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历史,向我们讲述成都从先秦到明清的历史过往

作者&投稿:荀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蚕子在桑叶上行走,我在地球上旅游,嗨,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前不久去参观了“四川博物院”,藏品和物件都让人惊叹,涨了知识,也让人更加知晓了四川。

有网友看到我的游记后建议我去成都博物馆看看,说“成博”高大上的展厅更会让人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其实早有想法,这不,10月8日一早我就来到了位于天府广场西侧的成都博物馆门前。

这里是成都的中心,天府广场就是标志。

天府广场:毛主席雕像

围着天府广场环绕一圈,不仅商场林立,四川图书馆、四川美术馆、四川科技馆也置身其中,特别是毛主席高大挥手的雕像,在这个城市中心显得那么的温馨、亲切,让人景仰。

在天府广场的西侧一座现代化建筑十分独特,网状式的钢结构布满周身,建筑中间洞穿而过,这里就是成都博物馆(新馆)。与周围的建筑比较,成都博物馆不算是高层建筑,但单体而言体积不算小,给人稳重、牢固、内敛的印象。

大门口的榕树得到了很好保护,与主体建筑相得益彰,十分协调。

成都博物馆

拾级而上就是进出博物馆的大门。

在售票服务窗口预约(不用买票,有身份证即可)、排队防疫扫码、安检后方能进入展厅。

小包里有一把小刀,被安检挡在门外,正犯难时工作人员对我讲,对面有一个包裹存放点,免费的,去存放一下好吗?

这是一个智能存放点,十分方便,值得点赞。

再次回到安检处,工作人员抬抬手就放行了。

进入博物馆感觉空间好大。

空旷的大厅

成都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7亩,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南楼和北楼,展示厅主要在北楼,首层为大厅、放映厅、特展厅;地下一层为“人与自然”专题展;地上二层至三层为“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四层为“近世篇”和“民俗篇”;五层为中国皮影木偶展。总展陈列面积近2万平方米。

从博物馆的导览手册我首先来到二层。这里是成博馆里的固定展厅,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此展厅延续到三层。分为四个展览,分别是“九天开出一成都”,这里依次向我们介绍了先秦时期的成都;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成都;隋唐五代宋元时期的成都以及明清时期的成都。

随着展厅里文字、图片和实物的呈现和讲述,成都的历史慢慢清晰起来。

商朝:铜人头像

先秦时期,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地,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以宝墩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城址群,是成都时期城市文明的先声。夏、商、周同时期的三星堆与金沙遗址,代表了古蜀文明的高峰。战国时期,古蜀开明王朝在今成都市区建都。秦并巴蜀,张仪筑成都城,李冰修都江堰,成都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秦汉时期,成都作为蜀郡郡治,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繁荣,“列备五都”,物产丰饶,世称“天府”。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三分天下”格局形成。两晋南北朝时期,成都是丝绸之路“河南道”的起点,在亚欧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居重要地位。

秦汉:石犀

隋唐五代时期,历经治乱和城池扩建,成都城市不断扩大,随着当时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唐朝后期,成都已发展成为全国举重若轻的经济中心。唐末五代,西蜀社会稳定,名士云集、禅林密布,成都以“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闻名天下。

宋代:陶房

明清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在成都推行三司制度和封藩制度,以加强对四川的控制和管理。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文化持续发展的态势。清朝在四川重建军政机构,奖励各省移民入川垦殖,引发了规模空前的移民浪潮。这一时期,成都城市建设翻新,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复兴,再度强化了其作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的地位。

明朝:彩釉陶侍从俑

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近世篇)在四层。这一展厅主要陈列了19世纪中叶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局,成都在其中扮演了可不替代的角色。

保路运动的重要策源地、抗战大后方的战略重镇、解放大西南的主要战场,这三座丰碑,将永载近代中国的百年史册。

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民俗篇)也在四层楼上。陈列分为街巷、饮食、游赏、茶馆四大板块,有机串联起生活民俗、生产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间艺术等。

