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现如今的教育问题? 如何看待当今的教育问题

作者&投稿:马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教育现状是一个非常宏阔的概念,没有切身的体验、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很难拥有发言权。笔者求学阶段经历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的尤为纯粹的中国特色学校教育,毕业后长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我见证了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村义务教育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辛历程。以下就形式主义泛滥成灾这一普遍现象谈一点我个人的浅见,很真实: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僵化古板的套路,为了应付上级各主管部门的检查,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行政管理到家校联谊,从绩效奖励到职称评审,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均衡发展的刚性评估验收,从校本培训到国培计划,从文明校园到平安创建,当然,还有信息化的今天,推送的名目繁多的网络平台,以及雁过留声鸦过拔毛的痕迹管理等等,过程或许轰轰烈烈,然而结果却缺乏温情:资料室里到处都是森林的残骸,办公室里充斥弥漫苦涩而又无奈的脱离苦海般的如释重负。

唯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铺天盖地的校外辅导机构、在过分宠溺中迷失的家庭教育、尊师重教传统与师德师风建设正面临的时代挑战、农村教育生态危机等等,由于篇幅限制,不一一赘述。



个人感觉,目前我国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大环境如此,题海战术,分数为王。

刚刚参加了孩子的一年级录取准备会,老师开头就说了,孩子开始上小学了,你们做家长的也上了套了,看似是一句玩笑话,实则是对现实教育的无比讽刺啊。孩子上学,家长比孩子还紧张,各种培训、补习班,还要想着法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说实话我们的孩子很累,作为家长更累。

总之,个人感觉目前我们的教育确实很不切实际,可以说有些失败,但是作为社会渺小的一分子又能如何呢,只能在大浪淘沙的浪潮中去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小船能平安抵达港口!



国家那么大,教育只能选择大方向,各地省市县也需要相互配合与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佳实效,关键在于各自为政、自己管好自己的小孩,相当于自扫门前雪,别人怎么想、怎么做、怎么看我们不参与,问题在于我们做父母的人,要尽力围绕引导小孩,别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尽管没有为小孩带来高官厚禄或者荣华富贵,我们也敢把父母没有完成的工作强迫小孩来完,因为哪个父母也想自己的小孩样样比别人好、比别人有出息、比别人考上名校、找到理想工作与不劳而获的收入,这些问题摆脱不了大家都是彼此彼此,所以自己不后悔就行了



如今的教育环境实在是太差了,不是教书育人,而是想怎么从学生身上赚钱,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各种费用层出不穷,希望国家重视,不能再这样了!解决上学难的问题!



教育领域中的问题相当复杂,剪不断,理还乱,但只有厘清问题理出头绪,才能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那么.当前教育领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从宏观角度看: 首先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 瓶颈“ : 其次有限的教育投入还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第三教育腐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第四宏观的教育决策有随意化的倾向导致教育改革成效甚微。

就幼儿教育而言,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幼儿从事的活动本应是“游戏” 而非“学习” ,对幼儿而言,培养良好的体质,发展健全的心智与塑造完善的人格,才是幼儿教育的使命。认知潜能的过度开发造成儿童智力过早成熟与定型: 情感与意志品质的被忽视. 导致其心智发展的片面与失衡。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不仅造成儿童发展的片面化,也对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就基础教育而言,首先,教育不均衡与不公平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仍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不和谐音; 其次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仍任重道远: 第三.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办学质量来看,高中阶段教育的问题都越来越突出。

就职业教育而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条腿走路” 教育的步伐才能坚实稳健.中等职业教育目前的发展相对葵缩,这造成了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低素质和不稳定也是制约我国产业优化的重要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也不容乐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应是高等职业教育,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就高等教育而言,近年来“大众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忽如一夜春风来,大学学院如花开” ,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并未如预想的那样带来效益的提升二一方面挤占了大量宝贵的教育资源,导致基础教育发展不充分: 一方面由于过分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水平,高水平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中国的大学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才库.

