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戏曲进校园的宣传语 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广告怎么写

作者&投稿:郸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悲欢离合靠它演绎,欢喜悲戚是戏剧;眼前戏, 腔缓急,一折演得淋漓。世界戏剧日,勿忘那一幕幕经典的演绎,让我们把中华戏剧传递下去!

2、生旦净末丑,锣鼓声相递;又见彩绣鲜衣,京腔忙唱起。一出欢喜,一出悲戚,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世界戏剧日,让我们细细品味戏剧里无穷的魅力!世界戏剧日标语

3、戏剧舞台真精彩,爱恨情仇在其间。喜怒哀乐真情感,人间百态演不完。音乐优美调悦耳,脸谱变化有内涵。世界戏剧日,爱戏剧,扬国粹,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

4、一尺水袖甩出嗔怒哀怨;一根藤条转眼万里回还;一张桌子拜祭世间冷暖,一个大幕掩映天上人间。戏剧迷离奇幻,也是心灵的翻版。世界戏剧日,愿戏剧无限美好,祝生活华彩万般。

5、台上一身功,台下十年功。台上台下一个人,戏内戏外不轻松。要想取得成功,必定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世界戏剧日,提醒你工作努力,生活才能获得幸福!

6、唱念做打姿态美,生旦净末角色全。中华大地戏剧丰,各种腔调多精彩。演绎生活百种态,台上台下一片天。世界戏剧日到了,愿祖国戏剧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7、戏曲汇聚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戏剧是中国文明的摇篮,让戏剧进入我们的校园,让戏剧融入我们的生活。



你参考下北大的一系列新闻吧~我觉得那是写得很好的宣传了。需要结合下具体的演出剧目,然后突出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极其重要的地位,然后根据演出剧目找一些精美的图片,可以和来的戏剧院联系一下~~
下边是北大新闻网上的新闻,还有很多呢~~要找原新闻你百度下就可以啦~~还有图哦~
还有就是北大的昆曲传承计划的网页上应该也有些东西的。

1、中国古典名剧昆曲版《桃花扇》原生态亮相北大

日期: 2006-10-19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吴欣燕 访问量:

当社会弥漫着搞怪和颠覆的风气,这里洋溢的则是对于经典的尊重和赤诚;当他处灯火阑珊,这里却依旧光明如昼;当流行与时尚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这里却响彻着“百戏之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高昂的精魂。

秋风乍寒,却挡不住观众的热情。17日下午6点半刚过,百年大讲堂门口便排起了长队,没有票的人则关切地环顾着四周,期望有人退票。

这里就是北大的百年讲堂,著名昆曲《1699•桃花扇》将要上演的地方。

《桃花扇》是我国昆曲艺术之中的瑰宝,共四十出,分上下两卷,是一部忠于史实的优秀历史剧,它与《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它是清朝初期,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历时十数年,三易其稿完成的巨作。写成后,一时洛阳纸贵,频繁演出,连康熙皇帝听说演出盛况之后,都钦点剧本御览。

《桃花扇》是中国昆曲的经典剧目之一, 著名戏曲家孔尚任以秦淮河为舞台为我们创造一出离合悲欢的爱情苦剧,三百年来一直以其沉郁悲怆的内容影响着这部传奇剧本《桃花扇》。该剧剧情围绕着一把桃花扇展开:全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巧妙地将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和南明王朝的政治衰败的现实统一起来,发人深省,引人回味。

作为传统剧目,此次上演的桃花扇却与以往有所不同。从剧本方面,分上、下两本、分两天演出,文学大师余光中担任文学顾问,他与其他昆曲专家充分肯定“1699•桃花扇”版尊重了孔尚任原版精神。据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石小梅告诉记者:“昆剧1699版《桃花扇》和以往的像版本有所不同,它忠实孔尚任的原本,只是做了小部分的删减。”

舞台方面的戏剧顾问是韩国“国师级”导演孙桭策;剧中的200套服装全部精美手绣,件件都是艺术品;在演员方面,启用的全是18岁以下的新生力量。无怪乎入场券在开演前数天前就被抢购一空,无怪乎它让聆听者跨越国别与年龄的界限,也无怪乎它能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呼唤起对古典的赤诚。

