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的烘焙知识 烘焙的烘焙常识

作者&投稿:郭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食品中的色泽
食品中的色泽是鉴定食品质量的重要感观指标。食品色泽的成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食物中原有的天然色素,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配用的合成色素。
1.食品的着色料——食品的着色料依据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
(1)天然色素——食用天然色素都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出来的,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其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新鲜原料中眼睛能看到的有色物质,另一种是食品原料本来是无色的,但在食品原料加工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而呈现出有颜色的食品。
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有叶绿素、ß-胡萝卜素、姜黄素、甜菜红、红曲色素、虫胶色素及焦糖色等。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安全,不受剂量限制,是着色料的发展方向。
(2)人工合成色素——现代食品生产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比较普遍。人工合成色素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坚牢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可以任意调色。但合成色素多以煤焦油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而得,有程度不同的毒性。因此,在食品卫生标准中,对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有严格要求,允许使用的色素只有5种,即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靛蓝和日落黄。
2.食品在加工和熟制过程中色泽的变化——食品在熟制过程中的色泽变化是极其复杂的,它与食品的组成成分、加热介质的性质、温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褐变——褐变是食品比较普通的一种变色现象。当食品原料进行加工、贮存、受到机械损伤后,易使原料原来的色泽变暗,或变成褐色,这种现象称为褐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些食品需要利用褐变现象,如面包、糕点等在烘烤过程中生成的金黄色。但有些食品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产生褐变,不仅影响外观,还降低了营养价值,如水果、蔬菜等原料。
褐变作用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酶促褐变及非酶褐变两大类。
酶引起的褐变多发生在较浅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香蕉、土豆等。当它们的组织被碰伤、切开、削皮而遭受病害或处在不食物的酶促褐变,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热处理法、酸处理法和与空气隔绝等方法防止食物的褐变。因为酶在45%以上、pH值在3.0以下以及经加工的原料浸泡在清水中、糖水中或盐水中都能防止酶促褐变的形成。
非酶褐变是不需要酶的作用而能产生的褐变作用,它主要包括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
焦糖化反应是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使含糖食品产生糖的焦化作用,从而使食品着色。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根据工艺要求添加适量糖有利于产品的着色。
美拉德反应是食品在加热或长期贮存后发生褐变的主要原因,反应过程非常复杂。在实际工作中,若需要控制非酶引起的褐变,可采用降温、亚硫酸处理、降低pH值、降低成品浓度或使用不易发生褐变的糖类等方法,控制非酶褐变。
(2)淀粉水解——淀粉很容易水解,当它与水一起加热时,即可引起部分分子的裂解。在淀粉不完全水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糊精,糊精在高温下由于焦化作用生成焦糊精,食品在烘烤或炸制过程中便可产生黄色或棕红色。
(3)食品本身含有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类色素、花黄素及植物性鞣质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使食品产生或改变其色泽。
(4)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或熟制的添加适量色素,以改变或突出某些产品的色泽。
二、食品中的香气
香是食品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气是由多种挥发性的香味物质组成,各种香味的发生与食品中存在的挥发性物质的某些基因有密切关系。
食品中的香气有:果香、肉香、焙烤香、乳香、清香和甜香等。
1.香味形成的途径——食品中的香气有的是食物本身含有的,有的是通过生物或化学的途径或降解成气味物质而产生的。形成的途径大体分为生物合成、直接酶的作用、间接酶的作用以及高温分解作用。
(1)生物合成——是指食品中的香气,由天然原料在生长成熟过程中天然合成的,或在后熟过程中形成的。如香蕉在生长期或收获时并不显现香气,而在后期才逐渐显现出来。
(2)直接酶作用——是指食品原料中所含有的酶或加入的酶被活化,使食品原料中的气味前驱物直接形成香气物质而生香,如葱、蒜等香气的产生就是属于这种作用机制。
(3)间接酶的作用——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酶的作用形成一些中间物,并作用于香气前驱物而形成香气,如红茶浓郁香气的形成就是间接酶作用的典型。
(4)高温分解的作用——多数食品在加热时都会产生诱人的香气,这主要是发生了羰氨反应,如花生、芝麻、面包等。此处,油脂的热解反应也能生成各种特有的香气。
2.食品中重要的生香物质——在食品加工、熟制过程中,重要的生香物质有水果类香型、牛乳的香气、奶油的香气、芝麻的香气、面包的香气等。
三、食品中的味
1.味觉的概念——食品中的味是判断食品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从广义上讲,味觉是从看到食品到食品从口腔进入消化道所引起的一系列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心理味觉、物理味觉和化学味觉。
心理味觉是指在进食前和进食当中,从心理上对食物产生的种种感觉,它包括进食时的环境及食品的色泽、光泽和形状等给进餐者的感觉。
物理味觉是指食品的物理性状对口腔触觉器官的刺激,通常称作“口感”,如口腔感觉到食品的软硬度、冷热、粘度等都是物理味觉。
化学味觉是指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味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进餐时感受到食品的咸味、甜味、酸味、苦味等都是化学味觉。