就教师队伍建设而言, 首先.教师主体地位并未真正得到确立.教师群体目前仍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关心.从而导致主人翁意识丧失工作积极性下降: 其次,教师队伍文化及专业紊质整体偏低、教育观念陈旧.师德问题突出: 第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这不仅影响教师自身. 而且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和深远的。

就学生而言,一是学生学习负担普遍过,“减负”的口号提了多年,但效果始终不明显.过重的学习负担,导致了学生片面发展:二是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突出,相当多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混乱,缺乏明确的人生理想与目标, 生活空虚颓废。自我感觉郁闷早恋盛行网瘾成灾.精神家园缺失.

反思: 教育问题的症结是什么?

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有其自身的原因.亦有其复杂深刻的社会背景。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其一教育改革缺乏社会制度支撑。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体制改革而教育体制改革又必须依赖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应是教育改革的基础而非羁绊。我国的教育改革目前仍是“ 带着脚镣跳舞“ 体制问题成为教育改革中无法回避的结. 如果不试图解开这个结,那么所有的改革都将难以深入下去。其二转型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观的混乱造成了教育的混乱。作为一个整体转型期的社会缺乏一个能够为多数人所认同的人才标准与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当下教育屡遭批评的一个理由是不适应社会的要求。但当社会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时教育究竟应该适应谁? 并且“ 适应“ 的假定与前提是社会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但转型期社会教育评价标准的正确性何在?其三,盲目追求高学历导致了’ ‘学历‘ ’与学力’‘的分离. 当众多的博士与硕士在从事着本科甚至专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时.高学历除了具有象征意义之外没有其它价值。当’‘学力’ ‘的高低在毕业后的社会生活中不具有决定作用时,学生对学历的兴趣就会大于对知识的兴趣。其四.教育发展的功利性倾向突出。功利主义教育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轻成人:在教育价值取向上,重经济效益.轻教育质量: 在教育行为上, 背离教育规律.重结果,轻过程; 在教育的途径上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功利性在使整个教育背离了教育方针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的培养规律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五教育中的官本位意识严重。当前“教而优则仕” 已成为一种风气。官本位导致

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教育与道德问题?~

当今社会存在的教育和道德问题很多,比如新闻报道的老师猥亵小学生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还有各种做好事反到被诬陷成罪魁祸首,对于现在这令人困惑的现象,我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但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很重要,本人认为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问题的根本就是各种教育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如果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都可以与老师交流沟通,也便于老师可以及早发现问题。我觉得能保证每个老师科目老师只带一个班,那一个班的学生都有任课的科目老师负责,并且各个班级之间也有良性的竞争,希望这样能密切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情自然会很深,老师工作也轻松了,待遇也提高了,更能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而学生有什么负面情绪老师都应该能感觉到,学生也会更愿意与老师谈心。这样既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能提高教育质量,保证祖国的下一代健康成长,当然也要家庭教育的配合。谈到家庭教育,我觉得只有家长的经济和生活条件有保障了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既然同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为什么只有在一些事业单位或者国企才能有好的福利待遇,就是因为贫富差距太大,所以才会出现每年有那么多的人考公务员,考银行。不是说不能优待高材生,但是基础工作也很重要。为什么农民工因为衣服脏在公交车上即使有空位也不能做,而且被认为是值得表扬的。试问谁不想出去见人的时候穿的干干净净的,只因为他们工作起来没有时间打理好自己后再出门,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们也不会见到穿着脏衣服的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

英盛观察为您解新课程的改革,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观念从此被彻底的更新,我们的教育与学习也有新的改观。

新课程的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教育;新课程带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新课程着力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带给学生积极的感情体验和发展的机会。

在课改实验中,评价体系的改革是重头戏,它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评价,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保证,评价带给我们改革中的得失,能及时地把我们的实验效果反馈给我们。给我们的改革指引方向,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以便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能很好的走下去。

小学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评价应当以激励学生和改进教学为目标。对这一观点,多数教育工作者都很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某些教师往往只采用测验一个尺度,从学业成绩一个方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这样不仅会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对教学改革形成阻力。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重知识轻能力
尽管从理念上看,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实际上,即使在小学阶段,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也很普遍。测验命题死纠知识的细枝末节,忽略了记忆以外高层能力的评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死记硬背的学风。其后果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影响了多元能力的发展。

