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世界历史起源,外国各国的起源与发展 求算术起源至今的发展史 先中国再外国 一一列举

作者&投稿:农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么可能有空给你全讲,我大致说下,你要有特殊的问我把
1.两河流域。这算是地球上最早的文明区了,就是在今天的伊拉克,苏美尔人,在公元前4000年前建立了各城邦,著名的有基什,乌鲁克,拉格什,乌尔等等,据说他们黑发,语言是种孤立语言,自称是大洪水的幸存者。城邦之间是一种春秋时代的霸主联盟性质,最强大的城邦就是苏美尔王,有苏美尔王表纪录,发明了楔形文字,并且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文明进步。后来被阿卡德人的萨尔贡大帝所征服统一,阿卡德帝国崩溃后苏美尔短暂复兴,又被阿摩利人征服,阿摩利人建立了新的城邦文明,最著名的就是巴比伦,而两河流域北方的亚述人也开始兴起,和巴比伦算是两河流域的两强。当时的另外一个文明中心在迦南,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由最早的商业民族腓尼基人建立了各城邦,当然还有希伯来人,长期跟埃及对抗。
2.埃及,古埃及文明大致分为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大概在公元前3500年初步成型,主要的历史记录开始与古王国时期,在18王朝达到极盛,这个资料多,就不说了。
3.小亚细亚,受到巴比伦文明和腓尼基人的影响小亚细亚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文明中心,公元前1500-2000年赫梯人崛起,他们是最早掌握铁器的民族,长期跟鼎盛的埃及帝国对抗,毁灭了古巴比伦,公元前12世纪被游牧民族所击溃,世界从此才得知了铁器冶炼的秘密。
4.亚述帝国,亚述在公元前800年进入极盛时代,在埃及、巴比伦、赫梯衰退留下的政治真空中建立了亚述帝国,征服两河流域南部城邦和迦南,是远古世界最显赫的大帝国
5.爱琴,最早的希腊文明,来自于跟亚洲近东文明的交流,出名的有米诺斯、特洛伊、迈锡尼等,类似苏美尔,有希腊共主的名号,长期被迈锡尼把持
6.新巴比伦,亚述帝国的衰落导致巴比伦等城邦的又一次独立,称为新巴比伦时期,著名的君主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空中花园即是由他所建
7.波斯,波斯的前身是米底王国,埃兰王国,在伊朗西南部,由雅利安人建立,雅利安人就是印欧人,公元前3000年左右从高加索山区开始向四周迁徙。米底王国国王的女婿居鲁士继承了米底王国,南征北战征服所有已知文明地区,公元前550年建立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帝国,成为诸文明中心地区所共同承认的王。
8.希腊,爱琴文明被北方的雅利安人所击溃,雅利安人继承了他们的文明,建立希腊文明城邦,最著名的城邦就是雅典和斯巴达
9.希腊化时期。希腊文明被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马其顿人所统一,统一后的第2位国王,就是著名的亚历山大,20岁的亚历山大开始了他传奇的征服史,从希腊一路向东,沿着小亚细亚击败波斯帝国,二次把大流士三世打成丧家之犬,来到埃及的他向一个解放者一样受到拥戴,被尊为法老,他决定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一座新的城市-亚历山大。这位天才的军事家灭亡了强盛的波斯帝国,焚毁首都波斯波利斯,征服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直打到北印度地区他的兵团才因为疾病与思想而开始停止。亚历山大建立了前所未见的希腊帝国,他决定以巴比伦为首都,可惜帝国刚刚建立,他就因为蚊子传染的疾病死在了巴比伦,终年33岁。
10.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分裂为四部分,其中留下遗产最多的就是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托勒密是亚历山大的好友,亚历山大做决定,托勒密就负责修补,亚历山大本身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是托勒密为他建立了水网和著名的两大奇迹——大图书馆与大灯塔。
就写到这吧,太多了

中国五千年历史

详细的说下欧美各国的历史~

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一直到公元九世纪,绝大多数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学者都按照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处于历史的第六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圣经》在“启示录”里预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个被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是由十四世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所发明的。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源本罗马古典的拉丁语言,艺术和文化,对自公元四一零年罗马沦陷以来的变化与所发生的,认为不值得研究。人文主义者看历史并不按奥古斯丁的宗教术语,而是按社会(学)的术语,即通过古典文化,文学和艺术来看待历史;所以人文主义者把这九百年古典文化上发展的停滞时期称为“黑暗的时期”。