食品中的味是指非常丰富的,我国习惯上把味归为5种:即甜味、苦味、酸味、咸味和辣味。事实上,味的种类远远不止5种,仅味觉神经可以明显感觉到的味还有鲜味、清凉味、涩等。
2.食品中味的形成——食品中的味是因食品的可溶性物质溶于唾液或液体食品刺激舌面味蕾而产生的。不同食品的味是不完全相同的,即使是相同的味感,但构成这种味的物质并不完全相同。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只有当各种呈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产生味道,通常把衡量味觉敏感性的标准称阀值,阀值越低,其感受性越高。
人们对味觉的感受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浓度、温度、溶解度、生理现象等。例如:由于食品温度不同,人们对味的感受程度也不同,最能刺激味觉的温度在10~40℃之间,其中30℃时最敏锐,低于10℃或高于40℃多种味觉都会减弱。又如:食品中各种呈味物质溶解度越高味感越充分,否则,食品的味感受影响。
四、食品中的形
食品中的形同样是构成食品感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食品的色、香、味、形四美并存时,其食品才能称之为优质食品。
食品中形的形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加工工艺过程中成型,它包括借助模具成型、手工成型、机械成型等方法;另一种是在食品成熟后,通过艺术构思,使成品成型。此种成型方式,可根据食品的需求而形成图案式、几何式、象形式、点缀装饰式等不同形状的食品。



配方平衡  各类西点都有一定的配方,但西点的配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条件和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随意的,须遵循一定的配方平衡原则。
  配方平衡是对西点制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质量分析、配方调整或修改、以及新配方设计的依据。
  配方平衡原则建立在原料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原料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组:
  1.干性原料:面粉、奶粉、泡打粉、可哥粉等。
  2.湿性原料:蛋类、牛奶、水等。
  3.强性原料:面粉、蛋、牛奶。
  4.弱性原料:糖、油脂、泡打粉。
  配方平衡原则的基础是:在一个合理的配方中应该满足干性原料与湿性原料之间的平衡;强性原料与弱性原料之间的平衡。
  一、干湿平衡
  蛋糕液体的主要来源是蛋液,蛋液与面粉的基本比例是1:1,由于海绵类蛋糕主要表现是泡沫体系,而气泡可以增加浆料的硬度,所以海绵蛋糕在基本比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较多的蛋液。
  而油脂蛋糕主要表现是乳化体系,水太多不利于油水乳化且浆料过稀,故蛋液加入量一般不超过面粉量。
  各类主要液体基本量比例如下:(对面粉百分比)
  1.海绵蛋糕:加蛋量100%~200%或更多。(相当于加水量的75%~150%或更多)
  2.油脂蛋糕:加水量75%。(蛋液量100%)
  此外,干湿平衡的调整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作低档蛋糕时,蛋液减少可用水或牛奶来补充液体量,但兑水量不宜超过面粉量。
  2.根据油糖对吸水作用的影响,当配方中的油、糖增加时加水量则相对减少,一般每加1%的油脂,应降低1%的别水量。另外配方中如增加液体如蛋液、糖浆、果汁等,加水量也应相对减少。
  3.配方中的总液体量大于用糖量时有利于糖的溶解。
  4.由于各种液体的含水量不同,故它们之间的换算不是等量关系,蛋液含水量约75%,牛奶含水量约87.5%。
  5.在制作可可型蛋糕时,加入量不低于面粉量的4%,由于可可粉比面粉具有更强的吸水性,去掉等量的面粉应增加等量的牛奶或适量的水来调节干性平衡。如配方中面粉为1000g,加可可粉40g,调整后面粉应为960g,牛奶40g,泡打2g,其它原料不变。
  二、强弱平衡
  (一)强弱平衡主要考虑是油脂和糖对面粉的平衡。
  油脂蛋糕的油脂越多,起酥性越好,但油脂量一般不超过面粉量,否则会酥散不成型。非酥性制品如海绵蛋糕,油脂量较少,否则会影响气泡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制品的弹性,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根据甜味需要可适当调节糖用量。
  各类主要制品的油脂和糖用量基本比例如下:(对面粉比)
  1.海绵蛋糕:糖80%~110%,油脂0。
  2.奶油海绵蛋糕:糖80%~110%,油脂10%~50%。
  3.油脂蛋糕:糖25%~50%,油脂40%~70%。
  调节强弱平衡的基本规律是:当配方中增加强性原料时,应相对增加弱性原料来平衡。反之亦然。例如油脂蛋糕中的油脂增加,在面、糖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增加蛋量平衡,而蛋量增加,糖量也要适当增加。可可粉和巧克力都含有一定量的可可脂,而可可脂起酥性约为固体油脂的一半,因此根据可可粉、巧克力的加入量可适当减少配方中的油脂量。
(二)泡打的比例
泡打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协助或部分代替蛋的发泡或油脂的酥松作用,因而在下述情况下应补充泡打粉:
1.蛋糕配方中的蛋量减少;油脂蛋糕中的油脂或糖量减少时;牛奶加入时,都应补充泡打粉。
2.一般而言,蛋粉比超过150%时可不加泡打粉,高中档蛋糕配方泡打用量约为面粉量的0.5%~1.5%较低档蛋糕(蛋量低于面粉量)的泡打量约为面粉量的2%~4%,以上原则亦适用于油脂较多的酥性制品如油脂蛋糕。油脂减少越多,泡打增加越多。
3.牛奶具有使制品收缩的作用,需要用具有相反作用的糖或泡打来平衡。
三、高比蛋糕平衡
  高比蛋糕即高糖、高液蛋糕。配方中的糖量和总液体量往往超过面粉量,甚至可高达面粉量的120%~140%(糖量)和140%~160%(液体量),在高比蛋糕配方中,太多的糖会加大对制品结构的散开作用。可由拉加有收缩作用的牛奶来平衡。此外,针对过多的液体,应采用吸水性强的高比面粉和乳化性强的高比油脂。
四、配方失衡对制品质量产生的影响
1.液体大多会使蛋糕最终呈“×”形状,形成“湿带”,制品体积缩小甚至部分糕体随之坍塌。液体量不足则会使制品紧缩,内部粗糙、质地发干。
2.糖和泡打过多,会使蛋糕结构体积变弱,造成顶部塌陷,导致呈“M”形。糖加多口感太甜且发粘,泡打多制品底部发黑。糖和泡打不足会使糕体质地紧缩、不疏松,顶部突起太高,甚至破裂。
3.油脂太多亦能弱化制品结构、顶部下陷,糕心油亮且口感油腻,油脂不足则糕体发紧、顶部突起甚至裂开。

烘培知识有原料学,原料知识品质学习,可以找个学校学习。

基础知识
一.材料的处理
面粉的过筛处理
将细网筛子下面垫一张较厚的纸或直接筛在案板上,将面粉放入筛连续筛两次,这样可让面粉蓬松,做出来的蛋糕品质也会比较好。加入其它干粉类材料再筛一次,使所有材料都能充分混合在一起。如果是有添加泡打粉之类的添加剂则更需要与面粉一起过筛。
蛋黄和蛋白分开
在碗边轻敲蛋壳,将蛋壳敲成两半后,在两半蛋壳之间,很快地把蛋黄倒来倒去,使蛋白流到碗里。可以用蛋黄、蛋白分离机,只需敲下去就OK!
磨柠檬皮
用磨刨器最细的一面,把擦洗过或没上过蜡的柠檬表皮磨一磨,但是不要磨到表皮下带有苦味的白色柔软里层。若用刮皮器刮出的柠檬皮,会比较长。
固体奶油的熔化
有些蛋糕需要放入固体的奶油,我们事先需要将其熔化,只需将奶油放入一个碗中然后隔水或者放入烤箱熔化成稀糊状即可。
融化巧克力
把整块巧克力剥成数小块后,放进耐热碗里,再把这个碗放到炖锅上面隔水加热,放置约五分钟,并不时搅拌,直到巧克力融化为止。还要注意哦,最好是在40~50℃之间的水温融化最好!
