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求职如何防止被骗 如何防范应届毕业生求职中的十大骗局?

作者&投稿:羽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是正确选择求职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求职招聘渐渐成为主流模式。求职者在选择网络求职渠道时,一定要到正规的知名招聘网站注册、投递简历,切忌去那些不正规的和山寨的招聘网站找工作。同时,对微信、微博、论坛上出现的招聘信息,要慎重对待,一定要多方了解招聘公司的情况,对于无法查到招聘单位详细信息的,不要去面试。
二是慎重选择异地求职
。对于异地招聘,要慎重对待,对明显高于现阶段的岗位薪资待遇的招聘信息,不轻信,不盲从。去异地就业,首先要了解当地的薪资水平以及生活成本,所在的行业企业发展情况。慎重对待熟人介绍的工作,特别是对于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性传销较活跃的地区,要更加小心。
三是求职需要注意的几个领域
。一是金融领域。曾经有不法金融机构借着资本运作的旗号,拉金融专业人士入股传销,特别是金融专业的应届生更要小心。二是医药保健领域。该领域有传销公司以销售医疗器械、保健品等为借口,高薪招聘销售人员。求职者一旦被骗进入,很难脱身。三是加工制造领域。一些骗子打着高薪招聘蓝领工人的旗号,对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求职者行骗。先是收取中介费、培训费,后逃之夭夭。四是酒店娱乐业。一些骗子公司高薪招聘所谓的酒店销售、公关人员,实则从事非法活动。求职者,特别是应届生,一定要慎重去面试,以免受骗,误入虎口。五是网络兼职领域。凡是打着高收入兼职旗号,招聘兼职人员的,基本都是骗子。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对于对方要求收取费用的,都要小心。正规公司不会收取求职者任何费用