2.片面追求分数

分数成为学习目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动机。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而激发出的学习动机,比如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内在动机是因为喜欢、有兴趣或活动本身的原因而激发起的学习热情。考试使很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抑制了内在求知动机的发展。仅仅用测验分数评价学生,也容易挫伤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国外研究显示,那些比较聪明的学生在有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态度更为积极,而那些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在不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更积极有效。在小学低年级,分数对差生的不良影响尤为明显。

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学业成绩往往是主要的评价标准。有些老师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当众批评学生,甚至羞辱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许多成年人在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时,不能忘怀的是老师的一次表扬或一个意想不到的鼓励;同时久久不能遗忘的是老师的蔑视或嘲讽。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考了高分,就被认为是好孩子,并获得奖励;而考得不好,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难。考试压力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引起考试焦虑,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考试竞争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还会导致一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如抄袭、说谎、攻击性过强等。

4.教学改革受到制约

由于教育测验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测验观念和测验内容及方法的变革都难以行之有效。在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下,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好的教材和教法无法在实践中推行的事情时有所见。如学校开展“愉快学习”教学改革,但评价时仍然盯着学生在传统测验中的得分高低,则改革必然受阻。因为改革意味着采取新措施,改革初期可能会对常规教学带来影响,不仅不能保证使学生取得更高的考分,有时还会因追求一些素质发展使学生的某些分数下降。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有一些学校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

对这些在科学课程改革评价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总结,结合新课程评价理念,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一、不断明确和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下来,或多或少要进行有关评价活动,看学生的发展如何,看教师的教学技能如何,但评者的头脑中要有清晰的认识,你搞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组织这次评价,在评价活动开展前,明白评价的目的性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如何进行评价有着明确的导向性作用,那么我们老师怎样才能很清楚地认识评价的目的性是什么?

我认为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评价的“总目的”,任何一次评价活动都要考虑评价的总目的和目标,《标准》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评价,就是要通过评价活动,最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是我们在科学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总目标,老师们要研读新课程标准,牢记在心,开展评价活动时做到有的放矢。而科学素养包括很多方面,有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不一定涵盖科学素养的多方面,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考虑第二种思路:整合评价内容,形成和明确评价活动的分目标,也就是根据本次科学学习活动和当地、当时学生的素质特点,你在评价活动时要达成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建议老师们把要评价的内容,进行合理地整合,用目标分解法来考虑评价的重心和目标,对某次科学评价活动,可先列出本次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型的目标,即认知领域的目标,再列出探究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学生究竟要达到哪一个水平层次,看看联系本次科学学习的内容,哪一个目标是本次活动的侧重点,如本次活动是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布探究周围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以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这个探究活动的目标就侧重于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时就要有导向性,针对本次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意目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发展和完善评价活动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二、不断加强个性化评价和非学业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针对目前科学教学评价内容项目繁多,在进行评价活动时,每一个项目都要评价一下,上一节已经很明确地指出,评价内容的繁杂性,势必会给评价活动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要对所评价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除了考虑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外,还要考虑生命个体化的评价和学生非学业性的评价研究,因为这两方面内容是学生生命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生命潜能,我们教师就要通过评价活动来释放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潜能。

传统评价中,学生要尽力在他们可能并不擅长的学业领域中去适合评价的要求,从而不断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而新课程的评价目的则在于通过评价来发展和识别学生的优势智能,为学生提供发展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机会。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表现,或语言智能,或音乐智能,或数理智能,或空间智能,或身体运动智能等七种智能,不同个体在七种智能方面拥有的量各不相同,七种智能的组合和操作方式也不相同,因此在科学教学评价时,就要根据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智能情况给予随机评价,使每个学生首先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协调起来发展自己,让自己在多方面找到成功的支撑,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作为教师,可以先通过诊断性的评价,来了解新的群体或特殊的个体,了解他们每个人身上的优势智能,然后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其次根据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欠缺的智能进行差异性评价,如有的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就是不肯说话,哪怕做对了,发现了新问题,他还是怕交流,这样教师在评价时,就可以把大胆发言作为重要的评价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目标,反复进行,学生的语言智能会有所提高。所以说,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随机评价,真正是从培养人的角度去做教学评价学问,我们的老师就要在这方面不断地挖掘新的评价形式和手段,来激发生命潜能的绽放。

