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风暴:全国多城接连出手 禁止炒学区房 全国多地出台相关政策 整治学区房炒作房价

作者&投稿:终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安楼市太火了,已经连续上涨62个月。尤其是好学区房,不诚心卖的业主随意挂高房价,遇到外地客或者着急买房的客户就真的成交了。”7月9日,在西安一家大型中介公司任职的李华(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不过,7月8日后,西安的学区房涨势或有变化。

7月8日,西安住建局发布《关于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房地产经纪机构、房地产销售服务人员不得以“学区房”“学位房”等名义炒作房价,不得诱导小区业主参与哄抬房价。

西安成为又一个严禁“炒作学区房”的城市。今年以来,包括广州、重庆、厦门、成都、大连在内的多个城市纷纷出手,重拳整治“学区房”乱象。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提出,要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过去,针对学区房虚假宣传和炒作的市场秩序整顿和巡查也有,但力度和范围远远没有这一轮大。”7月8日,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次,中央直接下文件,各部门将协调配合,直到形成长效机制。

禁止炒作“学区房”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不约而同地将“学区房”纳入重点整治范围。

5月24日,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多个部门发布相关通知,将依法依规对房地产配套教育设施广告宣传行为进行监管,对配套教育设施广告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视情节轻重及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政策的触发点,是今年以来天河、南沙等行政区相继发布学位预警。今年4月30日,天河区教育局公布相关消息,由于华阳小学、龙口西小学等5所学校近年来户籍生人数逐年增多,学位日益紧张,特对以上5所学校2022年起的招生做出预警提示;5月6日,南沙区教育局也公布了区内8所学位紧张的学校,包括广州市执信中学南沙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等。

“各区发布学位预警,除了人口流入带来的教育资源配套压力,近年来不少区域的新楼盘相继交付入住,也导致教育资源平衡的状态被打破。”克而瑞广州区域首席分析师肖文晓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除广州外,各地也都陆续发文,全方位、多渠道围堵“学区房”炒作乱象。3月30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相关文件明确,房企和地产中介不得明示或暗示购房者购买商品房可以签约入读、划片入读中小学;4月16日,厦门多个部门印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将“利用学区房等概念炒作,哄抬房价”等行为列入重点整治范围;5月19日,成都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相关通知,明确5—6月将在全市开展学区房等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

“近期全国多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重拳整治学区房,主要在于这一轮房价上涨,并非政策大幅度放松,而是楼市大环境变化后市场自发反弹,其中学区房又是此轮楼市回升的助推器。”李宇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强调打击学位房名义炒作房价,彰显了楼市调控更多的关注民生保障与房住不炒的融合,也彰显了未来学位房政策的变化方向就是房子要与学位逐渐的剥离。

(图源:视觉中国)

各地加快学区改革

严禁学区房炒作的同时,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相继出台了多校划片、分配名额等一系列措施。

今年1月,上海市教委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提供制度保障;3月,上海市教委公布《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到2022年,上海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原则上都能拿到市优质高中分配下来的名额,最大限度保证学校之间的平等。

“三到五年内,通过骨干教师流动、培养等多种方式,确保每所小学至少有1—2名高级教师、每所初中高级教师的比例不低于5%,每所高中都有1名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教委人事处调研员孙鸿公开表示。

今年4月,北京西城区、海淀区、区等分别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相关实施办法,再次明确对特定时间节点后购房家庭的子女入学执行多校划片政策。

其中西城区规定,自2020年7月31日后法定监护人在本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儿童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东城区规定,入学登记的实际居住房屋不动产权证书为2018年12月31日后取得的家庭,将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在东城区内多校划片安排入学。

“多校划片,就是改变过去某几个楼盘直接对应某个学校的‘对口直升’,改变为多个楼盘对应多个小学,能上哪个学校,最后存在变数。”李宇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红塔证券李奇霖指出,由于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有稀缺性的,优质教育资源背后的附属物学区房在过剩的流动性环境下,容易形成涨价预期。为落实“房住不炒”,要打破学区房背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确定性。预计后续仍会通过推广多校划片、限制学区房的入学名额(比如6年1个名额等)、公民同招等方式,来降低学区房的确定性。



