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书籍 有哪位能介绍几本关于30年代经济危机和90年代初日本经济危机...

作者&投稿:包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金融战败》、《泡沫经济学》、《前车之鉴日本的经济泡沫与失去的十年》。

日本泡沫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1、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2、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3、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扩展资料:

日本为应对90年代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

1.调整经济结构。

(1)经济增长是经济总量的物质增长、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及经济制度的改进共同作用和发展的一个全面过程,日本的泡沫经济表面上是资产膨胀的结果,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经济结构的失衡与调节的滞后,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失衡以及银行、企业制度等多方面存在问题和不完善。

(2)日本进入九十年代后主导产业缺位, 传统产业又转换不及时且跃迁不到位在产业结构方面,故要注重调整和改革经济结构,逐步走上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道路,使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政府大力鼓励和发展新兴产业  。   

2.改革“日本式”的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的先进与落后是决定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由于过分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作用,而使市场的作用被削弱。政府迫切需要制定出有利于企业自主投资的鼓励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2)经济结构的调整也要求解除终身雇佣,变年功序列制为年薪制,按能力取酬。

3.经济政策目标的调整。

(1)长期以来日本的经济增长都是严重依赖外需的,然而以外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而真正的经济增长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内在支撑机制。

(2)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势下,将出口与扩大内需、推动个人消费相结合才是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把促进与民间收人相适应的民间消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重新唤起国民的信心。      

4.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重视基础研究与开发, 占领高技术领域

5.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 。

当今的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业为核心和支柱的, 高新技术要想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新兴产业要想发展壮大, 离不开金融业这个强大后盾的支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日本泡沫经济



90年后的日本危机

《大衰退》 辜朝明

要说书的话那必须非《金融战败》不可,里面详细介绍了美国是怎样狙击日本经济的?美国是怎样给日本制造经济泡沫又是怎样刺破泡沫的

推荐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方面的书~

关于这段历史的书籍主要是:《泡沫经济学》、《大衰退》和《日本的反省》,主要从日元升值、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具体介绍如下:
1、《泡沫经济学》—— 野口悠纪雄(日本)
该书作者野口悠纪雄,集中论述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的日本经济。分析泡沫的膨胀过程。资产价格暴涨背后存在的资金特循环的变化、土地交易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概述日本的泡沫应对政策,论述为了防止泡沫的再次发生必须采取的对策,揭示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长期课题。
2、《大衰退》——辜朝明(美)
该书作者辜朝明,集中解析了美国大萧条和日本大衰退的根源,集中论述了在全球喧嚣的救市声中提出了可能更加有效的解决之道。
3、《日本的反省》——野口悠纪雄(日本)
该书作者是野口悠纪雄,集中论述的是袭击日本、破坏程度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书中观点认为首先经济危机的主犯是美国,犯罪实施者是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因为是它们用借来的巨资进行盲目的投机,罪状是“贪婪”,而《日本的反省》一书想强调的是“仅凭美国是不能引起此次经济危机的”,一定有“共犯”。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扩展资料:
日本地产泡沫对我国的启示:
一: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这对中国的出口极为不利,在经济转型尚未成功,人民币大幅升值,对就业、资产价格泡沫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发展内需。这点应该是最有效但也是最难做的,我国虽然有14亿人口,但消费远远不如美国,当然不能看那些出国挥霍的富人,毕竟那是少数。国内的大部分民众,要面对高额的房贷,子女的教育,昂贵的医疗等等,这促使民众不敢消费。
三:严打炒房。高额的房价让民众无力消费,社会风气浮躁,必须严打炒房。
四:降低税收。个人所得税应该大幅度提高,增加人民收入,促进消费。
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人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没有了后顾之忧,民众才会敢去消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泡沫经济学
百度百科-大衰退
百度百科-日本的反省

《帝国如风》
作者:梅毅
出版时间:2006年10月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
往事如风。元朝既不是流星,也不是昙花。那地跨三大洲的庞然巨物,虽然短暂,却极其辉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内范围内,大元帝国百年间曾经发生那样多的故事,有过那样令人目眩神迷的血肉人生:元帝国疯狂的对外扩张、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北方汉人在夹缝中的艰难生存、文坛艺苑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与不朽创作……

