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哀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在古文里的意思

◎ 文 wén 〈名〉 (1) (象形。

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错画也。象交文。

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

——《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4)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character] 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

——《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5) 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6) 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literary position]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 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8) 美德;文德 [virtue]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9) 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10) 文才;才华。

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literary talent]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1) 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12) 文献,经典;韵文 [document;classics;verse] 儒以文乱法。

——《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 *** 凿。——《说文解字·叙》 (13) 辞词句。

亦指文字记载 [writings;record]。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

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natural phenomenon]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 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6) 文治;文事;文职。

与“武”相对 [achievements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civilian post]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7) 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8) 法令条文 [articles of decree]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

——《史记·汲黯列传》 (19) 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20) 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literary language]。

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21) 文教;礼节仪式 [rites]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22) 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23) 指表现形式;外表 [form;appearance]。

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24) 指鼓乐,泛指曲调 [music;tune]。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25) 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study deligently] 何以谓之文。

——《论语》 是以谓之文。 (26) 姓 词性。

2. “文”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

1.事物错综复杂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7.旧时指礼节仪式:.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静.雅. 10.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552~言.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不名. 15.姓. 16. 皇帝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如汉文帝.。

3. 古文中“文”的所有意思

1、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如:

物相杂,故曰文。(周易 系辞)

蝮蛇多文。(王充《论衡 言毒》)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纹”。

又,刺花纹。如:越人断发文身。(《庄子 逍遥游》)

2、华美有文采,与质相对。如: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雍也》)

3、文化。包括礼乐典章制度。如:

文王既没,文不在滋乎?(《论语 子罕》)

4、非军事的,与“武”相对。如:

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

5、文字。如: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许慎《说文解字叙》)

6、法令条文。如:

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史记 酷吏列传》)

7、文章、文辞。如:

为情而造文。(《文心雕龙 情采》)

特指韵文。如:有文有笔。。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雕龙 总术》)

8、文饰,掩饰。如:

小人之过也必饰。(《论语 子张》)

9、钱一枚为一文。如:

钱二十八文。(《宋史 徐羡之传》)

4. 关于读书的文言文

关于读书的文言文有: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南宋·朱熹《读书之要》

译文:读书的方法就是要慢慢来、一点一点进行。多读几遍,遇到问题多思考。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诗》

译文: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努力学习,到老了才后悔读书太迟。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译文: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译文: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5、书到用时方恨少。——明·佚名《增广贤文》

译文: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

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南宋·朱熹《训学斋规》

译文: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春秋·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其弟子《论语·雍也》

译文: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5. 求:关于书的文言文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二十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撌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露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原 文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 文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以后,冬天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经常刮起来,一刮起来时就飞沙走石。我躲在一间屋子里面,想出去却不能。每次顶着寒风快步走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返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溶化的雪水洗过后,美好的样子好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过脸刚刚梳好环形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我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它啊。

6. 关于励志文言文

原发布者: *** 亚

关于励志完整的文言文

【篇一:关于励志完整的文言文】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6、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颜之推

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

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增广贤文》

1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1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石玉昆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1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

1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1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18、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2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

2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22、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75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

7. 关于文言文的资料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

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

“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9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8. 求一篇精短的古文

实在找不到了,给你个别的吧。

守株待兔

宋人⑩有耕(12)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⑥其耒而守株③,冀复(11)得兔④。兔不可复得,《韩非子》

[简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兔子不可以重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注释]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断树根。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⑥释——放下

⑦以——用

⑧治——统治

⑨今——现在

⑩宋人——宋国的人

注意:多用于贬义

11.复——再

12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9. 关于学习的文言文有那些

(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5)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采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

(6)“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某种形式上,一旦某种语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书面化,其语言魅力顿减,而文字功能倍增。因为语言通常是口头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尚未进入文化状态,它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没有文字的扩展性能。

(7)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古时人说话也是这么说的么?我想这可以用现在时态下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述上的不同来“感受”,它们之间在结构上规则上并无大的区别。也可以推测,古人说话只不过比文言文更随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两拍”也可以做参考了。至于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当然不代表在重复古人的说话,而是在朗诵或者默读一种文体。

(8)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种应有的肃穆。



~

精卫填海文言文于的意思
答:1. 精卫填海文言文的意思全解 原文: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

文言文翻译:而巩也,有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_百度知...
答: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面,...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答: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1344年)五月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

益文言文意思
答:益文言文的意思是“有益于文言文”。1、文言文的定义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使用古代汉族语言进行写作和表达。它起源于商周时期,发展至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词汇、语法和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有着显著的差异。2、益文言文的重要性 益文言文的存在是为了...

文言文中重点词解释
答:而 (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2 ) 副词,译为“就,才”。然则何时而乐耶?(3)连词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蟹六跪而二螯。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

焉文言文什么意思
答:6. “焉”在文言文中所有意思 1.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2. 哪里或那里 3.什么 4.怎么 5.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6.如何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7.于是,就,乃,则 [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8.于是。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

《文学》文言文
答:6. 文言文文学常识 测试要求: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3、文言翻译4、常见实词5、常见虚词6、默写课文或片断.7、正确朗读或断句.文言文翻译(一)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无错号之虞的解释是什么?
答:无错号之虞的解释是没有错误符号的顾虑或者担忧。无……之虞为固定搭配,意思是:没有……的担忧。 虞:忧患,无虞:没有忧患。常用于文言文中。文言文中有不少固定搭配用法,平时理清固定搭配能够更好地对文章进行理解:1、奈何……?(……怎么办?为什么……?)《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

我想要,高中,必修四的文言文的原文。
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本文摘自《百度文库》原文带每篇文章的全部翻译。根据您的要求,我删去了必修四的所有翻译。保留了原文部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6-08-10 展开全部 【必修四】的文言文的原文。1,※宋词二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

海愚诗钞序文言文答案
答: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2],刚者至于偾强而拂戾[3],柔者至于颓废而阉幽[4],则必无与于文者矣。然古君子称为文章之至,虽兼具二者之用,亦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其故何哉?天地之道,协合以为体,而时发奇出以为用者,理固然也。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阳而下阴[5],伸刚而绌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