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科学管理理论的历史背景内容体系 当代西方管理学流派的目录

作者&投稿:卢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⑴背景:古典管理理论是以工业化大生产为主要的背景,以市场经济中组织协调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生产力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主体地位逐渐的建立,不断出现丰富的思想火花,反过来又进一步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古典管理理论出现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建立。实践基础是工厂制度的建立,工业化进程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科学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则成为古典理论阶段的产业基础。
  ⑵特征: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是使小企业获得生存和把企业获得获得最大的利益作为企业的奋斗目标。以组织为整体,以获得最大利益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⑶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
  ①科学管理理论。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管理哲学。作业管理,由一系列的科学方法组成。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实行刺激性的报酬制度。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等。
  ②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一般认为包括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企业六大职能为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以及管理。并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同时提出了法约尔14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利和责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韦伯的提出了官僚制理论,现代官僚制也称为理性官僚制或韦伯官僚制,它的内涵可以总结为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官僚制为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方式,作为组织结构,官僚制组织结构视为与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最为理想的组织形态,是人类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
  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⑴背景: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促进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古典管理理论并不能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对人的研究,古典管理理论涉及的非常的少,逐渐从科学管理理论转向了行为科学理论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行为科学理论出现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尽管泰勒的科学理论管理为企业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劳资纠纷此起彼伏,这在客观上要求新的理论出现。
  ⑵特征:行为科学理论阶段重视对人的研究,包括人的心理、行为等。重视高效率实现组织的目标。
  ⑶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
  ①霍桑试验:20世纪20年代,尽管泰勒的科学理论管理为企业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劳资纠纷此起彼伏,在这样的情况下促使资产阶级管理者们研究什么决定了工人的效率,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赞助下,开展了著名的霍桑试验。霍桑试验前后共进行了2个回合。第二个回合是在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主持下进行的。试验共分为:车间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访谈试验、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通过霍桑试验,人们发现了影响员工效率的因素。霍桑试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金钱不是刺激人们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②个体、群体行为研究。在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出现了分别对个体和群体的研究。人作为社会中最小的单位,研究个体人的行为,是研究组织的基础。个体行为研究中包括: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奥尔德弗的生存发展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沙因的复杂人理论。霍桑试验之后,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同样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部分,群体行为研究研究主要是指群体动力学。
  ③领导方式理论。在西方领导方式理论分为2个部分,一是对领导者品质的研究,二是领导方式理论的研究。美国的行为科学家亨利和鲍莫尔都提出了成功的领导者所具有的的品质,例如:能与人合作、忠于组织、灵活机智、责任心强、掌握领导艺术、具备高效率的企业领导能力等。领导方式理论,包括连续统一一体理论、二维领导的模式、Z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⑴背景:资本主义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政治、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管理理论也出现了巨大变化。现代管理理论的经济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发展。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科学技术背景。垄断企业规模巨、大中小企业协作化要求新的管理理论的出现,而生产力导致生产方式的变化、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受教育的程度的提高、自然科学的渗透则是科学管理理论形成的深层原因。
  ⑵特征:现代管理理论体现出了管理理论的渗透性、相交性和多样性。
  ⑶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征体现了管理理论的复杂性。现代管理理论又被称为管理丛林时代。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时期的管理流派甚多。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数量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计算机管理学派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流派之多,思想之丰富。现将最具有影响力流派介绍如下。
  管理过程学派理论来源于法约尔思想。该理论后经孔茨得以发展。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管理的过程和管理的职能是分不开的。管理是个普遍的过程,它与组织中的层次没有关系。
  决策理论学派,决策贯穿于组织活动的全部过程,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为西蒙。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论观点、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统筹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理论。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四、当代管理思想阶段
  ⑴背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世界各国的竞争由军事实力为基础转向以经济实力为基础。原材料经济与工业经济、制造业的生产、流动资金的发展,是当代管理思想的的经济原因。世界的格局发生的变化,旧的格局解体,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这也是管理思想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⑵特征: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战略”这个词语被引入到了管理界。
  ⑶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动荡的环境中,迫切的需要新的管理理论的出现,为了适应这一动荡的年代,出现了以彼得斯为代表的适应变化的管理管理思想,以及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同时为了适应企业兼并和企业的发展,波特创造出来战略管理理论。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彼得斯的管理思想、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威廉大内和沙因的企业文化理论等。
  彼得斯的管理理论包括2个方面:一是人既要作为集体的一员,同时又要突出自己,他既要努力时候使自己所在的组织获胜,同时又要使自己成为这个组织中的优秀者。二是,只要人们认为某项事业是伟大的,那么人们就愿意为了这个事业而奋斗。
  波特的战略竞争理论,波特认为