桃花扇翼,三十里秦淮灯桨繁华如风;昆腔曲调,六百年歌台舞榭风流依旧。晚上7:30,大戏开场。

台上灯光变幻,戏子峨关博带;台下暗难辨指,听众鸦雀无声。静静地看着李、侯两人由未曾谋面到相识相知,看香君为大义罢却嫁妆与方域携手成百年之好,不知有多少嘴角在不经意间轻轻咂动。而当奸臣当道,相爱之人被迫分别的一幕出现在眼前,耳边却又响起了太多的唏嘘和叹惋。

离愁家恨,本该掩面而泣,而贞丽代香君嫁后三哭六泣只为三百两聘礼的一幕却又着实令人忍俊不禁,却夹杂着无奈和莫名的伤感。而在这样的世界中能独守气节,如莲般出污泥而不染的香君也实在令人敬佩。以至香君再次出场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呐喊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秦淮金粉,燕舞莺歌”最终留不住爱恋,留不住辉煌。王朝覆灭,爱人双双入道。在一片悲叹声中戏剧上演到了尾声。观众中,年轻人轻轻的点头,满头白发的长者则轻轻的拭去眼角的泪水。

谢幕时,随着演职人员陆续亮相,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起立、忘情的鼓掌,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昆曲的魅力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在出口的展台旁,数百本精美的小册子被观众一抢而空;扮演侯方域、李香君的演员来不及卸妆,也被热情的观众围住签名、合影留念。

“北大的师生对于古典文学的需求很强烈,本次江苏昆剧院携《桃花扇》进高校,就把北大作为第一站。我们的演员大都是18、19岁的年轻演员,正值大一大二,也很受大学生们的喜欢。”本次演出的导演田沁鑫在18日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大对艺术的欣赏和反响让我感到很满意,对古老昆剧的发扬光大也更充满信心。”

“年轻的孩子们啊,会是昆曲的未来吧……”一位老者在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的确,台上蹦蹦跳跳谢幕的他们都正值花样年华,他们的稚嫩的双肩将承载起一种文化与艺术的复兴,那是许多人所期待的,又是许多人所追寻的。

据悉,本周四下午四点在三教301,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胡锦芳、石小梅、柯军,以及《桃花扇》主演夏明、单雯、罗晨雪等将受邀为北大学子讲授昆曲对中国传统精神的传承,分享他们创作、表演的个人体会。

2、青春版《牡丹亭》百场巡展庆典潮起北大
日期: 2007-05-10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郭彪 访问量:

惊艳美西,百场巡展见功夫;名震中外,再进燕园受欢迎。青春版《牡丹亭》从2004年在台北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以其精湛的艺术、唯美的表演受到了热烈欢迎,至2007年5月11日北京展览馆剧场上演,即将完成其百场记录。迄今为止,剧团的足迹已遍及两岸四地,远至北美,演出几乎场场爆满,观众累计达15万人以上,创造了昆剧演出史上的奇迹。

2005年4月8日,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进行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时隔两年,百场巡展庆典在北大拉开帷幕。台湾摄影家许培鸿先生的摄影展《牡丹亦白》从4月21日至5月13日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大厅进行为期24天的展出,《牡丹亭》的总制作人兼艺术总监白先勇先生也于5月9日晚来到北大英杰交流中心,剖析美西巡演成功背后的文化现象。

昆剧作为百戏之祖,既是中国传统高雅艺术的精髓,也是联合国通过的“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青春版《牡丹亭》是旅美著名昆曲评论家白先勇先生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珠连合璧的杰作,本剧为增加艺术感染力,吸引年轻观众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比如调整了原先《牡丹亭》的剧目,突出其感情戏的部分;大量使用水磨调,使得唱腔更加清丽委婉,柔美袭人;还启用大批青年演员,如男女主角俞玖林、沈丰英,以图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
9日晚,由北大艺术学院主办,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的白先勇先生的专场演讲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白先勇先生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总制作人及艺术总监,随剧团于2006年9月15日飞赴美国,见证了青春版《牡丹亭》在北美4轮12场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和反响。

