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提出走出去战略 走非洲 请问“引进来”与“走出去”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国策?谢谢!

作者&投稿:韶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党的十七大时提出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预示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开放向纵深发展。“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走出去”战略已取得重要进展,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累计在境外设立非金融类企业6960家,协议投资额137.8亿美元,中方投资近100亿美元。本文提出,“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轮子一起转,更好地掌握主动权十分重要,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从三个层次上推进“走出去”战略。
  从国家层次讲,应积极参加或主办重大国际性、

  区域性经济活动,并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国家层次的“走出去”,应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全面加入国际经济组织。一方面承诺遵守已经形成的经济规则,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新规则的制定,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与我国地位相称的影响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二是有选择地加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欧会议等合作机制,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创造稳定的经贸环境。三是加大双边谈判力度。通过与外国政府签订双边或多边的投资贸易保护协定,排除歧视性待遇和技术性壁垒,为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提供法律保障。四是积极参加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的非官方性国际机构,为我国企业了解世界和走向世界提供舞台。五是从法制、管理、服务等方面推动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及时解决“走出去”战略实施中遇到的困难。
  从企业层次讲,应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国内企业
  到境外开展承包工程和加工贸易等,开展跨国经营。
  一、扩大境外投资规模。应支持和引导具备资金、技术、市场、产品、人才和管理优势的大中型企业,到境外投资;应优先支持具有产业及技术优势的行业,到境外投资;要鼓励和支持国内较发达地区在海外投资上先行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推动境外加工贸易发展。我国的境外加工贸易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在海外办起了200多家加工企业,分布在60多个国家,主要涉及家电、轻工、制药、机电、服装加工等行业。但总的来说,这项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大力推进。三、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要继续鼓励我国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设计单位和中介机构到国际建筑市场承揽工程,扩大劳务输出。鼓励大型企业承揽技术含量高、能带动国产设备材料、技术与劳务出口的总承包工程项目等。此外,还要努力扩大远洋运输、软件开发等其他方式的劳务输出。四、拓展国际贸易方式。要逐步创造条件,使我国的一些外贸进出口公司转变为国际贸易公司,从事他国之间的商品、技术和服务贸易活动,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五、合作开发资源。充分利用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与有关国家政府和企业联合开发油气、矿产、农业、林业、渔业等境外资源,既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从国家与企业结合层次上讲,“走出去”的一个重
  要方面就是改进对外经济技术援助。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国际发展援助中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援外政策和资金推动我国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承包工程、合作开发项目、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援外项目的经营主体应通过招投标确定,由国有大中型生产企业和工程建设企业承担。实行对外援助方式的多样化,积极推动以优惠贷款方式与援外项目合资合作,带动我国有实力的企业与被援助国的企业合资经营,带动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出口。总之,通过国家与企业的结合,把“走出去”与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结合起来,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开展带资承包、投资经营、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做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什么时候国家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对外投资批准简单化,地方化~

2001年,国际的十五计划开始启动。

背景:九十年代中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外包加工业,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但原材料、市场、加工由跨国公司主导。

目标:为了解决重复建设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和产品滞销。

文件精神: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打造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引进来是邓在南巡提出。
走出去是江最早在1998年上海提出,2001年写入“十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