彼特拉克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人文主义者们也相信,总有一天罗马帝国会再次兴起,重新恢复古典文化的纯洁性。十四世纪末与十五世纪初,人文主义者们认为一个现代时期(Modern Age)已经开始了,所以从逻辑上来讲,一个“中世纪”已经形成了。

因此,自起人文主义者起,历史学家们对“黑暗的时期”和“中世纪”也多持负面观点。在十六与十七世纪基督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们也把天主教的腐败写进这段历史中。针对新教徒的指责,天主教的改革者们也给出了一幅与“黑暗的时期”相反的图画:一个社会与宗教和谐的时期,一点也不黑暗。而对“黑暗时期”许多现代的负面观念是来自于,十七与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康德和伏尔泰的作品中。

十九世纪初, 浪漫主义运动转变了这种对“黑暗的时期”负面一边倒的趋势。它给出了一幅祥和的图画:社会和环境的和谐,扎根于大自然的生活;同时也回应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以理性完全超越感性的作法,以及由正在兴起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浪漫主义者对待“黑暗时期”的观点,仍可以在今天的一些庆祝那个时期文化活动与节日中,通过所展示出来的风俗与发生的历史事件中看到。

浪漫主义运动后的十九世纪下半个世纪,考古学取的了很大的进展,许多不为以前的学者所知的历史文献与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来。而1939年发现的公元六二五年代的萨顿骺(Sutton Hoo)宝窟,以及中世纪研究的著名学者查理哈斯金(Charles H. Haskins)的研究发现,使得“黑暗时期”看上去不再是一个合适的词汇。二战以后,在英语国家中的专业学者文献里,“黑暗时期”这个词渐渐地消失。

查理哈斯金写道:“历史的连续性排除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这两个紧接着的历史时期之间有巨大差别的可能性,现代研究表明,中世纪不是曾经被认为的那么黑,也不是那么停滞;文艺复兴不是那么亮丽,也不是那么突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之前,有一个类似的运动,即便它不是那么广传。

所以,原来的“中世纪黑暗时期”现被改为专指公元四一零年(或四五五年)到公元七五四(或八零零年)这段欧洲历史。

历史

中世纪的城堡随着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相继出现了一批蛮族国家。先后有法兰克、伦巴德、奥多亚克、勃艮第、汪达尔-阿兰、东哥特、西哥特、盎格鲁·萨可逊等王国建立。王国之间战争不断,其中盎格鲁·萨可逊、法兰克王国存在的时间比较长。

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在486年打败高卢军队,由克洛维建立起墨洛温王朝的统治。克洛维通过和罗马梵蒂冈的联合,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领土。随着法兰克王国不断的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征服了勃艮第、图林根、巴伐利亚和萨可逊的一些部落,成为当时西欧最强大的国家,并建立了封建采邑制。751年,宫相矮子丕平成为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国力达到最盛,吞并了伦巴德王国,夺取西班牙边区,占领东巴伐利亚,征服阿瓦尔汗国,西欧的大部分土地都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领土。查理大帝死后,法兰克王国发生兄弟战争而分裂,在843年8月签订《凡尔登条约》经国家分为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意大利王国,现代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疆域就是以这个条约为基础的。

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在5世纪中叶进入大不列颠群岛,在6世纪末,7世纪初,形成了7个王国,英国历史上称为七国时代。829年,威塞克斯王国吞并了其他6个王国,从此诞生了英格兰(England)。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王位,遭到拒绝后,以武力夺取了英王之位,称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底王朝,但是这也造成了日后百年战争的根源。在亨利一世(1100年 - 1135年)统治时期,随着王权的加强,社会矛盾激化。1215年约翰(无地王)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1264年的内战期间,亨利三世被西门·德·孟福尔俘虏。1265年孟福尔召集国会,成为英国议会的开端。从1343年起,贵会分成了由贵族组成的上院和代表骑士、市民的下院,确立了议会君主制。与此同时,西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了法兰西王国,并加强了王权,罗马梵蒂冈被迫迁往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并自上而下召开三级会议(一级为高级教士,二级为贵族,三级为富裕的市民),也形成了议会君主制。