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如何才能不被骗~

应届毕业生该怎么找工作?别把大环境当理由,做好求职准备先

找准你感兴趣,愿意投身的行业,再找这个行业比较不错的公司,进行简历投递即可,现在两大全国性招聘网站上的公司,大多数还是比较靠谱的,他们也会有审核的流程。如果个人实力暂时不行而需要找一些小公司,那就记住别交任何费用,哪怕是一分钱。
骗局一:只“试用”不聘用
求职者:我应聘进入一家公司做项目助理,说好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间工资2000元,表现好才能转正。试用期间工作量繁重,天天都要加班,坚持三个月后人事经理称“人职不匹配”,让我走人……
专家建议:
用人单位对新招聘的人员会设置试用期,其间双方互相考察和适应。有的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在公司业务特别繁忙的时候大量招聘低成本的应届毕业生。等试用期一过,就以各种理由解聘。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劳动合同,尤其是其中关于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合同期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细节。
骗局二:“储备经理”变“保险推销员”
求职者:在网上投给某金融公司简历,应聘“储备经理”职位,没多久就接到面试电话,兴冲冲去面试两次后告知被录取了,试用期2500元,转正3500元。签订合同后,经过两周的培训,才被告知,招我主要是做保险业务员。如果业务做得不好是无法转正的。“储备经理”竟然成了卖保险的!
专家建议:
一些招聘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经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以储备经理、总裁助理、管理人员等高职位名义进行招聘,然后把求职者安排到跑业务、拉客户的岗位上。因此,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在面试过程中求职者也要多加留心,免得上岗后发现实际工作与预期的有出入,使自己陷入困境。
骗局三:不交培训费 工资别想领
求职者:接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去了之后发现还算正规,没有向我索要任何费用,让我留下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我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月,结果他们却说我专业知识不足必须参加公司内部培训,培训费300元。我不愿意,对方就说,不交培训费可以走人,一个月工资也免谈。
专家建议:
以录取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已屡见不鲜了,但仍有毕业生求职心切,掉入此类陷阱。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人员说明试用期的工资情况,即使在试用期没有通过考核,求职者也会得到相应报酬。另外,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收取报名费、培训费等等其实是一些企业变相敛财的手段和方法。对于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切勿盲目交钱以免被骗,同时还应留好相关证据,以便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骗局四:工资税前税后差距大
求职者:面试一家公司,谈好“基本工资”3000元,当时以为是到手3000元,也没看合同就签字了。由于工作繁重,每天都工作10个小时,到了发工资那天,竟然发现自己仅仅拿到2000元。直接咨询人事部门,被告知“扣了税、服装费、培训费……”
专家建议:
工资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常见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的区别。有的用人企业尽管声称工资很高,可是求职者最后实际拿到的工资与预期的数额完全对不上,仔细询问才知原来公司从中代扣了各种有关费用。因此,在正式签用工合同前,一定要把薪酬待遇谈清楚,并在劳动合同中清晰注明。一旦发现企业不履行其工资、保险与福利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举报,及时解决,以免更大的损失。
骗局五:必须上街发广告的“业务经理”
求职者:我突然收到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电子邮件,通知我去面试“业务经理”,待遇非常优厚,是同类岗位市场价位的三倍。上网查了一下,却发现招聘简章上学历要求竟然中专就可以,网上还查到各种求职者的吐槽,说入职后根本不签劳动合同,“业务经理”都要上街发广告……
专家建议:
通常这类公司是以低标准将毕业生招进来为公司干活,而其承诺的高工资是不会兑现的,且存在各种不规范用工。若接到自己并未曾投过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该事先进行查询,核实该公司的情况,可以上网搜索一下该公司的网站,确定其规模与用人需求,然后再去进行面试。
骗局六:声称进名企 骗取中介费
求职者:因为求职心切,在网上偶然看到一家职介机构可推荐求职者进入500强企业就心动了。咨询下来对方要求我先交1500元的费用,才能安排推荐。为了能进500强,我就网上付款了。谁知道付款后,长达一个多月,对方迟迟不推荐工作。多次催促后被告知:等联系好了会通知你……
专家建议:
谁都想进名企,一些求职心切的毕业生见到“包你进500强”的广告就信以为真,最后不仅入职500强的心愿落空,付出的“报名费”、“咨询费”、“服务费”、“资料费”等种种费用也统统要不回来了,彻底“钱职两空”。因此“黑中介”千万不可信,天上不会白白掉馅饼,有真才实学的求职者才是500强企业欢迎的。
骗局七:月薪缩水8000变3000
求职者: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招聘广告,月薪8000元招“IT经理”。面试两次后才得知试用期月薪3000元,还是税前工资,到手就2500元;转正后通过各种考核再加上绩效奖金才有可能达到8000元。抱着“以学习为主”的想法就先签了试用期合同。但才2个月,对方就以我“没有发展潜力”为由把我给开除了。
专家建议:
有些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打出对大学毕业生非常有诱惑的薪资,而且不设入职门槛,面试程序也非常简单。等签合同的时候才告知试用期内只有2000元左右月薪,当这些职场新人在试用期快结束的时候,企业在试用期内就会找个理由开除,或者称试用期满解聘,让大学毕业生有苦说不出。对于此类招聘伎俩,毕业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实力,从基础做起,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轻信高薪诱惑。
骗局八:“就业协议书”不能代替劳动合同
求职者:毕业一个月前,我与一家私企签订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毕业后,那家单位一直没有和我签劳动合同。因为对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不了解,就没当回事。在辛苦工作了4个月后,公司突然把我裁员了,最后我什么赔偿都没得到。
专家建议:
“就业协议书”不能代替劳动合同,单凭“就业协议书”,学生正式报到就业后的劳动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劳动合同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骗局九:忽略合同条款 “被交”违约金
求职者:我与一家公司签合同时还未毕业,但公司要求我先进入实习期。在2个月的实习期中,我只拿到1500元“实习工资”。实习结束后,我以为工作已经敲定就打算回学校修完剩下的课程,9月再回到公司正式上班。但我向公司请假时,公司却以合同中“工作前两年不得连续请假一周以上”的条款为由,认定我违约,最后我不得不交了高达2000元的违约金。
专家建议: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很多用人单位都提出了一些明显的不合理条款,如违约金、服务期等。对于毕业生来讲,虽然知道这些附加条款不公平,但也不敢明确表示异议。在合同中,有些单位设置一些模棱两可或带有诱惑性的条件,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慎重签约,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骗局十:“招而不聘”陷阱
求职者:我参加了很多招聘会,但问询下来发现很多公司其实根本就不打算招人。有些只是小企业借机来做宣传,还有一些就是走个形式而已。
专家建议:
大学生在求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可以提前通过网络查询,或去相关服务中心咨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无功而返。
面对形形色色招聘陷阱,职业规划提醒毕业生求职者,求职心切可以理解,但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求职过程中要理性且慎重。在签订劳动合同前要明确了解企业用人制度和岗位职责,遇到个人权益被侵犯时要及时向劳动保障部门举报。

