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 引领——赏析张学伟《北京的春节》

作者&投稿:崇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生的天性就是爱模仿,教师在学生眼中尤其在小学生眼中是神圣的伟大的。自然也是最易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因此,语文教师得有过硬的语文素养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以“声”示范在张学伟老师的《北京的春节》这节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北京的春节》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是:1.让学生知道描写顺序与详略,春节特色(吃、玩、风俗);2.感受语言特色:京味儿;3.对比阅读中课后的文章;4.学写一段关于传统节日风俗的话(有京味儿或者自己的地方语言味道)。

        为了完成这四个教学目标,张老师这样设计教学过程:一、出示《元日》。1.读——这首诗里藏着一种情绪;2.带上欢乐的情绪读;3.这首诗藏着哪些春节习俗;4.一首诗,藏着一个节日,藏着几个习俗,藏着一种情绪,最主要——藏着一位诗人;5.出示诗:腊八粥里材料全,腊八蒜绿辣又酸。除夕饺子年夜饭,正月十五吃汤圆;6.这首诗的诗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环节里,张老师让学生读之前,声情并茂的做示范引领。试想,老师读的那么认真,学生怎会不用心去读。

        二、读词语。1.读——这些词语怎么样;2.分类、梳理,弄清头绪——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怎么分类。这一环节,老师故意把词语搞乱,让学生去发现、去分类。看来,老师有时候要示弱,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三、读课文。1.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2.自选一段课文读:读+说;3.老师示范读第一段:抓住“熬+全”说一段自己的话;4.学生自己读,准备说的内容;5.学生读+说课文。这一环节解决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感受北京春节的特点,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语言富有北京特色。示范非常有必要。张老师没有喋喋不休讲这儿应是重音那儿应停顿,儿化音怎么读.....零碎而繁杂。在张老师眼里,得要领不如范读一遍让学生品味、体会、模仿。成功的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引导点拨。看来,朗诵应当成为语文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做到范读声情并茂,把文章的美传  达给学生。

      四、品味京味儿

      五、仿说一段关于四大传统节日——春节(含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的话。1.可以从吃、玩、风俗三方面写,选一个方面或者写两个三个方面都行;2.用上京味儿或者本地特色语言更好;3.字数在150字左右;4.例子:《放鞭炮》——由来(除夕)+种类(历史沿革+自己经历);5.学生自己准备一个话题。

        这节课,让我们看到了张老师在备课中认真、严谨、努力的样子,让我们看到了备课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读。看似简单的读,是备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