德国的前身东法兰克王国地方政权很强大。911年加洛林王朝结束后,国王由地方权贵选出,但更多是名誉,国王的权利和地方诸侯平等。这个特点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其热衷于对外扩张的原因。951年,奥托一世率军占领了伦巴德地区,其后的奥托二世进军罗马。1155年腓特烈一世攻占米兰,教皇为其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全盛时领土包括了德意志全境,意大利中、北部,西西里岛,捷克、瑞士、爱沙尼亚、普鲁士。在腓特烈一世遭到15个城市联合抵抗(即伦巴第联盟),并被打败。腓特烈一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溺水而死,占领区也纷纷独立。

文化
意大利一直不能统一,罗马教皇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国,并且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声称当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城,拉特兰宫等地交给了教皇。教会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才能死后上天堂,另一方面圣职买卖现象又很严重。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在教皇格高列里一世(590年 - 604年)时期,古罗马图书馆也被付之一炬。

在德国宗教改革后,意大利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扩展到欧洲很多国家。这是涌现出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像但丁、薄伽丘、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哈维、弗兰西斯·培根等等。

经济

12世纪波恩市的建设情景。(现藏于波恩市立图书馆)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巴黎、里昂、都尔奈、马赛、科隆、特里尔、斯特拉斯堡、汉堡、威尼斯、热那亚等等,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16世纪以后,兴起了工场手工业,最初是佛罗伦萨,随后是佛兰德尔,而圈地运动使英国迅速发展。这种经济模式加速了贸易,从而发生了地理大发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工场手工业也使进行战争的武器产生了飞跃,火炮和毛瑟枪逐渐代替了骑士的刀剑,也使旧式的城堡丧失了防御能力。而工场手工业业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
宗教信仰

欧洲最主要的宗教是基督教,它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派。基督教在公元之初诞生于西亚,当时处于罗马帝国境内,由于基督教教义鼓吹入与人之间的忍耐和宽容,符合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因此逐渐得到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承认和支持。至公元4世纪,基督教已成为罗马帝国的统治宗教。

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派:一派是由罗马教皇直接控制的、以拉丁语地区为中心的天主教;另一派是由拜占庭为中心的东正教。

东正教自称正教,在宗教仪式中使用希腊语(但也允许使用地方民族语言),所以又称希腊正教。见世纪末,莫斯科都主教宣布脱离君士坦丁堡,成为使用古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18世纪时,东欧一些国家的正教也陆续脱离君士坦丁堡而自主。

16世纪时,天主教再度分裂。这次宗教分裂是以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为背景,实质上包含有政治内容。1517年德国人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成为这场宗教改革运动的标志。从此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蔓延开,严重地打击和动摇了罗马教廷的统治。

路德教派是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前驱,但它属于运动中的温和派,在德国及北欧各国广为流传。15—16世纪,由于德国农民、手工业者不堪忍受封建诸侯和教会的专横统治与残酷剥削,甚至一些中产阶级和下层教士也濒临破产,终于在1524—1525年爆发了史称“德国农民战争”的农民大起义,以闵采尔为代表的下层教士积极参加起义,除提出废除农奴制、减轻税赋和德役以及归还过去夺自村社的土地、森林和牧场外,还提出农民有权选举本教区的牧师等。可是,当农民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和动摇了教会地位的时候,以马丁·路德为首的宗教改革运动的鼓吹者们却公然站到诸侯、贵族方面,支持他们对起义农民进行残酷镇压。

法国人加尔文也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并成为加尔文派的创始者。该派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激进派。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经商赢利、放债取息同担任教土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主张建立新教教会,废除主教制度,用资产阶级共和式的、政教合一的长老制度来代替。认为人有了信仰才能得救,圣经是唯一的准则。宣扬上帝预定说,认为自人类始祖亚当犯罪后,整个人类的本性都已败坏,人类自身无力自拔,由上帝预先安排好人类的命运。加尔文主义得到日内瓦资产阶级的拥护,因为他的主张和信条符合当时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改革将使教会实权脱离封建主的控制而落入资产阶级手中。此后,加尔文派广泛传播于瑞士、法国、荷兰和苏格兰等地。