漂白开心果
将去壳的开心果丢进热开水里煮2~3分钟。沥干后,去除表皮,等到完全干燥后再使用。
自制面包糠
把不新鲜且去掉外皮的面包摊在网架上,用140℃烤45~60分钟,直到干脆、变成金黄色为止。冷却后,撕成碎片;再用食物处理器磨成粉状,或摆在塑料袋里用挂面棍压碎。最后再用细网筛子筛过,以去除颗粒较粗的面包粉。
打发鲜奶油
把鲜奶油倒到碗里,用球形打蛋器或电动搅拌器搅拌,直到形成柔软小山尖且尖峰曾往下弯。如果用来挤花,则得搅拌至顶端有点硬;但要小心别打得太过火,尤其在温暖的环境里,不然,鲜奶油会凝结乃至于散开了。
溶解吉利丁
吉利丁又名鱼胶片,在使用前,必须泡在冷水中软化或“吸水”。溶解的吉利丁冷却后才能与其它混合物混合;不然会变成一条一条的。溶解的比例是1茶匙的吉利丁配1大匙的水。
步骤:
1.把水倒入耐热碗里,撒下吉利丁,任其“吸水”5分钟。
2.把碗放到锅子里隔水加热,直到吉利丁清澈透明且溶解为止。冷却后再使用。
实用秘诀
◆先把水准备好,再加进吉利丁,否则会出现结块,以致于无法有效溶解。
◆加热要适度,否则会失去结冻的效果。
二.基本的工艺
乳化面糊的制作
这种面糊制作的蛋糕的质地有点密实、湿润,使劲把奶油、砂糖和鸡蛋「乳化」,可将空气打进混合物里,而这空气正是蛋糕成功的要件。
步骤:
1.用一个碗打发奶油1~2分钟,直到奶油变软成乳脂状为止。加入砂糖用力搅拌3~5分钟,直到颜色变淡、质地蓬松且体积胀大了两倍。
2.加入鸡蛋一起打,一次加一个,每加一个鸡蛋之前,都要先搅拌均匀。混合物起先会很松散,然后才会变浓厚,此时,便可再加入下一个鸡蛋。
3.舀一些已筛过的面粉到筛网里,网筛要高于碗上,再筛一次面粉到调和成乳状的混合物里。
4.用金属制的大汤匙以切入与迭入的动作轻拌面粉,不要使用搅和或打发的方法,否则原先打制好的气泡会消失。
5.完成的面糊应是平滑、浓稠且呈乳脂状,同时沾附在汤匙上不易滑落。
实用秘诀
◆搅拌碗的大小要使搅拌的动作游刃有余。
◆结块的混合物存有较少的气泡,补救的办法就是再加一点面粉和一两个蛋继续搅拌。
搅拌面糊的制作
搅拌好的面糊拥有轻盈、细致、松软的质地。此时,要马上烘烤,否则搅拌好的面糊会松垮掉。
步骤:
1.在一个大碗里打发蛋黄和糖,直到表面如丝带般光滑;而混合物的颜色会变淡、增厚且比先前胀大两倍。如果从表面上拉起一长条往下垂,此一长条可持续4~5秒之久。
2.把蛋白搅打成软性发泡,再挖两大匙到蛋黄糊里搅拌使组织松软。用金属大汤匙把筛过的面粉轻轻拌匀。
3.从面糊的边缘慢慢滴下融化的奶油,轻轻拌匀;小心不要把乳状的沉淀物滴进去。
4.加入剩余的发泡蛋白轻轻拌匀,但得注意不要搅拌过度了。
压面法面包面团的制作
这种面团不需要使用高速的搅拌机,只需慢速的和面机再配搭压面机即可,它的水分含量少搅拌好的面团应该表皮光滑,韧性好,需要立即整形,否则很易造成面团老化发酵。
步骤:
1.先将干性材料放入搅拌缸中,加入除油脂之外的湿性材料先搅拌至粗糙的面团。
2.再加入油脂继续搅拌成较光滑的面团即可。
3.然后放入压面机中压至表皮即可。
实用秘诀
◆不要压的太久,否则面筋易压断。
◆水分不要加得过多,否则很难压面。
◆压面完成后需要立即整形,不可在高温的环境下放置太久。
中种法面包面团的制作
这种面团需要使用高速的搅拌机,它的水分含量比压面的高,所以做出的面包也很柔软。
步骤:
1.将中种部分面粉和水慢速拌匀后,再改用快速搅拌至面筋开始扩展后即进行发酵。(温度控制在24-26℃之间,在相对湿度75%,温度26-28℃环境中发酵60-120分钟,气温低时需放在醒发室内发酵)。
2.再将主面部分除油之外的原料,用中、快速搅拌均匀成面筋开始扩展后再加入种面打至扩展后加入油脂。
3.再以中速搅拌至面筋充分扩展后,最后用慢速搅拌1分钟。
4.延续发酵20分钟左右后即可整形。
直接法面包面团的制作
这种面团也需要使用高速的搅拌机,它的水分含量比压面的高,所以做出的面包也比较柔软。
步骤:
1.将面粉、改良剂、酵母、砂糖、食盐和奶粉一起放入缸中拌匀。
2.再加入鸡蛋、清水慢速搅拌均匀,至无干粉,然后快速打至面筋扩展。
3.加入油脂先用慢速搅拌1分钟,再用快速搅拌至面筋充分扩展,然后用慢速再搅拌1分钟完成。
4.延续发酵15分钟后即可整形。
选择新鲜的鸡蛋
制作蛋糕时,蛋白与蛋黄若需分开,一定要分得非常干净。新鲜的蛋,表面摸起来粗糙。不新鲜的蛋,表面光滑,有时还有黑点,而且蛋黄很容易破裂。
精确的秤量
制作西点,秤量材料一定要非常精确。尤其是秤量固体油质或粉状材料,如果受用杯子或量匙,很难量得精确。粉类材料份量低于10公克,可以用量匙秤量。
牛油或白油打法
冰冻的牛油或白油无法制作,在使用前,要放在室温下自然软化,不要加热。如要加入蛋汁或果汁等液体,需一点一点的放入,否则牛油会无法吸收,呈现分离的碎片状。
亮丽的饼皮表面制作
饼皮表面若要亮丽金黄,刷上蛋黄液即可,颜色若要更深,可在蛋黄液中加入数滴酱油,但加太多时,表皮会焦黑不好看。
戚风蛋糕烤后注意事项
戚风蛋糕烤好后,以竹签插试,若竹签没有沾黏,表示蛋糕已熟,即可从烤箱中取出,并立刻在桌上或地上敲打两下,然后倒扣在倒扣架上,这样可以防止蛋糕遇冷后塌陷,组织也会松软。待蛋糕完全凉透后,以抹刀顺着蛋糕外缘插下刮一圈,再出底部将蛋糕托起,最后以抹刀平刮底盘,将蛋糕完全取出。
使用常识
1、糖类:用来增加食物的甜味、保湿、香气。
2、黄油(butter):成份是乳脂肪,具有香气与柔软产品。
3、高筋面粉:蛋白质含量11.5%以上,一般适用于制作面包。
4、低筋面粉:蛋白质含量8.5%以下,一般适用于饼干、蛋糕。
5、鲜奶油:又分植物性及动物性二种,一般用来装饰蛋糕及制作慕斯。
6、塔塔粉:用来中和蛋白的碱性,帮助蛋白泡沫的稳定性,常用于戚风蛋糕。
7、鸡蛋:西点的主要材质,可提供产品水份、香味,气泡及具有弹性的口感。
8、吉利丁:植物性胶类,素食者可用。可等量替代吉利丁。亦可用于饰胶(pipinggel)。
9、泡打粉(bakingpowder):简称b.p.,用来使产品产生气泡,使产品有膨松的口感,其酸碱值为中性。
10、小苏打粉(bakingsoda):简称b.s.,用来使产品产生气泡,使产品有膨松的口感,其酸碱值为碱性。
11、香草精/豆:香草豆是烘焙常用的天然香料,市面上也有售香草精、香草粉,可增加产品的香味。
12、吉利丁片/粉:又称动物胶,透明片状或粉状,须先以5倍的冷水泡开,可溶于40℃的温水,一般用于果冻及慕斯蛋糕。一片的吉利丁片约为2.5克,使用时可与吉利丁粉等量替代使用。素食者不宜食用。
13、酵母菌:酵母是一种活的真菌类,有鲜酵母与干酵母之分。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会慢慢繁殖并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一般多用在制作包子、馒头和面包,也可用来制作苏打饼干,而蛋糕就几乎不使用酵母。
14、牛奶:乳制品在在西点中具有使产品芳香及提供水份,属于湿性材料,因含乳糖,可使烘焙产品的着色较快,增加产品的色泽,且可提供营养。是一种烘焙中常见的原料。
15、改良剂:市售的改良剂有两种,一为粉状,一为膏状。粉状改良剂的成份为:面粉、黄豆粉、乳化剂、糖及一些维生素C。膏状改良剂的成份为:盐类矿物质,维生素C或蛋白质酵素、乳化剂。
制作要诀
一.小西饼制作要诀
