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原始居民学会制作彩陶,表明当时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分别处于什么社会?和时代?

作者&投稿:妫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半坡原始居民学会制作彩陶,表明当时社会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英语:neolithic),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农业起源的意义,认为它才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新石器时代革命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地这一时代的发展道路很不相同。有的地方在农业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没有陶器,因而被称为前陶新石器时代或无陶新石器时代;有的地方在1万多年以前就已出现陶器,却迟迟没有农业的痕迹,甚至磨制石器也很不发达。所以并不是3个特征齐备才能称新石器时代。
由于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情况很不一致,所以没有统一的分期标准。有的地方分早晚两期,有的分早中晚3期。有的在晚期出现少量铜器但还不会有意识地制造青铜合金时,单独列出一个铜石并用时代,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过渡期;有的则把这个阶段归入新石器时代晚期。
以甘肃大地湾遗址最为久远(60000-4800年),早期距今13000~7000年前,可分为前后2段,前段距今12000年~9000年,、以河北徐水南庄头、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为代表。加工石器出现简单的磨制,能够制作简单烧成温度较低的陶器。在南方,主要表现为洞穴遗址和贝丘遗址,主要以打制石器和细石器为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大米粒,但是否为经过人工培育的水稻,学术界仍然存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水稻起源的重要地区。后段是距今约9000~7000年,主要以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等磨制石器有了很大发展,陶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种类较多,以红陶为主,陶色多不纯正,陶质较粗疏。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获得初步发展。
中期距今约7500~5000年,可分为前后两期。河姆渡文化、龙虬文化、北辛文化、半坡文化、前大溪文化为代表,后期以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磨制石器种类丰富,制作精美,制陶技术显著进步,出现慢轮修整口沿的技术,农业和畜牧业获得高度发展,长江流域已进入到灌溉农业阶段,而且猪已经成为一种主要家畜。人口聚落不断增多扩大,开始出现一些中心聚落和大规模的公共墓地,反映出社会组织向心凝聚平等的特点。
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也叫铜石并用时期,以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山东日照两城镇、河南洛阳王湾、山西襄汾陶寺、甘肃临兆马家窑、湖北京山屈家岭湖北天门石家河、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为代表。制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陶器以灰、黑陶为主,轮制法得到普及。石器磨制精致,器型变小。农业和畜牧业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加,社会复杂度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原始城堡、城垣和大型建筑,有了阶级、贫富分化,人类社会向国家文明时代迈进。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新石器时代。

中国发现最早彩陶,比半坡遗址还早,震撼考古界!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说明了当时的社会进入了什么经济时代~

我只知道他们是用磨制石器的,食物主要是粟和蔬菜.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他们所在的时代就是新石器时代,但“进入了什么经济时代”不清楚。。。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年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也有游戏为此名。


旧石器时代(Palaeolithic;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


加分哦!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都属于新石器时代。
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典型文化,而半坡文化则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们同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半坡人居住的地方,叫半坡村。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房屋,而且以小屋居多,大屋仅一座,位于中央,小屋围大屋而筑。
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建造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和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羊、鹿、猴子等牲畜。


扩展资料: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都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年代距今约6800—6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
半坡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原始社会。居住区有壕沟围绕,以防野兽侵害。房屋为地面和半地下式的,呈方形或圆形。居住区中央有长方形大屋,可能是氏族集体活动的场所。多种农具、鱼猎工具的出土,反映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坡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是怎样生活的
答:半坡居民的主食:他们的主要粮食有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食物大大丰富了,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食物来源:1、狩猎。从出土的许多石或骨的箭头看,他们已普遍使用弓箭,还有石球石矛。 由此可以想见,人类发明了弓...

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与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比较一些石器,可以发现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而一些彩陶上的花纹 也与人类有密切关系,比如人面鱼纹彩陶 可以知道人类与鱼类是密切的,在一些画着人类的彩陶 可以发现 古代人们对待女性很尊重 处于母系氏族。而在山东的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已进入父系氏族。当然当时不同的地方习俗是不同。

七年级上册历史探究题
答:P10练一练:D P10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右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蒸食物。 2.看图分析:右边是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它们是什么动物?你能说出这些动物和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是鱼和鹿的图案。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3.找一找:从以上课文的叙述,你能...

分析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答:半坡居民也过着定居生活,他们种植粟白菜或荠菜等农作物,他们在居住区内建起圈栏,饲养家畜。他们还经常去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半坡聚落制作彩陶,是黄河流域的代表。河姆渡聚落分期和年代:河姆渡遗址的第4、3层和第2、1层,分别代表河姆渡文化的早、晚两期。①早期:约前5000~前4000年。陶系简单,...

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答:2、半坡人 半坡人6000年前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原始农业有了发展,开始有原始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狗等。会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并使用陶器,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定居生活。以经营原始农业为主,使用的石器为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坡人已大量使用石铲、石斧、...

半山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异同点
答:共性是:①两者都处于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属母系氏族阶段;②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③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都会使用和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相异之处是:①地理环境不同;②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③农作物不同;④陶器制作的风格不同。因此,我们常...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能制作出色彩艳丽的彩陶
答: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河姆渡原始居民不会制作彩陶.故答案为:×.

学,探,诊七年级上册历史答案(人教版)
答: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10练一练:D P10活动与探究 1.看图分析:右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蒸食物。 2.看图分析:右边是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

原始彩陶的工艺特点是什么
答:原始彩陶艺术是中国艺术的母体 ,它在造型、纹样、色彩三个方面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装饰特点 ,它不仅在美术史上独放异彩 ,而且对现代彩陶系采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 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描绘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色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颜色的图案。...

古代彩陶是如何制作的?
答:容易获取,所以红彩成了人们早期彩绘的主要选择。他们用红色表达着自己的激情,又用红色象征着对幸福的企盼。 黑彩:是甘肃彩陶中最常见的色彩。据对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火烧沟文化、辛店文化采样标本分析,结果表明显色元素是铁和锰,显色物相为四氧化三铁。其矿物以磁铁矿与黑锰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