宗教改革运动中从天主教中游离出来的第三个新教宗派是英国的圣公会。16世纪前半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了加强王权,对罗马教皇干预英国事务日益不满。新兴资产阶级和开明新贵族也渴望削弱教会特权,剥夺教会财产。与此同时,英国和西班牙正在争夺海上霸权,出于政治需要,亨利八世决定废黜原系西班牙公主的王后,而罗马教皇需要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因此不准亨利离婚。以此为借口,1533年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决裂,下令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1534年又促使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国教会不再受罗马教廷统治,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命神职人员、决定教义的权利等。但初期仍保留了天主教的大部分重要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17世纪以来,受到加尔文派的较大影响。

目前,除罗马尼亚人外,欧洲罗曼语民族的意大利人、法兰西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弗留利人、瓦隆人、普罗旺斯人、加泰隆人、加利西亚人、瑞士意大利人等多信奉天主教,日耳曼语民族中的奥地利人、荷兰人、佛拉芒人。部分德意志人、卢森堡人信仰天主教,斯拉夫语民族中的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多数西乌克兰人和部分白俄罗斯人也信仰天主教。此外,在爱尔兰人、布列塔尼人、巴斯克人、部分匈牙利人、部分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和部分阿尔巴尼亚人中也流行天主教。

东正教流行于东南欧。希腊人、罗马尼亚人和南部斯拉夫人中的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马其顿人、黑山人以及少数阿尔巴尼亚人信奉东正教。原苏联欧洲部分的多数居民,如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大部分白俄罗斯人、莫尔多瓦人、马里人、部分爱沙尼亚人、部分拉脱维亚人、部分楚瓦什人、摩尔达维亚人信奉东正教。

新教主要流行于北欧、中欧和大不列颠。瑞典人、挪威人、芬兰人、丹麦人、冰岛人、苏格兰人、大部分德意志人、部分拉脱维亚人和部分爱沙尼亚人信奉路德派;荷兰人、瑞士人和德意志人信奉加尔文派;英格兰人信仰美国国教(圣公会)。

此外,欧洲只有一小部分人,如欧洲部分土耳其人、拨超人、波斯尼亚人、部分阿尔巴尼亚人、部分保加利亚人和部分吉卜赛人信奉伊斯兰教。

欧洲的犹太人仍然保持犹太教的信仰。

上述情况只能说明现代宗教分布的一般情况,事实上,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宗教信仰都不是单一的。即使某些国家基本上属于单一民族的国家,绝大多数居民都信仰某一相同的宗教,也往往有少数人信仰其他宗教,总之,宗教信仰的分布是十分复杂的。

今天,同世界上许多地区一样,欧洲人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宗教信仰,这在东欧国家尤为明显,许多人都已成为无神论者。在欧洲其他地区,宗教影响也日趋下降,连在天主教统治占绝对优势的意大利,做弥撒已成为中老年人的事,许多青年人对繁琐的宗教仪式不再感兴趣(不过大多数婚礼仍在教堂里举行)。又如在荷兰,1971年进行人口普查时,大约有20%的居民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其首都阿姆斯特丹有50%的人自称没有宗教信仰。在英国和法国也约有1/3的居民不再传教。
详细各国的内容很多,去这个看吧:http://1989.zh.infovx.org/zh/%E6%AD%90%E6%B4%B2%E6%AD%B7%E5%8F%B2

我国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有它卓越的贡献。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用绳结表示事物的多少,在彩陶中绘有大量的直线、三角、圆、方、菱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对称图案,在房屋遗址的基地上,亦发现几何图形,表明远古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数和形的概念。

