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好脚下的路 看好头上的天

作者&投稿:章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昔,蜀之鄙有二僧欲去南海,一僧富,一僧穷。富僧欲乘船去之,便在家中埋头造船。而穷僧持只一瓶一钵,瓶用来装水,钵用来盛饭。穷僧心随却走即去了南海。一年后,穷僧自南海返,而富僧还在家中造船,看到富僧忙碌的身影,穷僧笑了。

在登山途中,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山顶,这是每个登山者的追求。在我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就体验了一次登山者的追求与意境。站在山脚上,看着山顶的那颗树,用眼睛丈量了一下距离。不远也不近,刚刚好的距离,一定能够登得上去,只要我坚持。但是真的爬的时候,我才发现那颗树离我真的好远、好远。

人抬多次头才能看到天空,正如那句诗写的那样,我们一直在爬,面对着陡峭的山路,手里拿着爬山需要的木棍,原来体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应该才是真正的登山者,选择最艰难的路,用最简单的方式,达到最高的目标。第一次,书中的描写情节向我袭来。

走在队伍最后面的我一直想着放弃。烈日当空的照耀,心跳得“彭彭”响,一次比一次紧凑,一次比一次声响。随着道路的延伸,我的胸膛觉得好闷,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一定会休克。放弃,没什么丢人的,如果休克了!那该多丢人!想想少年时代,有位同学因为体育达标而休克在赛跑场上,那张苍白的脸不停地在我眼前闪现。

“坚持,再坚持一下。”陪我落在后面的同事,不停地给我鼓励。“你知道吗?我们有一次爬山的时候,有一个人迷路了……”同事陈述的事实像是一种警告。拖着沉重的脚步,我一步步朝前挪动着,前面的队伍显得很开心,时不时能够听到他们高声喊叫的声意,甚至有一两个同事前面探完路,又回来了。

爬完第一个山头,终于坐下来休息了。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心脏跳动也不那么快了。山的那棵树离我们应该没有多远了?眼睛丈量的距离是很近的。近得可以摘星辰,但现在怎么就那么远呢?喝了一点水,吃了一点东西,感觉脚又来劲的时,我们又开始爬山了。日近正午的太阳,洒下耀眼的光芒,一边晃着我们的眼睛,一边蒸发着我们的水份,更是考验我们的毅力。

顶着烈日,前行的队伍还是兴致不减,山间回响着他们兴奋的、空旷的声音。普陀寺就在山脚下,当我们爬到第三个山头的时候,群山萦绕的寺院,红砖绿瓦的古刹,站在山腰的欣赏,给人的感觉的确不一样。被胜利总激的我们,大喊大叫着,拍照的兴致十分高扬,一个镜头闪过,一张张因为克服困难而兴奋地脸。

“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当我们爬过最后一个山头时,终于看到山下的那一湾碧玉的湖水,碧水荡漾,群树成荫。站在山头,麦总对我说:“爬山的时候,就应该丢掉包袱,也只有丢掉包袱,才能爬上去。”他所说的包袱,应该是那些负面的思想与能力。在奋进的脚下,激扬的永远都是青春与朝气。转眼,我们就下山了,太阳依然灼烧着我们的皮肤,而我再没有上山时候的担怯与惧怕,泉水澹澹,当我们手捧着甘甜的泉水时,再没有什么样的感觉能够好过于此。

人生其实就是旅途,而登山、走路,便是克服困难的过程。捧着手里的米饭,看着桌子上的走地鸡,大家开始七嘴八脚地聊着这次登山的感受。要想得到你以前没有得到的,就必须要经历你以前没有经历的。似乎被这次登山的经验所鼓舞,无畏的行进吧!在行进中,用心无畏地征服它们。像蜀之鄙的穷僧一样,踩好脚下的路,看好头上的天。远离了凤凰山,也远离了那棵树,但却靠近自己心中的山,心中的树。但愿我如那棵山的树,踩好脚下的路,看好头上的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