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宝是什么 佛家三宝是什么

作者&投稿:雪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

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教三宝的一切诸佛。

法宝,即诸佛的教法。

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

佛教的三宝

1、佛: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换言之,佛宝为佛陀从觉悟中发展的心灵力量和圆满智慧的德行。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诸佛,才是真实的佛宝。

一切诸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

2、法:以涅槃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世间的种种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槃解脱果实。

3、僧: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负起修行佛法并且传播佛教的责任,便称为僧宝,虽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实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宝的使命。

扩展资料:

形成

佛陀本没想为众生说法而直接进入涅盘。但诸天神和龙王知道他已成佛,都欢喜异常,散花歌舞,请求佛陀为众生弘演佛法。于是,佛陀在尼连河畔首先为诸大菩萨说了《大方广佛华严经》。

这是一部深奥的、高层次的经典,主要阐述大菩萨的境界,凡夫不容易理解和接受。佛陀考虑到凡夫的烦恼和障碍太多和对尘世的执着和贪恋,决定从出离心入手。他用佛眼观察到其父王派来追随他的5位大臣正在鹿野苑修行,便直奔鹿野苑而去。

5位大臣在鹿野苑修行,已对悉达多(佛陀为太子时的名字)感到失望,当他们远远看到太子(佛陀)走来时,便约定谁也不理他。可当他们发现走来的太子与过去有很大变化、周身放光时,又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恭敬顶礼。

佛陀微笑着说你们不要再存有世间的偏见了。我现在已经不再是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而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利、利他,成就无上道心的佛陀。

不要用世间的小聪明来猜测我的苦行与非苦行、成道与未成道。世间的见解多是偏执的、绝对的,世间的凡夫因为执谬于贪、嗔、痴、慢、疑而堕入无边的苦难中。

听了佛陀的话,5位大臣都愿随佛陀出家。于是佛陀向他们教授了“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法”,很快,他们都证得阿罗汉果。佛陀高兴地说:“现在三宝已经具足:我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佛宝;我给你们教授的内容为法宝;你们5个出家人即是最初的僧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佛教三宝



佛教的三宝

(1)佛-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换言之,佛宝为佛陀从觉悟中发展的心灵力量和圆满智慧的德行。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诸佛,才是真实的佛宝。一切诸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

(2)法-以涅槃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世间的种种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槃解脱果实。

(3)僧-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负起修行佛法并且传播佛教的责任,便称为僧宝,虽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实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宝的使命。

扩展资料

三宝威德:

三宝的威德十分殊胜,它能使一切众生远杂苦恼,破除邪见恶念,消减无始以来种种的我执习气,是世间的明灯,真正的皈依处。三宝的威德,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亦且不可拟议思量,其理有:

1、能破恶业障道

未皈依三宝之前,人生犹如大海中的舟船,缺乏导航的人和罗盘,必将漂流沉没,永远没有靠岸的时候。一切众生被烦恼系缚,流转于三界六道,无有穷尽,现在借着皈依三宝的胜缘,产生了防阻恶业的势能,逆流而上,一念始觉生起,分分除断烦恼,如舟船喜获导航人和精密的罗盘,终于安隐的航入港湾。

2、能获佑加持

因众生于生死中,常遭遇许多苦难,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贼所侵害,无法逃脱而心生恐惧,现在皈依三宝,依怙三宝功德的护佑加持,使苦难怨贼舍怨心顺,不复作出损害诸事,而令众生吉祥安乐。

3、能除邪见恶念

众生不能解脱的原因,是由邪见恶念不除,不断的造出新业,如贫苦的人又不勤奋营生,致贫上加贫,潦倒一生,而三宝是蔽衣内的明珠,适时解除危厄,令众生欢喜踊跃,重新振作,于是翻邪归正,断恶修善,达成转迷成悟的道果。

4、能消减我执习气

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因一念无明不觉,执取身心为我,复由此我执的起念造作,累积无量无数的习气,形成了六道轮转的势能,今由皈依三宝,而将此我执消溶,习气减除,使得身心清净,觉性显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三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宝



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简单的说,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教三宝的一切诸佛。法宝,即诸佛的教法。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

佛教的三宝是佛,法,僧

僧是指佛教的圣者 四双八士。并非指一般的出家人。

圣弟子念于僧法。善向.正向.直向.等向。修随顺行。谓向须陀洹.得须陀洹果。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如是四双八士。是名世尊弟子僧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供养.恭敬.礼拜处。世间无上福田。圣弟子如是念僧时。尔时圣弟子不起欲觉.嗔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着心。何等为染着心。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习念僧。正向涅盘。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三出苦处升于胜处。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杂阿含经》

佛法僧三种为什么称为“宝”呢?因为他是指示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解脱系缚,得大自在的导首,极为尊贵,如世间的珍奇宝物,所以称之为宝,《宝性论》中,用世间珍宝的六种譬喻,来说明佛法僧称为宝的意义:(一)稀有义。如世间宝物,贫穷的人不能得到;三宝也是这样,没有善根的众生,百千万劫不能值遇。(二)离尘义。如世间的珍宝,体质上没有瑕秽;三宝也是这样,绝离一切有漏的尘染,最极明净,故名为宝。(三)势力义。如世间珍宝,能除贫困,医治病毒等,有大势力;三宝也是这样,具足不可思议的神通威力,故名为宝。(四)庄严义。如世间珍宝,可以庄严世间,令世间美妙;三宝也是这样,具有无量的无漏功德,能庄严出世间,故名为宝。(五)最胜义。如世间宝璧,在一切物中最为殊胜;三宝也是这样,是出世间的无漏法,最极殊胜无上,故名为宝。(六)不改义。如世间的真金,烧打磨等,本质不能改变;三宝也是这样,是无漏法故,不为世间的称、讥、苦、乐、利、衰、毁、誉八风所倾动,恒常不变,故名为宝。《心地观经》报恩品以坚牢、无垢、与乐、难遇、能破、威德、满愿、庄严、最妙、不变十义说明佛法僧得名为宝的意义,结语说:“佛法僧宝,具足无量神通变化,利乐有情,暂无休息,以是义故,诸佛法僧,说名为宝。”