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钵上,有多种刻画符号,其中丨、、、×、+等,很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记数符号。产生文字之后,在殷商的甲骨文中出现了记数的专用文字和十进制记数法,并且运用规和矩作为简单的绘图和测量工具。《前汉书·律历志》记载了用竹棍表示数和计算的方法,称为算筹和筹算。在春秋早期乘法口诀被称为“九九”歌,已经成为很普通的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繁荣,产生了相当精彩和可贵的数学思想;公元前6世纪,已经有了关于简单体积和比例分配问题的算法,在《考工记》中记载了分数和角度的资料;到秦始皇时,统一了度量衡,并且基本上采用了十进制的度量单位,在《墨经》中提出了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几何命题等。《杜忠算术》和《许商算术》是最早的数学专著,但这两部书都失传了。至今仍保留的古代数学专著是《算数书》,全书共有60多个小标题、90多个题目,书中内容涉及了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比例问题、面积和体积问题等、并且含有“合分”、“少广”等数学思想。

大约公元前1世纪完成了《周髀算经》(书中大部分内容于公元前7到6世纪完成),书中记述了矩的用途、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定理、开平方问题、等差级数问题,应用古“四分历”计算相当复杂的分数运算等,此书为重要的宝贵文献。

古代数学的著名著作是《九章算术》,大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东汉初年,全书列举了246个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共有九章:第一章“方田”介绍土地面积的计算、含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梯形、圆、环等面积公式,弓形面积和球形表面积的近似公式,还有分数四则运算法则、约分、通分、求最大公约数等方法;第二章“粟米”介绍了各种粮食折算的比例问题,及解比例的方法,称为“今有术”;第三章“衰(Cuǐ)分”介绍了按等级分配物资或按一定标准摊派税收的比例分配问题、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问题等;第四章“少广”介绍了已知正方形面积或正方体体积,求边长或棱长的开平方或开立方的方法,已知球的体积求直径的问题等;第五章“商功”介绍了立体体积计算,包括长方体、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楔形体等体积的计算公式;第六章“均输”介绍了计算按人口多少、物价高低、路程远近等条件,合理摊派税收、民工的正比、反比、复比例、等差级数等问题;第七章“盈不足”介绍了盈亏类问题的算法;第八章“方程”介绍了一次联立方程问题,引入了负数的概念,及正负数的加减法则;第九章“勾股”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和简单的测量问题,其后,历史上著名数学家刘徽、祖冲之、李淳风、贾宪等,都曾经深入研究和注释过《九章算术》并且提出许多新的概念和新的方法。在诸如勾股定理的证明、重差术、割圆术、圆周率近似值、球的体积公式、二次和三次方程的解法。同余式和不定方程的解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新贡献。

