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一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哪个朝代的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王的叛乱,当时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为主要首,以一支多达五十余万的叛军浩浩荡荡地由西向东进攻首都长安。前期叛军所经之地无不城池失守,到了刘武的梁国才被坚固的防卫阻挡。随后同征讨的汉军一道消灭了叛军。

西汉疆域图

然而在这次平定叛乱中立功甚大的梁孝王刘武,反是借助了七国之乱在之后实力迅速壮大。这也为日后梁王刘武预谋帝王埋下了隐患。事实上,这也是西汉立国之初就种下的恶果,只是当时还没有开花结果。汉高祖刘邦时期对他的那些分封诸侯王,郡国并行制是极为自信的,哪知道最后食这恶果的就是他的后世子孙。

西汉,也称前汉,区别于二百多年后刘秀定都洛阳的东汉,两汉合称为汉朝,前后传承了四百多年。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初,认为秦朝的灭亡在于秦始皇没有分封同姓的诸侯王在各地。最后在群雄并起之际,四周没能有人进行扼制。所以刘邦建国后不久,将自己的同姓的刘家成员分封在各地,意欲靠子孙时代守护江山。

这种郡国并行的方式在西汉初期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汉高祖的去世,时间轮转来到汉文帝时期,各地的诸侯王也已更迭了三代。原本和中央阿德血缘纽带也疏远了很多,这就没有了当初高祖之际牢靠的关系。反而是各诸侯国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后经济繁荣,军力强盛,从而直接威胁到了中央王朝。所以在汉景帝时期,有了震惊全国的七国之乱。

西汉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

七国之乱就是西汉景帝时期,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动的一场针对中央王朝的叛乱。由于领导七国之乱的是当时被分封在七国的诸侯王,所以也叫做七王之乱。汉景帝作为被反的对象,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派大将军周亚夫率领中央的汉军同据守在梁国的刘武的军队,运用正确的战术一举消灭了五十万叛军。

参与叛乱的七国

引起叛乱的主要原因是汉景帝二年,中央开始实行削弱各个诸侯国实力的政策。在一年内,中央就抓住诸侯王所犯的每一个错误,然后以此为理由剥夺他们的领地,以示惩戒。但是诸侯王并不傻,他们清楚这是中央对羽翼丰满的他们进行打压了。与其坐在这里被他慢慢剥削完,不如奋起反击。所以吴王刘濞就带头挑起了事端,唆使了其他六个诸侯王一同起兵造反,主力军队是实力强大的吴楚两国。

当时周亚夫并没有按照常理,带兵直奔战场梁国,而是让梁王拖住敌军,他率军绕到了叛军的后方。梁王在庞大的叛军连番攻势下,几次向周亚夫求援。但是周亚夫清楚战机并没有到,必须避开叛军锋芒,所以暗中派人截断了叛军的粮草。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七国的军队持续不了多久,这时候周亚夫才出战迎敌,终于以少胜多大败叛军。

七国之乱最后以吴王刘濞被东越王斩首,上献给汉朝,其他六国的诸侯王在造反失败的压力下陆陆续续自杀身亡为结果。在这场地方对中央发动的战争中,中央取得了巨大胜利,从而得以顺利推行之前的削藩政策,取消了各诸侯的广大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权力,极大加强了中央的集权。

七国之乱地图分析

七国之乱指的是在西汉时期,由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联合叛乱。那么七国之乱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是一张七国之乱地图。

七国之乱地图

从上面这张七国之乱地图中,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出当时的战况:叛乱的诸侯国分别是吴国、楚国、赵国、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那么为什么这六个诸侯国会叛乱呢?

