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环境现状的资料 有关地球环境的资料

作者&投稿:茌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人类无数次企盼、无尽的憧憬中我们走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如同20世纪中叶,人类从太空第一次眺望地球。就是在这颗美丽富饶的星球上,人类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立了一座座人类文明的丰碑。但是,当人类陶醉于自己创造的辉煌成就时,我们的家园已笼罩上了阴影。
人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是所有人赖以维持生存的唯一空间。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却很少从长远和全局考虑如何更好地与这个星球的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本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民患病。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65岁以上的老人五官中毒红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人数达400多人。再看看日本的骨痛病。50-60年代居住在日本富山县的村民,因长期饮用被镉等重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含镉的食物,造成镉中毒,很多患者全身疼痛难忍,并引发了贫血、胃萎缩、骨质软化等一系列难以治愈的疾病。
恶化的环境敲响了警钟,人类开始猛醒,开始反思。当人类骄傲地宣称,“我们可以改造自然、改造环境”的时候,对于无私奉献的地球,人类又做了些什么?人类将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或许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自然环境对人的生命和幸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那样,可以无偿地取得。人们呼吸空气,喝水,吃动植物食品,欣赏源源不断的自然之力。世界如此之大,它的资源似乎是无穷的。但即便如此,农夫还是牢记着储备这一要诀,他懂得必须留下一些谷物,作为下一次收获的种子”。
在全球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大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大会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宣言郑重声明,人类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各国有责任确保不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环境政策应当增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
斯德哥尔摩会议期间,在一篇名为《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中曾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的。”而实际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速度已大大超出了人类自己的预料,人类不光预支了许多属于子孙的资源,同时也正在因自己的行为而自食恶果。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尽管不少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仍然日趋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等方面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都表明了人类对这颗美丽星球的无情伤害。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但浓烟、粉尘、臭气、酸雾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却正在把大气层变为空中垃圾场。
1984年12月3日深夜的印度博帕尔市,当人们在梦中沉睡的时候,一个恶魔悄然降临。一家由美国投资的农药厂的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突然泄露,数十吨毒气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在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波及11个居民区,20多万人受到伤害,其中2800多人死亡,5万余人终生失明。
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按计划停机检查,由于工作人员多次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反应堆爆炸起火。摄氏2000度的高温火球迅速烧毁了机房,高强度放射性物质四处蔓延,7000余人死于非命,受放射性伤害的人数难以统计。这次核事故使整个欧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欧洲各国放射性尘埃强度增高,瑞典增高达100倍,欧洲各邻国的蔬菜、牛奶不能食用,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1991年波斯湾海域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生灵涂炭。伊拉克打开艾哈迈迪输油管,每天将几百万桶原油倾泻入大海,在海湾内形成一片长56千米、宽16千米的油膜,几天后溢油总量就达到1100万桶(约170万吨),而以每天24千米的速度向南漂移。所经之处有200万只海鸟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波斯湾里的一些特产鱼种将永远消失。
垃圾在现实生活中,亦已成为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在美国这个世界上垃圾“产量”最高的国家里,垃圾的年产量约为2亿吨,仅纽约每天就出产垃圾2万多吨。
一次性快餐盒曾是食品包装业取得突破性成功的标志之一,几年前还被赞誉为“白色革命”,而今,却已成为“白色污染”,成为全球公害。有数据表明,一般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很难消解,掩埋在土壤中,妨碍农作物生长;被牲畜误吃,轻者消化系统得病,重者死亡;焚烧,则释放大量有毒气体。
地球在为满身的病痛而呻吟,也在为人类贪婪的索取而愤怒。江河洪灾的泛滥,资源的枯竭,宇宙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发出的通牒,警示人类:自然不是随意盘剥的对象,不是无止境地汲取的源泉,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人类还必须认识到,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与平衡。
地球人现在的生活方式将吞噬曾有的碧水蓝天!人类曾为了生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造了今天的繁荣世界。如今,同样是为了生存,人类面对种种污染造成的恶果,再也无法泰然处之。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为所有的地球公民提出了进入21世纪的行动方式,并首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能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人类越来越积极地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清洁生产、开发新能源、推广绿色产品、展开绿色行动……正如今年世界环境日所确立的主题,人类已清醒地意识到--“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我们不能让地球就这样带着伤痕和泪水进入下个世纪,我们不能让曾经的美丽成为久远的记忆。在世纪交汇的今天,让我们再次思考人类文明与大自然永恒的话题--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绿色文明的21世纪。

 恶化的环境敲响了警钟,人类开始猛醒,开始反思。当人类骄傲地宣称,“我们可以改造自然、改造环境”的时候,对于无私奉献的地球,人类又做了些什么?人类将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或许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自然环境对人的生命和幸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那样,可以无偿地取得。人们呼吸空气,喝水,吃动植物食品,欣赏源源不断的自然之力。世界如此之大,它的资源似乎是无穷的。但即便如此,农夫还是牢记着储备这一要诀,他懂得必须留下一些谷物,作为下一次收获的种子”。

