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简介:简单描述三国时期的历史

作者&投稿:类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鼎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它既是东汉的末年又是西晋的开端,国家既是分裂状态又各自在不断争取统一,既是群雄混战又各自在努力发展经济。
东汉末年,随着各地割据势力之间的兼并,很多小的集团被逐渐消灭,幸存者的实力不断增强,终于到了强强对抗的时候。首先,实力正快速上升的曹操与黄河下游拥有强大实力的袁绍之间的一场战役在所难免,他们之间发动了一场彻底改变双方格局的战争,史称官渡之战。
在此战正式打响之前,袁绍和曹操在军事上的局部战争经常发生,其中对官渡之战影响较大的战役就是白马之围。建安五年袁绍首先对曹操发难,率领10万大军向曹操猛扑过来,并迅速占领黎阳;随后为保障主力部队迅速渡过黄河,派大将颜良围白马,给进攻东郡等地作掩护战。曹操在极其被动的局面下,听取谋士荀攸建议,采取佯装在延津渡河去进攻袁的后方,迫使袁绍重新布置兵力,往延津增兵。曹操见机会到来,便迅速派大将张辽和关羽轻兵奔袭白马,攻其不备。颜良为之大惊,仓促应战,自己也被关羽所斩,袁绍方军队大溃败。曹操利用声东击西之计,白马之围迎刃而解,还给袁绍军队以沉重打击,重挫袁军士气。此战之后,曹军士气大增,为即将到来的更大战役做好了充分准备。袁绍在这次战役中虽然失败,但其主力尚存,与曹操相比优势仍然明显。同年7月,袁绍大军挺进阳武,准备攻打曹的中心地许昌。8月,袁军主力逼近官渡,就地扎营,曹操也在对岸扎营,双方对峙长达半年。
场面看似平静,其实战局在这一时段已慢慢地发生着变化,长期的量变自然会引起质的转变。
双方的谋士都为之谋划。因袁绍刚愎自用、心胸狭窄、任人为亲,谋士许攸进谏受阻,愤而投降曹操,向曹操透露了袁方军情,最主要的是暴露了袁绍在乌巢的储粮据点。相反,曹操能虚心听取谋士意见。荀_认为,曹军如果用正常的战争思路,面临的是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定给对手以可乘之机;反之,袁军自恃人众,轻敌大意,内部不和,相持得越久,内部的分化就会越厉害,必将有变,此时便可出奇制胜。曹操根据许攸情报、荀_分析,便派兵袭击并烧毁袁绍的军粮车;又亲自带领精锐5000人,奔袭袁军乌巢的储粮地,全歼当地袁军,烧毁全部囤粮。军粮被烧的消息传开后,袁方军心动摇。曹军全线出击,袁方溃不成军。此次战役攻杀袁军约7万人,袁绍父子仅存800余骑兵逃回。
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大战之一,这场战役以曹操的大获群胜而终。北方的割据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华北逐渐由原来的群雄分割状态开始走向地区性统一,这种局部的统一为整体的统一做好了前期准备,符合广大人民意愿。官渡之战后,袁绍主力被消灭,从此一蹶不振,袁绍自己也忧愤而死。他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并未忍辱负重,重振旗鼓,而是兄弟之间相互争斗,发生内讧。曹操乘胜追击,利用这个有利时机继续打击袁绍的残留部队,先后攻下邺城,杀死袁谭,驱逐袁尚,自此基本上占据了袁绍以前的势力范围。
建安十二年,曹操派兵从卢龙塞出发,大破北界经常侵扰自己后方的乌桓,收降乌桓和汉人20余万口,于军事上巩固了自己后方,避免了以后南北两线作战,基本上统一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确定了他在北方的势力,三国中一极逐渐形成。曹操为增强自己实力,经济上,在北方开始恢复生产,实行屯田制,积蓄国力,为进一步统一南方做好后勤工作,同时也得到百姓认可,赢得北方民心;政治上,得到广大中小地主阶级拥护,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地位不断上升并巩固。北方的异己势力逐一被铲除后,曹操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南方各地。建安十三年,曹操亲自带领20万兵力南下,当时号称80万,开始攻打荆州。江夏太守刘表刚死,他的次子刘琮继承荆州地盘。此人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主动投降。荆州地盘主要的抵抗力量,有刘表的长子刘琦和樊城的刘备。这两股微弱的力量怎能挡住曹军强大的攻势?刘备在长坂被曹军击溃后,百般无奈之下,派军师诸葛亮到江东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刘备是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后裔,汉朝远支宗室,早年过着平凡的日子,与母贩鞋织席为生。桃园三结义后,拥有了两位得力的兄弟关羽和张飞,在日后的大事中成为左膀右臂。他在镇压黄巾起义时开始崭露头角,与公孙瓒师事卢植,打败袁术。在后来的军阀混战中,他也开始拥有部分武装力量,但势力很小,只能依靠强大的军阀,曹操就是他曾投靠过的主。在曹营时,两人煮酒论英雄,得知曹操将自己视为将来的劲敌,马上离曹而去。官渡之战后他又投靠刘表,先是被派驻新野,后移驻樊城。他在樊城一面招兵买马、训练士卒,一面搜寻人才,为以后成就大事作好准备;其中就有广为流传的三顾茅庐,将隐居隆中的诸葛亮请出山,作为自己的主要谋士。诸葛亮,琅琊阳都人,自比管仲、乐毅,时人称为卧龙,在隆中对中精辟、深远地为刘备提出了联孙抗曹、向益州发展、逐步复兴汉室的方向以及应该采取的战略和策略。
