

引同伴的注意,以此得到关注,寻求交往需要。



2.

集体活动中,

翔翔所表现出来的

“不感兴趣”

也来源于内心的不自信:

不擅于表达,

所以不自信表达;

不擅于动手,

所以不自信动手。

这也与孩子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家庭

中没有一个可以让他安静活动的场所,无人陪伴、无人指导。

“放羊式”的成长环境让翔

翔练就了一身好体质的同时,

也影响了他认知能力的发展。

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

“有心无力”

,因此错过了很多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3.

情感的需求。

翔翔在与老师、

同伴熟悉了之后,

会表现出对我们的需要和依赖。



源于他在家庭中情感得不到满足。

少有人给予关注、

鼓励或者是表扬,

这都让他产生了

“极

度自信或者自卑”的心理。所以会在被同伴拒绝之后独自躲起来、或者寻求老师的安慰,














得到表扬时也表现出对老师的依赖。



三、教养策略



针对翔翔这类留守儿童,最重要的是首先满足孩子成长中“情感的需要”

。在对翔翔

的教养中,

我更多的是给予他生活中表现的机会,

例如,

请他帮助老师搬桌子、

叠毛巾等,

从而鼓励他、

表扬他。

情感的需要还表现在对他细微心情的关注上。

在面对一个集体的孩

子时,

给予翔翔的细微关注和私下谈话会相对较多,

以此让他对老师产生亲切感、

依赖感,

让他在集体中有归属感、存在感。



其次,

要帮助他得到同伴的认可。

老师作为一个集体中

“权威”

的体现,

更多时候要

表现在

“对孩子在集体中树立正面、

积极形象”

的引导作用上。

在对翔翔的帮助中,

我经

常在全体孩子面前表扬翔翔不为人知的优秀表现,

引导孩子们一起来发现和肯定他,

从而

给予他融入集体的自信。



再者,

要帮助家人解决认知上的发展瓶颈。

翔翔所处的家庭环境是一个不能够给予他

很好教养的环境。

因此,

更多时候,

老师会为他提供单独的指导,

例如陪伴他一起完成

“家

庭任务”

,活动后让他与小部分年龄偏小的孩子一起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未完成的活动任

务等等,以此来弥补家庭环境中的教育缺失。



对于留守儿童,

其实更多地要给他们的是时间和关注,

最重要的是关爱。

以此来弥补

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老人家带养所产生的种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
答:4、建立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

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问题,作为老师你怎样进行关爱和教育?_百度...
答: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问题,作为老师应该进行的关爱和教育是这样的。受城镇化的影响,有很多农村人到城市里打工,这就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问题,作为老师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对孩子们进行关爱和教育。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些孩子要重视,因为他们缺少父母在身边的陪伴作为,老师一定要关注他们...

班主任应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答: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班主任的主角作用 首先,建立档案,多沟通 。在实践中, 班主任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动态专门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

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答:父母只有过年才会回家,彼此就如同陌生人,父母除了关心孩子学习和生活外,几乎没有任何沟通,父母和子女之间渐行渐远。对于班级内父母长期在外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应不定期的与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向他们详细说明孩子的相关情况,要告诉他们加强与子女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另外,在课下,...

班主任如何关心留守儿童
答:要关心留守儿童,班主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摸清基本情况要摸清班级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获得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家中是父母一方在外打工,还是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孩子现在与谁在一起生活,孩子的父母在什么地方打工,委托谁在照看孩子,孩子父母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等等都要详细地弄清楚,以便有针对...

浅谈农村班主任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答:一、深入调查研究,建立留守档案 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是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础。由于留守学生的年龄和所处的生活环境等情况的差异,每个班主任所要面对的留守学生都不一样。因此,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得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地因人施教。怎样了解留守...

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流,老师该怎么帮助孩子?
答: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必须从问题根源出发,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又很难放弃工作教育孩子,孩子的监护人基本上年龄都过大,教育能力又有限,因此,也需要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开发学生的...

留守儿童怎么教育
答:二、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三、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
答: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因材施教。最后,班主任要做心理医生,要适时开展心理辅导。以这样的方式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一方面可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强学生教育。但是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