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怎样看中国 用上帝的视角看中国,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作者&投稿:干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亲爱的朋友:一篇文章给你参考:
中国人到底从哪来:古中国人自他处东迁的历史,其实明明地传唱于诗经之中,请听老祖宗们自己说。

有没有可能中国人其实也是挪亚的子孙,就如同《圣经》所记,在洪水之后,语音遭到上帝的变乱,带着高度的文明,从中东的两河流域,也就是从西边向东边迁徙,一直走,走到黄河流域。如果这个说法,因为种种历史上的文献与证据让您开始觉得,他不再是一个荒诞不惊的神话故事,那么我们就可以回到“诗经”里面,看一看商朝的人和周朝的人他们自己怎么样传唱他们的来历,他们有没有说到他们的老祖先是怎么来的呢?从哪儿来的呢?有没有经过这样一次大搬家来到黄河流域定居?对于那一段艰辛的历史,难道他们不会告诉他们的子子孙孙吗?

“诗经”是周朝以前中国民间歌谣的总汇。如果《圣经》的故事是真实的,在他们迁徙的路上,很可能文字还没有办法被真正地发展出来。因此那一些被传唱下来的歌谣,往往就是最古老,最珍贵的历史。手写的文献,你今天写下来,明天有另一只手替您改掉。歌谣就不同,一首大家都会唱的歌谣,尤其是关于老祖宗的歌谣啊,是不容易被轻易更改的。

古中原文明,是完全自发性的本土文化,还是一群已具有高度文化的人,由外地迁来黄河流域定居所促成的文明?传统的教育只支持前面的说法,《圣经》却倾向第二个说法,因为《圣经》说所有的民族都是挪亚的后裔,在洪水之后语音遭到上帝变乱,就带着相当高的科技与文明由中东两河流域向四方开展,其中也包括上古中国的文明。

对这一个问题有许多的考证方法,最直接了当的一条路,是看看我们的老祖宗自己怎么说。因为一群文明人若是经过这样浩大工程的迁徙,他们必会把这个长征的故事传与子孙﹐中国人也不例外。然而在中国最早的古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吗﹖有的。诗经是古中国各地传唱文学的总汇,其中至少有四篇诗为我们提供了线索:“诗经-长发”“诗经-鲁颂-閟宫” “诗经-绵” “诗经-笃公刘”

先说商朝的人,在“诗经”的最后,您可以找到“商颂”,“商颂”有一篇叫做“长发”,是商朝人传唱自己的起源,他是这样说的:“浚哲维商、长发其祥”。这八个字是好话,讲到我们商朝人的祖先呢,是怎么样的源源流长,怎么样的英明有智慧。接着他就讲到历史事实了。商人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洪水茫茫”从洪水淹没这个时代开始的。那时候,“禹敷下土方” “外大国是疆”这两句话怎么解?你单看字面的意思,你能够看得很清楚。“禹敷下土方”就是大禹从这个茫茫的洪水里面下了地了。但是传统的中国人因为没有《圣经》可以对照,所以“禹敷下土方” “外大国是疆”被解释成:分布安定四方,立定大国的疆界。不管是哪一种的解释,亲爱的朋友,您都可以清清楚楚看见《圣经》《创世纪》“一一九事件”的影子。也就是我们从前在题目里向您解释过:洪水以后挪亚的子孙,出了方舟下了地因为语音遭到变乱,向四方分散,各按着他们的方言、宗族立国那一段历史。好,这是“商颂”。

再稍微往前翻几页,您会看见“鲁颂”有一篇叫做“閟宫”这里边,讲到周朝的太王,开头的时候是怎么回事。“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为太王”周朝的人从哪儿来的呢?是大禹的后裔,是后稷子孙。这个记载有两个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其一,禹和后稷被并排在一块,一个是出洪水做王的或是掌权的;一个是出洪水种田的。这两个身份正和《圣经》里挪亚的身份相吻合。

其二,还有呢,商朝的人说自己是大禹的后裔,周朝的人也说自己是大禹的后裔。如果这个出洪水的大禹就是那一位出洪水的挪亚,那么他被尊称为商、周两个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一件没有可争议的历史事实。

