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黄河几次改道?改道原因是什麽? 黄河改道黄河历史上有几次改道?

作者&投稿:鞠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
  通常认为,《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黄河河道。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以下几次重大的改道。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向南摆动,决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23年后虽经堵塞,但不久复决向南分流为屯氏河,六七十年后才归故道。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又经山东临、惠民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海。此后几百年中,黄河情况不甚为频繁。北宋初期,决口不断,短时期、短距离的分流河道不少。直到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黄河再次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12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今南乐西度决口,分流经今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东流行水不到40年便断流。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奖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直到1855年,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河道,北流入渤海。
  最近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蒋介石命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洪水漫流,灾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
  在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

第一次 公元前602年 沧州入渤海 自然 第二次 公元11年 滨县,利津入渤海 自然,人为 第三次 公元 1048年 北流由天津入渤海,南流由无隶笃马河入渤海 自然 第四次 公元1194年 清江口,云梯关入海 自然,人为 第五次 公元1494年 淮河入海 自然,人为 第六次 公元1855年 利津入渤海 自然,人为 第七次 公元1938年 淮河入海 人为 http://polar.ustc.edu.cn/polarch/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printpage&artid=14

见历史记载重要改道有二十六次。由于黄河上下游落差大,中下游流经含沙量大的黄土地带,植被环境遭到破坏以及人为决河等原因造成的。

历史上黄河为什么总是改道,有什么规律?~

自然法则,没有什么规律。很来也有人为。人的想法也没有什么规律。当时认为这样好。

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602年(历史上有记载的黄河第一次改道)到1938年(黄河在花园口被决口改道)的2540年中,黄河...大的改道26次,平均不到100年黄河就有一次大改道。

采纳哦

史上黄河共发过几次重大的改道
答:在历史当中,黄河有多少次改道,在史料中记载的比较著名的有7次。通常认为《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就是最早通过文字记载的黄河河道。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

历史上黄河共发了几次大水,改道几次
答:当时,王莽因为河决东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坟不受威胁,就不主张堵口,听认水灾延续了近六十年,从而造成黄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 此后,在将近千年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出现过相对稳定的局面,偶而有决溢,也未造成大规模改道。其原因: 一,东汉开始大量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退耕还牧,次生草原和灌木丛代替了耕地,...

历史上,黄河改道过几次?
答: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

历史上黄河有多少次改道?如题 谢谢了
答: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以下几次重大的改道。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

历史上黄河改过多少次道?
答: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人为扒开花园口大堤,企图有洪水来阻止日日本侵略军的西进。这次决口,使黄河南泛于贾鲁河、颍河和涡河之间地带,成灾严重,史所罕见。也是黄河史上的第七次大改道。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决口...

历史上,黄河溃堤多少次?改道多少次?
答:自公元前2000年至1985年的3985年中,中国发生较大的水灾有1029年,其中黄河流域发生较大的水灾有617年。历史上黄河下游决溢频繁,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决口泛滥的年份达543年,甚至一场洪水多处决溢,总计决溢1590次,大改道五次,重要改道26次。灾害之惨烈,史不绝书。这五次大改道是...

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哪次造成的伤害最大?
答:第一次大迁徙:春秋战国至西汉末期。在此期间,黄河保持了一定的河形,历史上被称为“大河古河”。这一时期的一个特点是,黄河经历了从无堤到堤防,从地下河到地上河,从无堤到确定的频繁溢流的过程,并发生了第一次大改道,这条河开始了。从北到河。如此向南移动的过程。根据研究,在周鼎王第五...

黄河第一次大改道发生在什么时间
答:公元前132年的瓠子(在今濮阳西南)决口,洪水向东南冲入巨野泽,泛滥入淮、泗,淹及16郡,横流了23年才堵复。公元11年河水大决魏郡元城,泛滥冀、鲁、豫、皖、苏等地将近60年,造成黄河第二次大改道。宋前期大致维持东汉以来的河道,称京东故道。后期河道淤高,险象丛生。1048年河决商胡,改道...

黄河有史以来经过几次改道?
答: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以下几次重大的改道。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

历史上黄河改道的过程和特点
答:后来又过了几十年,1578年,大臣潘季驯再次治理黄河,固定了黄河从汴水入泗水,再从泗水流入淮河的固定河道,黄河这才得以稳定了一两百年。黄河第六次大规模改道,是在1855年,清朝咸丰年间,黄河在河南兰考县东坝头村西岸决口,于是再次改道,大致形成了现在的黄河河道,从山东入海。黄河的多次改道,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