在演讲中,白先生说:“这次演出开启了中国戏曲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大门,其对美国文艺界所引起的轰动可和1929年梅兰芳先生赴美演出相比。昆曲《牡丹亭》对爱情诗化般的礼赞打破了西方人心中中国人讳言感情的印象,也更加有助于昆曲走进青年人的内心世界。青春版旨在招回昆曲年轻的灵魂,增强国人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自信。我相信,以‘美’和‘情’为主题的《牡丹亭》煽起的昆曲热已经启动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契机。”

青春版《牡丹亭》百场巡演的成功显示出了昆曲复出后强大的生命力,也昭示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正在复苏。

戏曲汇聚了中国文化的精华,
戏剧是中国文明的摇篮,
让戏剧进入我们的校园,
让戏剧融入我们的生活。

戏曲进校园日记300、字

关于戏曲进校园的标语口号,急急急,谢谢~

传承民族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
助力…,戏曲文化进校园
感受戏曲,彰显传统文化活力等等

你参考下北大的一系列新闻吧~我觉得那是写得很好的宣传了。需要结合下具体的演出剧目,然后突出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极其重要的地位,然后根据演出剧目找一些精美的图片,可以和来的昆剧院联系一下~~
下边是北大新闻网上的新闻,还有很多呢~~要找原新闻你百度下就可以啦~~还有图哦~
还有就是北大的昆曲传承计划的网页上应该也有些东西的。

1、中国古典名剧昆曲版《桃花扇》原生态亮相北大

日期: 2006-10-19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吴欣燕 访问量:


当社会弥漫着搞怪和颠覆的风气,这里洋溢的则是对于经典的尊重和赤诚;当他处灯火阑珊,这里却依旧光明如昼;当流行与时尚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这里却响彻着“百戏之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高昂的精魂。

秋风乍寒,却挡不住观众的热情。17日下午6点半刚过,百年大讲堂门口便排起了长队,没有票的人则关切地环顾着四周,期望有人退票。

这里就是北大的百年讲堂,著名昆曲《1699•桃花扇》将要上演的地方。

《桃花扇》是我国昆曲艺术之中的瑰宝,共四十出,分上下两卷,是一部忠于史实的优秀历史剧,它与《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它是清朝初期,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历时十数年,三易其稿完成的巨作。写成后,一时洛阳纸贵,频繁演出,连康熙皇帝听说演出盛况之后,都钦点剧本御览。

《桃花扇》是中国昆曲的经典剧目之一, 著名戏曲家孔尚任以秦淮河为舞台为我们创造一出离合悲欢的爱情苦剧,三百年来一直以其沉郁悲怆的内容影响着这部传奇剧本《桃花扇》。该剧剧情围绕着一把桃花扇展开:全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巧妙地将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和南明王朝的政治衰败的现实统一起来,发人深省,引人回味。

作为传统剧目,此次上演的桃花扇却与以往有所不同。从剧本方面,分上、下两本、分两天演出,文学大师余光中担任文学顾问,他与其他昆曲专家充分肯定“1699•桃花扇”版尊重了孔尚任原版精神。据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石小梅告诉记者:“昆剧1699版《桃花扇》和以往的像版本有所不同,它忠实孔尚任的原本,只是做了小部分的删减。”

舞台方面的戏剧顾问是韩国“国师级”导演孙桭策;剧中的200套服装全部精美手绣,件件都是艺术品;在演员方面,启用的全是18岁以下的新生力量。无怪乎入场券在开演前数天前就被抢购一空,无怪乎它让聆听者跨越国别与年龄的界限,也无怪乎它能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呼唤起对古典的赤诚。

桃花扇翼,三十里秦淮灯桨繁华如风;昆腔曲调,六百年歌台舞榭风流依旧。晚上7:30,大戏开场。

台上灯光变幻,戏子峨关博带;台下暗难辨指,听众鸦雀无声。静静地看着李、侯两人由未曾谋面到相识相知,看香君为大义罢却嫁妆与方域携手成百年之好,不知有多少嘴角在不经意间轻轻咂动。而当奸臣当道,相爱之人被迫分别的一幕出现在眼前,耳边却又响起了太多的唏嘘和叹惋。

