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节选自《明史-庞尚鹏传》文章翻译 文言文翻译(节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作者&投稿:衷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史·庞尚鹏传》全文翻译:
  庞尚鹏,字少南,广东南海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职江西乐平知县,后升御史。与给事中罗嘉宾出去核查南京、浙江军饷,请治参将戚继光、张四维的罪,而全面揭发胡宗宪失律、贪淫及战事兴起以来督抚侵占军需之事。回到朝廷,出任河南巡按。巡按蔡汝楠想一同上疏进献白鹿,庞尚鹏认为不可以。改为浙江巡按。老百姓苦于徭役,为他们实行一条鞭法。整治乡官吕希周、严杰、茅坤、潘仲马参子弟奴仆,请求夺去吕希周的冠带。皇上下诏将他们都贬为平民。
  庞尚鹏耿直不依附任何权贵。到一个地方就惩治豪强,官吏、百姓受到震慑。不久,督察畿辅学政。隆庆元年(1567)请求皇上不时到便殿召见大臣,抚恤因进言皇上而被治罪的马从龙等人。不久,又申救给事中胡应嘉,弹劾大学士郭朴没有相臣体统。被提为大理右寺丞。
  第二年春天,朝廷议论大兴九边的屯政、盐政。提升尚鹏为右佥都御史,与副都御史邹应龙、唐继禄分区管理。尚鹏管辖两淮、长庐、山东三运司,兼代管理畿辅、河南、山东、江北、辽东屯田事务。抵达昌平后,他弹劾内侍张恩乱杀人,两淮巡抚盐政的孙以仁贪污罪,张恩、孙以仁皆被贬官。秋天,邹应龙等被召回京城,命令尚鹏兼领九边屯政。上疏列出盐政二十事,盐利大兴。于是,他又从江北巡历九边,先后陈上屯政事务,江北有四,蓟镇有九,辽东、宣府、大同各十一件,宁夏四件,甘肃有七件。奏疏一上,皇上就同意了。
  庞尚鹏权力很大,又很为自己经世济民之才自负,慷慨任事。诸督盐政的御史见权力被夺去,想把他轰走。河东巡盐郜永春弹劾庞尚鹏处事乖违,吏部尚书杨博建议让他留任。恰好中官很讨厌杨博,故意让皇帝发怒,皇上责备了杨博,将杨博罢官,庞尚鹏去职,将屯盐都御史官淘汰,时间为隆庆三年(1569)十二月。第二年又因为巡按浙江时检验进宫的钱币不合规格,被贬为平民。
  神宗登基,御史计坤亨等交相推荐他,保定巡抚宋纁也认为他没有罪。万历四年(1570)冬天,才以原职巡抚福建。上奏请减免拖欠的饷银,推行一条鞭法。弹劾罢免总兵官胡守仁,尚鹏手下的官吏都恪守职责。张居正不为父亲服丧,极力贬退言官。尚鹏送信救援,张居正大为恼火。恰好征拜为左副都御史,张居正命令吏科陈三谟以他任职的年月有误弹劾他,庞尚鹏于是被免职。在家居住了四年后死去。浙江、福建及其家乡广东因为徭役轻的缘故很崇敬尚鹏,修建祠堂祭祀他。天启中,赐谥号惠敏。

