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化学反应有什么规律 化学反应的规律是什么

作者&投稿:柘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化学反应的规律和原理如下:

1、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等温等压封闭系统倾向降低吉布斯自由能。在没有外力的影响下,任何反应混合物也是如此。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3、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4、在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扩展资料

化学反应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型分四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电子得失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包括:自身氧化还原,还原剂与氧化剂反应。

1、化合反应

简记为:A + B = C: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合成一个复杂产物。(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

简记为:A = B + C :化合物分解为构成元素或小分子。(即化合反应的逆反应。它是指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 

3、置换反应(单取代反应)

简记为:A+BC=B+AC :表示额外的反应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一个元素。(即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双取代反应)

简记为:AB+CD=AD+CB :在水溶液中(又称离子化的)两个化合物交换元素或离子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即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当然还有更多复杂的情形,但仍可逐步简单化而视为上述反应类别的连续反应。化学反应的变化多端难以建立简单的分类标准。 但是一些类似的化学反应仍然可以归类,譬如:

歧化反应:指的是同一物质的分子中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同一价态的元素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化合价变化上的分歧”,有些升高,有些降低。

归中反应(反歧化反应):指的是物质中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同一元素的价态由反应前的高价和低价都转化成反应以后的中间价态,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价态变化有个规律:只靠拢,不交叉。

有机反应:指以碳原子化合物为主的各种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指两化合物间的电子转移。(如:单取代反应和燃烧反应)

燃烧反应:指物质和氧气的反应。

氯化反应:指氯与有机物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反应



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型分四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

简记为:A + B = C: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合成一个复杂产物。(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

简记为:A = B + C :化合物分解为构成元素或小分子。(即化合反应的逆反应。它是指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

3、置换反应(单取代反应):

简记为:A+BC=B+AC :表示额外的反应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一个元素。(即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双取代反应)

简记为:AB+CD=AD+CB :在水溶液中(又称离子化的)两个化合物交换元素或离子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即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扩展资料:

反应速率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反应物浓度:如果增加通常将使反应加速。

2、活化能:定义为反应启始或自然发生所需的最低能量。

3、愈高的活化能表示反应愈难以启始,反应速率也因此愈慢。

4、反应温度:温度提升将加速反应,因为愈高的温度表示有愈多的能量,使反应容易发生。

5、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而且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不会破坏或改变,所以可以重复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反应



1、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等温等压封闭系统倾向降低吉布斯自由能。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3、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4、在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扩展资料:

化学反应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型分四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电子得失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包括:自身氧化还原,还原剂与氧化剂反应。

1、化合反应

简记为:A + B = C: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合成一个复杂产物。

2、分解反应

简记为:A = B + C :化合物分解为构成元素或小分子。 

3、置换反应(单取代反应)

简记为:A+BC=B+AC :表示额外的反应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一个元素。

4、复分解反应(双取代反应)

简记为:AB+CD=AD+CB :在水溶液中(又称离子化的)两个化合物交换元素或离子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即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当然还有更多复杂的情形,但仍可逐步简单化而视为上述反应类别的连续反应。化学反应的变化多端难以建立简单的分类标准。 但是一些类似的化学反应仍然可以归类,譬如:

歧化反应:指的是同一物质的分子中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同一价态的元素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化合价变化上的分歧”,有些升高,有些降低。

归中反应:指的是物质中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同一元素的价态由反应前的高价和低价都转化成反应以后的中间价态,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价态变化有个规律:只靠拢,不交叉。

有机反应:指以碳原子化合物为主的各种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指两化合物间的电子转移。

