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用表达技巧有哪些 如何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作者&投稿:蔚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烘托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1)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2)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3)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4)反用典故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古诗中的表达技巧都有什么~

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要得高分就要确定诗词的感情色彩,然后说出他的表现手法,意象所指等就差不多了

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
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
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
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
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0.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声)衬静、绘声绘色、虚(写情)实(实像、实事、实境,写景)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
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形为有形,象征(比喻)、托物言志、铺陈、对比(揭示对立面,突出形象)、反衬等;
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
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示例: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
4.铺排。
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5.渲染。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6.烘托。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
7.衬托。
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
8.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9.化动为静。
化动为静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
10.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
11.抑扬。
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12.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13.意象组合。
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影片。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14.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
15.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16.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18.铺垫。
铺垫即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
19.虚实。
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
20.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21.点化。
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22.对比。
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23.叠词。
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24.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5.双关。
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
26.倒装。
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27.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28.想象。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29.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30.照应。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诗歌的表现技巧
答: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谕当朝。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答:《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3.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古诗词表达的感情、写作技巧
答:一、古诗词思想内容大致有九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之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二、写作技法: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顶真、反复、双关、叠字、用典等。2.表现手法 A.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工笔细描...

高中语文古诗词表达技巧
答: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2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做题技巧 一、把握常见设问方式:1、请分析这首诗或某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写作手法)?2、把握好表达技巧都有哪些。在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泛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的技巧。二、大体可分为:...

语文诗歌鉴赏方面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答: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

古诗词表现手法有哪些?
答:问题七: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RT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顶真、设问、反问 表达方式 描写;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正反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 抒情 直接 间接;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

诗歌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答: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

请问诗词中有哪几种艺术表现手法,分别是哪些?
答: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

诗词鉴赏有哪些答题技巧
答: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

诗歌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答: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1、直抒胸臆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 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 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