接下去“诗经”说:“居岐之阳、实始翦商”。什么意思呢?这个周朝的祖先啊,被称为周朝太王这一位啊,直到他迁居到岐山的南面,才开始讨伐商朝的人。

您听见了吗?这里暗暗地告诉我们:周朝的祖先是外地搬过来的。那亲爱的朋友你可能要问了:他们是怎么样搬到岐山的南面?又是从什么地方搬来的呢?这就得到“诗经”的另外一篇去找了。那一篇诗很有意思,题目只有一个字叫做“绵”他说: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说到周朝的人啊,好像瓜棚上接的瓜一样,绵绵不绝。

“自土沮漆、古公亶父”这是一个反过来的句子,你看“古公”这两个字就知道了,老祖宗的意思了。“亶父”有人说就是太王的名字,是真是假不知道。总之他们是我们的老祖宗。“自土沮漆”据说呢“土(音杜)、沮、漆”都是河流的名字,从一条河迁到另一条河,最后来到漆水流域,今天的陕西境内,这个您应该知道。

“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最后四个字您听得懂,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建造家室,他刚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怎么样呢?“陶复陶穴”挖土挖洞,在洞里头住。亲爱的朋友你也要晓得啊,不要以为人家住在洞里就没有文化,要是他是照着《圣经》说的从西边搬过来,那刚来到这个地方,你不住洞里住哪里呢?底下他说得更清楚: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古公亶父”,我们的老祖先啊,一大清早就骑着马顺着河边,从西方开始走。“水浒传”里面“水浒”这两个字就是冲这里出来的。水边河边叫做“水浒”。“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从西边开始,沿着河一路走过来,一直走走到岐山底下。岐山也是在今天的陕西境内。
“爰及姜女、聿来胥予”他为什么到这个地方来呢?因为他和他的妻子,您看“姜女”这两个字,大概知道是西边放养民族的女儿,要想找一个可以居住的地方。找到什么地方呢?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他们看到岐山底下,漆水旁边,这一块后来被称为“周”的平原,那真是美好啊,那个地方的苦菜吃起来也是甜的。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们决定在那儿建立家室了。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那是后从西方到东方来的人,都在这一块平原上,这样定居了下来。

您说当时,除了“古公亶父”这一批人还有别的人也和他们一起搬来吗?有的。另外有一篇叫做“笃公刘”的诗经,也是周朝人自己说怎么样从西边搬过来的原始。这个“笃公刘”和“古公亶父”又是什么关系呢?没有交代。但是从这篇诗里面你知道,这个姓刘的也是中国人最早的祖先之一,和“古公亶父”一样。他说:

“笃公刘”,“笃”是什么意思?又忠厚又老实的意思。我们那一位又忠厚又老实的刘先生,

“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您可能听不懂,但是你有一个大致的印象,这个被称为“笃公刘”的人,怎么样呢?他在原来的地方啊住不下去了,就把所有的仓库财产清理了一遍,包成大包小包,带了干粮带了弓箭,做好了远行的准备开始上路了。他走了多远呢?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他经过了上百的河流啊,最后看到了一块宽阔的平原。

“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他就爬到平原南边的山上,去看这一块地,这块地啊实在是好,于是他就决定定居下来。

“笃公刘,既溥且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他四处地去看,见这块地又宽又长,他又花了相当的时间来观察这地,看他的阳光,看他的河流,看他的平原。

“度其隰原,彻田为粮”他整治耕地生产粮食。

“豳居允荒”这一块没有人,又广大的地实在是合适我们来居住的。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他渡过渭水去拿了些好修造房屋的石头,最后就在豳(音宾)山和渭水这块地上盖起房子,定居下来。

诗经并没有交待亶父和公刘之间的关系,这显然是两批东来的人,带着他们已有的文明,在关中平原一带定居。刚才的“古公亶父”是在岐山和漆水,这个“笃公刘”呢,在豳山和渭水。这两个地方应该都是今天的关中平原一代。(岐山、漆水、渭水你可能早就知道了,“豳(音宾)”山这个字,值得您学一学,因为是中国老祖先迁到黄河流域第一个定居的地方之一,这个字怎么写呢?“山”字里边写两只小猪,左边一只,右边一只,是因为这个山里边有野猪?还是因为山的形状长得像两头小猪?那我们就不知道了。)