经济危机下的帝国
南宋政权被消灭了,但支撑大元帝国骇人军事行动的财源日渐枯竭。在年近古稀的肥胖帝王忽必烈眼中,谁能为帝国搜刮更多的金钱,谁就是真正的“忠臣”。
1279年,元朝大军把南宋送进坟墓的同时,它自身千疮百孔的财政问题,也更显突出。
忽必烈当王子时代及治国早期,对儒生比较亲近。1260年,忽必烈称帝于开平,汉族谋士,特别是刘秉忠,出力尤多。无论是典章、制度、开国国号、都城兴建、官制章服、朝仪礼制,均来自这位亦儒亦释亦道的汉族文士之手。无论是“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元朝的儒家印记相当明显。
忽必烈对儒臣特别是汉人臣士的信任危机,随着1262年山东李璮之乱的爆发而点燃。与李璮有姻亲关系的王文统被杀后,不少儒臣也受到牵连。惊惶之下,汉人将领史天泽也被迫交出兵权。由此,忽必烈心中对汉人、儒士的不信任感日益加剧。同时,由于灭宋战争以及对付西北蒙古宗室王爷的挑衅,忽必烈的银库日益枯竭。打仗要花钱,平乱要花钱,拉拢蒙古贵族血亲所支出的大笔赏赐也要花钱,因此,“财臣”日渐任用,阿合马等色目人因能够为忽必烈敛财,日渐得到宠遇,这些人也成为忽必烈平衡朝臣活动权力的有力砝码。特别是随着南宋的灭亡,大元已无任何真正有力的敌对势力,儒士不再具有昔日的重要性,黄金白银,成为忽必烈最大的心头渴恋。所以,阿合马、卢世荣、桑哥三个敛财高手,陆续成为忽必烈的宠臣,为害二十余年,搜刮财赋,横征暴敛,搞得天下骚然。
其实,忽必烈本人早期十分憎恶贪焚暴敛,并因反对其兄皇蒙哥汗的“钩考钱谷”而引祸上身。
自成吉思汗起,蒙古王公对中原汉地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远见,只知抢掠烧杀。窝阔台汗上台后,幸亏有耶律楚材上谏以收取赋税方法代替杀掠和抢夺,中原汉地人民才有幸稍得休息。1239年开始,回回巨商奥都拉合蛮买断了中原汉地的课税权,实际上破坏了耶律楚材那种较为温和的搜刮方式。而后,花剌子模大商人牙剌瓦赤和奥都拉合蛮轮流上场,主管中原财赋及庶务,对当地人民进行敲骨吸髓式的剥削。蒙哥汗继位后,在中原汉地大肆推行“包银”制度,向中原汉人按户收取“人头费”包银。大量汉人只能选择逃亡,田亩荒废,良家失散,四处流离。忽必烈在汉人儒士建议下,得到关中、河南等中原汉地作为封地,开府求治,使广大地区得以有效治理。1254年,忽必烈又在桓州以东、滦水以北的龙冈兴建开平新城,雄心勃勃地准备放手经营中原。
树大招风。蒙古贵族以及色目商人这些“既得利益者”,眼红忽必烈手中的财权,纷纷在蒙哥汗面前说他的坏话,指他有不臣之念。蒙哥汗震怒,在削弱忽必烈兵权的同时,派出亲信阿兰答儿等人到陕西、河南“钩考钱谷”展开“清污”运动,想验明忽必烈是否有罪。
1259年,亲征四川的蒙哥汗在钓鱼城下被一块炮石击死。他不仅没有能灭亡南宋,自己倒死在了酷热潮湿的蜀地。喜大于忧,忽必烈终于得喘一口大气,飞也似回到草原,与弟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
中国的古代政治,向来是屁股决定脑袋。位置一变,思维也随之产生变化。忽必烈坐上大汗宝位,随着国土的扩大和战争的继续,昔日对于横征暴敛的反感,逐渐为对黄金白银的喜爱所取代。泱泱大元朝,真是太需要钱财了。

经济危机会来吗?
答: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克鲁格曼推出了《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书中说道:“世界经济还没有来临,可能也不会在短期内进入萧条,尽管萧条没有来临,萧条经济学即专门讨论30年代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的经济学已经重返历史舞台了。”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其实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回归。克鲁格曼认为世界发生金融危机的根源不在于货币政策和...

1990年到1012年世界的几次经济危机
答:进入1990年代以来,世界先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沫,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还包括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这些震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一直没有停止.下面就其中影响最大的三次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第一次,1990年到1992年经济...

跪求:经济危机爆发时,各个国家(日本,美国,俄国,德国...)采取了什么对应...
答: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必要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联系到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如美国股市大暴跌,墨西哥金融危机等,那么,我们也有必要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发出一个警示:世界金融体系处于动荡不安中,这主要是因为:1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

1985-2005日本的GDP
答: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GATT)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1968年,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950-1970年间,日本城市人口比例从38%增至72%,导致工业劳动力的增加。60年代,日本工业的竞争力稳步提高,其年均出口增长率达18.4%。1965年后,除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后的...

历史上共发生了几次金融危机,发生历次金融危机的背景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
答:之前经济学只有微观。 第二次是70年代末爆发的中东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导致原油价格猛涨,攻击严重不足,最后造成了全球经济滞涨。经济一边下滑,物价却一边上涨。这次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了之前经济学理论的不足。也正是这次危机后,省油的日本车开始大行其道,迅速占领美国市场。 第三次是1997年爆发的...

1995年发生了什么经济危机 1995年前的经济危机又是哪些 希望有人能说...
答:此次危机使得墨政府10年来的改革成果被部分抵消,债务负担再度加重,资金流入大幅减少,通货膨胀重新抬头,经济增长放缓 1995年前比较严重的有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饭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经济危机 1985年"广场协定”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从1985年的241:1变到1995年的94:1,由于日元的升值,以日本货币...

1974到1975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就国际经济而言,1965 年上半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1966 年至1967年西德爆发经济危机,增加了美国进出口的压力。只是由于侵越战争升级,军费开支猛增,才阻止了一场危机的到来。代价是累计财政赤字高达604.5 亿美元,再加上信贷扩张,为7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同时,美国贸易顺差不断缩小,到1968...

什么是金融危机?
答: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

日本的昭和63年那时候的中国是什么年代?
答:1988年。“昭和”是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是日本第246个年号,使用时间为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号中使用时间最长的,合共64年。大正15年(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驾崩。同日,皇太子裕仁亲王(昭和天皇)践祚,公布改元诏书,改元为昭和。1926年12月25日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