展厅里的内容丰富、实景模拟逼真,游走其中就如走在成都某条老街上一样,温暖而亲切。

中国皮影馆在五层。展览有影人、皮影雕刻工具、影卷、演奏乐器、民间艺人演出影像资料。

中国木偶展厅在五层北侧,面积400余平方米,展品实物200余件。

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在负一层,是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首个自然类主题展览,展出300余件动物标本,向参观者多方位多角度展示不同大陆多样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背后故事,阐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另外,一层特展厅陈列的是“发现中医之美”,将中医学形成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向参观者作了详尽的阐述,让人受益匪浅。

温馨提示:

位置:成都市青羊区小河街1号

门票:免费(凭个人身份证领门票)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20:30,周一、除夕、正月初一闭馆

交通:公交130、44678路至西御街站;地铁1号线、2号线至天府广场站西1(北)出口、西1(南)出口出站;自驾到天府广场地下停车场,停车费5元/2小时,2小时后2元/小时。



~

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答: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有历史文化的,而且大部分的文化都是随着我们的发展慢慢的积累和传承下来的文化内容,以下了解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1 1、成都历史文化简介:2300多年前,古蜀王开明九世从今郫县、双流方向迁都到此,取“一年成邑...

成都为什么叫成都
答:这种说法得到了杨荣新先生的支持,杨先生说:在为成都定名时,蜀已亡,不称蜀都而称成都,是作为战胜者的秦,既考虑了古蜀族语音语义,又考虑了古蜀国‘三都的历史状况而定的……成都即蜀终结的都邑,也就是蜀最后灭亡之前的都城之意。 然而,刘、杨二先生这个新说,却也存在着难以解释的问题。 首先,先秦时期蜀语与...

成都的由来?
答: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这座西南重镇,一直以其历史悠久和文化积淀雄厚而知名于世。然而,成都...事实上,在前此的先秦典籍《山海经》 中就已经有了“成都”一名的记载。《山海经》中记载“成都”一名...让我们先看看古籍中关于昆仑的记载。《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麻烦大家帮忙用300~500字简要介绍四川历史与文化。谢谢了!
答:古蜀国传说五祖从蚕丛、柏灌、鱼凫到杜宇、开明,这些不同时代的蜀族的生息和发展,就植根在考古发现的这一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上。成都平原是当时长江上游古文明发展的中心,是长江文明的结穴处和生长点,这就是整个先秦时期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鼎盛蓬勃 秦汉时期,巴蜀以“水利殖国”为特征的农耕文明发展...

成都是哪个朝代的首都
答:成都历史悠久,也是中国的古文化之都,具有“天府之国”的美称。那么成都是哪个朝代的首都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都是哪个朝代的首都1 历史上把成都定为首都的有以下朝代: 1、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2、西汉末年,新朝地皇五...

为什么成都被称作是“天府之国”呢???
答:后来,秦朝时蜀郡“省长”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后,成都平原风调雨顺,...

成都是哪个朝代的首都?
答:其中,最有名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首都。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将首都设在成都,成为蜀汉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蜀汉建立于公元223年,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权之一。此外

为什么成都古迹那么多?
答:1.大部分城市大家可能都知道大概的名词,但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座把天津这座直辖市人口逼至第五位的城市。这座城市名叫做成都。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承载着三千余年的历史,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明蜀王陵、望江楼、青羊宫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天府文化的来历?(简答)
答:(长、宽、高)不同,所以每一个地方的文化不同,从理论上讲,世界上有无穷多种文化,只是有的没有...研究文化必须从地理学、历史学、经纬度入手。研究天府文化必须研究成都平原特点、研究成都人口来源。从

成都名字的由来?
答:成都,这座西南重镇,一直以其历史悠久和文化积淀雄厚而知名于世。然而,成都含义为何?古今学者为了回答这个...事实上,在前此的先秦典籍《山海经》 中就已经有了“成都”一名的记载。《山海经》中记载“成都”一名...让我们先看看古籍中关于昆仑的记载。《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