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师要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核心素养?

作者&投稿:邴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下,核心素养是教育界最为热门的词。对于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核心素养,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教师要具备哪些核心素养呢?作为一名老师,谈谈自己的看法。

1、信念素养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

作为一名老师,深知教育是一门良心活,只有有了教育的信仰,才能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不仅仅是授课,更多的是和学生交流,去倾听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做“教学的师傅”,而更要做读懂学生的“分析师”。

2、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今天,年轻者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有可能比年长者知道的更早、更快、更全面。所以作为一名老师,融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为一体的信息素养非常重要。

3、创新素养

未来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重组课程。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力量,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力量,创造力、想象力、价值观、个人品质等将重获生机,在教育中拥有与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需要老师要勇于创新。

未来,教师除了知识传授以外,还应担负起读懂学生、重组课程和联结世界的职责,这既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使命,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这给教师职业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而这些挑战可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寻找科学的解决之道。



在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不仅是对政治,经济等领域要求革新,更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挑战。而教育力量的核心便是教师,因而对未来教师的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去必备的专业素养之外,我认为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信念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教育的本质。身为一名老师,他必须要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结合。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老师们更要明白自己的意志,来这里给学生教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有清楚自己的想法,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培养。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都不清楚,他如何去点播别人,给学生以指导呢。

二是信息素养,这其实是在说提高老师对信息化社会的适应能力。如今,学生们不再单方面的依靠老师们的讲解而认识世界,他们通过电视,网络等等各种媒体去获得知识。好像传统式的书本教学方式已经不被学生们认可。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融合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就一定会被时代淘汰。更何谈教育呢,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具备信息素养,对学生因材施教,才能成为有魅力的专业老师。

三是有创新素养,作为老师,你自己的头脑必须灵活,自己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经历多了,才能在课堂上有话说,才能吸引的同学们的兴听课兴趣。再者,在教学方法中创新,也对解决师生矛盾有重要意义。

有情怀,也要有勇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教书育人,点燃生命的价值。



我只能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浅谈一下自己对于老师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的理解。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学生,不要一味的以成绩来评价学生。因为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之前就碰见过这样一个数学老师,他只喜欢学生,成绩非常优秀,对于成绩一般的他可能都不会看一眼。我有一个朋友成绩就非常一般,有一次问数学老师一个题目,那个题目确实也很简单,老师就直接说了一句,你连这个都不会,那你是怎么来这个学校的,你还不如不要读书。

或许现实生活中这种老师很少,但是也是存在的,就是因为老师的这句话,同学对数学失去了信心,中考的时候也因为数学成绩不够优秀,没有录取到重点班。但是在高中的时候他非常努力,成绩也终于赶上去了,特别是数学成绩。因为他的数学老师非常的善解人意,对他寄予了特别多的鼓励和帮助。后来同学以609分考到了重庆大学。但他名字出现在光荣榜的时候,听说数学老师非常的震惊,他甚至都不敢相信这就是之前那位同学。

所以,你看不到同学的简历也就算了,但是千万不能打击同学,因为一个人的自信心很容易就被老师打击掉。

第二个所要具备的素质都是,做到真正的关心同学。就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用真心的去付出,即使同学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也会感谢你,你也会成为他的一种依靠。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学生的心中,老师的形象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高大的。对老师也会有一种莫名的依赖。不过老师的积极更多关怀,那么我们很容易,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也有更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我一直觉得既然要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基本的就是自己的人品问题。现在有很多老师连自己都管不好,不是一个正直值得尊敬的人,他怎么配做一名教师?去教书育人?

  从小到大也被很多个不同的老师教过,虽说也有很多让人喜欢的老师,但是仍然有很多毒瘤,一些顶着老师的名号还借钱不还,欺骗别人家室,甚至有的身为教师以教学之名对学生进行生理心理上的伤害,做出来禽兽不如的事情,当然,这也是少数。总之,身为一名教师,你得对得起老师的这个称号。

  对待任何学生都一视同仁,虽然说这个很难做到,即使想要一视同仁,难免会对一些学生偏爱,但是老师应当尽力去做到一碗水端平。成绩不是主要,更重要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在教会他如何做人之后,好好帮助成绩稍微落后的同学提升成绩,帮助他一起进步,跟得上班里同学的进度,而不是进行人身上的攻击,在心灵上伤害孩子,让孩子自卑,对自己不自信,从而放弃自己,毁了孩子的一生。

  老师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可以说比他的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还要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心智的成长,由此可见老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所以说,老师更应该懂得去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好好的和学生交流。不断的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配称作一名人民教师,好好教书育人,不仅仅把它当成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份使命,一种责任感。