燃烧反应:指物质和氧气的反应。

氯化反应:指氯与有机物反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化学反应



为了便于掌握有关物质间的化学反应规律,一定要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可归纳成下图来表示.
④和⑤~⑧是各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关系.为便于掌握各有关反应的前提条件和发生条件,将上述18种反应分别叙述如下:
①金属 + 氧气?金属氧化物
除Ag、Pt、Au外的金属,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反应就越剧烈.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 + 可溶性碱
可溶性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K2O、Na2O、BaO都能跟水反应.Ca(OH)2微溶于水,它对应的CaO也能与水反应.其余的碱性氧化物一般与水不反应或不易反应.
③碱?盐
由碱转化成盐的途径有三个:
碱 + 酸性氧化物?盐 + 水
碱 + 盐 + 水
碱 + 某些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④碱?碱性氧化物 + 水
不溶性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一般可分解为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碱中的金属越不活泼,则该碱越容易分解.
⑤非金属 + 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除F2、Cl2、Br2、I2外的非金属,一般都可直接与O2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⑥酸性氧化物 + 含氧酸
除不溶性的SiO?2外,常见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⑦酸?盐
由酸转化成盐的途径有四个:
某些金属 + 某些酸?盐 + 氢气
酸 + 碱性氧化物?盐 + 水
酸 + 盐 + 水
酸 + 某些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⑧酸?酸性氧化物 + 水
在一定条件下含氧酸分解可生成酸性氧化物(酸酐)和水.
⑨金属 + 非金属?无氧酸盐
此处的非金属H2、O2除外.当金属越活泼,非金属也越活泼时,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⑩酸性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强酸(H2SO4、HNO3)的酸酐与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其余的需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碱性氧化物 + 盐 + 水
强酸(H2SO4、HNO3、HCl)可与所有碱性氧化物反应,弱酸(H2CO3、H2S等)只能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反应.
酸性氧化物 + 盐 + 水
酸性氧化物在一般条件下都可与强碱溶液反应,但SiO2与NaOH固体(或KOH固体)需在强热条件下才发反应.
酸 + 盐 + 水
参加反应的酸和碱至少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
碱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参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都能溶于水,同时生成物中必须有难溶物或容易挥发的碱(NH3?H2O).
酸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酸和盐反应的前提条件比较复杂,在现阶段应掌握以下几点:
这里所说的酸和盐的反应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与盐才能发生反应.
如果反应物中的盐是难溶物,那么生成物必须都是可溶的,否则反应将不能继续进行.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CO2时,只能选用盐酸而不能用硫酸,就是这个道理.
必须掌握弱酸盐(如Na2CO3、CaCO3)跟强酸HCl、H2SO4、HNO3的反应,和生成BaSO4、AgCl的反应.
盐 + 另两种盐
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必须都能溶于水,若生成物中有一种是难溶性的盐时,则反应可以进行.
金属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很高兴为你解答有用请采纳

请列举所有的化学反应规律~

1、按照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 可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①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反应。例如:
2Na + Cl2 2NaCl 3Fe + 2O2 Fe3O4
②非金属跟非金属的化合反应。例如:
4P + 5O2 2P2O5 H2 + Cl2 2HCl
③某些碱性氧化物跟水的化合反应。例如:
CaO + H2O == Ca(OH)2 Na2O + H2O == 2NaOH
④某些酸性氧化物跟水的化合反应。例如:
CO2 + H2O == H2CO3 SO3 + H2O == H2SO4
⑤酸性氧化物跟碱性氧化物的化合反应。例如:
SiO2 + CaO CaSiO3 MgO + SO3 == MgSO4
⑥多种物质之间的化合反应。例如:
2Cu + O2 + CO2 + H2O == Cu2(OH)2CO3
CaCO3 + CO2 + H2O == Ca(HCO3)2

(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①某些氧化物的分解反应。例如: 2H2O 2H2 + O2
②某些含氧酸的分解反应。例如:
H2CO3 == H2O + CO2 2HClO 2HCl + O2
(次氯酸)
③难溶性碱的分解反应。例如:
Cu(OH)2 CuO + H¬2O 2Fe(OH)3 Fe2O3 + 3H2O
④某些含氧酸盐的分解反应。例如:
CaCO3 CaO + C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①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例如: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H2SO4(稀) == FeSO4 + H2
②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例如:
Fe + CuSO4 == FeSO4 + Cu
Cu + Hg(NO3)2 == Hg + Cu(NO3)2
③不是在溶液中发生的置换反应。例如:
H2 + CuO Cu + H2O C + 2CuO 2Cu + CO2

