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历史事件?

作者&投稿:超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进藏和亲事件。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唐太宗没有同意。

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出兵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嫁公主,便率兵入侵唐朝。唐太宗派侯君集率唐军迎击吐蕃军,仍没有同意。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大量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唐太宗才将一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允许下嫁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进藏和亲事件的影响。

文成公主进藏和亲事件对汉藏两族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还保存着他俩结婚房间的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传说是公主亲手所栽。



~

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赴长安请求通婚的故事
答:最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杂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令使臣们找认,认出者公主可随之而去。噶尔东赞先找服侍过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听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红痣。吐蕃大臣又照汉族老大娘的指点,终于认出公主。于是,唐太宗便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陪了许多礼品嫁妆,让...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雕塑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答:松赞干布雄才大略,统一西藏,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藏族与汉族的亲密关系,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一切不仅被载入...

文成公主入藏这一历史事件最终的结局和影响如何?
答:1、文成公主入藏这一历史事件最终的结局: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室。2、文成公主入藏的影响: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
答: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简写
答: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唐朝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遣使大唐,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一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影响 文成公主进藏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的经济文化...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答: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室。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

有关文成公主的历史故事
答:文成公主治理国家的故事: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还亲自穿丝绸衣服,渐慕华风,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去国学以学习《诗》《书》。唐太宗伐辽返回,松赞干布派人送金鹅并奉表曰:“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经典故事及资料是什么
答:藏族历来十分敬重松赞干布,他不仅被视为观音的化身,而且是有口皆碑的三大法王之一,另两位法王是赤松德赞和赤祖德赞 文成公主 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
答:松赞干布成为吐蕃的国王后,用几年的时间兼并了周边的小国,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而后松赞干布谋求和唐朝的密切的关系,先后两次向唐朝的皇帝求亲后,唐朝的皇帝同意了他的和亲请求;文成公主原本是皇帝亲戚的一个女儿,被封为了公主,在大臣的护送下前往吐蕃,松赞干布亲自迎接自己妻子,随同自己的妻子...

松赞干布为了娶文成公主,,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答:文成公主进藏,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亲。其实当时的十分的强大,根本不屑用和亲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中间到底出现了什么事情,让唐朝妥协,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吐蕃成立的时候,正式唐朝最为繁盛的时期,“贞观之治”让周围的国家,都知道了大唐的繁荣程度,他们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