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在1405年到1433年间,率领船队几次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的()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

作者&投稿:邵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郑和在1405年到1433年间,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扩展资料

郑和下西洋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郑和致力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具体实践,体现在他积极创办语言与文字翻译的专门学校“四夷馆”之上。郑和下西洋使对外交往增多,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

明政府遂于明成祖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在南京创办了相当于现今外语学校的“四夷馆”,为国内培养外语人才与翻译,为国外培养汉语留学生。

明朝政府还设立了相当于现今国宾馆的“会同馆”,用于接待外宾。会同馆下设有朝鲜、日本、安南、暹罗、鞑靼、满加刺、畏兀兀、琉球8个馆。要求馆内工作人员熟悉外语,以利于接待时的相互交谈。

“四夷馆”与“会同馆”都编撰了供学生学习的外语教材,这些教材统称为《华夷译语》。《华夷译语》很早流传海外,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等,均收藏有《华夷译语》。

这些措施不仅将汉语推向了世界,促使外国人学习汉语,同时也促使中国人学习外语,从而加强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七次。
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 乙酉) 34岁 奉成祖命,郑和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1407年10月1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 丁亥) 36岁 回国后,立即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
1409年(永乐七年 己丑) 38岁 九月又偕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1413年(永乐十一年 癸己) 42岁 偕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
1417年(永乐十五年 丁酉) 46岁 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
1421年(永乐十九年 辛丑) 50岁 偕王景弘、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
1431年(宣德六年 辛亥) 60岁 郑和偕王景弘、马欢、费信、巩珍等率船队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

七次

7次

1405到1433的近30年间内,郑和率领的船队先后几次下西洋?~

7次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这段话写出了郑和为国出洋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郑和的崇敬与佩服。

郑和下西洋几年到几年
答:郑和下西洋是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

郑和下西洋时间 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多久
答:郑和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

郑和下西洋多少年了?
答:最后一次下西洋距今已经有577年的历史了 郑和下西洋是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在七次...

初一历史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时间?为什么是壮举?意义?
答:从1405年到1433年,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每次都由苏州...

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
答:A 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史实的有关内容。郑和下西洋的最主要条件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国家统一,此外航海技术发达,政府较开明的对外政策,而且得到统治者的支持。A正确,故本题选A。

郑和七次下西洋前后共计多少年?
答:1405到1433年,28年。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比麦哲伦早多少年?
答: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远航早87年。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从 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 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 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

郑和下洋的时间,目的,与西方开辟新航海目的有何不同,带来的后果
答: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的历史。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

郑和下西洋
答: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1405年到1433年,刘家港(以前的刘家港是现在的浏河)出发,...

郑和下西洋是在哪一年
答: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 件简介 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