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 战乱时期,人民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守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统治阶级剥削加重

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政府却把负担强加在犹在户籍上的农民。唐宪宗元和年间,由于政令不及,税收只能征自东南八道(浙西、浙东、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在方镇统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暴刑暴赋”,如田承嗣在魏博镇“重加税率”等等。

二、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不断南迁

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士南渡。 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三、战争使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

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宫室焚烧,十不存一,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的背景

1、统治者沉溺享乐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2、朝政混乱

唐玄宗后期,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后来唐玄宗任用杨国忠为宰相,杨国忠一手遮天之下造成朝政混乱。

在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大个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大但没有影响收成。下边有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他大发雷霆,命令司法机关进行严惩。

杨国忠能力不高,但喜欢胡乱处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坏事却很在行,接受贿赂、拉帮结派等等应用自如。

3、均田制的瓦解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 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史之乱 (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安史之乱



①黎甿失业,户口凋零,忍弃枌榆,转徙他土。也就是所谓的均田制破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流浪汉,乞丐)
杜甫有一首诗写“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杜甫有很多诗都是在写安史之乱的,因为他的忧国忧民,所以才会被称为诗圣。

②安史之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潼关和虎牢关之间,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负担强加在犹在户籍上的农民,所谓“靡室靡农,皆籍其谷,无衣无褐,亦调其庸”。

③在安史之乱中,由于安军奸淫掳掠,导致百姓日夜盼望唐军的到来。他们时常杀安军官吏,遥应唐军,使安军穷于应付。

④在安史之乱中,安军的破坏才对百姓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唐朝李氏在百姓心中还有很强的向心力,而安史叛军中臣弑君、子杀父、袭扰百姓,哪个地方势力或者军事力量都会选择参与朝廷平叛,为自己建立军事功勋。只是阵营选择或许不同,李白就曾糊里糊涂参与永王李璘的队伍,但是拥护的领袖,依然是唐王李氏。

⑤有许多起义都是朝廷逼迫老百姓,使之无法生活下去,官逼民反,老百姓已经对这个王朝失去了信心.好像只是安史之乱是由于安禄山的野心而起的动乱。

希望这个答案你还满意

山河破碎,百姓妻离子散,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也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突出地表现了当时百姓的生活状况。

十分感谢👍👍👍

安史之乱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这是一到历史课后题。

学习中遇到难题,

应该问问同学或是老师,

也可以查找资料确定答案。

战乱时期,人民花大部分的时间在逃难,哪里没战争往哪逃,没办法逃的不是被抓去充军就是性命不保。有心学习的人会逃到大後方,安定以後再继续深造或从军。
列举一些例子:
1.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各地官兵与黄金贼战斗,而後董卓弄权,关中人民民不聊生,当时人民往就边缘不受影响的州郡逃跑,如刘焉管理的益州(四川地处较封闭,较不受中原战乱影响),刘虞管里的幽州(公孙赞把刘虞赶下台前,幽州是东汉最富庶跟安定的地方),史称南阳、三辅一带有数万户流民进入益州,刘焉悉数收编,称为「东州兵」後来是益州的主力军。
2.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大量汉人涌入长江以南避难,《晋书》记载「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也就是十分之六、十分之七的人逃到江南,但这也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淮和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直到隋朝统一前,江南地区是整个中国文化经济的重心。
3.抗战时期,中国东北和沿海地区被日本侵占,相当大部分的人逃往大後方重庆、四川,引起相当大的逃难潮。日军的占领下的地区,有相当多的暴行,除一些出卖国家的人外,人民生活并不好,不多赘述。同时期,德国占领区的犹太人,也是逃到较安定的地方再进行学习或研究,如美加等。後来德裔犹太人也出了不少诺贝尔奖得主。没办法逃离的犹太人,大多被抓往集中营,战後活著出来的不多。

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是什么?
答:一、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二、安史之乱过程: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

中华文明在历史中最危险的时期是哪一时期?
答:由于胡人残暴的统治,导致了汉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生活暗无天日。由于大量的屠杀,给汉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一场五胡之乱,也给中原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安史之乱,这场战争是由与安禄山和史思明在背叛唐朝之后发动的战争。这一场突如其来的背叛,让原本繁荣的同城慢慢走向衰弱。

唐朝盛世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答:挑起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他们向唐朝皇室争夺皇权,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原因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封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土地兼并的速度。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一介流民。二、唐朝统治者腐化越来越严重,人民的负担负担本来就重,生活越来越难熬,许多人民...

战乱时期,人民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答:列举一些例子:1.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各地官兵与黄金贼战斗,而後董卓弄权,关中人民民不聊生,当时人民往就边缘不受影响的州郡逃跑,如刘焉管理的益州(四川地处较封闭,较不受中原战乱影响),刘虞管里的幽州(公孙赞把刘虞赶下台前,幽州是东汉最富庶跟安定的地方),史称南阳、三辅一带有数万户流民...

安史之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安史之乱是中国唐朝时期一次严重的内乱,发生于公元755年至763年之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叛军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广泛的破坏和流血事件,导致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严重动荡和恐慌。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些主要原因如下:1、政治...

...政治制度的创新?说明其历史意义。2.简介安史之乱。3.爆发安_百度...
答: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1.三省六部制,该制度的创立,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2.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安史之乱简介
答: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身兼范阳(今北京西南)、河东(今山西太原)、平卢(今辽宁锦州西)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为人狡诈,善逢迎,因请求做杨贵妃的...

唐朝安史之乱后,朝廷进行了那些改革?
答:唐太宗时期的小神童刘晏,在安史之乱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降低农民的赋税,大大的减除财政收入,让大唐的经济又逐渐恢复,延续了近150年的统治。纵观唐朝历史,虽然唐太宗时的赋税较轻,可徭役繁重。再到武则天,徭役更重,赋税也开始增加。百姓苦不堪言,被双重剥削压迫,都忍不住开始起义。单从...

安史之乱后作者的生活是怎样的?
答:天空中出现了乌云,如墨一般黑,天色灰蒙蒙的。这床被子我已盖了多年,又冷又硬的,盖在身上就像铁板。我那骄纵的孩子睡相很不好,把被子里面都蹬跛了。屋顶漏雨,雨连绵不绝地下个没完,甚至连床头也全部湿了。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我便很少睡得着。漫漫长夜,屋内环境又如此之差,让我怎样度过?...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和杨玉环有什么关系?
答:2、杨玉环对安史之乱的影响 唐玄宗统治后期,唐明皇宠爱杨贵妃沉湎于歌舞升平,荒废政务;杨贵妃因为得宠一家势倾天下,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唐玄宗还重用奸臣李林甫,致使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种种问题和矛盾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