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生活

作者&投稿:武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前段时间知道了 “极简主义生活 ”这个名词。

说到极简主义,我们脑海中第一浮现的就是房屋装修,极简风,这是一种设计风格。

那么极简主义生活呢?

百度百科搜索,如此定义:

用一句话总结:

简化自身的欲望,从而达到简化生活的目的。

在佐佐木典士所著的《我决定简单地生活》一书中,也对极简主义生活做出了诠释: 最大限度地减少必需品,这就是极简主义者的生活方式。

这本书里更加着重于物质极简,怎样减少对于物质的欲望需求,怎样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可以帮你减掉一大票生活中不必要的事。这些事其实并不是某件物品本身,但却是由某件物品引起的的。比如买从来不穿的衣服花了很多钱,用很多时间收拾房间,为车坏了需要修而操心,或者看到乱七八糟的书桌而心烦等等。

这些事情有可能费时间,花钱,占用你的精力,给你带来压力等等,而它们的益处却极其有限,甚至根本没有好处。(比如,有研究表明,购物带来的快感很短暂,而买到错误的东西之后的后悔与花掉的钱带来的坏处却很长久。)

极简主义就是要通过砍掉生活中一些东西,来减少这些明显弊大于利的事情,从而改善你的生活。

也就是说, 减少物品只是手段,减少这些生活中 无益的事情 ,从而腾出时间精力来留给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极简主义的核心。

 极简主义生活,目的是极简生活,而不是极简物质。

很多人误解为极简生活方式,就是要追求最少的物质追求和最空旷的房间。一双鞋、一套衣服、极少的电器。在我看来,这样“苦行僧”式的极简只会把我的生活搞的非常糟糕。

更何况极简物质需要一个前提,你拥有者丰厚的经济基础。把不需要的都扔掉,把便利店当做自己的仓库,需要的时候再去取用;把一年用不了几次的物品都扔掉,需要的时候再去购买。

而实际上,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做到这一步,单是经济基础就已经是一个大难题了。

极简主义生活,是面对自己的真实需求、思考清楚物品与你之间的关系。 随着你从生活中拿掉的东西越来越多,保留的越来越少,你会越来越清楚什么才是你真正在乎的。

简单的例子:秋天到了,你需要一件外套,适合你的外套,但是当你到达服装店过后,看到一件很漂亮的T恤,穿在身上也很合适,于是购买了。但是你在夏天的时候已经买了很多件T恤,你却忘记了原本想要做的事情是需要一件外套。

再比如说,很多人买东西,一时冲动,买回家后使用一两次便不再使用,然后东西堆积在房间,还需要花时间整理,这本是可以避免的。

这种不必要的消费,以及降低我们对于物质的欲望,才是需要极简主义改变我们的。

比起物质上的极简,思想上的极简才是核心。认清自己的欲望与贪婪,找到生活的主线,愿意拿掉越来越多的东西,专注在自己真正在乎的事物上。

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了极简主义的思想,也有人早就过上了极简主义生活。

例如庄子的淡泊、陶渊明的闲适,他们的欲望有限,所以能满足于最简单的生活。

它提醒我们,每个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实际上能在世间享受的东西非常之少。这正如一只口渴的偃鼠,它到河边喝水,充其量也就能把整个肚子撑饱了,其他的河水对他来说没什么用。可是,现在很多人的欲望却能膨胀到想要占领整条河流。这又有什么必要呢?

这里所呈现的乃是最简单的、最古朴的生活方式:在夏天的中午,作者午睡起来读书弹琴,他看到了堂前的树阴,又有一阵适时而来的凉风吹开了他的衣襟;他自斟自酌,并且想到蔬菜和食物都恰好储备足够,如果过多了反而不是他所需要的;他的幼子则围绕在他的身边,还没有完全学会说话。

这样一些日常的琐事,都能使作者感到乐趣无穷。可以说,诗人的内心完全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表的欣慰和喜悦之中,这种喜悦来自于他与天地造化的天然契合和深层感应,来自于“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一切都适时、适量,顺应天道,不求过多,亦无需过多。这样的一种幸福依赖于作者狭小的欲望:只有当一个人的欲望狭小时,他才容易满足,容易知足常乐。

极简主义的目标,应该是“通过简化生活节省精力,贯注到值得专注的地方” 。

我们值得专注的东西有很多,或是事业,或是陪伴家人与孩子,或是旅游,或是美食等等。每个人的选择重点可能也会各不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真正重要的东西肯定不是物质与消费。极简主义能做的,就是帮你去掉这个很可能成为你生命里干扰项的东西,让你自己更容易找到你自己真正想找的。

是否选择极简主义生活, 这是他们(或者你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它不一定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只是他们(或者你自己)的选择而已。各种生活之间没有优劣,无法比较,只是不同而已。