我国古代数学专著有《勾股圆方图注》、《九章算术注》、《孙子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等。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对《九章算术》的大部分数学方法作了严密的论证,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提出了明确的解释,为中国数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祖冲之在《缀术》中得出了比刘徽所提出的值更精密的圆周率,成为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提出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和增乘开方法,以及《孙子算经》中的“孙子问题”,《张邱建算经》中的“百鸡问题”、珠算盘和珠算术等等,均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有深远影响。 大约在3000年以前中国已经知道自然数的四则运算,这些运算只是一些结果,被保存在古代的文字和典籍中。乘除的运算规则在后来的“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内有了详细的记载。中国古代是用筹来计数的,在我们古代人民的计数中,己利用了和我们现在相同的位率,用筹记数的方法是以纵的筹表示单位数、百位数、万位数等;用横的筹表示十位数、千位数等,在运算过程中也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孙子算经”用十六字来表明它,“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和其他古代国家一样,乘法表的产生在中国也很早。乘法表中国古代叫九九,估计在2500年以前中国已有这个表,在那个时候人们便以九九来代表数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汉代遗留下来的木简(公元前一世纪)上面写有九九的乘法口诀。
现有的史料指出,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分数运算法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九章算术”的分数四则运算和现在我们所用的几乎完全一样。
古代学习算术也从量的衡量开始认识分数,“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和“夏候阳算经”(公元六、七世纪)在论分数之前都开始讲度量衡,“夏侯阳算经”卷上在叙述度量衡后又记着:“十乘加一等,百乘加二等,千乘加三等,万乘加四等;十除退一等,百除退二等,千除退三等,万除退四等。”这种以十的方幂来表示位率无疑地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
小数的记法,元朝(公元十三世纪)是用低一格来表示,如13.56作1356 。在算术中还应该提出由公元三世纪“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发展到宋朝秦九韶(公元1247年)的大衍求一术,这就是中国剩余定理,相同的方法欧洲在十九世纪才进行研究。
宋朝杨辉所著的书中(公元1274年)有一个1—300以内的因数表,例如297用“三因加一损一”来代表,就是说297=3×11×9,(11=10十1叫加一,9=10—1叫损一)。杨辉还用“连身加”这名词来说明201—300以内的质数。
(二)属于代数方面的材料
从“九章算术”卷八说明方程以后,在数值代数的领域内中国一直保持了光辉的成就。
“九章算术”方程章首先解释正负术是确切不移的,正象我们现在学习初等代数时从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学起一样,负数的出现便丰富了数的内容。
我们古代的方程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已有多元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及不定方程几种。一元二次方程是借用几何图形而得到证明。 不定方程的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这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希腊丢番图方程要早三百多年。具有x3+px2+qx=A和x3+px2=A形式的三次方程,中国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王孝通“缉古算经”已有记载,用“从开立方除之”而求出数字解答(可惜原解法失传了),不难想象王孝通得到这种解法时的愉快程度,他说谁能改动他著作内的一个字可酬以千金。
十一世纪的贾宪已发明了和霍纳(1786—1837)方法相同的数字方程解法,我们也不能忘记十三世纪中国数学家秦九韶在这方面的伟大贡献。
在世界数学史上对方程的原始记载有着不同的形式,但比较起来不得不推中国天元术的简洁明了。四元术是天元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级数是古老的东西,二千多年前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都谈到算术级数和几何级数。十四世纪初中国元代朱世杰的级数计算应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有些工作欧洲在十八、九世纪的著作内才有记录。十一世纪时代,中国已有完备的二项式系数表,并且还有这表的编制方法。
历史文献揭示出在计算中有名的盈不足术是由中国传往欧洲的。
内插法的计算,中国可上溯到六世纪的刘焯,并且七世纪末的僧一行有不等间距的内插法计算。
十四世纪以前,属于代数方面许多问题的研究,中国是先进国家之一。
就是到十八,九世纪由李锐(1773—1817),汪莱(1768—1813)到李善兰(1811—1882),他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上也都发表了很多的名著。
(三)属于几何方面的材料
自明朝后期(十六世纪)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文译本一部分出版之前,中国的几何早已在独立发展着。应该重视古代的许多工艺品以及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上的成就,其中蕴藏了丰富的几何知识。
中国的几何有悠久的历史,可靠的记录从公元前十五世纪谈起,甲骨文内己有规和矩二个字,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
汉代石刻中矩的形状类似现在的直角三角形,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已记载了有名的勾股定理(勾股二个字的起源比较迟)。
圆和方的研究在古代中国几何发展中占了重要位置。墨子对圆的定义是:“圆,一中同长也。”—个中心到圆周相等的叫圆,这解释要比欧几里得还早一百多年。
在圆周率的计算上有刘歆(?一23)、张衡(78—139)、刘徽(263)、王蕃(219—257)、祖冲之(429—500)、赵友钦(公元十三世纪)等人,其中刘徽、祖冲之、赵友钦的方法和所得的结果举世闻名。
祖冲之所得的结果π=355/133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在刘徽的“九章算术”注中曾多次显露出他对极限概念的天才。 在平面几何中用直角三角形或正方形和在立体几何中用锥体和长方柱体进行移补,这构成中国古代几何的特点。
中国数学家善于把代数上的成就运用到几何上,而又用几何图形来证明代数,数值代数和直观几何有机的配合起来,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正好说明十八、九世纪中国数学家对割圆连比例的研究和项名达(1789—1850)用割圆连比例求出椭圆周长。这都是继承古代方法加以发挥而得到的(当然吸收外来数学的精华也是必要的)。

(四)属于三角方面的材料
三角学的发生由于测量,首先是天文学的发展而产生了球面三角,中国古代天文学很发达,因为要决定恒星的位置很早就有了球面测量的知识;平面测量术在“周牌算经”内已记载若用矩来测量高深远近。

刘徽的割圆术以半径为单位长求圆内正六边形,十二二边形等的每一边长,这答数是和2sinA的值相符(A是圆心角的一半),以后公元十二世纪赵友钦用圆内正四边形起算也同此理,我们可以从刘徽、赵友钦的计算中得出7.5o、15o、22.5o、30o、45o等的正弦函数值。