  附:《明史·庞尚鹏传》原文
  庞尚鹏,字少南,南海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江西乐平知县。擢御史。偕给事中罗嘉宾出核南京、浙江军饷,请罪参将戚继光、张四维,而尽发胡宗宪失律、贪淫及军兴督抚侵军需状。还朝,出按河南。巡抚蔡汝楠欲会疏进白鹿,尚鹏不可。改按浙江。民苦徭役,为举行一条鞭法。按治乡官吕希周、严杰、茅坤、潘仲骖子弟僮奴,请夺希周等冠带。诏尽黜为民。
  尚鹏介直无所倚。所至搏击豪强,吏民震慑。已,督畿辅学政。隆庆元年,请帝时御便殿,延见大臣,恤建言得罪者马从谦等。已,又申救给事中胡应嘉,论大学士郭朴无相臣体。擢大理右寺丞。
  明年春,朝议兴九边屯、盐。擢尚鹏右佥都御史,与副都御史邹应龙、唐继禄分理。尚鹏辖两淮、长芦、山东三运司,兼理畿辅、河南、山东、江北、辽东屯务。抵昌平,劾内侍张恩擅杀人,两淮巡盐孙以仁赃罪,皆获谴。其秋,应龙等召还,命尚鹏兼领九边屯务。疏列盐政二十事,鹾利大兴。乃自江北躬历九边,先后列上屯政便宜,江北者四,蓟镇者九,辽东、宣、大者各十一,宁夏者四,甘肃者七。奏辄报可。
  尚鹏权既重,自负经济才,慷慨任事。诸御史督盐政者以事权见夺,欲攻去之。河东巡盐郜永春劾尚鹏行事乖违,吏部尚书杨博议留之。会中官恶博,激帝怒,谯让,罢博而落尚鹏职,汰屯盐都御史官。时三年十二月也。明年,复坐按浙时验进宫币不中程,斥为民。
  神宗立,御史计坤亨等交荐,保定巡抚宋纁亦白其无罪。万历四年冬,始以故官抚福建。奏蠲逋饷银,推行一条鞭法。劾罢总兵官胡守仁,属吏咸奉职。张居正夺情,重谴言者。尚鹏移书救,居正深衔之。会拜左副都御史,居正令吏科陈三谟以给由岁月有误劾之,遂罢去。家居四年卒。浙江、福建暨其乡广东皆以徭轻故德尚鹏,立祠祀。天启中,赐谥惠敏。

您把文言文给我,我给您翻译

(1/2)求文言文人物传记,原文和翻译。出自于:明史. 传(选自《明史》有删改),旧唐书,宋史,节选自...~

张巡传

原文: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繇①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安禄山反,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至睢阳,……有诏拜巡御史中丞。被围久,食尽,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乡,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贼知外援绝,围益急。众议东奔,巡、远②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巡不屈,年四十九。 (选自《旧唐书 张巡传》,有删节)

译文:
张巡字巡,是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通晓作战布阵的方法,气节高尚,不太注重小节,他结交的一定是有身份的官员和年高德重的人,不和平常的人结交,当时的人不可能知道,开元末年,中进士第。张巡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出京任清河县令,治理的成绩最好,很有义节,有因为困顿归附他的人,倾尽资财救济保护毫不吝啬。再调为真源县令。当地有很多强横狡猾的人(豪强),大吏华南金建立了自己的威势恣意妄为,张巡一到任,就依法杀了他,赦免了他的党徒,(其党徒)没有不改恶从善的。
安禄山反叛,张巡就起兵讨伐叛贼,跟随他的有一千多人。张巡纵横驰骋与敌人决战。自己受了伤也不顾惜,军士们尊奉他主持军务。累积60天,大小数百战。在这个时候,君王的命令不能通达,六个将领把力量不敌叛军的情况报告张巡,(说)况且皇上生死不知,不如投降。这六个人都做官至开府、特进。张巡假装答应,第二天在大堂上设置天子画像,率领将士们朝拜,(将士们)人人都哭泣。张巡把六个将领带上来,用大义来责备(他们),杀了他们。


到了睢阳……皇帝有诏收任命张巡为御史中丞。(睢阳)被围困久了,粮食吃尽了,张巡的士兵大多饿死,活着的人都受了伤,气力都用尽了。张巡交出他的受妾说:“各位,我们长期缺乏粮食,但忠义一点也没减少,我很遗憾不能割下自己的肉来让大家吃,难道舍不得一个小妾而坐看着士卒受饥挨饿?”于是就杀了她来让士卒吃,在座的人都哭了。张巡强令大家吃,以至到了张网补雀挖洞捉鼠、煮衣服和弓来吃的地步。叛贼知道(城内)没有外援了,围攻更加紧急。大家商量向东撤退,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的保障,如果放弃了睢阳,叛贼就会乘胜击鼓向江南进攻,江淮一带一定会失守。况且率领饥饿的部队行进,一定不会成功(达到目的地)。十月癸丑,叛贼攻城,士兵都精疲力不能作战。睢阳城于是被攻陷了,张巡和许远都被抓住了。张巡的部下看见他(被俘的情形),都站直来而且哭了,张巡说“(大家都)安心吧,不要害怕,死是命啊。”张巡不屈服(被杀),时年四十九岁。