决定企业盈利能力是有5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潜在入侵者的、供应者、购买者、行业现有竞争者及替代产品或服务。这5种竞争力量作用力的总和,决定了企业的收益。波特同时提出了,有三种基本的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特殊优势战略、目标集聚战略。波特认为企业如果要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就要从中选择出一个战略方向。

结合历史背景,谈泰勒管理为什么是一次心理革命~

  随着中国成为WTO的一员,从国外发达国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已经和正在被引入的模式源自与中国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对中国的管理者而言,与其争论这些管理方式的是非对错,不如首先深入地了解它的存在与演变。本文介绍了20世纪初期诞生在美国,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一直被广泛应用并深具影响力的科学管理理论,即泰勒主义,以及它对后现代组织发展理论的影响。
  弗莱德里克·泰勒(Fredrick W. Taylor,1856 - 1915)是美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是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正是由于他对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的贡献给上一世纪工业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在他的努力之下,一种新的组织文化在工业国家流行开来。福特和艾默生学习并发展了泰勒的理论用于他们自己的事业并依靠大机器生产和流水线作业获得了成功。泰勒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并为其他理论家在组织行为学上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如今,在很多的现代组织中仍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子。

  显然,对现代组织而言,旧的方法不一定适于解决新的问题,而且旧的组织文化也不一定适于新的组织发展环境,今天研究泰勒理论的目的就是要追寻现代组织文化的根源所在,也是为现代组织的改良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科学管理:发展的理论

  1.泰勒理论与一般管理方式有何不同?

  曾几何时,传统的管理方式很难被看作真正的管理行为,因为管理职位往往被行业中最优秀的工人所占据。这种一般管理模式只是靠管理者(优秀工人)本人的吃苦耐劳、工作经验和工作积极性来影响其他的工作者。对工作者而言,如果他们努力工作就会从雇主那里获得特别的激励。这一简单原始的方法适用于小的作坊,但是运用在成百上千人的工厂中就遇到了困难。

  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法的不同就在于管理者承担了新的责任而且管理者的工作与工人完全不同。作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最基本观点,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依照泰勒的概括,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要做什么;二,怎样去做;三,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2.如何用科学原则指导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行为?

  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

  第二,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

  第三,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

  第四,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

  第五,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

  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作。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3.工作定量系统的意义是什么?

  泰勒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模式来规范并检验工作者的工作表现。工人在规定时间内依照预先细化并被验证为可行的工作安排领取报酬。这种工作定量系统使得组织管理和员工控制变得简单明确,同时也有效地鼓励了工人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地通过流水作业的模式提高了20世纪初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根据现在自由和民主的观点,为工作设定苛刻的标准将不可避免的抑制员工创造力的发挥,并招致他们的反感。然而,事实证明在泰勒的时代甚至在他之后的几十年中,工作定量系统都是有效可行的。通过这一系统的应用,劳动者相信每天以最好的质量和最大的数量进行工作符合他们个人的长远利益,而他们的利益与雇佣者的利益不谋而合。组织中各方利益的结合与工作目标的结合确实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泰勒在他的钢铁厂中就工作定量系统进行了十年以上的试验,最终总结出如下七点优势:

  1.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人的工资;

  2.打破了工人之间的联合;

  3.通过固定的标准来提高统一性与公正性;

  4.促进劳资双方的合作;

  5.通过设定不同的工作量,在不同工作环节中达到最高的生产率;

  6.自动为每一岗位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者;

  7.建立了和谐无罢工的组织。

  不管泰勒对于工作定量系统的结论是否适合现代的管理理念,这一方法还是为管理控制系统设置了基础,并深刻的影响了现在的后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4.科学管理理论和反对它的声音

  自从泰勒创建科学管理理论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从根本上讲有关科学管理理论的争论与以下三方面有关:

  一是,它是否真的具有科学性;

  二是,它是否民主;

  三是,它是否有效率。

  从提高生产力的角度,泰勒把他的科学管理理论总结为:“科学而非强制的手段;和谐统一而不是各自为政;合作而非个人主义;产出最大化而非严格规定下的产量;让每个人发挥最大的能力获得最大的收益。”当然,这是设计中应用科学管理理论的企业所能达到的完美图景。