  在全球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大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大会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宣言郑重声明,人类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各国有责任确保不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环境政策应当增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

  斯德哥尔摩会议期间,在一篇名为《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中曾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的。”而实际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速度已大大超出了人类自己的预料,人类不光预支了许多属于子孙的资源,同时也正在因自己的行为而自食恶果。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尽管不少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仍然日趋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等方面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都表明了人类对这颗美丽星球的无情伤害。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但浓烟、粉尘、臭气、酸雾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却正在把大气层变为空中垃圾场。

  1984年12月3日深夜的印度博帕尔市,当人们在梦中沉睡的时候,一个恶魔悄然降临。一家由美国投资的农药厂的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突然泄露,数十吨毒气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在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波及11个居民区,20多万人受到伤害,其中2800多人死亡,5万余人终生失明。

  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按计划停机检查,由于工作人员多次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反应堆爆炸起火。摄氏2000度的高温火球迅速烧毁了机房,高强度放射性物质四处蔓延,7000余人死于非命,受放射性伤害的人数难以统计。这次核事故使整个欧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欧洲各国放射性尘埃强度增高,瑞典增高达100倍,欧洲各邻国的蔬菜、牛奶不能食用,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1991年波斯湾海域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生灵涂炭。伊拉克打开艾哈迈迪输油管,每天将几百万桶原油倾泻入大海,在海湾内形成一片长56千米、宽16千米的油膜,几天后溢油总量就达到1100万桶(约170万吨),而以每天24千米的速度向南漂移。所经之处有200万只海鸟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波斯湾里的一些特产鱼种将永远消失。

  垃圾在现实生活中,亦已成为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在美国这个世界上垃圾“产量”最高的国家里,垃圾的年产量约为2亿吨,仅纽约每天就出产垃圾2万多吨。

  一次性快餐盒曾是食品包装业取得突破性成功的标志之一,几年前还被赞誉为“白色革命”,而今,却已成为“白色污染”,成为全球公害。有数据表明,一般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很难消解,掩埋在土壤中,妨碍农作物生长;被牲畜误吃,轻者消化系统得病,重者死亡;焚烧,则释放大量有毒气体。

  地球在为满身的病痛而呻吟,也在为人类贪婪的索取而愤怒。江河洪灾的泛滥,资源的枯竭,宇宙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发出的通牒,警示人类:自然不是随意盘剥的对象,不是无止境地汲取的源泉,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人类还必须认识到,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与平衡。

