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作者&投稿:颜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严格意义上来说道台并不是一种官职的名称,而是出于对于官员的一种尊敬衍生出来的名字。在地方官员中按照职位大小分别是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知县。道台就是对道员一种礼貌的称呼,从这个排名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来道台的官职要比知府大,可以说是知府的顶头上司。“府”为从四品,“道”为正四品。,俗话说的好官大一级压死人,可千万不要看这一级的差距,知府已经是很多人的天花板。

如果你能够从知府上升到道台,那么你还有很多的机会继续往上走。道台就是很多人政治生涯的分水岭,跨过这个门槛前途一片光明,如果被拒之门外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高度也就止步于此。随着“道”掌握的权利越来越大, 他们管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而且都是在重要的部门任职,比如粮道、河道、海关道,他们手里掌握着国家的命脉,掌握着很多人的命运。

到了清朝后期,道台已经成为了一个省份的掌权人。道台已经脱离了基层单位,很多省份的大事小情都要他们同意点头才能执行,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他们最大的砝码,道台确实比知府地位高,掌握的权力也更大。

知府就相当于地头蛇,而道台就是那一只强龙。道台能够直接把自己的奏折送到君王的手中,他们时刻在监视着地方官员的动向,其中也包括当地的知府,所以一般知府还是很忌版惮道台的,而且道台亲自处理的事情都是本省之内比较重大的事务,关系到地方百姓的生计,即使道台不给君王上奏章,君王也会过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地方官有时还是道要听道台。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在清朝那会儿,出现了“道”这个行政单位。这是个什么东东?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听到这个知府,那个知府的,那你知道“道”和那“知府”哪个权利更大呢?先来说一说这“道”是怎么来的吧,其实“道”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道”还不完善,都是临时差遣,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品级。在清朝初期的时候基本也延续了明朝守、巡两道的制度,但也不怎么完善。



不过到了乾隆这会儿,“道”逐渐成了实官,也有了一些固定的品级,也就是正四品。与此同时,有许多专职道元没有地域的划分,比如粮道、河道、海关道等。



当然到了这会儿,“府”已经比不上“道”了,单从品级来说,“府”为从四品,“道”为正四品。而且到了后期,随着“道”掌握的权利越来越大,官的级别越来越高,已不是府能比得上了。到了清中后期时,“道”的权利越来越大。密折封奏的权利都有。而且有的道台能管理一府,实力再大点数府都可以管理。比如比较著名的台湾道。



到了清朝乾隆后期那会儿,台湾道甚至可以管理整个台湾,可见它的权利有多大。在台湾被提升为台湾省之前,“道”一直是台湾的行政机构。其他地方也基本都有了道一级的行政单位。比如山西省的雁平道,河南的河北道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行政机构。如此看来,“道”确实比知府地位高,掌握的权力也更大。

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比知府要大,1753年,道台一律定阶为正四品。而知府为从四品。各省设道台,有的是专责,或者作为布、按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官则有的单设,多数为兼任。其他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台。属于省级总督,巡抚之下的行政官员。

等级制度严格的清朝,府台、道台、聂台、制台是什么官员,分别是几品?
答:府台即是知府:从四品;道台即道员:正四品;臬台即按察使:正三品;制台即总督:总督正职是正二品,但一般总督都会兼兵部尚书衔,所以基本都是从一品

在清朝,知府与道台有什么区别,谁的官大
答:在清朝的官制中,知府与道台是地方行政体系中的重要官员,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官阶也有所区别。1. 知府,作为一府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市长。他们在地方上负责行政管理和司法审判等职能,是省级政府与县级政府之间的桥梁。知府最初官阶为正四品,后来调整为从四品。2. 道台,则...

我想问一下道台和知府哪个大
答:相当于现代的副省长级别。因此,从官职级别上来看,道台是要高于知府的。3. 知府也被称为太守,这一官职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直到明朝,官方才正式将地方行政长官的职位命名为“知府”。4.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道台和知府的详细信息,可以访问以下链接:[链接],以获取更全面的内容。

清朝的道台是几品官衔?
答:“道台”是一种尊称,和总督的“制台”、提督学政的“学台”“学宪”同理,并不是清朝的正式官职名称,清朝“道台”正式的官职名称是道员。清朝的道介于省、府之间,乾隆年间形成定制之后道员为正四品,略高于从四品的知府。如果将清朝的知府对应现在的地市级正职、也就是正厅局级,那么道员勉强算是...

道台和知府哪个大
答:1. 道员,清代官名,也称作道台。2. 在清代的官阶制度中,道员(道台)担任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职务。3. 明朝时期,省级行政长官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以及左、右参议,这些官员均为辅助布政使的职务。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答: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基本清楚了道台和知府之间的区别。清朝时期其他的重要地方官职 接下来我们再讲一下清朝时期其他地方官职的地位。在清朝时期,地方上权力最大的人物是总督,总督一般管着两到三个省份的权力,是清朝地方上最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而清朝时期的总督,品级一般是从一品,加兵部尚书衔,...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和知府相比,哪一个大?
答:道台比知府官级大。从行政实权上讲,知府是具有当地的行政权,道台并没有完整的地方政府性质,并没有太多行政实权,因此此处知府比道台大,但道台专门负责朝中粮道、河道等各种暴利产业,油水甚多,没有一定背景是无法坐上道台之位,同时道台很多都是其他官员兼任的,因此各方综合而言,道台比知府大。;

道台是什么官?
答:道台由分为部政使(主管钱粮,又叫藩台)、按察使(主管刑事案件又叫臬台)。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古代衣服图 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明朝时,省级行政长官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均为辅佐布政使的官员...

清朝的道台究竟是个什么官呢?官职比知府大吗?
答:大清国道台是四品官,并且最少为正四品官,乃至有的道台是以三品官,个别情况下道台或是二品;县令都是四品官,但最大是以四品,道台自然比县令大。道台,又被称为道员,依据清朝的官衔规章制度,道台是省(巡抚、省长)与府(县令)中间的区域首长,是清朝与众不同的省级行政组织派生物。道台是...

清朝的道台究竟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答:在此序列中,道员的官阶高于知府,道台可视作知府的上级。道台通常担任正四品的官职,而府级官员则为从四品。这一级别的差异在官场中至关重要,知府往往被视为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峰。若能从知府晋升为道台,则意味着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道台一职往往被视为官员生涯的分水岭,跨过此门槛,前途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