大学生选择职业如何防止受骗
答:大学生选择职业防止受骗的方法如下:一、了解常见的骗局 在找工作时,最好先了解一些常见的骗局,以便在面对这些骗局时可以更加警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骗局:要求支付费用:一些骗子会要求求职者支付一些所谓的“押金”、“手续费”等费用,这些都是虚假的,正规的公司不会向求职者收取这些费用。虚假招聘信...

如何避免在求职过程中上当受骗
答:找兼职工作,要想防止别骗,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认清中介机构的资质;2、看是否存在高薪陷阱;3、交钱前要慎重。7、很多毕业生曾遭遇过“求职陷阱”。毕业生该如何规避风险呢?目前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收费陷阱、合同陷阱、个人信息泄露以及企业霸王条款等。毕业生求职时应加强法律...

如何避免求职被骗
答:首先,求职者预防被骗要牢记5点:简历填写时注意保护隐私:鉴别企业信息,没有执照的公司不要去:不要轻易相信提前交钱或者去外地面试的单位:面试时要去正规的办公室,不要去比较偏僻的地方:选择正规求职网站。求职中需要注意的点:1、收到面试通知后,先在网上核实一下企业相关资料,最好向对方要固定...

怎么避免求职被骗?
答:为了避免求职被骗,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谨慎选择招聘渠道:选择正规、知名的招聘网站、招聘平台或者通过可靠的人脉渠道来寻找工作机会。避免在不明来源的招聘信息中投递个人信息。2. 留意招聘信息的真实性:仔细阅读招聘信息,留意是否存在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或者过于夸张的用词。谨慎对待薪资待遇过高、工作...

如何规避大学生就业陷阱?
答:【导读】又到新一届的大学生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了,由于大学生没有求职经验,缺乏社会阅历,容易轻信别人,所以每年都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种种迷惑而上当受骗。那么在求职过程中,应该怎样避免大学生就业陷阱呢?一、要选择正规的中介 求职时尽量到大的、正规的人才市场或人才机构,不要求职心切...

大学生遭遇求职陷阱时,应当如何处理?
答:对外地企业或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你可以选择不接受职位,也可以提前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的手续,防止上当受骗。三、拒交任何名义的费用 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

找工作,怎么才能不被骗啊!?
答:一,在找工作的时候不要轻信网上所谓的高薪工作,因为根本就没有低要求薪资高的工作。即使真的有这种机会也相当少,肯定是被有关系的人内部消化了,怎么可能会发在网上天天招聘呢?二,在找工作的时候不要交任何费用。哪怕招聘的人说得再好听,理由是多么私分都不要相信。比如交什么押金、服装费、保险...

应届生找工作怎么排雷?
答:1、首先就是注意不要被骗 对于主动邀请你去的面试公司尽量保持清醒和警惕,主动给你打电话,说在某某平台看到你的简历,说合适邀请你过去面试。但是我公司不在本地,你可以先百度一下再回电话,你百度一查,公司规模非常大,这件事就可以结束了。这种公司不是小公司就可能是中介,后续就是让你去外地...

大学生选择职业如何防止受骗
答:大学生选择职业防止受骗方法如下:1.首先,尽可能通过组织比如人才市场、大学生供需见面会等正规机构寻找就业和择业机会。大学生供需见面会上的双向选择是大学生就业择业的主渠道,切不要轻率自找门路。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动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他们推上社会上最适宜最需要最合适的岗位上(进入人才...

毕业生求职需警惕陷阱,避免踩“坑”
答:“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以购买商品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中,存在所谓“校园创业”的视频账号,吸引大学生付费加盟,实为不断发展下线,收取费用。凡是在求职中遇到组织者收取入门费,让参与者通过层层发展人员而获取报酬的,应立即远离。一旦发现可疑情况或者被骗,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