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对联 关于读书的对联

作者&投稿:邓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今联语中,有不少是谈论读书的,特别是名人写的用以自勉或勉励别人的读书对联,既具欣赏价值,又有教育作用。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清代学者包世臣:“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都无做官志,惟有读书声。”
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周恩来:“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
现代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好事流传千古, 良书惠播九州。”
文人雅士的读书联
在中国楹联艺苑中,古今文人雅士的读书联,独树一帜,争妍吐芳,赏心悦目。读书联语不仅是古今名人读书成才的真实写照,而且是我们读书成才的座右铭。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
这是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撰写的一副读书联,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巧用“十”与“半”数字,凸现出范老勤奋刻苦、严谨治学的精神。
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毛泽东的一副读书联,此联正是毛泽东刻苦攻读,持之以恒,并注重科学学习方法的经验总结。此副蕴涵人生哲理的格言联,被人们广泛用于自勉或馈赠,激励人们读书立志成才。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撰写的读书联,为表达他读书创作《聊斋志异》不达目的不甘休的意志与决心,用项羽大破秦兵和勾践天吴雪耻的史事来激励自己,鼓舞自己。
惜“三上”珍“三余”只为五车八斗
读《四书》研《四史》可拥千户万钟
此副读书联是笔者读中学时,语文老师为全班同学讲解的劝学联语,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此联构思行文多用数字,巧用成语典故,且文意自然,对仗工稳,蕴涵深邃,堪为读书联语中上乘之作。“三上”典出欧阳修《归田录:二》:“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欧阳修先贤堪为惜时的典范,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治学,从而成为北宋文坛领袖,风范文章千古墨,万古流芳。“三余”是三国魏国学者董遇先贤读书治学的经验总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董先贤的“三余”,就是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五车”即成语“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读书多,学问渊博。此典出于《庄子·天下》:“惠施多方,甚书五车。”原指惠施方术甚多,而读的书要用五车来拉。“八斗”即成语“才高八斗”,形容一个人的才华出众。此成语典出《释常谈》记载:“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此语原是谢灵运给曹植的高度评价,称赞曹植是个奇才。“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它是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经典之书。“四史”指司马迁《史记》、范晔《后汉书》、班固《汉书》、陈寿《三国志》。“千户”即官名,金代设置,为世袭军职,隶属万户。统兵七百以上为千户所,五百以上为中千户所,三百以上为下千户所。“万钟”即优厚的俸禄。典见《孟子·告子》:“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傍百年树
读万卷书 (朱熹为白鹿书院题)
养心莫若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明 郑成功)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清 石韫玉)
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
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清 包世臣)
世间唯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清 包世臣)
读古人书
友天下士 (清 包世臣)
少年说剑气横斗
长夜读书声满天(清 李文田)
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清姚文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传为明代 顾宪成作)

有打瞌睡豪杰
无不读书神仙

有奇书读无他好
与古人游何所期

好书悟后三更月
良友来时四座春

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多读书

文要醒人方为贵
论当济世始称真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窗间白发催愁境,
烛底苍头劝读书。 (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读书不知味,
不如束高阁。 (清 袁枚)
读书已过五千卷
此墨足支三十年(清 袁枚)

真读书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金圣叹自题书斋联)
至乐无声惟孝悌
太羹有味是读书(鲁迅 三味书屋木刻对联)
都无做官意
唯有读书声(蔡元培自撰联)
闭户读书真得计
当官持廉且不烦(清增国荃)
读书身健即为福
种树华开亦是缘 (清 吴廷康)

读书对联拾萃
在书斋学室,常见“学不知足;业精于勤”、“苦读有恒;好学无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读书对联,使人自警自勉。许多名人学者也撰有不少读书对联。虽篇幅短小,却意味隽永,给人以启迪。人们置之座右,奉为圭臬。
南宋大诗人陆游,自幼酷爱读书,他在自已的书房题了这样一副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此联正是他夜以继日、常年不辍的读书创作生活的真实写照。清末政治家林则徐少年时代家境贫寒,曾在书房里挂了一副自题对联:“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反映出他矢志苦读,自强不息的精神。革命老人徐特立一九三八年为王汉秋等青年工人题联道:“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强调要常读“有关家国”大事的书。历史学家范文澜治学严谨,著述精采。当年有人向他求教如何作学问,他便指着挂于书房用于自勉的对联代替回答。联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曾写联自励。联云:“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种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一九六二年郭沫若在普陀遇到一高考失意青年,便借用清人蒲松龄的自勉联赠她,以资鼓励,联曰:“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运用了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这两个历史故事,表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对联,看似简单,行则不易。非有一定的学识、修养是莫能为之的。而学识、修养的获得还必须以勇气、抱负为前提。这里有一副孙中山先生的对联,可为我们的座右铭:“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伟强)

有关于读书的对联大全~

傍百年树
读万卷书
(朱熹为白鹿书院题)
养心莫若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明 郑成功)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清 石韫玉)
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
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清 包世臣)
世间唯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清 包世臣)
读古人书
友天下士
(清 包世臣)
少年说剑气横斗
长夜读书声满天
(清 李文田)
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清 姚文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传为明代 顾宪成作)

1、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意思是比喻读书刻苦认真,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读书,而忘了一天过去了。
出自:宋 陆游 《题老学庵壁》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出自:唐 颜真卿 《劝学》
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意思是要发奋要认识完天下的字,立志要读尽所有的书。
出自:宋 苏东坡

4、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译文:做学问首先要有坐十年乃至二十年冷板凳的思想准备,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出自: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先生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译文:宝剑锋利的剑刃是通过磨剑石的不断研磨而形成的,"磨砺"即研磨、摩擦的意思。梅花之所以香气袭人,是因为它不畏严寒,以顽强的生命力使自己在冬季得以生存,而冬季别的花都已凋谢,只有梅花绽放显得格外香。
出自:《警世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