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专题余是以记之

作者&投稿:五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余是以记之的“以”是什么意思

是以,固定用法,解释为因此。

以:因为。全句的翻译是:我因此把它记录下 余以是记之,是正确语序,以是:因此的意思.介宾短语倒装.此句出自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

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在艺术上,此文具有结构独特、行文曲折、修饰巧妙、语言灵活等特色。

作品名称:石钟山记创作年代:北宋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文学体裁: 散文作 者 :苏轼词句注释石钟山:在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在县城南边的叫上钟山,在县城北边的叫下钟山。明清时有人认为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今人经过考察,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具有钟之“声”,又具有钟之“形”。彭蠡:鄱阳湖的别称。

郦元:即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鼓:振动。

搏: 击,拍。洪钟:大钟。

是说:这个说法。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李渤:唐朝洛阳人,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遗踪:旧址,陈迹。

这里指所在地。南声函胡: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

函胡,通“含糊”。北音清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

越,高扬。桴(fú)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

腾,传播。余韵徐歇:余音慢慢消失。

韵,这里指声音。徐,慢。

得之:找到了这个(原因)。之,指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尤:更加。铿(kēng)然: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所在皆是:到处都(是)这样。是,这样。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六月丁丑:这里指农历六月初九。

齐安:在今湖北黄州。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汝)。

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湖口:今江西湖口。

硿(kōng)硿焉:硿硿地(发出响声)。焉,相当于“然”。

莫(mù)夜:晚上。莫,通“暮”。

森然:形容繁密直立。搏人:捉人,打人。

栖鹘(hú):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

磔(zhé)磔:鸟鸣声。鹳鹤:水鸟名,似鹤而顶不红,颈和嘴都比鹤长。

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噌(chēng)吰(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舟人:船夫。罅(xià):裂缝。

涵澹澎湃:波浪激荡。涵澹,水波动荡。

澎湃,波浪相激。为此:形成这种声音。

中流:水流的中心。空中:中间是空的。

窍:窟窿。窾(kuǎn)坎镗(táng)鞳(tà):窾坎,击物声。

镗鞳,钟鼓声。汝识(zhì)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吗?识,知道。

周景王之无射(yì):《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无射”钟。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1)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

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

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臆断:根据主观猜测来判断。

臆,胸。殆:大概。

终:终究。渔工水师:渔人(和)船工。

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此世所以不传也: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陋者:浅陋的人。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考,敲击。实:指事情的真相。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州,游览了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写了这篇文章。

2. 英语翻译1、臆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谁与归=与谁归】——唉!如果没有这个人,我要与谁一起回去呢?2、余是以记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宾语前置句:是以=以是】——我因此记下这件事,来等待那体察民风民情的明君看到它啊.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判断句:用副词“乃”辅助表示判断】——我乃是街市上拿着刀卖肉的屠夫.4、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是以=以是;未之闻=未闻之】——仲尼(孔子)这些人没有传述齐桓公、晋文公之事的,因此(他们的故事)后世没有流传,我(也)没有听说过这些事.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挫”和“削”动词直接表示被动;“为”表示被动】——(导致)军队被挫败,土地被侵削,丢掉了他的六个郡,自己也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笑话.。



~

翻译“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答:我因此写下了这篇记,是因为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单,并且嘲笑李勃的鄙陋。

余是以记之 翻译
答:余是以记之。(是以余记之。)翻译:因此我记下了它。

初一考试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里面的字都是初一上学过的)
答: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

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予翻译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予”意思是:我。整句意思是: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出自: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选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释义: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

文言文翻译:石之铿然有声音,所以皆是也,而独以此钟何哉
答: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用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题记:这是篇带考辨性的游记,其中固然有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拟、亲身的感受写景状物;同时...

高中文言文翻译
答:“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别人多把书借给我。“余是以记之……之陋也”:我因此写下了这篇记,是因为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单,并且嘲笑李勃的鄙陋。“是以十九……发于硎”: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又是你啊 你还有多少需要翻译 ...

文言文关键
答: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

古文中倒装句式一般怎么翻译呢?
答: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

翻译“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属予作文以记之”“文过饰非”并翻...
答:之:活字模。者:...的原因。文理:“文”,通假字,通“纹”。疏:疏松。密:密集 嘱咐 我 写篇 文章 来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属:通“嘱”,嘱咐的意思。予,当我讲。作:写。文:文章。记:记录,记述。之:(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用 漂亮的 言词 掩饰 自己的过失 和错误其中“文...

起用在文言文
答: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以”字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以”字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穿础扁飞壮读憋嫂铂讥"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