小西饼的重要性可由其现身的频繁而窥之,不论是由一般的面包店,饭店的宴会场所,其均扮演小兵立大功的重要角色。饼干的制作较其他西点来得简易,但仍有甚多须加留意之处,在您欲一享自制自吃的乐趣前,这些信息您不能不知。
类别
依配方原料及成品特性可区分为两大类。
⑴面糊类小西饼
A.酥松性小西饼
其配方内材料含量由多至少依序为油脂,糖与水,因大量的油脂与糖在搅拌中发生作用,裹入了大量的空气,故使面糊松软。
B.酥硬性小西饼
此种西饼其油脂与糖的含量相当,但水的含量少,使得面团较松软,须先置于冰箱中冷藏,才能取出切片,因此其又被称为冰箱小西点,像巧克力核桃饼即属此类。
C.脆硬性小西饼
脆硬性小西饼含糖量最高,再依序为油脂与水,其面团干硬故无法以挤花袋整形,多以手或模型来成形,口感脆硬,杏仁脆片即为一例。
D.软性小西饼
其配方内的水含量在35%以上,成品的口感酥松,成形时可以汤匙或挤花袋来辅助,如丹麦小西饼。
⑵乳沫类小西饼
A.海绵类小西饼
海绵类小西饼与海绵蛋糕的配方类似,主原料均为全蛋或蛋黄,其面糊质地稀软,故须以挤花袋来加以成形。
B.蛋白类小西饼
其与天使蛋糕相似,均是先将蛋白打至湿性发泡后,再拌入其他干性材料,必须以挤花袋整形,如奶油小西饼。
搅拌
一般常用的搅拌方法有两种。
⑴糖油拌合法
大多数的小西饼都是使用糖油拌合法来搅拌,即先将配方内的干性材料与油脂拌发后,再将配方内的蛋分次加入搅拌均匀,最后依序加入水(或牛奶、果汁等)与面粉拌匀即可。
⑵直接搅拌法
酥硬性小西饼即冰箱小西饼大都是使用直接搅拌法来制作,即是将配方内所有原料全部一起拌搅。通常搅拌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脆硬性,时间长,会令面糊松软,成品的酥性较大;时间短,则面糊会较干硬,令成品也较硬。
烘焙
烘焙的温度与时间会直接影响到成品的成败,因此须格处注意。
⑴西点的烘焙温度多采中温175~190℃,与上火大下火小的方式来烘烤。
⑵温度过低会造成成品的干硬,色淡,且扩散面积过大。
⑶温度过高,容易造成饼干边缘成烤焦现象,且降低了扩散的能力。
⑷正确烘烤完成的西饼,其边缘与底部均应转成金黄色。
只要人你曾体会过面包店刚出炉,芳香四溢,热气腾腾的面包,一定会为面包醇朴中带有风味的特别感觉所吸引。事实上,由面粉、水及酵母所架构出的面包看似易做,却是深藏玄机,只要有一步骤未加留意,均会埋下失败的种子,因此若您也想感受烘焙的乐趣,对于面包的认识你不能不知道。
二.面包制作要诀
类别
市面上的面包琳琅满目,依材料配方与制作方法的差异,可分别烘焙出各式各样的面包,大体可分为四大类。
⑴硬式面包
硬式面包具有浓郁的麦香味,其表皮松脆芳香,内部柔软具韧性,是吸引人的最大特色。大多数的西方人尤爱此种咬劲,是所有面包中油脂含量最少的,全麦面包与杂粮面包均属此类。
⑵软式面包
以吐司烤盘所烘烤出的面包,均可归类为软式面包。其特色为组织细、样式美观,普通的吐司面包及水果面包均为此类。
⑶软式餐包
软式面包较其他种类的面包更柔软,且具有甜味,含有较多的糖分和油脂。而由于这两种成分均会抑制到酵母的发酵,故酵母的用量需高,包括有红萝卜小餐包,葡萄汁面包及小可颂。
⑷甜面包
甜面包不仅用糖量高,其他材料如油脂、蛋等,亦含量高。通常甜面包均含有内馅,制作时须注意发酵的过程,以避免出炉后的成品呈现体积小,颜色淡与皮馅分离等失败结果。
搅拌
面团的搅拌除了可以充分混合所有原料外,亦可加速面粉吸水形成面筋,使有良好的形状易于整形,其共分为六大阶段。
⑴拾起阶段——混合所有干,湿性材料;面团质地为湿润、粗糙、硬且不具弹性。
⑵卷起阶段——面筋开始形成,面团稍湿,不会粘缸底。
⑶扩展阶段——面团干燥不会沾手,柔软具有光泽,已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延展性稍差。
⑷完成阶段——面团再度沾粘缸底,质地干燥,柔软有光泽,弹性与延展性均良好。
⑸过渡阶段——面团湿粘失去弹性,会沾粘缸底,拉扯会有薄丝出现。
⑹完成断裂——面团已水化,湿粘,无法再卷起,有透明胶质的丝线,完全不具有弹性。
发酵
制作面包时的发酵过程,攸关面包制作时的成败,是学习面包制作的重要环节。
⑴直接发酵法——其过程为:
秤重—搅拌—基本发酵(约两小时)—分割整型—最后发酵(40~60分钟)—烘烤
使用此种发酵法,不但可节省时间,减少损耗,且可使成品具有绝佳的麦香味。
⑵中种发酵法——其过程为:
60%~85%面粉+55%~60%水+酵母=中种面团—搅拌—基本发酵(两小时以上)—中种面团+40%~15%面粉+水+糖+油+盐—第二次搅拌—延续发酵(20~40分钟)—分割整型—最后发酵—烘烤
由于此种发酵法所使用的时间较长,故酵母用量可节省约20%左右;且体积会较直接发酵的面团为大,而内部则较细腻柔软。
三.蛋糕制作要诀
蛋糕种类繁多,有不同的口味,式样与装饰,是各欢乐宴会不可或缺的点缀食品。
许多人都对蛋糕的跃跃欲试,但面对烦复的步骤,往往便望之怯步;事实上,只要熟悉蛋糕的种类与制作要诀,你也能轻松成为新的烘焙大师
类别
蛋糕依使用的原料,面糊性质与搅拌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⑴乳沫类蛋糕
俗称清蛋糕,主要原料鸡蛋,是利用鸡蛋中的蛋白质使面糊在搅拌与烘烤过程中膨大;其与面糊类蛋糕最大的差别,就是不含任何固体油脂,但可依情况添加少量的液体油脂来降低蛋糕过大的韧性。而依仅使用蛋白或是全蛋的差别又可分为天使与海绵蛋糕。
⑵面糊类蛋糕
俗称油蛋糕,含有高成分的油脂,用以润滑面糊,使组织柔软,并帮助面糊在搅拌过程中融合大量空气以产生膨大作用。此类蛋糕的配方中若含高量油脂,则不须添加膨大剂,直接利用油脂在搅拌过程中融合空气使其中膨胀;而若当油脂量低于面粉量60%时,则须使用发粉或小苏打粉以帮助蛋糕膨大。
⑶戚风蛋糕
为乳沫类与面糊类蛋糕的综合体,将其分次搅拌后再混合。其特色为组织松软、水分充足、气味芳香、口味清淡。
搅拌
不同的蛋糕类别须以不同的方式搅拌,简述于下。
⑴泡沫类蛋糕
A.海绵蛋糕
全蛋+糖打发—加入面粉拌搅—加入奶油、奶水拌匀—入模型进炉烘烤
B.天使蛋糕
蛋白打至湿性发泡—加糖拌打至硬挺—加面粉拌搅—加入奶油、奶水拌匀—入模型进炉烘烤
⑵面糊类蛋糕
A.糖油拌合法
油脂+糖打松—分次入蛋拌匀—加入面粉与其他液体材料—入模型进炉烘烤
B.粉油拌合法
油脂+面粉打发—入糖、奶粉等干性材料拌打—入液体材料拌匀—入模型进炉烘烤
⑶戚风蛋糕
a.蛋黄+糖+油+水(或果汁、奶水)面粉拌匀
b.蛋白打发+糖打至硬性发泡—取1/3b,与a拌匀—加入剩余之2/3b.拌匀—入模型进炉烘烤
配方计算
制作西点,配方中材料的用量均须以烘焙百分比加以计算,其与实际百分比的差别在于:烘焙百分比是烘焙专用的百分比,则以配方中面粉的量为100%,配方中其它各原料的百分比是相对于面粉的多少而定的,且总百分比总量超过100%;而实际百分比则是将配方中所有材料的总和定为100%,用以了解各材料所占的分量;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的实际百分比(%)×100%
面粉重量
烘焙百分比(%)= ————————————————
物料重量
面粉的实际百分比(%)
☆凡对制作西点有兴趣者均须熟记此计算公式

烘焙知识大全~

第一部分原辅料基本知识
一、制作面包、糕点、蛋糕应选择什么技术指标的小麦面粉?