孙权,孙坚次子、孙策弟。孙坚曾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升为长沙太守;在军阀混战中追随袁术,后被刘表部将黄祖所杀。长子孙策代领武装力量,开始向江东方向发展。孙策死后,由弟弟孙权袭领旧部,经过一段时间苦心经营,势力渐强,雄踞东南。刘备与曹军战斗激烈之际,孙权收到在江陵的曹操要会猎于吴的挑战书信,连忙召集众文武大臣商议。大臣们主战和主和的双方各执己见,一时难以断决。诸葛亮奉刘备之命,来到江东说服孙权共同抵抗曹操。诸葛亮舌战群儒后,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孙刘联军组建后,由雄姿英发的周瑜担任联军前敌总指挥。
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隔长江对峙。由于曹军基本上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曹操决定将所有战舰首位相连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给孙刘联军以机会,老将黄盖承受苦肉计,以骗取曹操信任。当万事具备,东风也来了时,黄盖率领载有膏油干柴的数十艘蒙冲斗舰向曹营驶去。当船离曹营不远时,黄盖命令将船点燃,自己率部众乘坐随带的小船,数十艘蒙冲斗舰犹如火龙直冲曹营。曹军首尾相连的船舰当即着火,霎那间樯橹灰飞烟灭,曹军大乱,丢盔弃甲,四处逃窜,相互踩踏,人马被烧和溺死者甚众。周瑜又指挥联军水陆并进,乘胜追击。可惜关羽念曹操当年对他的恩情,将慌不择路、狼狈不堪的曹操及其残部从华容道放走。此役史称赤壁之战,也是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印证了人心齐,泰山移的俗话。数量上,曹军确实占有明显优势,可是其中很多都是刚刚收编的荆州降众,心怀犹豫,不肯用命,军心不一;而其主力又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且长途跋涉,远来疲惫,水土不服,很多士兵发生病变死亡,战斗力大减;曹操本人又麻痹大意,傲慢自负,屡中联军谋士之计;急于求成,连锁战船,这种就短避长的做法给了对方以可乘之机。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此后,刘备趁周瑜与曹仁江陵战役之际,无暇顾及南部,率先拿下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公元209年,曹仁撤回北方后,孙权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大将程普为江夏太守,分别坐镇江陵和沙羡。事后周瑜又将南郡长江以南的地盘割让给刘备,孙权还将妹妹嫁给刘备,这一年,刘备既得江山又得美人。公元210年,刘备向孙权借用荆州,理由是自己南方四郡太小,容不下人马。周瑜得到消息后,马上发信给孙权,坚决反对此事。英雄所见略同,和曹操一样,周瑜也看出了刘备的枭雄之相,他既有两个神勇无比的兄弟,又有诸葛孔明谋划,野心不小。他希望孙权抓住这次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英雄气短,周瑜此时身患重病,不久死去,程普接替其南郡太守一职,鲁肃则接管周瑜之军。而刘备与鲁肃关系不错。与周瑜主张相反,鲁肃力劝孙权将荆州之地借予刘备,孙权也表示同意。这样一来一去,刘备的实力不断增强,孙权却损将少地。双方的实力由赤壁之战初期的大相悬殊,现在却日趋接近。刘备和其祖上刘邦一个德行,都是属于流氓型,借人家的就不还;还让自己最厉害的亲信关云长镇守荆州。因为荆州军事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水陆枢纽,东西南北必经之地,不容半点闪失,可最后还是让关羽大意而失。
曹操回到北方后,再也没有大规模南下进攻孙权和刘备,进一步在北方恢复生产,推广农业技术,改革赋税制度,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抑制兼并,加强集权,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孙权则尽力发展自己在江东的地盘,占领山越地区,多次进兵岭南,公元230年还曾派卫温至夷洲,发展经济,推行屯田,兴修水利,不断增强自己实力。刘备依诸葛亮之计,往长江上游的益州地区发展,于天府之国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务农殖谷,发展经济,并在其周围扩展地盘,搞好少数民族关系;诸葛亮还创制木牛流马,革新连弩。公元215年前后,刘备与孙权为荆州而开战,曹操趁机出兵攻占汉中,直接威胁着刘备的蜀地。刘备与孙权和解,回兵汉中,击溃曹军,并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公元219年,关羽进攻曹操的樊城,曹操遣使与东吴联盟,孙权大将吕蒙也建议借机袭取江陵。于是孙曹两军夹击,斩关羽于麦城。孙刘联盟被彻底破坏,北方局势得以缓和。
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即延康元年正月病逝。同年10月,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己称帝,即魏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至此东汉彻底结束。随后,公元221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即昭烈帝,为与西、东汉有所区别,世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即吴大帝,随后迁都建业,国号吴。中国正式进入三国鼎立时代。