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核心素养~

1、信念素养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

作为一名老师,深知教育是一门良心活,只有有了教育的信仰,才能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不仅仅是授课,更多的是和学生交流,去倾听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做“教学的师傅”,而更要做读懂学生的“分析师”。

2、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今天,年轻者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有可能比年长者知道的更早、更快、更全面。所以作为一名老师,融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为一体的信息素养非常重要。

3、创新素养未来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重组课程。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力量,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力量,创造力、想象力、价值观、个人品质等将重获生机,在教育中拥有与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需要老师要勇于创新。

未来,教师除了知识传授以外,还应担负起读懂学生、重组课程和联结世界的职责,这既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使命,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这给教师职业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而这些挑战可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寻找科学的解决之道。

教师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专家认为,未来教师要具备三点核心素养:懂大数据分析,有成长性思维,并善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报道中所提出的未来教师的三点核心素养——懂大数据分析,有成长性思维,并善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契合了这一教育理念,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但作为教师,更应认识到,核心素养是适应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涉及到多方面,绝非报道中的三点能概括。
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曾说:“只会统一化、标准化教学的老师,不远的未来可能会被互取网取代而‘下岗’,只有有独特魅力的老师才符合未来教师的标准。”并提出“未来教师是什么样子”的议题。现在的授课,不只是站在讲台上,而是在教室里游走,表情、眼神、身姿、手势等细节都有很大的影响。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也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即朱小蔓教授所说“独有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信念素养。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无论是陶行知,还是教育奇迹缔造者雷夫,都凭借其独特的教育信仰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最终走向教育成功。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教师要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教学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学科育人”。教师有教育信仰,才能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吴卫东教授所提出的“关注教师发展的核心素养有一个根本点,就是把教师从学科人转变为教育人”正契合了这一理念。
二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曾说:“在当今这个时代,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学生可以从电视、网络及各种媒体上获取知识。教师的作用由过去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指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标准化教学被学生个性化网络学习所取代,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网络学习来完成,课堂成为师生讨论问题的场所。对于教师而言,融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为一体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信息素养,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适应时代发展,具备信息素养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能力,才会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师。报道中所说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就是未来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分类教学和因材施教更是信息化时代教师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三是创新素养。未来教师的创新素养表现为:①创新意识——要有强烈的广泛的兴趣,敢于挑战权威、文本和自我,又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和创造。②创新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方法灵活,多向思维;独辟蹊径,与众不同。③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用独到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机智,化解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提高育人效益。④创新人格——具有执着的教育情怀和勇于担当的教育责任与使命,以爱育爱,以生命点燃生命,育人无声。如报道中所说,“西方把教师分成两种类型的人,一类是具有成长性思维的人,一类是固定性思维的人。具有成长性思维的教师,思维能力比较高,相关研究表明,他们所教出来的学生成就要远远高于固定性思维能力的人”。具有成长性思维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是教师创新素养的重要内容。
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即教书育人的教育信仰,融合创新的信息素养以及独具一格的创新素养。
作者许兴亮

新时代教师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答:教师的生命是一场双重奏。不仅要奏响中国特色教育的美丽动人的交响曲,还要引领学生奏响一曲生活幸福美满的恢宏乐章。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分为三大块: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

教师核心素养是什么
答:教师核心素养是教师作为个体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应该具备的必要的职业特质,它既包括外在的职业角色要求,又包括教师个体的内在道德品质要求。教师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人品、娴熟的专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强大的调适能力。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全体学生的关爱、对教育同仁...

教师应具有怎样的核心素养?
答:教师的核心素养应包含四个方面:一、职业道德素养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就能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奉行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当前,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检验,作为教师应义无反顾地献身于教育事业,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培育学...

新时代教师七大核心素养
答:知识素养一共包含四个方面:(1)政治理论修养:作为一个老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语文知识首先要扎实;(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一名教师要上知天文,下同地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同时需要具备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教师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
答:教师核心素养如下:1、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深入理解,能够准确传授学科知识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2、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师应能够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3、学生发展与关怀: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成长...

新时代教师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答:新时代教师六大核心素养是:一、主要包括: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具体包括:(1)、热爱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献身教育事业。(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5)、不断提高自身...

教师要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答:这四大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教学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答: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养: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容有哪些?
答: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容有:1、爱国守法:要求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教育的法律法规,履行教师的职责,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给教师规定的行为规范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爱岗敬业:教师需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勇于在教育事业中奉献自己,高度负责,认真地备课、上课和辅导学生作业;3、...

教师必备的5个核心素养
答:教师必备的5个核心素养: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