张俭传
  
原文: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②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③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
  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后汉书·党锢列传》)
译文: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是赵主张耳的后代。父亲张成,任江夏太守。张俭最初被荐举为茂才,因为荐举他的刺史不太好,便托病不去就职。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他出任东部督邮。当时中常侍候览家在防东,残害百姓,行为不轨。张俭检举弹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请朝廷诛杀侯览。侯览扣压了奏章,不能上达皇帝,因此两人结仇。张俭的同乡朱并,向来品性诌佞邪恶,为张俭所不齿,朱并因此怀恨在心,于是上书告发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为私党,朝廷删削掉奏章上朱并的名字发下,下令逮捕张俭等人。张俭被迫逃命,困顿窘迫,四处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人们无不敬重他的姓名行止(《辞源》“名行”条。在语境中似“名声品行”更好)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后来流转到东莱郡,藏在李笃家。外黄令毛钦率兵到李笃家搜捕,李笃把毛钦叫到一旁对他说:“张俭知名天下,虽然逃亡,并非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毛钦起来拍一拍李笃说:“蘧伯玉以独自当君子为可耻,足下怎能以仁义自专?”李笃说:“我虽然向往道义,今天尊驾也得到一半了。”毛钦叹息而去。
  李笃趁此机会将张俭送出塞外,因此能够幸免于难。他所经过的地方,有几十人遭受极刑,宗族亲戚都被灭绝,郡县因此遭到严重破坏。
  中平元年,党事解除,张俭回到家乡。大将军、王公都征召他,又荐举他为敦朴,公车特征,从家中请出,任少府之职,他都没有应召。献帝初年,百姓遭饥荒,而张俭家资产略能维持温饱,于是拿出所有的财产,与邑人共同享用,靠张俭活下来的有几百人。
  建安初年,朝廷征召他做卫尉,不得已而就职。张俭看到曹氏的德运已经显现,就辞官不做,闭门谢客,不问政事。一年多后,张俭在许县去世,时年八十四岁。

以下是两个文句的翻译:
1、邓融因病被押解出去养病,廉范跟随他赡养探视,直到邓融病死,都没有说明身份。

2、蜀郡的人喜欢争论,好互相评论好坏,廉范常常用(为人要)纯朴厚实(的道理)训导他们,不接受别人在他耳边说坏话。

附录:
《后汉书·廉范传》原文及其参考译文:

【原文】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地名)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曾祖父褒,成、哀间为右将军,祖父丹,王莽时为大司马庸部牧,皆有名前世。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蜀郡太守张穆,丹之故吏,乃重资送范,范无所受,与客步负丧归葭萌。载船触石破没,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众伤其义,钩求得之,疗救仅免于死。穆闻,复驰遣使持前资物追范,范又固辞。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京兆、陇西二郡更请召,皆不应,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知事谴难解,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融系出因病,范随而养视,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后辟公府,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吏以闻,显宗大怒,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问范曰:“卿廉颇后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对曰:“褒,臣之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胆敢尔!”因贳之。由是显名。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后频历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建中初,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墓?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肃宗崩,范奔赴敬陵。时庐江郡掾严麟奉章吊国,俱会于路。麟乘小车,涂深马死,不能自进,范见而愍然,命从骑下马与之。不告而去。麟事毕,不知马所归,乃缘踪访之。或谓麟曰:“故蜀郡太守廉叔度,好周人穷急,今奔国丧,独单是耳。”麟亦素闻范名,以为然,即牵马造门,谢而归之。世伏其好义,然依倚大将军窦宪,以此为讥。卒于家。
初,范与洛阳庆鸿为刎颈交,时人称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鸿慷慨有义节,位至琅邪、会稽二郡太守,所在有异迹。

