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里的三清(元始天尊 太上老君 通天教主) 做了什么事?找来玉帝管理天庭之后就归隐了吗?我问的 女娲、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玉皇大帝、西王母,是什么...

作者&投稿:时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清里面没有通天教主,而是灵宝天尊。你要神话其实还不如小说呢,这两个有什么区别。三清,道教用语。总称谓是“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位于玉帝下三宝景阳宫。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虚皇道君、上清灵宝天尊玉晨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道教最高神仙。为大道之化身,三位一体。又号三宝君。同为大道的本体【大道梵炁】分化。道化生万物为造物主,所以说三清可以称之为造物主的化身。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说
《三宝大有金书》
天宝君【元始天尊】者。则大洞之尊神。天宝丈人则天宝君之祖炁也。丈人是混洞太无元高上玉虚之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炁。后至龙汉元年化生天宝君。出书时号高上大有玉清宫。
灵宝君【灵宝天尊】者。则洞玄之尊神、灵宝丈人则灵宝君之祖炁也。丈人是赤混太无元玄上紫虚之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炁。后至龙汉开图。化生灵宝君。经一劫至赤明元年。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玉京七宝紫微宫。
神宝君【道德天尊】者。则洞神之尊神。神宝丈人则神宝君之祖炁也。丈人是冥寂玄通元无上清虚之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万炁。后至赤明元年。化生神宝君。经二劫至上皇元年。出书时号三皇洞神太清太极宫。
此三号虽年殊号异。本同一也。分为玄元始三炁而治。三宝皆三炁之尊神。号生三炁。三号合生九炁。九炁出乎太空之先。隐乎空洞之中。