  但是一些人意识到了过分强调了科学管理理论的消极作用。

  第一,他们认为泰勒的观点并不科学,因为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上仅仅是一个加快工作速度和加大工作强度的系统,它更多的依赖肌肉而不是大脑,并且把劳动者转变成了一个追求速度的机器,从而它剥夺了个人对工作的思考、主动性、成就感和乐趣。另外,把工作任务设定在选择最好的员工来完成的基础之上,使得仅有一小部分最强壮和最活跃的员工才能完成它,这迫使他们与那些不太熟练的工人竞争,导致了不公正现象的出现。

  第二,反对者认为科学管理理论并不民主是因为它把工人看作是生产的工具,并且把他们当作半自动化的附属品。同时它加强了管理上的独裁,并过分强调纪律约束的作用。此外,它把相互猜疑、妒忌和不正当竞争引入到劳动者之中,这摧毁了组织群体中的统一与合作的精神。

  第三,科学管理理论被认为缺乏效率是由于它只是关注对现存问题和当前任务的解决和完成,而并不能产生广泛和长期的经济效益。

  泰勒和他的支持者以如下几点回应对科学管理法的挑战:

  首先,为了证明它的科学本质,科学管理理论会以大量能力不同的人的表现为基础对某一工作任务进行详尽的研究,给每一个劳动者安排可行的工作任务,并配以合理的休息时间来规范工作表现,避免从精神上和体力上使工人过度劳累。

  其次,科学管理理论要求雇佣者与被雇佣者双方共同遵守约定,并且保证工人的每一次投诉都可以获得管理层的解决。这是因为劳资双方的工作目标在科学管理法之下是完全相同的。

  再者,科学管理理论改善和规范了工业组织及其设备的使用,加强了对工人的培训,增加了产量,提高了产品质量。这些都无庸置疑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无论存在什么样的争论,泰勒主义对工业发展的推动是不可否认的。工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泰勒的组织管理理论在大机器生产时代极具效率。泰勒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发现了他所认为的管理中的科学,并把他积极用于实践与推广,而且还对此充满自信——“科学管理法的广泛应用会在不远的将来成倍提高普通人在工业生产中的生产力”。

  二、当今组织发展的趋势

  人类社会已迈入与泰勒时代完全不同的一个新时期。在全球化影响下,组织的发展正处在从现代组织转变成后现代组织的转折点上。其特点包括民主、分权和合作,个人再不像以前那样被视做是巨大复杂机器中的一颗小小齿轮。相反,作为组织中最基本的单位,个人是一种有价值的人力资本,可以成为推动组织发展,具有创造性的积极力量,同时个人对组织环境也会积极回应,对个人需求的重视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科学管理理论几乎在一个世纪之前专为体力劳动和手工业者所设计,在倡导知识经济的今天,至少需要一些改进。

  在当今社会的组织中,即使是管理的工作也被细分为不同的部分,如CE0、CIO、CFO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看到一位总经理向他手下的员工请教科技问题是很常见的。但这在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下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与被管理者相比较,管理者对生产流程要知道的更多更细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为工人准备指导性的卡片来科学地安排他们的工作。

  新的形势要求产生新的管理方法,现在人们倾向于用人力资源发展理论来代替严格意义下的管理,这就为我们显示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变化:理论家和管理者们把员工看作是“人”,并希望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个体加入到一个组织之中,溶入这一组织并向着组织的目标奋斗前进”。

  传统理论的管理动机在本质上就是胡萝卡加大棒;团体合作和参与性的决策在理论上是完美的,而在实践中行不通。而新的管理理论把劳动者看作组织中主动的,富于创造性的,并且是勇于负责的因素。让工作者从内心中把组织的目标看作自己的个人目标,在心理上对工作产生一种满足,这是仅靠压力和工作定量系统所难以达到的。因此,组织管理的改善应该把对员工的完全信任当作根本。具体来讲:

  1.决策不应由某个个体作出;

  2.方便组织中横向与纵向的交流;

  3.鼓励员工参与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来提高工作积极性;

  4.广泛的友好的上下级互动应在组织中普遍存在;

  5.组织中应有高度的相互信任关系;

  6.控制过程中员工也应承担责任。

  但应注意的是,这也只是为了适应后现代化的特点而为组织提供的一个宽泛和理想化的模式,不同的组织应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树立其不同的管理模式。

  有关的管理专家把后工业主义解释为“随着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取代资本家成为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成员,这种强调知识的趋势把当今时代定义为信息时代,同时可以预计服务业的上升以及制造业的衰退”。根据这种分析,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将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相形之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他对劳动者的态度——泰勒曾经说过:“管理在实践中就象是在下象棋,将人在正确的时间放到正确的位置。”