原来是因为汉景帝在位的时候,当时身为御史大夫的晁错向汉景帝上奏了一本《削藩策》,主要的内容便是要将诸侯王的势力削弱以进一步地加强中央集权。而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这个建议,将楚国、赵国等诸侯国的封地收回。吴王为了自己的封地不被削减,便与楚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西王和胶东王一同发起了叛乱。

吴王是这一次叛乱的主使,是这一次叛乱的主力军。他对外宣称发兵五十万,但是实际上的兵力只有二十万。在七国的联合之下,叛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河南的东部,他们要求汉景帝清除佞臣,将晁错处死,而汉景帝因为叛军的力量而深感担忧,最终在袁盎的建议下将晁错处死了。

在晁错死后,汉景帝便要求叛军退兵,但是叛乱军并没有因为汉景帝达到了他们的要求而有丝毫退兵的意思,甚至声明要夺取帝位。在叛军一路进攻到梁国的时候,因为梁王的阻拦而不能继续前进。而这时候的汉景帝终于下定决心要将这场叛乱平定下来,他命令太尉周亚夫和大将军窦婴带领军团去镇压叛乱。

在周亚夫和窦婴的镇压过程中,切断了叛军的粮草来源,在三个月之后终于将叛军攻破。吴王在预见大事不妙之后便逃到了东越,而东越的诸位诸侯王因为叛乱失败便将怂恿他们叛乱的吴王杀死,然后畏罪自杀,七国之乱就此结束。



七国之乱也叫七王之乱,这七王分别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

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汉景帝削藩,七个藩王起兵造反啊,最后被周亚夫平定。

~

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
答:七国之乱导火线: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经过:当时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刘濞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

汉朝的七王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答:七王的血统关系如下: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诸吕当权以及汉文帝刘恒继统等政治事件,加剧了这一矛盾。七国之乱的导火线,则是汉景帝刘启采纳晁错的《削藩策》,削夺王国土地。 王国势力强大的局面,是汉高祖刘邦时形成的。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王。汉五年(前202)刘邦称帝...

“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非专业勿扰
答:汉景帝曾经诛杀了晁错,但是吴王濞并不“领情”,继续进兵。景帝决心镇压叛乱,派太尉周亚夫率军迎击吴楚;派郦寄击赵;栾布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齐、赵兵。吴楚叛军三个月内即被剿灭,其他叛乱也很快被平定。 七国之乱的平定,使削藩政策的成果得到巩固,也使地方诸侯势力与中央...

汉朝时期为何会爆发"七国之乱"?
答:"七国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当时的御史大夫晁错"削藩令"的推行所致。 晁错是文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生于颍川(今河南禹州),早年跟随伏生学习《尚书》,学成归来后受文帝赏识,而被擢拔为太子家令,开始教授当时的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刘启学习政事,深受太子的信任。 晁错本人也对当时的时政多有建言,例如他曾上《...

七国之乱的原因
答:景帝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接受晁错所上《削藩策》,下诏削赵王遂常山郡,胶西王昂六县,楚王戊东海郡;景帝三年,又削吴王濞会稽等郡。削藩之举激起了诸王的强烈反对。吴王濞首先与齐王肥诸子中最强大的胶西王昂联络,约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之。胶西王...

乱七八糟源自什么历史事件?
答:乱七”指的是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八糟”指的是晋朝的“八王之乱”,都是皇权斗争激化的产物。 “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都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困难。因此后人就用“乱七八糟”来表达混乱或无序的状态。 乱七——“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

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
答:在赵地,赵王遂撤兵坚守邯郸,郦寄攻之不下。匈奴人知道吴楚兵败,也不肯入汉边助赵。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共同引水灌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遂自杀。编辑本段意义 吴楚七国之乱在三个月内全部平息,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受到致命打击。景帝趁势收夺各诸侯国的支郡,边郡归朝廷所有,同时取消了...

七国之乱指?
答: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建立汉朝后,曾经和大臣约定,只封刘姓的做王。但吕后掌握政权后,却让姓吕的做王,引起刘姓王的不满。汉景帝做皇帝后,中央权利和地方王国的权利矛盾激化,大臣晁错建议景帝减少诸侯王的管辖地,防止他们和中央对抗,结果成了七国之乱的导火线。公元前154年,吴王在现在的江苏扬州...

请问哪位知道“西汉的七国之乱”的具体情况
答:吴楚七国之乱 发生在汉景帝三年(前154)的一次诸侯王国的叛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是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吴王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七王的血统关系如下: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诸吕当权以及汉文帝刘恒继统等政治事件,加剧了这一矛...

七国之乱(西汉诸侯国叛乱)详细资料大全
答: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