答:
1.面包:应选择面包专用粉,即蛋白质含量在11.5~13.5%,湿面筋≥33%,灰分≤0.6%,粉质曲线稳定时间≥10.0min的高筋粉。
2.糕点、蛋糕:应选择糕点、蛋糕专用粉,即蛋白质含量在7~9%,湿面筋≤24%,灰分≤0.55%,粉质曲线稳定时间≤2.0min的低筋粉。
二、面粉、酵母、水、盐、糖、蛋、乳粉和乳化剂在面包、中点、西点产品中各起什么作用?
答:
1. 面粉:构成产品的“骨架”或“框架”,是保持产品形状结构的基本原料。
2. 油脂:
(1)增加营养、增进风味
(2)增强面坯可塑性,有利成型
(3)调节面筋胀润度,降低筋力
(4)保持产品柔软,延长保存期
(5)使产品酥松、酥脆。
(6)可充气发泡,使产品体积膨大。
3.糖:
(1)增加营养,提供热量,也是面包和发酵类糕点中酵母生长的营养素。
(2)改善面包和烘烤类、油炸类糕点的色泽和外观。
(3)改善口味,增加产品的甜度。
(4)是产品的风味剂。
(5)是产品的保鲜剂、防腐剂。
(6)是糕点面团降筋剂。
(7)是糕点的定形剂。
4.蛋:
(1)是蛋糕起泡剂。
(2)是面团增筋剂。
(3)是产品的保鲜剂。
(4)改善制品的色泽。
(5)增加制品的香气。
(6)增加制品的营养价值。
5.乳粉:
(1)增加制品的营养价值。
(2)改善制品的色泽。
(3)是面团增筋剂。
(4)是产品保鲜剂。
(5)是产品质量改善剂。
(6)调控面团发酵速度。
(7)提高面团吸水率。
6.水:
(1)使面粉蛋白质吸水形成面筋“骨架”,使淀粉吸水糊化,溶解各种原辅料,形成均质的面团。
(2)调控面团软硬度。
(3)调控面团温度。
(4)延长面包产品保鲜期。
7.乳化剂:
(1)使各种物料乳化、混合、均质。
(2)提高面团筋力,增大面包体积。
(3)是产品的保鲜剂。
(4)是蛋糕的起泡剂。
8.酵母:是面包体积膨大,组织疏松柔软的生物膨松剂或发酵剂。
9.盐:
(1)调控面团发酵速度。
(2)改善产品风味。
(3)增强面团筋力。
(4)改善面包内部色泽,提高白度。
三、化学膨松剂主要用于哪几类烘烤食品?起什么作用?有哪几种产品?最常用的产品有哪些?这些膨松剂各有什么优缺点,各适用于哪些烘烤食品?
1.化学膨松剂主要用于糕点、蛋糕、饼干类产品。
2.化学膨松剂主要起到使糕点、蛋糕、饼干体积膨胀、组织疏松、改善口感等作用
3.化学膨松剂有复合膨松剂(泡打粉)、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铵(大起子、臭碱、臭起子)。
4.最常用的化学膨松剂是复合膨松剂(泡打粉)。
5.化学膨松剂的优缺点:
(1)复合膨松剂:膨胀能力较小,膨胀速度较慢,使产品水平膨胀(即横胀),使产品内部组织均匀、细腻,适用于各种饼类糕点、蛋糕、饼干等。
缺点:使用量过多,会使产品表面产生过多黑色斑点。
(2)小苏打:基本上与复合膨松剂相同。
缺点:但不适用于重油类糕点,会产生皂化反应,使产品产生令人讨厌的“皂味”。
(3)碳酸氢铵:膨胀能力大,膨胀速度快,使产品纵向膨胀(即竖胀、拔高),使产品体积大,内部组织更加疏松。
缺点:不适宜单独使用,产品内部组织不均匀、粗糙、大气孔多;不适用于含水量高的产品,会使产品产生强烈刺激的“氨味”,象“尿素”味一样。
四、影响酵母生长活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
1.面团温度:适宜温度在27~32℃之间,最适温度27~29℃。温度太低,酵母活性不旺盛,甚至活性停止,面团不能正常发酵;温度太高,酵母活性过旺,面团发酵速度过快,面团提前完成发酵,造成发酵不足;同时,酵母衰老也过快,易产生杂菌。
2.面团酸碱度(pH值):酵母适宜在酸性条件下生长,最适pH值为5~6之间;不适宜在碱性条件下生长;pH<4或pH>8,酵母活性均大大降低。
3.耐糖性:酵母活性分为适应低糖环境(面包配方中加糖量低于7%)的耐低糖酵母;适应高糖环境(面包配方中加糖量最高达25%)的耐高糖酵母。
4.耐盐性:盐用量>1%,即对酵母活性有抑制作用,一般不能超过3%。
5.水分:面团加水量多,有利于提高酵母活性,面团发酵速度快。
6.营养物质:最重要的是补充氮源,常添加的营养物质是氯化铵、硫酸铵等。
五、蛋糕油的主要成分、作用、优点各是什么?
答:
1.主要成分:是多种复合的乳化剂。
2.主要作用:是蛋糕起泡剂。
3.主要优点:缩短打蛋时间,提高蛋糕面糊的稳定性,改善蛋糕质量,增大蛋糕体积,延长蛋糕保鲜期,提高出品率。
六、植脂奶油的主要成分、作用、优点各是什么?
答:
1.主要成分:植物脂肪为主,辅助成分有乳化剂、增稠剂、天然色素、糖浆、盐等。
2.主要作用:作为裱花蛋糕表面装饰料。
3.优点:⑴不含动物脂肪,不含胆固醇、发热量低、营养保健价值高⑵起泡快,泡沫稳定性强、保形性好⑶口感不腻,清新爽口。
七、 面包添加剂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是什么?