【译文】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赵国将军廉颇的后人。汉朝兴起,因为廉氏家族是豪门望族,朝廷把他们从苦陉(地名)迁到杜陵。世世代代都是驻守边境,有的死后埋葬在陇西襄武(地名),所以在杜陵做官。他的曾祖父廉褒,在汉成帝、汉哀帝时期担任右将军,他的祖父廉丹,王莽时期担任大司马庸部牧(官职名),都在西汉时期有名望。廉范的父亲遭遇战乱,死在蜀汉地区,廉范于是流离借居在西州(地名)。西州平定以后,回到故乡。十五岁时,告别母亲到西州接回父亲的灵柩。蜀郡太守张穆,是廉丹的老部下,于是送给廉范许多财务,廉范都没有接受,和他的门客徒步背着灵柩回到葭萌(地名)。所作的船碰到礁石沉没,廉范抱着灵柩,一起沉到水中,众人被他的孝心感动,用杆子把他钩出来,治疗救护才幸免于死。张穆听说以后,有派人骑马带着先前送给他的财物追赶廉范,廉范又坚决推辞了。回到故乡安葬了父亲灵柩,守孝完毕,到京城拜师学习,侍奉博士(学官名)薛汉。京兆、陇西二郡都请他做官,都没有接受,永平(汉明帝年号)初期,陇西太守邓融准备礼物征聘廉范为功曹(官职名),恰逢邓融(被人告发)被上级审查,廉范知道邓融不好解脱,打算以自己的能力救他,于是托病要求离开,邓融不明白他的意思,非常怨恨他。廉范于是向东到了洛阳,更名改姓,请求担任廷尉(官职名)的狱卒。不久,邓融果然被押解到洛阳关在监狱,廉范于是得以在他身边侍奉,尽心尽力,非常勤劳。邓融奇怪他长的像廉范却很不明白,于是对他说:“你怎么长的像我从前的一个部下?”廉范斥责他说:“您因为困窘看花眼了!”不再跟他说话。邓融因病被押解出去养病,廉范跟随他赡养探视,直到邓融病死,都没有说明身份,亲自赶车送邓融的灵柩到南阳(地名),安葬完毕才离开。
后来被征聘到公府,恰逢薛汉因为楚王的案子被处死,他的故人、门生都不敢探视,只有廉范前去替薛汉收殓安葬。官吏告诉了皇帝,汉显宗大怒,召廉范入宫,质问并斥责他说:“薛汉和楚王一同迷谋,惑乱天下,你是公府的官员,不和朝廷保持一致,反而替罪犯收殓,为什么?”廉范叩头说:“我愚蠢粗鲁,认为薛汉等人都已认罪被处死,忍不住师生的情谊,罪该万死。”皇帝才稍稍息怒,问廉范说:“你是廉颇的后代吗?和右将军廉褒、大司马廉丹有没有亲缘关系?”廉范对他说:“廉褒,是我的曾祖父;廉丹,是我的祖父。皇帝说:“难怪你有胆子敢这么做!”并赏赐他。廉范因此出名。
被推荐为秀才,几个月后,升任为云中太守。恰逢匈奴大举进兵入关,烽火连天。按照旧例,敌人人数超过五千,就应该写信给邻郡(求救)。部下打算写信求救,廉范不采纳,亲自率领士卒抵挡。敌人兵力太多廉范的军队打不过。恰逢傍晚,让士兵们各自绑两个火把,举在头上,军营中就像繁星。敌人远远看到火光很多,以为汉兵救援部队来了,很震惊。敌人等到天明将要撤退,廉范于是命令犒劳士兵,早晨冲杀,消灭敌人好几百,敌人自相践踏,死了一千多人,从此不敢再侵犯云中(地名)。
廉范后来历任武威、武都两郡的太守,随当地风俗教化训导百姓,都有政绩。建中(汉章帝年号)初期,改任蜀郡太守,蜀郡的人喜欢争论,好互相评论好坏,廉范常常用(为人要)纯朴厚实(的道理)训导他们,不接受别人在他耳边说坏话。成都物产丰盛,房屋之间很窄,从前的条令禁止百姓晚上活动,防止火灾,但是百姓偷偷的活动,火灾每天都会发生。廉范于是废除原来的法令,只是严格要求百姓储存水而已。百姓感到很方便,于是编成歌说:“廉叔度,来何墓?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郡担任太守好几年,因为触犯法律被罢免回到故乡。廉范一生都在边境做官,广泛开垦田地,囤积粮食财物,全部接济了宗族、朋友。
汉肃宗驾崩,廉范到敬陵奔丧。当时庐江郡的官员严麟奉命吊丧,和他在路上相遇。严麟乘坐小车,路上泥水太深,马死了,不能前进,廉范看到觉得可怜,命令跟随他的人下马把马让给他。不告诉严麟自己的姓名就走了。严麟完成了任务,不知到马是谁的,于是沿路寻访。有人对严麟说:“原蜀郡太守廉叔度,喜欢帮助危难贫穷的人,现在去奔丧,只有他。”严麟平时也听说过廉范的名声,认为很对,于是牵着马登门拜访,表示感谢并归还了马匹。世人都佩服廉范的仁义精神,但是他依附大将军窦宪,因为这被人讥笑。在家中去世。
起初,廉范和洛阳人庆鸿是刎颈之交,当时人称赞他们说:“从前有管仲、鲍叔牙,现在有庆鸿、廉范。”庆鸿慷慨有气节,官至琅邪、会稽两郡太守,所任职的地方都有突出政绩。

