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作者&投稿:樊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事实行为的例子: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

拓展资料

一、事实行为,“法律行为”的对称。

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不直接决定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不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机关在管理中,除作出具有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外,其活动大部分属于事实行为,如做出决定前的材料准备行为,作出决定后的实际执行行为等。

按其与行政行为的相关性划分,事实行为可分为程序性行为和非程序性行为;前者与行政行为紧密相联,对行政行为的产生过程和实施过程具有重大影响,常为行政程序法所规范,违法的可导致与其相关的行政行为的撤销;后者不依附于某一行政行为,如对相对人的监督检査行为,也受行政法的规定,在其违法时可能发生行政主体或行政工作人员的责任问题,如赔偿责任,惩戒责任等。

二、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主要区别在于:

(1)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三、对事实行为的认识 --《民法总则》第129条的理解

《民法总则》第129条规定,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权利是民法的核心。依民法总则的规定,我国民法对民事权利取得的依据作了三个层面的规定,主要是民事权利可以依当事人的行为和法律规定事件,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按传统民法理论,似乎行为和事件已经包括了所有可能的民事权利取得的方式。

从目前来看,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还没有相关的内容,未来司法实践中到底确认哪此为“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作为取得民事权利的依据之一,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以意思表示为核心的民事法律行为最为常见,唯有事实行为较为特殊,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认识,以期对权利的取得有较为完善的准备。

从学理上讲,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得失变更的各种主客观事由均称为法律事实,因此,法律事实也是民事权利取得的依据。一般认为,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事件。行为又区分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的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的特点是不具有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的特征(以意思表示为核心)、不包含行为实施者的真实意思或者法律在确定效力时不考虑行为实施者真实意思的行为。事实行为,如侵权行为、非表意行为等,发生民法上的效力包括引起民事权利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并非取决于行为人的意志,而是直接受制于法律的规定。

事实行为不同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地方,在于事实行为没有行为人就发生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意思,或者法律在确定行为的法律效果时不考虑行为人的意思,而是直接对产生何种效果做出规定。

具体而言,先占、加工、遗失物的拾得、埋藏物的发现、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住所的设定等,均属于此类。依物权法上的规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一般而言,侵权行为也属于事实行为。但此,与台湾地区的民法规定不同,台湾地区对民事法律事实还作了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区分。

学理上虽然有过关于事实行为合法性的讨论,但是主流观点认为,法律区分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划分的标准不是合法与违法,而是行为实施者是否存在意思表示或者法律在确定行为的效果时是否考虑行为实施者的真实意思。因此,只要是没有意思表示或者法律在确定其效果时不考虑行为实施者的真实意思的行为,均为事实行为。至于其在法律的价值判断上是否合法,与构成事实行为无关。

侵权行为不发生行为人追求的、放任的效果,法律也不认可其疏急(没有认识到损害可能会发生)或者轻信(损害不会发生)心态下发生的损害效果,而是直接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事实行为



~

民事法律事实的行为
答:其实,要明确事实行为的内涵就必须有所取舍,如果不作出必要的限制,所谓的事实行为也许在法律上根本就不可能确定化,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前述①②③种看法过于宽泛,有的甚至把民事法律行为也包括进去了,而我们恰恰需要一个词来概括除法律行为以外的人的各种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既然,民事法律行为实际上是...

什么是事实行为,希望再给个通俗的解释
答:也就是说:一件事,你自己不是想去做(没有去做的目的),但,你的某个行为(事实)也导致一定受法律的约束。就把你照顾一个遗失的孩子,你对他照顾了,或者他有病你出钱医治他,当他父母找会他,你可以问他父母要会这钱(债务,是你的权利)你的事实行为:就是照顾他,法律后果:你有请求他...

老师,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怎么区分?
答:(1)法律行为(表意行为):简单的说,就是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所进行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做某事之前事先进行思考。表意行为包括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2)事实行为(不表意行为):这样理解,你做某事之前没有经过事先的思考,但是你...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答: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

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
答:法律分析: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如下: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发生效力。2、依法律行为取得,是传来取得,依事实行为取得,是原始取得。3、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4、法律行为都是合法行为,事实行为区分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5、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
答: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如下:1、必备要素不同。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依据不同。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要求能力不同。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

如何区分民法中的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答:3、法律行为都是合法行为;事实行为区分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4、法律行为要求行为能力;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能力。5、法律行为产生意定之债;事实行为产生法定之债。6、法律行为引起物权变动;事实行为也引起物权变动。7、法律行为变动身份关系;事实行为也变动身份关系。8、依法律行为取得,是传来取得;依...

名词解释:事实行为,法律行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除斥期间
答:而不在于事实构成;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按照现行《民法通则》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

事实行为、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区别?
答:合法性并不能将民事法律行为同与其相对应的事实行为区分开。 相反,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存在意思表示,也即要看法律后果的产生是由当事人的主观意思表示,还是法律的客观规定。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本质区别 这是法理学的内容哦,弄清楚即可,切记不要钻牛角尖! 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行为,...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在产生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上有哪些不同?_百度知 ...
答:相反,事实行为纯粹依赖于法律的规定,当事人的主观意图并不影响其效力。只要行为符合法定条件,即刻产生法律效果,无需追求特定意图(事实行为的法律效果基于其事实基础)。其次,法律行为专注于设定权利义务,如买卖合同,其法律效果明确,但事实效果如所有权转移,须通过事实行为实现(法律行为与事实效果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