重视非学业性的评价研究活动。所谓非学业性的评价,是指评价活动除了评价学生在规定的学业内容之外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的结果和其他多方面的表现,如对本次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在教学中,学业内容的学习和非学业内容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没有离开过程方法中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因此非学业评价的内容是新课程评价内容整合观上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在评价时应该与学业评价紧密结合,注重体验,注重实效,一般采用质性评价来描述评价结果。例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就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非学业性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情感、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再如,还可以通过各种评价手段来评定学生的非学业内容,我校就采用“五星级”评比方案来评比,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合作星、探究星、习惯星、卫生星、爱护科学仪器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哪一项做得好,就得哪颗星,这样的介质性评价,对学生非学业性内容的发展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是有深远意义。

三、发挥真实性评价的优越性

由郝京华教授主编的《小学科学教育概论》一书在评价部分明确指出:“公正、客观是教育评估的生命线,没有信度和效度的测试工具以及主观、偏袒的评估心态不仅毫无可取之处,而且会极大地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这是教育评估要极力避免的。”这段精辟的语言就描述了我们在进行教育评价时要真实,真正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并且感受到这是真正的评价活动,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把真实性评价策略确定为评价导向的唯一标准,并且要在多种真实的情景中进行,重视形成性评价方式,尽量全面、真实地描述出教育对象的学习状况。这种真实性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评价个体的真实性。上面已经很具体地指出学生是真实的生命个体,拥有不同的学习习惯,教师不能用统一的评价手段长期对某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这样做就是不尊重个体的真实性,如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互评时,不能老是用“啪啪啪,掌声响起来,表扬他”,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评价方式,有的学生喜欢鼓掌,有的同学可以用微笑来表示对同学的肯定,也可以保持沉默,或提出建议。这种不同的互评方式是发自内心的,是个体情感在评价活动中的真实性表现,所以我们的科学教师更可以用一个微笑或轻轻的触摸等个性评价方式来触发个性生命的灵动,使得评价活动能够真实地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第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在教学评价中经常会听到“奖给你一样东西”,学生到头来还是空欢喜一场,因为教师事后根本就没有奖这样就给学生一种欺骗的感觉,从而对教师的信任度就降低。再如,我们在评价时会经常运用“你真棒,探究的态度真认真”,学生听了似懂非懂,虽有肯定的部分,但评价不明确,没有指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究竟怎样棒,怎样认真,有时学生就在这种“好话”当中蒙骗过场,失去努力和自我构建的方向。所以我们在评价结果上要“真的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评价活动中有真实的收获,从而才有不断探究的动力。

第三,评价情景的真实示范性。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许多环节,有提出问题、形成猜想、搜集信息、整理问题等环节,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充当了评价的主人,这就是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走向了学生,然而我们经常执行评价活动的老师可以反思,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的情景评价,学生真的做到评价的主人了吗?回答肯定是含糊的,因为受传统观念的约束,我们的学生不会评价同伴的表现,有时就干脆采用“优秀或好”等词语来评价同伴的表现,这样一来,虽然给学生评价的空间,但这种评价是笼统的,苍白无力的。我们的教师就要做好真实性的评价示范,在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时,就要对具体的科学学习活动作出真实的示范,让学生学会真实的评价。如评价学生活动记录,就可对学生作出真实而具体的评价示范:“评价记录全面认真,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步骤都记下来了,有进步!但要学会科学地记录,可用图文等多种形式记录某一研究过程。”你看这样评价,学生是爱听的,既具体地肯定了记录过程的优点,又合理地提出了建议,学生通过这样的真实性评价示范,长期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会提高的,评价语言、评价手段也会逐步走向真实具体。