佛教中的三宝指的是什么?~

佛教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
1、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教三宝的一切诸佛。
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换言之,佛宝为佛陀从觉悟中发展的心灵力量和圆满智慧的德行。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诸佛,才是真实的佛宝。一切诸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
2、法宝,即诸佛的教法。
以涅槃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世间的种种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槃解脱果实。
3、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
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负起修行佛法并且传播佛教的责任,便称为僧宝,虽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实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宝的使命。

扩展资料:
其他说法:
1、在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佛、法、僧三宝,涵义亦与上述说法相同:
佛宝:“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形容佛智、佛身、佛德。
法宝:“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形容法身体性为真如平等,不增不减,又具足无量恒沙功德,能满足一切净法,使众生获证涅盘,离苦得乐。
僧宝:“如实修行等”。指一切依法如实修行的贤圣僧与凡夫僧。
2、其次在现有的文字历史上,曾有释迦牟尼佛应化于世间,为一切凡夫众生亲见佛身;有佛所说的教法,及依法出家修行的僧,称之为“化相三宝”。
3、后来凡夫误以为佛已入灭,不再重履世间、便作种种的佛相,如木雕、泥塑、纸绘、石刻等,以供礼敬;结集佛的教法载于典籍,以供流布;依此典籍教制而出家,自行化他,使得正法常住于世间,称之为“住持三宝”。
然而,实际上三宝本就常住不灭,惟依众生根行机缘及证道的层次,其感得的三宝自然有所差别了。换句话说,化相三宝永远存在,住持三宝却有可能随着时代变迁而湮没,但如住持三宝中的僧宝有一人成佛,就成为化相三宝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宝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央沙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们为佛教的三宝。佛家三宝是指佛、法、僧,也就是觉、正、净。三宝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皈依三宝,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没有皈依,做那一个仪式,那个仪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没有实质。为什么?他不明三宝、不解三宝,所以他也不得三宝。受过戒的人都晓得戒有戒体,他戒体得不到,三皈也是戒,同样一个道理,他得不到戒体。戒体是什么?是自性。三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佛宝是自性觉,法宝是自性正,僧宝是自性净,我们受持三皈的时候,有没有得到自性的觉、正、净,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时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经上讲皈依是讲这个,不是讲形式。皈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过去迷、邪、染回头。依什么?依自性觉、正、净,这真皈依,这一念回归了,这是真佛弟子。如果没有舍迷邪染,不依觉正净,那这个皈依是冒名的,说得好听一点,天台家所讲的六即里头「名字皈依」。

佛教三宝,道教三宝,儒教三宝。
答:1、佛教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2、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学道、修道、行道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3、儒教三宝:儒、圣、神。

道家三宝指的是什么 道家三宝与佛家三宝有什么不同
答:道教三宝是指道宝、经宝、师宝。2. 佛教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学道、修道、行道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

道教三宝是指的什么?能否用白话解释一下。
答:道教三宝是指学道、修道、行道。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依奉道之“道、经、师”三宝。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是为出世工夫的人之三宝。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道教皈依三宝是指道宝、经...

道教三宝是指哪三宝
答:“道家三宝”指的是:道,经,师三宝。“道”指的就是大道。“经”指的就是经书,“师”指的就是师傅。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通...

道教三宝指的是哪三宝
答:道教三宝是指道、经、师道、经、师三宝对应着道教信奉的最高神明三清天尊: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三清天尊由先天之_化生而来,代表了大道的本源。元始天尊禀自然之_,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先。灵宝天尊乃是宇宙未形成之前,从混沌状态产生的元气所化生。而道德...

基督教“三宝”指什么?
答:所谓“三宝”:黄金、乳香、没药。今日基督教界多认为东方博士共有三位,这是从所献的礼物共有三样推测而来,但这种推测并不可靠。按当时东方人的习俗,「黄金」是献给君王的礼物;「乳香」是献给祭司的礼物;「没药」是献给垂死者的礼物。﹝灵意注解﹞在圣经里,「黄金」象征神性的尊贵荣耀,「乳香...

印度耆那教“三宝”指什么?
答:耆那教指出,要消除“业”的污染就必须奉持正信、正智、正行,被称为“三宝”。正信,指虔诚地信仰耆那教教义。正智,指正确地理解耆那教教义,从事物的生灭变化中认识灵魂的永恒性。正行,要求未出家的信徒实行五戒:不杀生、不欺诳、不偷盗、不奸淫、不追求私财。耆那教信徒实行“三宝”到了几近...

佛教的三宝是什么
答: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简单地说,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指圆证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泛指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及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弘传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佛宝 (Buddha)[编辑]成就圆满...

道教信仰三宝的意义
答:道教的三宝分为先天三宝,后天三宝,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先天三宝就是道、经、师三宝,分别代表道教先天三位尊神,并称“三清”。他们是:道宝君洞真大法师妙无上帝元始天尊;经宝君洞玄大法师妙有上帝灵宝天尊;师宝君洞神大法师道德天尊。很多小说或影视作品,也都有所提及。道经师三宝,在现实中有着...

体育教师三宝是什么?我只知道有秒表和哨子,还一个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答:皮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