  泰勒的理论为上世纪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但除非理论家和实践者把泰勒主义引申为其他形式来适应新的环境,否则科学管理理论将会成为历史中辉煌的过去。尽管如此,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而且,泰勒有关工作任务、衡量标准、工作定量激励制度的观点在现代组织向后现代组织转变的转型期仍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章 绪论一 当代西方管理学的历史渊源二 当代西方管理学各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三 当代西方管理学与中国特色的科学结合第二章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一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及其代表作简析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意义第三章 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一 法约尔行政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法约尔行政管理理论及其代表作简析三 法约尔行政管理理论的意义第四章 韦伯的官僚集权理论一 韦伯官僚集权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韦伯官僚集权理论及其代表作简析三 韦伯官僚集权及组织理论的意义第五章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一 人际关系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理论三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简析第六章 社会系统学派一 社会系统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理论三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简析第七章 管理过程学派一 管理过程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理论三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简析第八章经验学派一 经验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经验学派的主要理论三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解析第九章 群体行为学派一 群体行为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群体行为学派的主要理论三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简析第十章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一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产生的背景二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的主要理论三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简析第十一章 决策理论学派一 决策理论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理论三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简析第十二章 经理角色学派一 经理角色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理论三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简析第十三章 沟通(信息)中心学派一 沟通(信息)中心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沟通(信息)中心学派的主要理论三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简析第十四章 数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一 数学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数学学派的主要理论三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简析第十五章 权变理论学派一 权变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二 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理论三 代表人物以及其代表作简析第十六章 领导理论一 连续统一体理论二 第四系统理论三 管理方格理论四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五 途径一目标理论六 权变理论七 科特的领导理论八 其他领导理论简述第十七章 激励理论一 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二 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三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四 麦格雷戈的X—Y理论五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六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七 波特-劳勒的激励理论八 其他激励理论简述第十八章 现代管理理论一 战略管理理论二 现代企业理论三 企业再造理论四 企业文化理论五 企业能力理论六 企业资源理论七 知识管理理论后记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答:1、工厂管理--古典管理阶段 工厂管理理论基于科学管理, 以生产管理为主, 旨在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科学管理以经济人为对象, 遵循效率至上的原则, 强调工厂应该以制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而工人则应当以科学的方法取代过去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方式。2、组织管理--当代管理阶段 梅奥的霍桑实验可以说...

中国的管理和管理学发展背景和条件
答:因此,迄今为止,并不存在一个公认的管理学发展历史逻辑主线。 从现有文献看,研究者所总结的管理学发展线索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根据管理学的内容构成进行划分,例如将管理学发展路径划分为组织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从古典组织理论、组织行为学、组织社会学、领导科学到企业文化等)、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进路径(从科学管理...

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答:(二)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由于受世界性石油危机极其触发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使研究经费来源枯竭,出现了资本家同管理人员的分离,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使之系统化并加以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鼻祖泰勒。还有由于比较管理学受当时流行的一般系统论的影响...

管理理论的演变
答:⑤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提供了解决企业管理的两个主要问题的方法: 一个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效率;另一个是改进组织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他提出的许多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至今仍被许多企业采用。 2.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

当代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其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管理活动,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这三者是一步比一步高的。有以下学说:一,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现代管理之父泰罗还有法约尔。主要内容是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制定上二,行为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梅奥,著名的霍桑实验。内容:强调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三,数量管理理论。内容...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是由于
答:法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促进了管理理论的多样化和发展。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的原因不仅在于社会和经济背景,还受到理论、实践以及研究者个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包括管理领域复杂性的影响、管理学者不同知识背景的影响、管理实践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以及理论发展规律的影响。

《管理学》知识自总3
答:管理理论是随着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系统形成。其主要标志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分别于1911年和1916年出版。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以及科层组织。一、科学管理研究——泰勒制 背...

管理思想的产生背景
答:管理思想史正是以不同社会阶段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规律。从学科的角度来说,管理思想史是研究和揭示人类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管理实践,又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辩证关系,社会...

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现代管理理论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到80年代初的整个历史阶段中西方的管理理论。这一历史阶段是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政治、经注格局重新调整过程中所形成的。经过这次大战,在战胜国中英、法两国沦为二等国家,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得到了繁荣,成为唯一的超级大车。二、科学技术...

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轨迹
答:因此,时代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不加剧劳资矛盾,或者说应在延长劳动时间和加大劳动强度之外寻求提高生产率的途径。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此背景下诞生,并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泰罗呼吁劳资双方进行“心理革命”,以合作取代对抗;以科学取代经验,衡量任务。泰罗的主要贡献有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