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文言文解释

作者&投稿:督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方舆胜览文言文字词翻译

《方舆胜览》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

1眉山:古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2世传:世世代代相传。世,世世代代相承的。传,流传。

3成:完成,实现。

4去:离开。

5.逢:遇见,遇到。

6.媪(ǎo):对老年妇人的尊称。

7.方:正在。

8.铁杵(chǔ):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9.欲:想要.

10.感:被。。感动.

11.还:返回。

12.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13.卒业:完成学业。

14.今:现在。

15.氏:姓。

16.太白感其意:李白被她的言行感动了。感,感动。意,心意,意图。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老妇人却说:“只要下了足够的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2. 文言文解释

越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①朽而轮败,輗②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③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释】

①辐:连结车辋和车毂(gǔ)的直条。②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③绐(dài):欺骗。

【译文】

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已经没办法再用了。但是因为他的家乡不曾有过车,他就用船运回到家,并向乡人夸耀他得到的破车。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乡人以为车本来就像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效仿制造这种破车。后来,晋楚一带的人看见这种破车就笑他们笨拙,越人认为晋楚人欺骗自己,就不予理睬。等到敌军侵略他们的国境,越人带着破车去来抵御侵略者。结果,车都坏了,大败,但越人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学习的人要担心的也是这种情况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辐朽而轮败

(2)以为车固若是

(3)效而为之者相属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诸”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B.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C.盍去诸

D.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4.文章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

5.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1.(1)坏,毁坏 (2)这样 (3)模仿,仿效 (4)理睬

2.C(C:代词,其余为兼词“之于”)

3.(1)他就用船运回到家,并向乡人夸耀他得到的破车。

(2)等到敌军侵略他们的国境,越人带着破车去来抵御侵略者。

4.引起读者注意,解释文中故事的寓意。

5.(1)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

(2)不要自以为是。

(3)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

(4)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

(5)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写出任意一点即可)

3. 文言文解释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④。”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⑤。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⑥,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⑦,非所以成教也⑧。”遂烹彘也⑨。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②彘(zhì):猪.③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④特:不过,只是.⑤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⑥子:你,对对方的尊称.⑦而:则,就.⑧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⑨烹(pēng):煮.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下面对所有“之”和“子”加点解释:

曾子之妻之市(古时对人的尊称)(的)(同“至”,到)

其子随之而泣(儿子)(她,指曾子的妻子)

曾子欲捕彘杀之(它,指猪(彘))

妻止之曰(他,指曾子)

听父母之教(的)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你,指曾子的妻子)(儿子)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儿子)(儿子)



~

文言文词语解释
答:随举若干例: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

礼记的文言文及解释
答:1. 文言文《礼记》的原文和解释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③。 故人不独亲④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男有分⑥,女有归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⑧;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⑨。 是故谋闭而不兴⑩,盗窃乱贼...

课外文言文,要注释及翻译
答:【字词解释】1. 驾:车 。2. 善:技术好,善于 3.御者:车夫。4. 中道: 半路 反: 通假字,同“返”,返回。5. 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6. 数:频繁。7. 用:资用,指路费。费用,这里指钱财,资产。8. 为:为什么。9. 举:举动 信:信用。10. 广:扩大(土地)。 尊名:抬高声望。1...

经典文言文 有翻译并且有注释和讲解
答:李斯的《谏逐客书》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

初中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有哪些?
答:初中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如下:一、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二、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三、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四、被 1、影响(...

文言文两则词语解释
答:4. 文言文重点词解释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文言文翻...

文言文常用字及其解释,用法! 越多越好!
答:文言文常用字及其解释,用法! 越多越好!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晚舟必归是李白的诗吗? 涌博裕r4 2019-01-17 · TA获得超过373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71 采纳率:28% 帮助的人:21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6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

文言文名词解释
答:在做文言文的名词解释有下面这些方法: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3.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中的一种...

文言文内容解说
答:5. 文言文解释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④。”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⑤。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⑥,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⑦,非所以成教也⑧。

解释文言文
答:《管子·弟子职第五十九》白话译文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饰;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译文】先生施教,弟子遵照学习。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