离愁家恨,本该掩面而泣,而贞丽代香君嫁后三哭六泣只为三百两聘礼的一幕却又着实令人忍俊不禁,却夹杂着无奈和莫名的伤感。而在这样的世界中能独守气节,如莲般出污泥而不染的香君也实在令人敬佩。以至香君再次出场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呐喊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秦淮金粉,燕舞莺歌”最终留不住爱恋,留不住辉煌。王朝覆灭,爱人双双入道。在一片悲叹声中戏剧上演到了尾声。观众中,年轻人轻轻的点头,满头白发的长者则轻轻的拭去眼角的泪水。

谢幕时,随着演职人员陆续亮相,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起立、忘情的鼓掌,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昆曲的魅力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在出口的展台旁,数百本精美的小册子被观众一抢而空;扮演侯方域、李香君的演员来不及卸妆,也被热情的观众围住签名、合影留念。

“北大的师生对于古典文学的需求很强烈,本次江苏昆剧院携《桃花扇》进高校,就把北大作为第一站。我们的演员大都是18、19岁的年轻演员,正值大一大二,也很受大学生们的喜欢。”本次演出的导演田沁鑫在18日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大对艺术的欣赏和反响让我感到很满意,对古老昆剧的发扬光大也更充满信心。”

“年轻的孩子们啊,会是昆曲的未来吧……”一位老者在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的确,台上蹦蹦跳跳谢幕的他们都正值花样年华,他们的稚嫩的双肩将承载起一种文化与艺术的复兴,那是许多人所期待的,又是许多人所追寻的。

据悉,本周四下午四点在三教301,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胡锦芳、石小梅、柯军,以及《桃花扇》主演夏明、单雯、罗晨雪等将受邀为北大学子讲授昆曲对中国传统精神的传承,分享他们创作、表演的个人体会。

2、青春版《牡丹亭》百场巡展庆典潮起北大
日期: 2007-05-10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郭彪 访问量:

惊艳美西,百场巡展见功夫;名震中外,再进燕园受欢迎。青春版《牡丹亭》从2004年在台北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以其精湛的艺术、唯美的表演受到了热烈欢迎,至2007年5月11日北京展览馆剧场上演,即将完成其百场记录。迄今为止,剧团的足迹已遍及两岸四地,远至北美,演出几乎场场爆满,观众累计达15万人以上,创造了昆剧演出史上的奇迹。

2005年4月8日,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进行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时隔两年,百场巡展庆典在北大拉开帷幕。台湾摄影家许培鸿先生的摄影展《牡丹亦白》从4月21日至5月13日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大厅进行为期24天的展出,《牡丹亭》的总制作人兼艺术总监白先勇先生也于5月9日晚来到北大英杰交流中心,剖析美西巡演成功背后的文化现象。

昆剧作为百戏之祖,既是中国传统高雅艺术的精髓,也是联合国通过的“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青春版《牡丹亭》是旅美著名昆曲评论家白先勇先生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珠连合璧的杰作,本剧为增加艺术感染力,吸引年轻观众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比如调整了原先《牡丹亭》的剧目,突出其感情戏的部分;大量使用水磨调,使得唱腔更加清丽委婉,柔美袭人;还启用大批青年演员,如男女主角俞玖林、沈丰英,以图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
9日晚,由北大艺术学院主办,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的白先勇先生的专场演讲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白先勇先生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总制作人及艺术总监,随剧团于2006年9月15日飞赴美国,见证了青春版《牡丹亭》在北美4轮12场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和反响。

在演讲中,白先生说:“这次演出开启了中国戏曲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大门,其对美国文艺界所引起的轰动可和1929年梅兰芳先生赴美演出相比。昆曲《牡丹亭》对爱情诗化般的礼赞打破了西方人心中中国人讳言感情的印象,也更加有助于昆曲走进青年人的内心世界。青春版旨在招回昆曲年轻的灵魂,增强国人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自信。我相信,以‘美’和‘情’为主题的《牡丹亭》煽起的昆曲热已经启动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契机。”

青春版《牡丹亭》百场巡演的成功显示出了昆曲复出后强大的生命力,也昭示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正在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