  地球人现在的生活方式将吞噬曾有的碧水蓝天!人类曾为了生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造了今天的繁荣世界。如今,同样是为了生存,人类面对种种污染造成的恶果,再也无法泰然处之。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为所有的地球公民提出了进入21世纪的行动方式,并首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能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人类越来越积极地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清洁生产、开发新能源、推广绿色产品、展开绿色行动……正如今年世界环境日所确立的主题,人类已清醒地意识到--“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在人类无数次企盼、无尽的憧憬中我们走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如同20世纪中叶,人类从太空第一次眺望地球。就是在这颗美丽富饶的星球上,人类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立了一座座人类文明的丰碑。但是,当人类陶醉于自己创造的辉煌成就时,我们的家园已笼罩上了阴影。
人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是所有人赖以维持生存的唯一空间。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却很少从长远和全局考虑如何更好地与这个星球的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本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民患病。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65岁以上的老人五官中毒红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人数达400多人。再看看日本的骨痛病。50-60年代居住在日本富山县的村民,因长期饮用被镉等重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含镉的食物,造成镉中毒,很多患者全身疼痛难忍,并引发了贫血、胃萎缩、骨质软化等一系列难以治愈的疾病。
恶化的环境敲响了警钟,人类开始猛醒,开始反思。当人类骄傲地宣称,“我们可以改造自然、改造环境”的时候,对于无私奉献的地球,人类又做了些什么?人类将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或许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自然环境对人的生命和幸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那样,可以无偿地取得。人们呼吸空气,喝水,吃动植物食品,欣赏源源不断的自然之力。世界如此之大,它的资源似乎是无穷的。但即便如此,农夫还是牢记着储备这一要诀,他懂得必须留下一些谷物,作为下一次收获的种子”。
在全球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大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大会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宣言郑重声明,人类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各国有责任确保不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环境政策应当增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
斯德哥尔摩会议期间,在一篇名为《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中曾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的。”而实际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速度已大大超出了人类自己的预料,人类不光预支了许多属于子孙的资源,同时也正在因自己的行为而自食恶果。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尽管不少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仍然日趋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等方面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都表明了人类对这颗美丽星球的无情伤害。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但浓烟、粉尘、臭气、酸雾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却正在把大气层变为空中垃圾场。
1984年12月3日深夜的印度博帕尔市,当人们在梦中沉睡的时候,一个恶魔悄然降临。一家由美国投资的农药厂的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突然泄露,数十吨毒气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在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波及11个居民区,20多万人受到伤害,其中2800多人死亡,5万余人终生失明。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30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轨道资料
远日点距离 152,097,701 km(1.016 710 333 5 AU)
近日点距离 147,098,074 km(0.983 289 891 2 AU)
轨道半长轴 149,597,887.5 km(1.000 000 112 4 AU)
轨道半短轴 149,576,999.826 km(0.999 860 486 9 AU)
轨道周长 924,375,700 km(6.179 069 900 7 AU)
轨道离心率 0.016 710 219
平均公转速度 29.783 km/s(107,218 km/h)
最大公转速度 30.287 km/s(109,033 km/h)
最小公转速度 29.291 km/s(105,448 km/h)
轨道倾角 0(7.25°至太阳赤道)
升交点赤经 348.739 36°
近日点辐角 114.207 83°
卫星 1个(月球)
物理特征
椭圆率 0.003 352 9
平均半径 6,372.797 km
赤道半径 6,378.137 km
两极半径 6,356.752 km
纵横比 0.996 647 1
赤道圆周长 40,075.02 km
子午圈圆周长 40,007.86 km
平均圆周长 40,041.47 km
表面积 510,065,600 km^2
陆地面积 148,939,100 km^2(29.2 %)
水域面积 361,126,400 km^2(70.8 %)
体积 1.083 207 3×10^12 km^3
质量 5.9742×10^24 kg
平均密度 5,515.3 kg/m^3
赤道表面重力加速度 9.780 1 m/s^2(0.997 32 g)
宇宙速度 11.186 km/s(39,600 km/h)
恒星日 0.997 258 d(23.934 h)
赤道旋转速率 465.11 m/s
轴倾斜 23.439 281°
北极赤经 未定义
赤纬 +90°
反照率 0.367
平均表面温度 287 K(14 ℃)
最大表面温度 331 K(57.7 ℃)
最小表面温度 184 K(-89.2 ℃)
大气
表面压力 101.3 kPa(海平面)
氮 78.084%
氧 20.946%
氩 0.934%
二氧化碳 0.0381%
以上是2010年的。下面是地球环境面临的现况:
全球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1900-2000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煤炭和石油作为能源,它们燃烧后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中,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水资源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它们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了。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森林植被破坏
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地开发。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本进入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占44%,空气污染占33%,船舶占12%,倾倒垃圾占10%,海上油、气生产占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己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化学物是当今许多大规模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但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百万倍。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上千万倍。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亿倍。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出体外。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多氯联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有人认为,多氯联苯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祸首。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几年前科学家们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当这些动物现在携带了很高的污染毒素时,因纽特人的生活不再安全。按同样的原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干扰和危害,因而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可以不给悬赏分,不立为最佳答案(注意,没说不可以 嘿嘿),但是,请大家明白,只有一个地球啊,我们要珍惜……

具有幸飞上太空的宇宙员介绍他们在天际傲游时遥远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皱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蒙蒙的水蓝色沙溢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地球环境污染的现状(资料)!!!~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扩展资料:
地球的结构:
1、大气圈
地球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1.6万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2、水圈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
3、生物圈
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10多万种。
4、岩石圈
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

当今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是什么?
答: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

关于地球现状的手抄报
答:关于地球现状的手抄报如下:近年来,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压力。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冰川面积减小,海平面上升、洪涝灾害、沙尘风暴等环境问题更加严峻。空气污染: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全球性污染已远超能够容忍的范畴。有毒化学物质和尘埃污染在大气层中区域性地运动:各种污染带来的疾病,如支气管炎和肺癌等,...

有关地球现状的资料 100字
答: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

地球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答: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人为对土地的开垦和扩张,使未受干扰的自然生境面积急剧缩小和破碎化,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也造成了物种的消失;二...

环境恶化的资料
答:(1)大气环境正在恶化.主要表现为:气候灾害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应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 大气成分发生不利于人的变化,二氧化碳增加,缓解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浓度降低,地球两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并在加大,还有多种有害于人类的成分也在增加.据1997年美国里奇国家实验室的...

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答:地球面临着十大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其含义为:第一,有些...

地球环境被破坏的资料
答:地球环境被破坏的资料 10  我来答 14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府街 推荐于2017-11-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过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

地球的生物资源现状及原因
答:地球上的生物资源现状及原因分析如下:动物的分布情况:1.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非洲、南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动物群落,包括猴子、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等。例如,金丝猴、长臂猿和狒狒等都是热带雨林中...

地球环境污染资料
答: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

保护地球公约的地球现状
答:2010-11-14 如何保护地球资源 304 2016-05-30 写一封信给不遵守国际公约的国家的元首和光民,向他们表达全世界... 30 2011-04-07 如果人们都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后,我们的地球会... 5 2014-06-24 关于环境保护的公约 4 2010-04-22 世界环境污染现状 18 2013-07-27 全球性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