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作者&投稿:生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日益成为教学中的焦点和落实的重点。

要成功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三维目标,首先要弄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即它们是有机的整体关系。

具体来说,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核心内容,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但是,三维目标的实现不应该是对三者之间的简单累加,而应该相互渗透,在教学中融为一体并协调统一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并因材施教。

笔者以“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为话题展开论述,目的是探讨新教课程中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切实落实。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新课程理念,初中历史教学要切实将情感因素融入其中,使得情感的升华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引导并提升到一个新的教学目标层面加以落实。

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多运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展示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配合对这些图片有声有色的描述,使得那些看起来枯燥的知识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呈现,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情境创设实现三维目标。

二、设置课堂教学悬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用客观和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在知识讲解过程中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下学习,并通过不断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在争论和统一中学习历史。

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客观的观点对待及评判历史中的人和物,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和思考,调高他们的思维积极性、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等,使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热情和思索。

三、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

根据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和体会及众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可知,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会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影响,即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或是激励可以促进其学习,具有学习推动力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就可以将自己的评价及时应用其中,首先肯定学生的发言,然后组织全班学生加以补充和修正,而教师始终要充分发挥评价语言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回应和参与教学。

教师的评价既要包括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又要包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是教师评价的范围。

评价的具体应用可以因人而异,或是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评价,或是对富有创新的学生进行评价,或是对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评价,使得学生在得到肯定的同时弥补自身的不足并逐步提高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评价表现有失误的学生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本着帮助他们寻找失败原因的原则进行评价的实施,使得他们明确自身需要改进的方向,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继续参与的热情。

四、分层次,分阶段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的知识与能力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要求,即识记层次要求、理解层次要求和运用层次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最终解决新问题。

其次,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及教材制定灵活的具体教学过程与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取长补短,获得优化。

再次,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包含很多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要通过这些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和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挖掘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内容。

当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观点,以积极的方式进行正面引导,使得学生对其所处的社会和历史时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他们形成独立的、健全的个性及积极的人格特征。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根据,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宗旨,根据各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学科性人文精神的熏陶,从客观、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继承,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生观,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认知的同时也受到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最终取得“以情促学”和“以学促情”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强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答:总之,初中历史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根据,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宗旨,根据各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学科性人文精神的熏陶,从客观、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继承,培养学生...

历史三维目标指的是什么
答:历史三维目标是指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历史学科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能够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历史观察...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答:这里的关键点是教学中如何实现由学科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变,以及由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到通过学习历史而实现自身发展的转变。换句话说,我们的教学实施,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学科价值与人的发展特征的结合。就是学生主动地去学什么,怎么学,能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学生情感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历史教学三维目标
答:教学中学习手段应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标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上也作了一定的要求。情感...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 论文
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维,同其它学科相比,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历史课程目标非常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加强人文教育,突出人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科学历史观的形成,完善的人格的塑造等等。这些观念都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历史教师要格外...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答:那么,在教学实施中,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应注意些什么呢?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应注意什么 许多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是单纯从一种技术层面来考虑的,因此就不见得是合理的,很可能是片面的、肤浅的。所以,这就有必要还是站在教学价值的立场上来审视,我们要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本身是不是...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答:但在教学设计上先讲商朝历史概貌;接着讲授两重证据法,两者处理上泾渭分明,所谓的两张皮现象由此出现。其实,三维目标的特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需要借助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过程与方法,需要借助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更离不开知识与...

如何理解中学历中教学的三维目标
答: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历史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这一过程就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的环节从目前来说,大致可分为“课堂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布置作业”等。教师...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如何提升教学立意
答: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生的学习速度、学习效率、学习体验,即教学要实现的、要学生掌握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教学中制定的三维目标,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掌握来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者,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在教学活动中得参与度是课堂...

如何制定历史教学目标
答: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依照内容标准,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历史学科,特别要注重历史课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独到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格。(一)知识与能力 "内容标准"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