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大革命的具体过程 国民革命时期是什么时候?

作者&投稿:逯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民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在此期间,帝国主义策动、支持下的军阀混战继续扩大,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合,社会根本矛盾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

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由此逐步兴起。五卅运动代表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在工农运动推动下,广东实现了统一,成为北伐根据地。

北伐军胜利进军,革命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中下游,极大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促进工农运动的发展,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当革命日益深入,与北洋军阀矛盾即将解决之时,新矛盾上升并迅速激化,统一战线内国民党右翼分子与帝国主义买办和大资产阶级相勾结,分裂、背叛革命。

蒋介石率先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社会依然保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革命失败了。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国民革命,也称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孙中山采取党内合作,如:共产党员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而国共合作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党内合作。

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工农革命北伐革命兴起。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大革命



[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 2. “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 3. 蒋介石夺取最高领导权:“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中山舰事件从实质上讲,是蒋介石为破坏国共合作,谋取领导权而制造的反共磨擦事件,是国共关系史上发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而通过”整理党务案“之后,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为发动反革命政变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4. 而面对蒋制造的一系列反共事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采取一系列妥协退让的方针政策,一是对蒋介石本质的揭露,二是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批判。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条件 a. 蒋掌握国民党最高军政大权; b. 阴谋迁都南昌,并镇压赣、皖革命运动,这是蒋发动政变的信号。 c. 与帝国主义和各反动势力勾结,这表明蒋介石在此时已经完全蜕变为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代理人。 d. 蒋、汪密谈“分共” 这些迹象表明蒋发动反革命政变时机已经成熟。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3.李大钊遇割 4.“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在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迅速右转,召开分共会议,连续发布“纠正”工农运动“过火”的训令,公然压制工农运动和共产党人,而且在汪精卫的纵容下,反动军官夏斗寅、许克祥先后发动了马日事件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举起了公开反共的旗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动,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这一问题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而且是对国民大革命的运动的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老是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师: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国民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功不可没,其功绩和影响是什么? 国民革命留下的深刻教训是什么? 同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有哪些重大发展? 1. 大革命运动失败了,这里的失败主要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发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它的失败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从客观上讲,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从主观上讲,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这也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2. 国民革命功不可没,其最大的功绩就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气焰。 3. 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克服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武装。 4. 对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对比总结 领导阶级: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国民革命是国共合作领导的; 革命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国民革命打垮了北洋军阀; 群众基础: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

1925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五卅运动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从而揭开了大革命的序幕。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不同点在于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 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1926年6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通过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军阀内部的分化和革命,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扩大,国民革命开始兴起。
2、从1924年1月开始到1927年7月失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代表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利益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北洋军阀,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鉴于力量对比的悬殊,广州国民政府北伐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工农运动的积极促进和配合下基本消灭孙、吴两大军阀,打败了奉系军阀。革命高潮由南向北,由珠江流域迅速席卷到长江流域。
4、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势力的瓦解破坏和蒋汪叛变革命以及中共的右倾妥协,北伐虽然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但又出现了充当中外反动势力代理工具的蒋介石集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仍未改变,民主革命任务仍未完成,大革命最后失败了。

扩展资料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航程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第三,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民革命

1924至1927年。
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
大革命爆发后,工农运动空前高涨,工农武装问题日渐被提上党的议事日程。如何正确看待和领导工农武装的问题,直接关系着革命的成败。中国共产党接触和认识工农武装问题,开始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对于这一问题在认识上虽有某些偏差,但总体而言仍具有开创性意义。对陈独秀这一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深化对其大革命时期思想的认识,也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工农武装思想。

扩展资料:关于中国革命中的军事斗争问题,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有精辟论述。1926年11月30日,斯大林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会议上发表演说时,指出:“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指出:“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中华民国建立后,国家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在陈独秀看来,这是国民没有普及科学民主知识的结果。于是他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希图以此对辛亥革命进行补课,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建设美好的理想社会。五四时期,从公理战胜强权的美梦中惊醒的陈独秀,认识到世界并没有走向“永久和平人类真正幸福”的时代,反而与这样的时代“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民革命

大革命时期具体是什么时候
答:(1924年1月-1927年7月),这一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大革命。4.12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开始破裂,7.15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国民大革命完全失败. 学术界将这一时期称作大革命时期。

求一道初中历史题解答
答:在实践基础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2.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而前仆后继。先后走过了“日本人的路”“美国人的路”“苏俄人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进行了几次土地革命?内容什么?在什么时期
答:中国共进行了6次土地革命。1、第一次土地革命。1927年,规定要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没收一切所谓公产的祠族庙宇等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的农民。对于小田主则减租。强调贫农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9月,中共中央提出:“对于小地主的土地必须全部没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原则。2、第二次土地革命...

中共党史简介(从建党到十七大)
答: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
答: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特殊性质的社会具有过渡性,它的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毛泽东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

中国的革命史简介
答:中国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所以说它重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中国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尝试着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对资产...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答: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4、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

南昌起义爆发的全过程
答: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前委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举行南昌起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全歼守敌3000余人,占领南昌城。聂荣臻、周士第在南昌附近的马回岭,将第二十五师的大部分部队也拉出来参加起义,于8月2日赶到南昌。起...

...的重大变化。据此分析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
答: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本身具有软弱性,大革命中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客观上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辛亥革命在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镇压破坏下失败,大革命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国民党右派镇压下失败。(四)变化的趋势: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 此题首先时间定位要准(辛亥革命和...

1927年的中国的国情
答:1927年大革命中,以陈独秀为首的一部分人,坚持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对蒋介石反动派妥协退让,并压制工农运动。(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7年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1927年大革命是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