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我国为什么要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形式

作者&投稿:强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是党在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执政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借鉴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个正确的判断,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一个新的体系将建立起来——— 法治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客观要求上层建筑领域进行适应经济发展的变革。

继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着力点之一。

中国虽然以东方文明古国著称,但是封建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人治的观念在治政的过程中总是挥之不去,民众的法治观念也比较淡薄,致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几经波折。这就意味着全面实现依法治国将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

3、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意味着中国三十年就走过了许多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立法过程——— 法治建设的重点也从“有法可依”转向如何真正落实“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法治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从形成“法律体系”向形成“法治体系”转变。

所谓“法治体系”就是包括民主、人权、宪政等价值评价标准在内的制度运行过程。“法治体系”排在第一位的是执政党的依法执政,然后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法治体系”的追求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义在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共决策绩效、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长治久安。

扩展资料:

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依法治国——百度百科



法治之所以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因为法治具有哪些特性~

法治之所以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因为法治具有【立法上客观性 、理念上有效性、约束上单一性、司法上平等性】等特性。

  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对中国发展而言,是一种巨大转变和进步。而要让法治真正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就需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而不是别的什么而开展工作,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就需要全社会推动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这是一个“共同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一体建设”的过程,需要所有社会成员都从自身做起,都不折不扣行动起来。同时,这也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立法、执法、司法等活动的监督,使治国理政各项行为都在法制轨道上,都在阳光之下。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来源:百度知道)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