答:
1.增筋剂:主要作用是增强面团筋力。常用的物质有Vc、ADA、谷朊粉(活性面筋)。
2.乳化剂:主要作用是面包保鲜剂,兼有增筋改良作用。常用的有SSL、CSL、单甘脂等。
3.酶制剂:主要作用是促进面团发酵,兼有增筋、增白作用。常用的有真菌α-淀粉酶、
葡萄糖氧化酶、脂肪氧合酶等。
4.增白剂:主要作用是提高面粉白度。常用的是过氧化苯甲酰(即BPO)。
八、香料香精在食品中的作用
答:
1.辅助作用:某些食品由于香气不足,需要选用与其香气相适应的香精来辅助其香气。
2.稳定作用:天然产品的香气,往往因受地理、季节、气候、土壤、栽培、采收和加工等的影响而不稳定。而香精的香气基本上每批稳定。加香后,可以对天然产品的香气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3.补充作用:某些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损失其原有的大部分香气,需要选用与其香气特征相对应的香精来进行加香,使香气得到补足。
4.赋香作用:某些食品本身没有什么香味,通常选用具有明显香型的香精,使成品具有一定类型的香味和香气。
5.矫味作用:某些食品具有令人难以接受的气味,通过选用合适的香精矫正其气味,使人乐于接受。
6.替代作用:直接使用天然产品由困难时(原料供应不足,价格成本过高,加工工艺困难等),使用相应的香精来代替或部分代替。
九、香精香料在糕点饼干中的正确科学使用
1.选择合适的添加时机。香精、香料都有一定的挥发性,应尽可能地避免高温,尽量采用后加香方法。
2.按科学合理的顺序添加。一般香精香料在碱性食品中不稳定,防止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而损失,还会破坏食品的色香味。
3.掌握合适的添加量。
4.香精香料的合理搭配。混合搭配的原则是:香气类型接近的较易搭配。
(1)水果类香精可以互相搭配,一般是以一种为主,另一两种为辅。
(2)干果类香精可以互相搭配。
(3)奶类可以互相搭配。
5.选用香精香型时要尽可能地与所要添加食品的主要原料的香气、颜色、口味、口感、齿感保持一致,相互协调,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口感”,避免出现异味。
6.添加量要适当,香味不宜太浓、太重,以免适得其反,食后令人反感,影响人的食欲。
7.选用每一种具体香精香型时,还要注意符合所要添加食品的质量标准对色香味的规定。
8.根据不同产品选择相对应的香精香型。
十、糕点、饼干应选用什么类型的香精
1.糕点饼干应选:水油香精、油质香精、粉末香精。
2.果冻应选:水质香精、水油香精、油质香精、粉末香精、调味类香精。
十一、食用色素分类、特点及正确应用
答:
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
人工合成色素色彩鲜艳,色泽稳定,使用方便。但人工合成色素大部分属于煤焦油燃料,无营养价值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有害,使用时要严格控制用量。
我国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有笕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和靛蓝。规定的人工合成色素使用量笕菜红、胭脂红<0.05克/千克,柠檬黄、日落黄和靛蓝<0.01克/千克。
第二部分:面包基本知识
一、面包有哪些种类?
答:有主食(甜面包)、快餐面包、水果蔬菜面包、油炸面包、起酥起层面包、营养保健面包等。
二、 面包有哪些加工工艺方法?
答:有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三次发酵法、快速发酵法、液体发酵法、低温发酵法、过夜面团法、冷冻面团法等。
三、写出一次发酵法的工艺流程
答:配料→面团搅拌→面团发酵→面团分快→面块揉圆→中间醒发→面团压片→成型→装盘(模)→醒发→烘烤→刷油→冷却→切片→包装→成品。
四、面包配方有几种表示方法?并分别写出一个面包配方?
答:
1、烘烤百分比配方:面粉100%、酵母2%、水55%、盐1%、糖15%、蛋6%、奶粉4、面包添加剂1%。
2、实际百分比配方:面粉55%、酵母1%、水30%、盐0.5%、糖8%、蛋3%、奶粉2%、面包添加剂0.5%。
五、 面团搅拌的工艺要求有哪些?
1.加料次序:
第一步:加入水、糖、蛋、面包添加剂搅拌均匀。
第二步:加入面粉、奶粉、酵母搅拌至面团初步形成。
第三步:加入油脂搅拌至面筋基本形成。
第四步:最后加入盐(即后加盐法),搅拌至面筋充分扩展。
2.面团温度及控制方法:
(1)一次发酵法面团:27~29℃。
(2)二次发酵法种子面团:24~25℃;主面团27~29℃。
(3)面团温度调控方法:只有适宜的面团温度才能保证酵母的正常发酵。
a用不同水温来控制面团温度
b用冰水来控制面团温度。
c车间安装空调保持恒温。
d冬季可提前用热水加热搅拌缸;夏季可用冰水来降温搅拌缸。
e将搅拌后过热的面团放入冷柜中降温。
f适当减少或增加面团搅拌时间,减少或增加摩擦热量,提高或降低面团温度。
g夏季搅拌过程中可适当提前加入油脂和盐,减少搅拌时间,防止面团温度过高。
h搅拌时间控制:使用变速搅拌机,一般需10~12min。要以面筋充分形成和扩展为标志。
六、影响面团搅拌的因素有哪些?
答:
1. 小麦粉筋力大小。
2.搅拌机是否变速。
3.面团加水量多少。
4.水质软硬。
5.面团温度高低。
6.面团酸碱度高低。
7.辅助原料盐、糖、乳粉、油脂、面团改良剂、乳化剂。
七、 面团发酵的工艺要求有哪些?
答:
1.发酵室工艺参数:温度28~30℃,相对湿度70%~75%,发酵时间根据不同发酵方法而定。
2.如何判断发酵是否完成:
(1)面团回落法
(2)手触面团法
(3)手拉面团成丝法
(4)鼻闻面团法
(5)测面团温度法
(6)测面团pH值法。
八、影响面团发酵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1.酵母用量。
2.面团温度。
3.面团pH值。
4.盐、糖、酵母营养剂用量。
5.面粉筋力。
6.面团加水量。
九、中间醒发的作用和工艺要求有哪些?
答:
1.作用:使搓圆后紧张弹性大的面团松驰缓和下来,降低弹韧性,以利后道工序加工;使酵母恢复产气,调整面团的组织状态。
2.工艺要求:中间醒发室温度27~29℃,相对湿温70%~75%,中间醒发时间12~18min。
十、面团压片的作用是什么?
答:排出中间醒发后面团中不均匀的大气泡,使面团内气体均匀分布,得到组织均匀的面包产品。
十一、分析醒发工艺对面包品质的影响有哪些
答:
1.醒发室温度:一般为38~42℃为益。温度过高,面包坯易干皮,面包成品皮粗糙;醒发速度过快,面包坯提前完成醒发,造成面包成品体积小。温度过低,醒发慢、时间长、同样面包体积小、内部组织紧密、不疏松。
2.醒发室相对湿度:一般为85%~90%。湿度过低,面包坯表面干皮,造成面包体积小,着色不良;湿度过高,面包坯表面有水滴,易“跑气”塌陷,面包成品表面有汽泡和白色斑点,着色不良,面包中间凹陷。
3.醒发时间:根据不同工艺方法而定,一次发酵法,醒发时间较长;二次发酵法,醒发时间较短。
4.正在醒发的面团遇到突然停电怎么办?
(1)立即启动备用电源。
(2)立即将面团收集到一起作为下批面包的种子面团。
十二、面包烘烤工序的工艺要求有哪些?
答:
1.面包烘烤规程:采用三段温区控制,即初温区(180~185℃)、中温区(200~210℃)、高温区220~230℃)。
2.上下火控制:以利于面包膨胀、定型和着色。
3.烘烤时间控制:根据面包品种、大小、形状、炉温、模具烤盘、炉内湿度等因素灵活掌握。
4、烤炉的选择:根据生产量;能分别控制上下火;具有加湿控湿装置;节能降耗。现在流行的是燃气(天然气、煤气)烤炉。
十三、面包出炉后内部应冷却到多少温度才能包装?