文言文翻译《明史-庞尚鹏传》
答:庞尚鹏,字少南,广东南海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职江西乐平知县,后升御史。与给事中罗嘉宾出去核查南京、浙江军饷,请治参将戚继光、张四维的罪,而全面揭发胡宗宪失律、贪淫及战事兴起以来督抚侵占军需之事。回到朝廷,出任河南巡按。巡按蔡汝楠想一同上疏进献白鹿,庞尚鹏认为不可以。改为浙江巡...

明史张四维传文言文阅读赏析答案
答:庞尚鹏权力很大,又很为自己经世济民之才自负,慷慨任事。诸督盐政的御史见权力被夺去,想把他轰走。河东巡盐郜永春弹劾庞尚鹏处事乖违,吏部尚书杨博建议让他留任。恰好中官很讨厌杨博,故意让皇帝发怒,皇上责备了杨博,将杨博罢官,庞尚鹏去职,将屯盐都御史官淘汰,时间为隆庆三年(1569)十二月。第二年又因为巡按浙江...

《明史·杨博传》文言文翻译答案
答:御史詹仰庇因直言被罢免,杨博进行了争辩。屯盐部御史庞尚鹏遭议论,杨博提议挽留他。违背了圣意,于是称病归乡。尚书刘体乾等递交奏章请求他留住,没有听从。大学士高拱执掌吏部,举荐杨博堪为将才。皇帝下诏令他任吏部尚书兼理兵部的事务。陈述蓟、昌战守的方针策略,称“:言官认为居守城墙是胆怯,言论可以听听,其实没...

金考卷李钺明史文言文翻译
答:1. 金考卷文言文翻译《怀庆府推官刘君墓表 》归有光 怀庆府推官刘君墓表 怀庆府推官刘君,以嘉靖年月日葬于上海县之方溪。后若干年,其子天民具状,请余表于墓上。 刘氏之先,自大梁来居华亭,曰亨叔。亨叔生仲礼,始徙上海。仲礼生庆;庆生四子。长曰铣,次曰钝。铣坐法,被系京师。钝阴乞守者,代其...

文言文翻译张廷玉的《明史》、袁枚的《随园诗话》
答:如隆庆中御史庞尚鹏疏中称:“据李同之狱,福达罪益彰,而当时流毒缙绅至四十余人,衣冠之祸,可谓惨烈。”此附传后史官评论中所引述,以为同事附传之由也。此类附传,于《明史》中不胜枚举。《明史》列传中,《外国传》及《西域传》,反映了当时与境外国家及部落地区等的联系,保存了大量东南亚及中亚...

《明史•杨博传》翻译
答:2013-08-20 《明史 杨继盛传》的翻译 38 2016-05-22 文言文翻译:节选自《明史-庞尚鹏传》文章翻译 17 2018-04-29 《明史-谭纶传》原文及翻译 56 2017-12-02 文言文翻译《明史-庞尚鹏传》 2014-11-22 请帮忙翻译出~嵩雅不喜博,请令江东署部事,挨秋防毕徐仪之,遂... 11 更多...

随园诗话袁枚文言文
答:1. 文言文翻译张廷玉的《明史》、袁枚的《随园诗话》 基本沿旧史之体例,但亦有其创新之处。 《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六《明史》条提要中称:“列传从旧例者十三,创新例者三,曰《阉党》、曰《流贼》、曰《土司》。盖貂珰之祸,虽汉、唐以下皆有,而士大夫趋势附膻,则惟明人为最夥。 其流毒天下,亦至酷。别...

谁知道浅易文言文《万里长城》的内容是什么?
答:万里长城 明代:庞尚鹏 板筑声寒万姓颦,胡儿先谶解亡秦。谁知倾国为丞相,不是长城塞外人。

明史陆震传翻译
答:史臣为建文帝遗臣列传颇详,甚至有传闻之人,能列立传者尽量立传,也是史臣寄托遗民之情的一种方式。《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

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赵豫的翻译
答:(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扩展资料: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明史》列传之体例采用类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