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言文短篇精选五篇

作者&投稿:牢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能力训练# 导语】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 分享的小学生文言文短篇精选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1.小学生文言文短篇精选

  学弈

  孟子〔先秦〕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下棋。(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代词,这里指鸿鹄。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矣:了。

  弗:不如。

2.小学生文言文短篇精选

  杨氏之子

  刘义庆〔南北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

3.小学生文言文短篇精选

  古人谈读书

  佚名〔未知〕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

  敏:聪明。

  好:喜好。

  耻:以……为耻。

  知:通“智”,聪明,智慧。

  厌:满足。

  诲:教导。

  谓:说。

  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

  盖:在句首,发语词。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4.小学生文言文短篇精选

  守株待兔

  韩非子·五蠹〔先秦〕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注释

  株:树桩。

  走:跑。

  触:撞到。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一种农具。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身:自己。

  为:被,表被动。

5.小学生文言文短篇精选

  精卫填海

  佚名〔先秦〕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注释

  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为:化为,成为。

  堙:填塞。

~

急! 10篇文言文小短文 越短越好 在50字以内 要求:有原文 有原题 有翻...
答:(四)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五)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适合中小学生读的文言文
答:1. 小学生适合读的文言文(最好把文章也发过来) 方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我正上初二,我认为这两篇很适合小学的。 2. 适合小学读的文言文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初中短篇文言文及翻译精选
答:5.初中短篇文言文及翻译精选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

适合中学生的短篇文言文
答:4. 课前三分钟讲的短文言文,适合高中生的 两篇,都比较短,你自己选吧! 《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翻译:有个非常讨厌老鼠,不惜倾尽家财以求一只好猫.他用鲜美的鱼肉喂养它,用柔软的毡子...

古代文言文短篇精选【七篇】
答:5.古代文言文短篇精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唐代: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

短篇文言文翻译带注释十篇 速度!!!
答: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

十大必背经典文言文短篇
答:5.十大必背经典文言文短篇 篇五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有意义的文言文大学生
答:1. 求一篇较短的文言文,要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寓意和趣味性.适合初一学 1 【为盗之道】摘自《列子·天瑞》↓↓↓其寓意为“只了解词句的表面意义,不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就贸然行动,结果必然导致错误。 2【楚人隐形】选自《笑林》『文: 楚人居贫(处境贫困),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得到螳螂捕蝉...

文言文短篇20字左右加译文
答:2. 我要20篇短篇文言文,外加翻译,别太长,越短越好 1.李存审出镞教子 【原文】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2.孙膑脱险 【原文】孙膑尝与...

小学生学的文言文
答:赞曰:东晋有言:“衣沾,但使愿无违。”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苹果著此文,以乐其志。4. 小学生简短的文言文 论语八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