答:应冷却到32~38℃。
十四、面包保鲜方法有哪些?
答:
1.使用面包保鲜剂:乳化剂、酶制剂等,防止淀粉再结晶老化。
2.采用包装:防止面包水分散失过快。
3.尽可能采用二次发酵法和一次发酵法,不采用快速发酵法,使面团“发透”。
4.尽可能增加面团吸水量,使面团稍软些。
5.采用变速、高速搅拌机,将面团“拌透”,使面筋充分形成和扩展。
6.面包坯在醒发时要充分“醒透”。
7.面包在烘烤时要充分“烤透”。
8.面包在冷却时要充分“凉透”。
9.配方内尽可能使用高筋面粉;并适量使用膨化的玉米粉、大米粉,变性淀粉,大豆粉,黑麦粉等;适当提高糖、乳粉、鸡蛋、油脂的用量,以上原辅料均具有良好的延缓面包老化,提高保鲜期的作用。
十五、面包腐败变质现象及原理是什么?如何防止面包腐败变质?
答:
1、 腐败现象:⑴面包心发粘,由细菌引起。⑵面包表面长霉:由霉菌引起。
2、 防腐方法:⑴检查原辅料。⑵定期对厂房工具进行消毒。⑶烤熟的面包中心温度应达到85℃以上,冷却至38℃以下再在包装。⑷包装、在低温下保管。⑸使用防霉剂。
第三部分:中点基本知识
一、中点有哪些帮派?
答:京式糕点、广式糕点、苏式糕点、扬式糕点、潮式糕点、宁绍式糕点、闽式糕点、高桥式糕点、川式糕点、滇式糕点、秦式糕点、台式糕点等。
二、中点分为几大类别产品?
答:烘烤制品、油炸制品、蒸煮制品、熟粉制品、其它制品五大类。
三、设计中点产品配方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
1.科学性
2.大众性
3.地区性
4.特殊性
5.季节性
6.风味特色
7.营养保健
8.原料来源
四、设计中点配方时要做到哪些平衡性?
答:
1.干、湿原料之间的平衡。
2.韧性、柔性原料之间的平衡。
3.柔性原料之间的平衡。
五、分别指出哪些是韧性原料?哪些是柔性原料?
答:
1.韧性原料:面粉、奶粉、盐、鸡蛋等。
2.柔性原料:油脂、糖、糖浆、蛋黄等。
六、中点配方有哪些表示方法?
答:
1.烘焙百分比。
2.实际百分比。
七、中点有几大类面团?每类面团属于什么性质?分别制作哪类中点产品?
答:
1.水油面团:具有一定筋性,良好的延伸性。主要作为酥皮糕点的外皮包油酥,也可单独用于包馅产品。
2.油酥面团:属于塑性面团,无筋性,不能单独使用,只作为酥皮的内夹酥。
3.酥性面团:属于塑性面团,基本上无筋性,主要用于重油的酥类产品。
4.筋性面团:包括以下两种面团
(1)强筋性面团(即水调面团):具有较强筋性和韧性,主要用于油炸类中点。
(2)弱筋性面团(即松酥面团、亦称混糖面团):面团筋性和韧性比筋性面团稍弱些,
主要用于油炸类和包馅类中点。
5.糖浆面团:既有一定筋性,又有良好的可塑性,主要用于浆皮包馅中点,如广式月饼。
6.发酵面团:属于筋性面团,主要用于油炸类、蒸制类、松酥类中点。
7.米粉面团:包括水磨面团、冷调面团、热调面团、打芡面团。主要用于油炸类、各种糕团类中点。
八、影响面团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原辅料的影响
(1)糖、油:它们能限制面筋形成,用量越多,面团筋性越小,可塑性越强,起到面团降筋作用。
(2)淀粉:使用适量淀粉可稀释面团中的面筋浓度,降低面团筋性,增加可塑性。
(3)鸡蛋、奶粉:可增强面筋网络强度,提高面团弹性和韧性。
2.搅拌工艺的影响
(1)加料次序:首先将水、糖充分融化,加入油脂后充分乳化均匀。中间加入膨松剂、香精香料类物质。最后将泡打粉拌入面粉中再加入搅拌成均质面团。
(2)搅拌时间:酥性面团、油酥面团因油脂用量多,要快速搅拌,搅拌时间要短,形成均质面团即可,防止“上筋”。其它类面团搅拌时间要长些,以形成适量面筋,产生一定的韧性和延伸性。
3.面团静置的影响
(1)酥性面团不需要静置,应立即进行成形操作。否则,夏季会“走油”上筋。
(2)筋性面团、发酵面团、糖浆面团、水油面团均需静置、松驰一段时间,以降低面团弹、韧性,增强延伸性和可塑性,改善加工性能。
4.水温的影响
(1)常温水:有利于面粉吸水,能充分形成面筋,增强面团韧性。
(2)较高温度水(>70℃):淀粉吸水糊化,面筋变性凝固,能缩短搅拌时间,面团形成快,弹韧性下降,可塑性增强。调制酥性面团时应使用较高温度的水。
(3)较低温度水(20℃左右):面粉吸水慢,搅拌时间长,面团形成慢,面团弹韧性增强。调制筋性面团时应使用较低温度的水。
5.加水量的影响
加水量要根据不同产品的配方和品质要求来定。
(1)发酵面团、水油面团、筋性面团:因其要求有一定的弹韧性,故加水量较高。
(2)酥性面团、糖浆面团、弱筋性面团:因其不需要有弹韧性或稍有弹韧性,故加水量较少。
(3)配方中糖浆、鸡蛋、油用量较高时,加水量就要降低。反之,加水量就要提高。
九、制作酥类糕点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1.酥类糕点一般不使用各种糖浆,因糖浆吸湿性强,保水性好,造成产品不酥。
2.严格按加料次序进行搅拌,各种原料要充分乳化均匀,防止“走油上筋”。
3.搅拌时间要短,速度要快,要一次搅拌,拌匀即可,防止面团上筋。
4.应用较低温度水(18-20℃左右),温度过高,面团容易上筋,还易走油上筋。
5.不需要静置醒面,面团调好后立即成型,做到随调随用。如放置时间过长,面团会出现走油、上筋,产品失去酥性口感等缺点。
6.调制酥性面团时严禁后加水,否则极易上筋,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十、调制油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1.仅使用面粉和油脂两种原料,千万不要加水。
2.最好使用固态油脂,油脂的分散性、润滑性、起酥性要比植物油更好。
3.严禁使用热油擦酥,防止油酥发散。要擦匀擦透
4.使用固态油脂时擦酥时间要长些;使用植物油时擦匀即可。
5.调制油酥时千万不要加水。
十一、调制水油面团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1.面团的用油量:一般为面粉的15%-20%,使用高筋面粉时多用油;使用低筋面粉时少用油。
2.加水量:一般为面粉的40%-50%。加水过多,面团又粘又软,无法成型。加水过少,面团缺少一定韧性,延伸性差。
3.加水方法:调制较强延伸性水油面团时,最好分次加水;调制弱延伸性面团时,最好一次加水。
4.水的温度:调制较强延伸性水油面团时,夏季水温为18-20℃,春秋季节为30-40℃,冬季为40-50℃;调制弱延伸性面团时,春夏秋季水温为60-70℃,冬季为80-90℃。
十二、调制糖浆面团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1.糖浆必须提前制好。糖浆的浓度至关重要,一般为80%-82%。
2.使用时必须是凉浆,不能使用热糖浆。
3.糖浆和油必须充分搅拌,乳化均匀。如乳化不均匀,面团易走油、上筋,产品质量会严重下降。
4.面粉要分次加入,不要一次加入。
5.面团的软硬度要通过增减糖浆来调节,不可使用水来调节面团软硬度。
6.糖浆面团既要有一定的韧性,又要有良好的可塑性。故面团既要搅匀拌透,又不能形成过多面筋,要掌握好搅拌时间。
7.糖浆面团调制结束后一般都较粘,无法立即操作,需要静置一段时间,以降低粘度,改善加工性能。但静置时间要严格控制,如静置时间太长,面团将由软变硬,韧性增强,可塑性下降,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十三、蛋糕面糊有几种搅拌方法,各适用于制作哪类蛋糕?