~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50字
答:可归纳为四句诗:东汉末年烽烟起,三国鼎立争天下。兵戎乱影血横流,云烟消逝归司马。故事起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联手抗曹魏的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答:如此历时二十余年,随着老一代人的逝去,魏国被司马懿一族控制,后又相继打败吴、蜀两国,三国归晋。《三国演义》一书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三国鼎立的资料
答:三国时期战争 中国历史上,魏、蜀(汉)、吴三国形成和鼎立时期(190~280),豪强势力混战兼并,三国争夺天下,最终归于晋的一系列战争。 纷争的缘起中国自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经两汉一统局面维持了四百年。东汉后期,政治腐败,横征暴敛,加之灾情严重,民不堪命,农民纷纷奋起反抗。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爆发张角...

谁能把三国演义简单的说一下,不能缺内容哦!
答: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罗贯中(1330一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据说,他曾充任过元末农民...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答:第二天,两军出营布成阵势。马超挺枪纵马,与曹操的猛将许褚大战。两人战了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因为战马疲累不支,于是各回军中,换了匹马,又出阵前战了一百多回合,胜负仍然不分。许褚杀得性起,拍马回阵,卸下盔甲,露现突出的筋肉,赤着膊,提刀上马,来与马超决战。3、锦囊妙计 荆州被...

请描述一些三国时期的重要时期和重要事件
答: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来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三国演义的故事简介20字
答:《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历史的小说巨著,起自黄巾之乱,终至西晋统一。该书深刻反映了184年至280年间的历史风云,通过描述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黑暗,人民的苦难,以及他们对明君和安定生活的渴望。作品继承了民间传说中“拥刘反曹”的...

三国演义简介
答: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故事简介
答:印度社会的浪漫主义作风和佛教文学的浪漫主义文风也在宋朝、元朝和明朝社会中有长久发展。历史演义小说、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文学得到极大发展,官场和战场也都成了游戏场,浪漫主义风行,岳飞遭遇莫须有罪名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三国时代与宋朝、元朝和明朝相比,统治思想、官场风气、社会生态、世态人心差别...

搜集一个三国历史故事。(尽量三国时期的)
答:[三国故事] 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 一出祁山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三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