在古代历法中有计算二十四个节气的日晷影长,地面上直立一个八尺长的“表”,太阳光对这“表”在地面上的射影由于地球公转而每一个节气的影长都不同,这些影长和“八尺之表”的比,构成一个余切函数表(不过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

十三世纪的中国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曾发现了球面三角上的三个公式。 现在我们所用三角函数名词: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这都是我国十六世纪已有的名称,那时再加正矢和余矢二个函数叫做八线。

在十七世纪后期中国数学家梅文鼎(1633—1721)已编了一本平面三角和一本球面三角的书,平面三角的书名叫“平三角举要”,包含下列内容:(1)三角函数的定义;(2)解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3)三角形求积,三角形内容圆和容方;(4)测量。这已经和现代平面三角的内容相差不远,梅文鼎还著书讲到三角上有名的积化和差公式。十八世纪以后,中国还出版了不少三角学方面的书籍。

欧洲各国人种、民族起源
答:罗马尼亚人:来源于蛮族达契亚人,和罗马人有过接触。一度成为东罗马帝国的行省,以此得名。保加利亚人:他们是匈奴人的后裔,不过是和斯拉夫人混了血的后裔。匈牙利人:也就是马扎尔人(mayzur),属芬兰-爱沙尼亚语系。大多数史学家认为他们来自乌拉尔地区。和匈奴人毫无关系。他们的领土原先是加罗林王朝的...

...文明历史长还是西方文明历史长?东西方历史起源大概在什么时期...
答:所以有一部分再向东进入到我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这部分人就是后来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不过也有一部分继续向东北到达今天的白令海峡,由于过不去,又返回到我国的黄河流域。至于地中海中的克里特文明。可能是在尼罗河一带生活的人借助后来的独木舟渡到那里的。综上所述人类起源的时间前后应该差得不是太大...

美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
答:美国的起源与历史是: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16-18世纪,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相继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但是殖民地与英国之间产生了裂痕,英国继续对北美地区采取高压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区居民强烈不满。从1776...

美国的起源与历史是什么?
答:美国的起源与历史是: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16-18世纪,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相继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但是殖民地与英国之间产生了裂痕,英国继续对北美地区采取高压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区居民强烈不满。从1776...

西方文明之源起源于什么,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和什么
答:西方文明之源起源于什么,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和什么 印第安文明及西方文明之源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世界上还有印第安文明及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和古罗马。印第安文明也是以农业文明开始的。玛雅人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玉米的居民;阿兹特克人进行了最早的“填海造田”试验;印加人在建筑上有很高的成就。古希腊...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答:一、起源 总的来说,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即人类的起源问题的认识经历了神话传说、宗教神学到科学论证等漫长而曲折的 历史 过程。 在原始时代,因生产力极端低下,人类不可能揭示自身起源之谜,因而产生了许多有关的神话传说。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女娲抟土造人和上帝造人的传说。在所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

世界文明起源包括几个阶段
答:人类文明起源时代的5000年历史长河,可以说先后经历三次大的波澜,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文明起源三大物质前提奠基期——文明起源三大要素生成期——文明总体标志国家形成期。 一 “文明起源三段论”的观点,理论渊源是摩尔根的“野蛮时代三段论”,特别是恩格斯文明起源论中的“三次大分工理论”;在综合这两个思想源头基础上...

各国历史
答:日本历史 >>> 历史简述(一):日本国的起源、古代 (1)日本国的起源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了统一。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

浅谈东西方文化起源与差异。。。
答: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诞生于半封闭大陆自然环境的儒家伦理,教诲人们重土轻迁,安贫乐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人们在久远的传统中沉淀了一种...

美国的历史起源
答:美国的历史起源如下:1.五百多年前,美洲大陆还是不毛之地,北美之地更是原始模样。当地土著居民在宁静祥和中过着平静的生活。一个名叫哥伦布的人打破了这一宁静,也给当地土著敲开了灾难的大门。哥伦布是意大利的著名航海家,受西班牙女王派遣,怀着对印度和中国的无限憧憬,却意外地到了加勒比海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