四、强化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激励是评价过程众多环节中的一项,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地观察和资料搜集,恰当的评价结论,最后的激励只会是盲目的或无效的。激励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背景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没有目标的、片面的和随意的激励,无法起到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反而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不足,对自己盲目乐观。建议教师在实施评价手段时,首先要确定明确的目标,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和资料积累,在此基础上强调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纵向比较,运用新理念的教学评语,如“谁能试试看,自己来解决,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谁还能再举一些实例,同意他的说法吗”等,利用这些启发性和赏识性的评语,既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激励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使学生在一生的求学生涯中感到激励意义的深刻与伟大。

五、加强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还比较短,总的来说评价与考查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强,当前我们所作的评价尝试,没有形成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整体思路,没有找到改革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改革工作所关注的往往是众多评价环节中的某个环节,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给学生建立成长记录等,或者着力解决某个问题,如怎样确定平时与期末成绩的比例,怎样编制评价的有关表格,怎样进行有效地观察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而严密地学习解决,根据《小学科学教育概论》中的有关观点,提供有效评价工具的三个要素:效度、信度和辨别度,以给老师们设计评价工具时逐步形成系统性和规范性。

总之,教育的评价是个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并对教育有促进作用的一种教育途径。为此,我们对教育评价的观念,应该是发展的、动态的,而绝不是一层不变得。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对教育的评价也就会有相应的改变,新的教育理念也必将带来新的教育评价方法和方式,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和标准也就会不断的变化。我们期待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更可观的教育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果想等待所有条件成熟了再行动,经验告诉我们,通常就已陷入被动、落后的局面。因此,我们要一方面抓紧学习,另一方面大胆尝试,正如发展性评价思想所倡导的,以发展为目的,勇创佳绩!

如何看待教育?
答:教育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不仅仅是关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品德、有能力的人。通过教育,个体能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掌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同时,教育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推动科技、文化、经济等各...

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在中国普遍存在哪些问题呢?
答:4、太过于唠叨 有些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习惯于给孩子发号施令,或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或详细安排孩子的生活细节。孩子们没有机会决定自己的事情。在这样的家庭之中长大的孩子自主性差,不会自发积极地做事,习惯于听别人的指令。5、过于严厉的教育 如今,许多父母仍然认为孝顺的儿子是在棍棒之下出生...

在这样的形势下,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答: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二...

你认为现在的教育还存在那些问题,谈谈你的见解,并拟出改进措施_百度知 ...
答:家庭教育的家长专政性质以及与此关联的家庭暴力等问题,教育科学无法直接在家庭中推进实施。乡村教师面临的问题颇多,首先表现为知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农村教师“民师转正”率较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缺乏教育专业系统培训。教育学、心理学几乎都没有接触过,随着老民师年龄越来越大,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

家长焦虑在近几年成为一个普遍的家庭教育问题,请问你如何看待此问题...
答:家长焦虑是近年来越来越普遍的一个家庭教育问题,主要是因为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和发展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同时也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影响,对自己的育儿方式和效果产生了不安和焦虑。这种焦虑可能表现为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或者对孩子的未来过度担忧等。这种行为...

我们应怎样看待当前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答:一要正确认识我国基础教育的形势,解决好信心问题 大家知道,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论及美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看法则有着较大的分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中国的教育注重对...

如何看待教育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答:4、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或人类整体,教育的价值都既有功利性的一面,又有非功利性的一面。但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全面体现其多重功能和价值,于是整个教育体系变得越来越病态。教育功能和价值上狭隘的功利性认定要求教育使培养对象成为适应既定社会目标的工具,即使是谈素质教育,也是注重教育功能和价值的...

如何看待当今的教育问题
答:英盛观察为您解新课程的改革,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观念从此被彻底的更新,我们的教育与学习也有新的改观。 新课程的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教育;新课程带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新课程着力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带给学生...

如何看待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答:加强家庭教育和家长参与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应该加强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指导,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如何与孩子沟通和相处。同时,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与幼儿园一起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推广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外,应该推广多元化的...

论当前孩子的教育问题
答: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所有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一个好的教育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以下是我整理的论当前孩子的教育问题,欢迎阅读。 第一节 “80 后”父亲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社会中成长起来的计划生育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80 后”已经开始为人父。他们思想独特,行为标新立异,他们正在颠覆传统的父亲角色,不再以父辈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