(4)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主要是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某些金属氧化物跟酸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例如:
①酸跟碱的中和反应。例如:
HCl + NaOH == NaCl + H2O
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可见, 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跟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例如: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3KOH + FeCl3 == Fe(OH)3 + 3KCl
③酸跟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例如: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④盐跟盐反应生成另两种新盐。例如:
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BaCl2 + Na2SO4 == BaSO4 + 2NaCl
⑤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
CuO + H2SO4 == CuSO4 + 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在判断某个反应属于哪种反应类型时, 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不是所有的无机化学反应都可以归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如下列反应就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2H2S + 3O2 2H2O + 2SO2 CuO + CO Cu + CO2

(2)要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全面分析某个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例如:
3CO + Fe2O3 2Fe + 3CO2
若只看到生成物中一种是单质, 另一种是化合物, 而忽略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 就会误认为是置换反应。

2、按照反应中物质有无得氧、失氧, 可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氧化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也叫被氧化。
还原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也叫被还原。
氧化剂: 在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在反应中被还原。
还原剂: 在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在反应中被氧化。
现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 分析如下:


②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有其局限性, 对于没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 又如何去认识呢?我们还是用H2还原CuO的反应来加以分析。
, 铜元素化合价降低。
, 氢元素化合价升高。
因此, 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 叫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 该物质是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 该物质是氧化剂。
③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有一种物质被氧化, 同时必定有另一种物质被还原。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必定同时在同一个反应中发生。

(2)非氧化还原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得氧、失氧变化的反应, 也就是元素化合价没有升高、降低的反应, 叫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CaO + H2O == Ca(OH)2
Ca(HCO3)2 CaCO3 + H2O + CO2

3、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1)置换反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肯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3)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4)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二)化学反应规律
为了便于掌握有关物质间的化学反应规律, 一定要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 可归纳成下图来表示。


①~④和⑤~⑧是各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⑨~ 是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关系。为便于掌握各有关反应的前提条件和发生条件, 将上述18种反应分别叙述如下:
①金属 + 氧气金属氧化物
除Ag、Pt、Au外的金属, 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 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 反应就越剧烈。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 + 水可溶性碱
可溶性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K2O、Na2O、BaO都能跟水反应。Ca(OH)2微溶于水, 它对应的CaO也能与水反应。其余的碱性氧化物一般与水不反应或不易反应。
③碱盐
由碱转化成盐的途径有三个:
碱 + 酸性氧化物盐 + 水
碱 + 酸盐 + 水
碱 + 某些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④碱碱性氧化物 + 水
不溶性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 一般可分解为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碱中的金属越不活泼, 则该碱越容易分解。
⑤非金属 + 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除F2、Cl2、Br2、I2外的非金属, 一般都可直接与O2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⑥酸性氧化物 + 水含氧酸
除不溶性的SiO¬2外,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⑦酸盐
由酸转化成盐的途径有四个:
某些金属 + 某些酸盐 + 氢气
酸 + 碱性氧化物盐 + 水
酸 + 碱盐 + 水
酸 + 某些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⑧酸酸性氧化物 + 水
在一定条件下含氧酸分解可生成酸性氧化物(酸酐)和水。
⑨金属 + 非金属无氧酸盐
此处的非金属H2、O2除外。当金属越活泼, 非金属也越活泼时, 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⑩酸性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强酸(H2SO4、HNO3)的酸酐与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即可反应, 其余的需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碱性氧化物 + 酸盐 + 水
强酸(H2SO4、HNO3、HCl)可与所有碱性氧化物反应, 弱酸(H2CO3、H2S等)只能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反应。
酸性氧化物 + 碱盐 + 水
酸性氧化物在一般条件下都可与强碱溶液反应, 但SiO2与NaOH固体(或KOH固体)需在强热条件下才发反应。
酸 + 碱盐 + 水
参加反应的酸和碱至少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
碱 + 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参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都能溶于水, 同时生成物中必须有难溶物或容易挥发的碱(NH3•H2O)。
酸 + 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酸和盐反应的前提条件比较复杂, 在现阶段应掌握以下几点:
这里所说的酸和盐的反应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酸与盐才能发生反应。
如果反应物中的盐是难溶物, 那么生成物必须都是可溶的, 否则反应将不能继续进行。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CO2时, 只能选用盐酸而不能用硫酸, 就是这个道理。
必须掌握弱酸盐(如Na2CO3、CaCO3)跟强酸HCl、H2SO4、HNO3的反应, 和生成BaSO4、AgCl的反应。
盐 + 盐另两种盐
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必须都能溶于水, 若生成物中有一种是难溶性的盐时, 则反应可以进行。
金属 + 盐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金属 + 酸盐 + 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从酸溶液中把氢置换出来。这里的酸主要是指盐酸和稀硫酸。浓硫酸和硝酸因有强氧化性, 跟金属反应时不会生成氢气, 而是生成盐、水和其它气体。