三清一直都在,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只是经理总理。关于玉皇的事迹查看《高上玉皇本行集
玉清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⑵。
三界之上,梵炁弥罗⑶。上极无上,天中之天⑷。郁罗萧台,玉山上京⑸。
渺渺金阙,森罗净泓⑹。玄元一炁,混沌之先⑺。宝珠之中,玄之又玄⑻。
开明三景,化生诸天⑼。亿万天真,无鞅数众⑽。旋斗历箕,回度五常⑾。
巍巍大范,万道之宗⑿。大罗玉清,虚无自然⒀。至真妙道,元始天尊⒁。
[注释]
⑴玉清宝诰:玉清,原指三清境之玉清圣境,为元始天尊所治之处。此引指元始天尊。宝诰,诰即告。道门文体之一,系仙真教诫告示之真言。
⑵至心皈命礼:斋醮诵经用语。至心,诚心至意;皈命,即归命。《皇经集注》称:“诚有未至不为至心,少有追悔不为皈命,讽此经永诚不改而恭持,故云至心皈命礼。”此处指在开始诵《玉清宝诰》前先称此示虔心。下同。
⑶三界之上,梵炁弥罗: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又称三界天。欲界为食欲和淫欲未清除的众生所住世界;色界在欲界之上,已离粗欲而只享受精妙境象的众生所住世界,但此界仍有质象形碍;无色界更在色界之上,为离质象形碍清澄虚净之世界。三界中人寿命有限,不能超越劫难,寿尽仍要入于轮回。梵炁,指大梵之气。罗,大罗天。位于三界诸天之上。此句言,三界诸天之上,为大罗天胜境,大梵之气,包罗诸天。
⑷上极无上,天中之天:此句言,位于三界诸天之上的大罗天,为至高无上的仙境。《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大罗天者,虚皇(元始天尊年号,此引指元始天尊)居之,包含天地,不可究极。”故曰上极无上。元始天尊为道教至高神,所有诸天仙境皆以大罗仙境为至高境,故言“天中之天”。
⑸郁罗萧台,玉山上京:郁罗萧台,为元始天尊升座之台。《皇经集注》称:“天中最上之极,天中之天,神光芳郁,萧然真清,故言郁罗萧台。”玉山上京,即玉京山,为元始天尊郁罗萧台所处之境。《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称:“玄者玉京山,在三清之上,无色无尘,上有玉京金阙七宝玄台(郁罗萧台),紫薇上宫,中有三宝神经,山之八方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方各生一注,弥漫八方,覆盖诸天,包罗三界,为无上大罗天。”故言“玉山上京”。
⑹渺渺金阙,森罗净泓:渺渺,悠长而遥远。金阙,即天庭。森罗,纷然罗陈。净泓,喻指纷然罗陈的天庭如同海水一样洁净而深远。《皇经集注》称:“天有万象罗列,深奥难穷,故言森罗净泓。
⑺玄元一炁,混沌之先:玄元一炁,道教认为天地万物皆由玄、元、始三炁所化生。其顺序是元炁分形而生始,二炁分隶混沌开光,炁清高澄成天,炁降积滞成地,二炁分合中有和炁,名曰玄炁。故称“玄元一炁”。《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称:“无上三天,最上为大罗天生玄、元、始三炁,化为三清天。”故“玄元一炁”,又指清微天玉清圣境。混沌,谓天地未开辟以前之元气状态。
⑻宝珠之中,玄之又玄:宝珠,指化生天地万物的玄元之气。玄之又玄,语出于《道德经》,指深远莫测之意。
⑼开明三景,化生诸天:开明,开启光明;三景,指日、月、星。《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三章》称:“三景得之而发光。”化生,谓神的妙化。《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称:“化生者,福有神力,于变化中生。”
⑽亿万天真,无鞅(yàng)数众:天真,道教所分七品道士之一。天真道士,谓体合自然,内外纯静。无鞅,无穷无尽。此句言,元始天尊开劫度化下界学道之士,数量众多,无穷无尽,以阐扬道理,弘扬教法。
⑾旋斗历箕,回度五常:旋斗,旋转的北斗星。历箕,历法中所载的箕宿星,为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回度,即度回,度化而使回归自然。五常,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⑿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巍巍,高大无比。大范,大的风范。万道,指道教诸派总称。此句言,元始天尊为道门风范之始祖,道教诸派之宗师。万法之宗祖。
⒀大罗玉清,虚无自然:大罗,即仙境大罗天;玉清,三清天之一,指三十六天中仅次于大罗天的最高天界,为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谓由大罗天所生的玄元一炁化生。虚无自然,大罗天至高无上,虚无飘渺,玉清境由玄元之炁所化生,故言“虚无自然”。
⒁至真妙道,元始天尊:至真,原为对修真得道者的尊称。谓六年绝粒,鼻无喘息,名曰至真。此对元始天尊的称颂。妙道,玄妙之道。元始天尊,又称玉清元始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中的第一位神。《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三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
上清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
居上清境,号灵宝君⑵。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⑶。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⑷。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⑸。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⑹。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⑺。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⑼。玉宸道君,灵宝天尊⑽。
[注释]
⑴上清宝诰:原指三清之上清真境,为灵宝天尊所治之处。此引指灵宝天尊。
⑵居上清境,号灵宝君:上清境,道教所指的三清圣境之一,为灵宝天尊所居住的仙境。灵宝君,为上清灵宝天尊之神号。道教称其为三洞经之洞玄部教主。
⑶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祖劫,亦称“五劫”。指龙汉、延康、赤明、天皇、上皇等上古年号。化生,指灵宝天尊历劫化生之大梵之炁。九万九千,为虚数,指众多。梵炁,指大梵之炁,亦称玄炁。道教认为天地万物皆由玄、元、始三炁所化生。
⑷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赤书焕发,赤书即指古灵宝经中的《五篇真文》。道经称,该真文发乎始青之天,而色无定方,文势曲折,不可寻详。元始炼之于洞阳之馆,故称“赤书”。六百六十八真文,指《五篇真文》,共有六百六十八符文组成。《度人经》将五篇真文视做天地之根,故称真文。
⑸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混沌,指天地未开辟之前的元气状态。赤文,即上言之《五篇真文》。该文起于混沌之先,故称混沌赤文。开,开化。九霄:指九天云霄,在天上极高处。《太清玉册》卷八称九霄名分别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道经称九霄各有大帝主之,一曰神霄玉清大帝、二曰青霄好生大帝、三曰碧霄总生大帝、四曰丹霄太平大帝、五曰景霄中极大帝、六曰玉霄皓元大帝、七曰琅霄始青大帝、八曰紫霄合景大帝、九曰太霄晖明太帝,皆为神仙所居之所。
⑹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纪,“记”。元洞,谓构成天、地万物之祖气。玉历,即天上空洞历纪之名,语出《度人经》。《度人经集注》称:“玉者,玉字也;历者,记也。元始结自然之精,以成八角垂芒之文。玄洞虚空,光照四方,二仪分判,日月星宿,于是列明,众圣所珍,号为玉历;记天帝劫运,推历度数,真人书记其事,撰结成经,故曰玉历也。”五劫,道教所划分天地未分,既分及化生万物的五大劫号名。即延康、龙汉、赤明、开皇、上皇等。
⑺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天经地纬,原以织物的直线叫“经”,横线叫“纬”。此指上天下地。巍乎,高大也。此指天高地大。造化,创造化育。世间万物皆由天地所生并养育,故称天地是造化之宗。
⑻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枢阴机阳,指宇宙间阴阳远行的关键。卓尔,特立貌。雷霆,指疾雷。雷电虽为自然现象,但它的产生是由于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撞击而成的,阴阳二极的作用先产生闪电,闪电过程中因高温使水滴气化、空气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强烈的爆炸,并发出震耳的雷鸣声。故称,阴阳是雷霆之祖。
⑼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灵宝天尊之盛德。
⑽玉宸道君,灵宝天尊:玉宸,指天上宫阙。《皇经集注》卷六称:“玉宸尊黄,天子所居为宸。”灵宝为道教至高神“三清”之一,故言玉宸道君。灵宝天尊,道教“三清”第二位神。《云笈七签》中“三元”之说认为,大道“生乎妙一,分为三元。”其中第二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住在上清境,称禹余天。它的气元黄,为洞玄教主,传授洞玄部经典,故后世尊称为“灵宝天尊”。