所以,选择了“极简主义”,也不要鄙视那些物品极多的人。大家只是选择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而已。你喜欢的,人家未必习惯。你感觉舒服的事情,人家可能会很难受。

最后,每个极简主义者自己的标准也是不同的。你大可不必看到那些极端极简主义者的做法就害怕退缩。选择极简主义不代表你明天就得把衣柜里的物品减到33件,或者把所有家当装进车的后备箱里。或许你这辈子永远也不会“极简”到那个程度。这不重要,这不代表你的“极简主义”就比他们的“极简主义”不正宗。对于简化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简到自己喜欢的位置就好。

而这所有的一切,终究是让自身能够过得更加舒适安逸,有个好心情,仅此而已。

~

我决定简单的生活 | 断舍离改变我的 12件事
答:当作者接触到极简主义之后,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重新定义人人渴望的“幸福”。 曾经杂乱无章的生活消耗了他的人生,如今扔掉了98%无用东西之后, 他说:我的东西很少,但每天都很幸 福。 作者列出了扔掉东西之后,改变自己人生的12件事,整本书看完,才恍然大悟,原来断舍离,能对一个人的人生有这么大的改变。在...

极简主义的要义,就是做好断舍离
答:极简主义的要义,就是做好断舍离 学会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弥尔顿 沉浸于现实的忙碌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思念过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雷音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常在于成功者能由错误中获益,并以不同的方式再尝试。——爱默生 在别人藐视的事中...

《断舍离》:减法的生活,活出加法的人生
答:能在生活中锻炼工作的思维能力,进行断舍离的收纳也是很有价值的。 限定杂物总量,从“自我轴”和“时间轴”认真进行杂物取舍,才能让居所的各个地方产生出“留白”,用于创造更加有内涵的美的空间。 断舍离所倡导的极简主义,并非想让人做清心寡欲的“苦行僧”,而是成为内心充实、感受幸福的人。 所谓断舍离是“出”...

想极简主义,先断舍离还是先停止买买买?
答:我想肯定不止一个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吧!极简主义很好,但是怎么开始下手却是个难题。我觉得:想极简主义,要先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具体规划。做好规划之后,自然知道应该先断舍离还是先停下买买买了。哦对了,无脑买买买(喜欢啥买啥)还是得停下的。给题主提供一点具有可操作意义的思路~举个栗子:初秋...

极简生活非常棒,断舍离从坚持每天扔一件
答:昨天看了一个极简主义奉行者怎么执行断舍离这件事情,深有感触。我虽然从去年开始也走上极简生活的道路,但是执行的还不彻底,特别是断舍离方面。很多东西还不舍得扔,只是先把自己的购买的欲望下降了60%。别人断舍离坚持了两年,每天坚持至少扔掉一件东西,衣服从原来的上千件减少到不到30件。我是不是也...

【极简生活】我开始极简生活6个月后看到的5个变化
答:断舍离这个概念最早始源与佛家,在现在被当做“用减法过生活”的概念。极简主义不是缺少什么,而是留下的完全刚刚好的东西。 Minimalism is not lack of something. It’s simply the perfect amount of something.学会断舍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知识。想想看,从以前到现在你使用过多少件物品,你...

断舍离 vs 极简主义
答:这两年,我一直对极简主义感兴趣,源起喜马拉雅听单里的《极简主义生活》和《断舍离》,听完感觉特别有道理,有种蓦然回首它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断舍离的启蒙 我有个朋友,她不了解断舍离,但她好像一直都在这样做,她的物品都有很好的品质,并且用的时间很长,她的家非常整洁,哪怕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都清清爽爽,闪闪...

“断舍离”和“极简主义”到底有什么不同?
答:断舍离可以说是极简的开始,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舍弃一些不再适合自己的东西。极简主义则是用较少的、合适的东西生活即可。

经历过这场疫情后,你还会断舍离吗,还会极简生活吗?
答:至于极简生活,现在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极简生活,而是喜欢什么买什么,一买就买一堆,留到最后结果坏了有些东西甚至没有用。极简主义本意上是一个很好的生活理念,能让很多人少花很多冤枉钱。东西丢掉觉得可惜心疼,留着还没有太大的用处,如果以后搬家的话更是一个大麻烦。有很多国家现在都是出行自由,...

断舍离:从物质到精神的修行
答:我们选择物品,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每个人对生活都会充满憧憬,舒适、简洁、美观、华丽、温馨、浪漫、梦幻,标准不同,行为自然也就不同。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简洁整齐,所以我的理想就是断舍离后实现极简主义。很多对极简主义有所了解的人,会认为要像《我的房间空无一物》那样,才是极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