全国多城接连出手,严禁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

“西安楼市太火了,已经连续上涨62个月。尤其是好学区房,不诚心卖的业主随意挂高房价,遇到外地客或者着急买房的客户就真的成交了。”7月9日,在西安一家大型中介公司任职的李华(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不过,7月8日后,西安的学区房涨势或有变化。
7月8日,西安住建局发布《关于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房地产经纪机构、房地产销售服务人员不得以“学区房”“学位房”等名义炒作房价,不得诱导小区业主参与哄抬房价。
西安成为又一个严禁“炒作学区房”的城市。今年以来,包括广州、重庆、厦门、成都、大连在内的多个城市纷纷出手,重拳整治“学区房”乱象。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提出,要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过去,针对学区房虚假宣传和炒作的市场秩序整顿和巡查也有,但力度和范围远远没有这一轮大。”7月8日,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次,中央直接下文件,各部门将协调配合,直到形成长效机制。
禁止炒作“学区房”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不约而同地将“学区房”纳入重点整治范围。
5月24日,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多个部门发布相关通知,将依法依规对房地产配套教育设施广告宣传行为进行监管,对配套教育设施广告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视情节轻重及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政策的触发点,是今年以来天河、南沙等行政区相继发布学位预警。今年4月30日,天河区教育局公布相关消息,由于华阳小学、龙口西小学等5所学校近年来户籍生人数逐年增多,学位日益紧张,特对以上5所学校2022年起的招生做出预警提示;5月6日,南沙区教育局也公布了区内8所学位紧张的学校,包括广州市执信中学南沙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等。
“各区发布学位预警,除了人口流入带来的教育资源配套压力,近年来不少区域的新楼盘相继交付入住,也导致教育资源平衡的状态被打破。”克而瑞广州区域首席分析师肖文晓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除广州外,各地也都陆续发文,全方位、多渠道围堵“学区房”炒作乱象。3月30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相关文件明确,房企和地产中介不得明示或暗示购房者购买商品房可以签约入读、划片入读中小学;4月16日,厦门多个部门印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将“利用学区房等概念炒作,哄抬房价”等行为列入重点整治范围;5月19日,成都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相关通知,明确5—6月将在全市开展学区房等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
“近期全国多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重拳整治学区房,主要在于这一轮房价上涨,并非政策大幅度放松,而是楼市大环境变化后市场自发反弹,其中学区房又是此轮楼市回升的助推器。”李宇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强调打击学位房名义炒作房价,彰显了楼市调控更多的关注民生保障与房住不炒的融合,也彰显了未来学位房政策的变化方向就是房子要与学位逐渐的剥离。
各地加快学区改革
严禁学区房炒作的同时,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相继出台了多校划片、分配名额等一系列措施。
今年1月,上海市教委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提供制度保障;3月,上海市教委公布《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到2022年,上海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原则上都能拿到市优质高中分配下来的名额,最大限度保证学校之间的平等。
“三到五年内,通过骨干教师流动、培养等多种方式,确保每所小学至少有1—2名高级教师、每所初中高级教师的比例不低于5%,每所高中都有1名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教委人事处调研员孙鸿公开表示。
今年4月,北京西城区、海淀区、东城区等分别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相关实施办法,再次明确对特定时间节点后购房家庭的子女入学执行多校划片政策。
其中西城区规定,自2020年7月31日后法定监护人在本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儿童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东城区规定,入学登记的实际居住房屋不动产权证书为2018年12月31日后取得的家庭,将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在东城区内多校划片安排入学。
“多校划片,就是改变过去某几个楼盘直接对应某个学校的‘对口直升’,改变为多个楼盘对应多个小学,能上哪个学校,最后存在变数。”李宇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红塔证券李奇霖指出,由于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有稀缺性的,优质教育资源背后的附属物学区房在过剩的流动性环境下,容易形成涨价预期。为落实“房住不炒”,要打破学区房背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确定性。预计后续仍会通过推广多校划片、限制学区房的入学名额(比如6年1个名额等)、公民同招等方式,来降低学区房的确定性。

人民网北京6月30日电 (许维娜)近年来,部分城市学区房的价格备受关注。人民网财经梳理发现,两个月来,全国多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重拳整治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的行为,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对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指出,以学区房概念为先导的房价炒作具有一定的经济风险。“同时,基础教育事关公平与国家长远发展,不应该成为炒作对象,中央提出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切中时弊,对于遏制当前房地产结构性炒作具有积极意义。”他说。
“打击学区房炒作,是对‘房住不炒’最深入地贯彻。”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人民网财经表示,学区房的炒作,既违背民生诉求,也不利于义务教育均等化,住房应回归居住属性与民生属性。
为构建健康有序的房地产交易秩序,着力解决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两个月来,广州市、成都市、石家庄市、南京市等多地展开行动治理房地产领域虚假违法广告,其中,以学区房的名义违规宣传和炒作房价成为整治重点。
人民网财经了解到,石家庄市已于2021年5月10日、11日下午,对全市13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广告经营单位等共计290人分期分批进行集中行政指导和相关法律培训。
据悉,本次培训针对房地产企业广告违法行为频发的现象,对房地产、中介机构、媒体等广告活动市场主体进行集中约谈指导和广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学习,重点解决涉及学区房、投资升值等虚假违法广告宣传问题,减少房地产虚假违法广告频发乱象,规范石家庄市房地产广告市场经营行为。
5月17日,南京市房产局会同市教育局等部门,对全市房地产经纪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各区累计检查了房地产经纪机构191家,检查组随机抽查了17家房地产经纪机构门店,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以学区房名义宣传推广房源、是否存在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等问题。
5月19日,成都市教育局联合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学区房等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21年5-6月,全市开展学区房等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
《通知》指出,专项整治的主要范围包括从事商品房销售及二手房买卖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房源信息发布平台、网络媒体等市场主体的以下三种行为:以广告或其他形式的宣传明示或者暗示购买者可以签约入读、划片入读特定中小学的;在广告或其他形式的宣传中使用学位房、学区房、学府房、名校配套等引发购房者对特定中小学入学资格产生误解的;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承诺特定中小学入学资格的。
5月24日,广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房地产配套教育设施广告宣传的意见》的通知,对教育资源无中生有、夸大事实、信息不完整、告知缺位等宣传现象进行依法查处,并提出规划阶段、建设过程、销售合同、销售过程等多方面监管,指出要依法依规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惩处,加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强化综合治理。
此外,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倪吉信也于近日表示,针对不少群众反映的一些楼盘以学区房的名义违规宣传和炒高房价等行为,目前省内已成立工作专班,对网络虚假宣传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领域广告宣传等工作。
同时,另有专家指出,给学区房降温,除了加大整治力度外,还需要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多校划片等措施,淡化学区房概念,做到“让教育归教育,让房子归房子”。
原标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地严查学区房炒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