试着把每种化合物写成在水中的离子。
当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后,有沉淀、气体、水的一种(或几种)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就能进行。
比如:
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和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NaHCO3+Ba(OH)2 === BaCO3↓+H2O+NaOH
原来有NA+,HCO3-,BA+,OH-
尝试交换:发现能生成沉淀、水,符合规律,所以能反应。
后面几个类似。

求大学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答:七大规律:1、取代---取而代之,1+1=1+1 烷烃上的H可以与卤素单质发生光卤代,生成卤代烃和卤化氢 苯环上的H可以与液溴在铁催化下发生溴代,生成溴苯和溴化氢 苯环上的H还可以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 苯环上的H还可以与浓硫酸发生磺化反应 卤代烃水解得到醇 醇和氢卤酸反应得到卤代烃 羧酸与醇在...

初中化学的基本反映与规律
答:(2)碱 + 酸--- 盐 + 水(中和反应,方程式见上)(3)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73.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盐的化学性质 (1)盐(溶液) + 金属单质---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7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是什么?
答:四、电解池中电极上的放电先后顺序问题 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吸附的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那么就要考虑溶液中所存在的几种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同时还要考虑电极本身的还原性;若电解的是某种物质的水溶液,一般不会涉及H+和OH-之后的离子放电的情况 常见的化学反应:1...

什么叫化学反应规律?
答:二.几个分解反应: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

化学反应的规律是什么
答:当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后,有沉淀、气体、水的一种(或几种)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就能进行。比如: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和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NaHCO3+Ba(OH)2 === BaCO3↓+H2O+NaOH 原来有NA+,HCO3-,BA+,OH- 尝试交换:发现能生成沉淀、水,符合规律,所以能反应。后面几个类似。

有机化学反应规律总结
答:有机化学反应规律总结(1).能发生取代反应的官能团有:醇羟基(-OH)、卤原子(-X)、羧基(-COOH)、 酯基(-COO-)、肽键(-CONH-)等。 2、加成反应 1.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双键、三键、苯环、羰

化学反应原理
答:化学反应是化尝尝科的核心.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尝反应时原有的化学键裂解,生成新的化学键,从而形成新的化学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原理是指各种化学反应发生的基础规律和规定条件,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共有两种物质,即反应物和...

氧化还原反应的四大规律
答:元素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应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2)归中规律 ①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即“只靠拢,不交叉”。②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应用: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

有机化学反应的一些规律
答:有机化学反应规律(反应机理):1.反应类型 (1)依据化学键断裂方式可分为离子型反应、自由基反应、周环反应。(2)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关系可分为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重排反应。2.不同反应类型特点 (1)离子型反应:其反应过程易受酸、碱等物质影响。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反应中间体。反应...

有机化学中各种烃、醇、酚、醛、羧酸的化学反应的条件有什么规律?
答:要想掌握有机反应的条件,首先要弄清楚各种有机物的主要化学性质。一、烃:1、烷烃:与氯气取代反应(反应条件:光照);2、烯烃、炔烃: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条件:常温);3、烯烃的加聚反应:反应条件:催化剂;4、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及条件)(1)取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