太清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⑵。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⑶。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⑷。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⑸。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⑹。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⑺。大悲大愿,大圣大慈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⑼。
[注释]
⑴太清:原指三清境之太清仙境,为太上老君所治之处。。此引指太上老君。
⑵随方设教,历劫度人:随方,随便在什么地方。此指到处。设教,即开坛传教。道教奉太上老君为至高神之一,尊为教主。认为老君应感随方变化,无世不在。因此,老君自然会处处开坛传教。历劫,天地一成一败为一劫。此指无数此劫。度人,度化世人。因老君为代代化生,故言历劫度人。
⑶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皇,黄帝。《太上老君开天经》称:“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故言“为皇者师”。《犹龙传》说:自三皇五帝以来,老子改名换号,成为历代皇帝的老师。神农时的太成子,轩辕时的广成子,帝尧时的务成子,秦汉时的河上公,都是老子的化生。唐代帝王尊崇道教,奉老子为先祖,立庙祭祀。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封太上老君为“大圣玄元皇帝”。故又称之为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道经称老子虽降生子殷代。但老子之号则始子无数劫,甚杳杳冥冥,渺邈久远。开辟之前,复下为帝师,代代不绝,后又化生降世,为王者师。老君为代代化生,无世不在,只不过其名不同,故称假名易号。
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立,建树、成就。天之道,即天道。指宇宙万物化生之本源。地之道,指自然界的一切规律。人之道,指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隐圣显凡,指老君隐圣降凡,成就天道、地道和人道,从而造化社会和世人。
⑸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总,聚积。官君,官员及君王。老君代代化生,为历代帝王师,众多达官贵族皆宗奉于他。包,包容。梵炁,大梵之气。指构建太清圣境之气。
⑹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老子铭》称老君“道成仙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故言其化行今古。道德,即《道德经》,全文约五千字,或又称《老子五千言》,为道教之祖经。《吕览·不二篇》谓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下经”五千言,即此书。该书分上下两卷,八十一章。为韵文哲理诗体,上卷三十七章言“道”,下卷四十四章言“德”。故称“道德凡五千言”。
⑺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主握,主持和掌握。阴阳,指化生天地万物的原质之气,雷霆,指疾雷。九五数,即九五之道。指雷法中的修持修炼养方法。认为,金长生在已,旺于酉五数也,墓于丑九数也;水土长生在申,旺于子五数也,墓于辰九数也;木长生在亥,旺于卯五数也,墓于未九数也;火长生在寅,旺于午五数也,墓子戌九数也。壬子为东方之根,丙子为北方之源,甲为雷,庚为霆,甲庚为雷霆之号令,壬为雷霆之局,丙为雷霆之令,子为雷霆之宗。即施用雷霆须依时令而发。
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灵宝天尊之盛德。
⑼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圣母碑》将老子等同于“道”,称其“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为先于天地的神灵。东汉时,张陵创立道教后,著《老子想尔注》谓“一(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把老子尊奉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为老子的神名。道教最高神“三清”的第三位神。