总之,亲爱的朋友,说到这里您应该有一个印象,我问您当他们来到这块地的时候,他们知道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他们是不是一群有高度文明的人?是。这一块地上有没有别人居住?没有。有没有提到和别人打仗的事情?需要用刀用枪把这块地抢下来?完全没有。他们可以很从容地观察、测量这块地。为什么?因为洪水以后,那个广大的新世界啊,还没有人居住。 神藉着《创世纪》十一章九节那个“一一九事件”变乱了他们的语音,使他们往四方分散,各按各的方言、宗族来立国。我们中国的老祖先就是这样来到了黄河流域。另外,起初的时候,商朝人会一再迁都,就表示不单他们的人口幅员都有限,他们对于那个常常改道的黄河地势也尚不熟悉啊。

好了,亲爱的朋友讲到这里,我想我们说得够多了。这是我们老祖宗“自西徂东”从西边到东边来所做的自我陈述。人若是对于《圣经》里边挪亚子孙向四方分散的这个事件没有认识,或者是不相信,那么你对于中国古代“诗经”里面所记载老祖先从西边骑着马沿着河一直走到周的平原,这一些的故事啊,简直就不知道怎么个解释法。而这些诗经里的优美的记载,已经把他们迁居的情节火生活现地画在你的眼前。亲爱的朋友啊!面对这些活生生的记录,您做何感想呢?

人若不信《圣经》民族四散的记载,面对这些老祖宗亲口述说、诗经所传下来的优美史诗,当作何解释呢?

看看上帝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你问的是哪个上帝?
上帝源于中国,是中国自古五千年对天的称谓,上帝多为中国道家和儒家对于神明的称呼,上帝也是轩辕黄帝的称呼。儒家则继承了商周的礼制,祭祀的最高神,就是上帝(即昊天上帝,华夏至高神)。
“上帝”也可指五方上帝(东方上帝太昊伏羲,南方上帝神农,西方上帝少昊,北方上帝颛顼,中央上帝轩辕),五方上帝可称上帝但不可称天,只有昊天上帝=天。

异端风行之地,到处都是迷途的羔羊,若是末日到来时,不复得免于审判。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两京制”的设立?
答:两京制又称为陪都制,中国古代许多朝代都设立陪都,从西周开始就有这种制度,皇帝在许多原因下都会设置副都。明代陈建写过这样一篇《建都论》,里面是这么说的:夫建都之要,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以言建都。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城市经常会被皇帝选来做都城或者陪都。除...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特点?
答:到了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于是汉武帝举兵进攻匈奴,而羁縻政策就是伴随着汉匈战争而实施的。由于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羁縻政策实施也随之打开了局面。羁縻政策的实施不断稳定了汉朝的后方,同时对战争的胜利推进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汉朝的羁縻政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厚赂为主的经济羁縻,一种是以和亲、册封、结援为目标的...

中国古代史之夏、商、西周你怎么看呢?
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有近5000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史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原始社会阶段(距今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阶段(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5年)和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约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

如何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答:始皇帝开创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皇权是不断加强的,皇帝对于整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掌控能力是越来越强的。开创了国家大一统的政治传统,自此后,统一为常态,分裂为变局,分久而终必合。但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刚刚确立的秦朝,始皇帝对国家对...

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中的五帝是指哪五个皇帝
答:五帝有两个含义:第一种含义是人物合称,指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第二种说法指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

溥仪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事?
答:我个人认为,溥仪作为一个末代皇帝来说,还是非常幸运的。溥仪作为中国最后的一位皇帝,其实他本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大清的灭亡和新世纪的到来和他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国家或者民族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溥仪作为大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其实和其他的...

盘点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光绪皇帝
答:名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1889年,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

外国人怎么看中国的政治制度,要分为古代的和现代的
答: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麦克尼尔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南宋社会...

你是怎么看待清朝的?对于中国的历史是好还是坏?
答:清朝统治中国可以说是有得有失,得到的是之前朝代所不能拥有的疆域,失去的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给近代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耻辱。清朝的祖先原本是明朝在东北设立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治理下的一个部落,当时在东北这片土地上分别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这三个部落。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父亲原本...

中国最可惜的皇帝柴荣
答:从秦始皇到清朝末年,中国出过上百位皇帝,但其中有一位皇帝是最可惜的了,他就是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他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 他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