要想搞清楚三清和玉帝的问题,你就要分清体系,我国历史上,道教,儒家,道家佛教四者互有关联,但也各有区分。首先是儒家体系,儒家体系的最高神是昊天上帝(宋以后就同玉帝合二为一称昊天玉皇),根本就没三清什么事,甚至在宋之前你把三清放在老天爷头上在儒家看来那是大逆不道,因为皇帝都是老天的儿子,你居然敢给昊天再编一个上司,你这是想借他赶我走?,你这是想赶我走吗?所以实质上儒家的昊天就是指老天爷,等同于道家的道。道家体系又不一样,最高存在就是道,这个道你可以说他是神,也可以说他不是神,是个哲学概念,而不是宗教神,在道家里根本无所谓三不三清,昊不昊天,都只是“道”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不同体系的一个不同体现,说白了儒家的昊天道教的三清,佛教大觉悟者,都是“道”的一个表现形式,并没有谁一定大于谁。
然后再说道教,研究道教神的地位,最好从历史研究,经文方面只做一个参考。比如元始天尊,元始两个字说明一切,元者,本源也,始者,初始也。只要理解这两个字,有些经文和小说就显得很可笑了,元始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就是道教追求的最初的也是一直存在的那个本源,元始=道,这是我所理解的。然后是道德天尊,我们都知道《道德经》是李耳的著作,李耳身份也因此一涨再涨,最后位列三清,如果了解历史的就知道,李耳最初为神其实还没有三清元始的概念,最初道教主要祭祀的神其实也是天地自然,比如张道陵就曾经祭祀天地水三官大帝,而李耳只是作为道祖享受供奉,一同受供估计的还有黄帝(因为正一龙虎派是把始祖黄帝、道祖李耳、教祖张陵作为道教三祖供奉的),东汉年间众所周知还有一个黄巾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明显也是天地自然崇拜。三清构造初步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但那时期还不完备,比如那个谁搞得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第一第二是元始灵宝,但第三和第四却还没有道德天尊这个尊号。这些东西也很复杂,我也很难讲清楚,主要还得自己去找资料

你说的这个是封神榜,也不是神话里的。
神话也分为民间神话和道教神话,还有现实里的神话演化。
通天教主是封神榜里的,玉帝其实是宋朝才出现的。天庭其实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民间其实用的较多。道教里最高神一直是元始天尊。妈蛋,要说的一大堆根本说不清,你还是去百度一下一本叫'认识道教'的书重造一下三观比较好。

凡不测圣 你怎么知道就是归隐了哪!?

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是什么关系?~

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是师兄弟关系,都是鸿均道祖的徒弟。
太上老君居三十三天外的太清境-大赤天-大罗山-玄都洞-兜率八景宫。道德天尊,玄都道祖,是人教教主,是大师兄。
元始天尊阐教教主,是二师兄。深受鸿钧之祖器重,自视为“盘古正宗”的化身,为人师表也是极其护短,教系是三教中最高等的精英派别之尊。
通天教主位居三十三天外的上清境-禹余天-蓬莱岛-紫芝崖-碧游宫。是老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的师弟,道祖鸿钧老祖的小弟子。最受师父鸿钧道祖宠爱。将分宝岩上大部分上等灵宝都给了他。掌鸿钧亲赐诛仙剑阵,为天道第一杀阵。主宰天道杀伐法则。

扩展资料
在《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都是乃盘古元神的化身,被鸿均道祖收为徒弟,是鸿钧道人三大嫡传弟子,后来成为圣人,主持封神大道的主要执事者,但是鸿钧,具体来历不明,或者说为作者杜撰。道教经典中并无此尊记载。
元始天尊地位崇高至极大上的先天圣人之祖,同时也是主持封神大道的主要执事者之一,岁数上万多不止,修为根行非常强大,法力神通深远广大,乃阐教二掌门(大掌门是老子),是执掌封神榜的前任主人(后为昊天上帝所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元始天尊

【 ..第二代.. 】 *

【鸿钧老祖】 三清(太上老君(老子),灵宝天尊(通天教主),原始天尊(盘古))的师父。

【混鲲祖师】 接引道人(如来),准提道人(菩提老组),宙斯,波塞冬,哈迪斯的师父。

【女娲娘娘】在盘古开天劈地后造人

【陆压道人】 就是此人手中持有月~光~牌时空穿梭机的喽~~




*【 第三代 】*


【如来】

【菩提老祖】 此人连败通天教主两次,而通天教主和原始天尊斗争几很久也没怎么分出胜负来

【元始天尊】 道家三清中元始天尊是做中间的,可见法力最高。

【灵宝天尊】(通天教主)三清中坐在元始天尊左边

【太上老君】 三清中居右,是另外二位的师兄




* 【 第四代 】 *

【玉皇大帝】 ——三清之化身。(哎……可算是说到你了~) 三清与玉皇,犹如先虚无而后妙有,先无极而后有太极,先无为而后有为。道家的《真灵位业图》即将玉帝道君置为元始天尊属下之神。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看来唐僧的西天取经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与玉帝对比起来简直就是小打小闹。此人后来的修为已在太上老君之上,本着尊老爱幼的原则,排名第四代第一位,不与太上老君争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