答:
1.蛋糖调制法:主要用于制作海绵蛋糕和蛋白类蛋糕,蛋糕体积较大,内部组织疏松,弹性好。
2.糖油调制法:主要用于制作一般含油类蛋糕,蛋糕体积较大,内部组织松软。
3.粉油调制法:主要用于制作重油类蛋糕,蛋糕体积较小,内部组织非常细密、柔软。
4.糖水调制法:主要用于没有精制白砂糖,而适用于颗粒较粗的砂糖的情况下制作蛋糕。优点是:面糊容易乳化,充入气体多,膨松剂用量少。
5.一步调制法:配合使用蛋糕油,将所有原辅料一次进行搅打。优点是:缩短搅打时间,节省能量。
6.两步调制法:要比粉油调制法和糖油调制法更简便。但不适用于高筋面粉,极易形成面筋,影响蛋糕质量。
十四、搅打蛋糕糊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
1.蛋液温度:
(1)制作蛋白类蛋糕时,搅打蛋白和糖时,蛋白液的温度应为17-22℃,面糊温度应为22-24℃。
(2)制作海绵蛋糕时,全蛋液的温度应为25℃左右,面糊温度应为25-28℃。
在上述温度下打蛋,起泡性最好,蛋糕体积最大。
2.蛋的质量:蛋越新鲜,起泡性越好,一定要选择鲜蛋。
3.搅打速度:必须选择具有低速、中速和高速功能的变速搅拌机。
4.搅打时间:不能一概而论。使用蛋糕油制作海绵蛋糕,一般不超过10min。采用其它制作方法,要根据该方法特点来定。
5.酸性物质:搅打蛋白时可以加一些酸性物质,如酒石酸、塔塔粉、柠檬酸等,能提高蛋白的强度,有利于蛋白起泡,并提高蛋白的白度。
6.搅打方式:打蛋过程中要始终一个方向进行搅打,不能改变方向再进行搅打。否则,会破坏已形成的泡沫,泡沫消失。
7.打蛋时不能碰到油,因为油是一种消泡剂。
十五、如何制定海绵蛋糕配方?
答:
1.蛋糖比例:糖是蛋白泡沫的稳定剂,打蛋时不加糖或糖少,蛋白泡沫就不能持久。蛋糖比例最好是1:1,总的要求是蛋要比糖多些好,不能糖比蛋多。
2.总水量比例:使用蛋糕油时,总水量在145%-155%之间比较合适;不使用蛋糕油时,总水量在135%-140%之间比较合适。总水量过多,蛋糕易塌陷;总水量过少,蛋糕组织太干。
3.蛋的比例:最大不宜超过160%,如超过160%,蛋糕中间由于水分过多常出现塌陷现象。蛋的用量在100%-140%之间时,蛋糕体积和组织是最好的。
4.油的比例:可以使用少量油脂,改善蛋糕组织和口感。使用量在10%-20%之间。
5.蛋黄的比例:使用适量蛋黄,可以改善蛋糕组织,提高柔软度,增强蛋香味,增大蛋糕体积。蛋黄用量在10%-30%之间。
十六、选做发挥题(无标准答案)
1.分析月饼凹底、塌陷、凸起、收腰、变形、花纹不清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蛋糕出炉后体积小、表面凸起、内部空洞多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部分:西点基本知识
一、西点有哪些帮派?
答:法式糕点、德式糕点、俄式糕点、美式糕点、英式糕点等。
二、西点分为几大类别产品?
答:
按制品加工工艺及坯料性质,西点可分为:蛋糕类、混酥类、清酥类、面包类、泡夫类、饼干类、冷冻甜食类、巧克力类、装饰造型类。

1.蛋黄中含量最多的成分(1)水分2.蛋白成分除了水以外含量最多的是(1)油脂3.一般最适合于面包制作的水是(1)软水4.下列材料中,甜度最低的是(1)果糖5.无水奶油是来自于下列哪种??料?(1)牛肉6.下列哪种油脂含有10%的气体(氮气)(1)清香油7.有香味、颜色,不含水的油脂是(1)雪白乳化油8.蛋白的含水量为(1)50%9.巧克力熔化温度不要超过(1)48℃10.蛋黄内所含的油脂具有(1)乳化作用训练你成为烘焙大师的5个必要方法1:爱吃2:不要怕失败3:从饼干入门4:买好的烤箱及度量工具5:挑选适合的烘焙书籍烘焙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你可以轻易地从赖淑萍身上看出这一点。在个性上,赖淑萍是个活泼开朗的自信女孩,在工作上,她则是个自我要求甚高的完美主义者。和其它知名的西点师傅不同的是,赖淑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烘焙这条路。第一次接触了烘焙,只因在高中时代误打误撞地选读了食品科;毕业后,陆续待过义美食品面包部、来来饭店点心房、世贸联谊社点心房等地,才又转往日本东京的「果子专门学校」继续深造。即使有了多年的烘焙工作经验,日本人凡事穷究钻研的精神,还是让赖淑萍以全新的观点看待西点烘焙,并重新从基础开始学起。就这样在日本待了三年,赖淑萍回到台北后,选择以希尔顿饭店作为她的事业的另一个起点。而为了让自己的视野更为宽广,赖淑萍继希尔顿之后,又踏入了食品研发的领域;而事实证明,在德麦食品研发室的2年工作经验,的确让她的工作进入了另一个转折点。因为那段全新的经历,让她来到西华饭店,并担任点心房的副主厨时,得以游刃有余地面对五花八门的突发状况。从一个烘焙的门外汉,成为一个大饭店的点心主厨,其间间或当过烘焙教师,赖淑萍对烘焙自有自己的一套心得。问她如何入门烘焙,她便根据自己的经验娓娓道来。首先,你最好是个爱吃的人。吃遍各地的美食,对于味道有了更敏锐的感觉,你自然能够掌握各种糕点的细微变化。而各种糕点令人难忘的味道,也更能激发你在西点烘焙上不断地创作。西点烘焙是个可以让你发挥创意的地方,但一开始入门,赖淑萍却建议你从较简单的“饼干”开始做起。由于饼干成功失败的差别并不会太大,所以是个可以让人建立起自信心的入门点心。至于许多人担心的器材购买问题,赖淑萍建议最好先买品质较好的烤箱及度量工具。因为点心烘焙不像其它料理,各种原料的拿捏是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主要关键,所以秤、量杯等度量工具是最重要的。至于一个让人用起来得心应手的稳定烤箱,则是点心烘焙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如果你不打算去烘焙教室上课,那么市面上的烘焙食谱书也能引你进入烘焙的大门,只要你选对适合的书籍。很多人看到许多图片精美的食谱书就忍不住想买回家,但事后才发现这些书不是解说得太过简略,就是做法太过复杂。所以,为了不要买到一本打击自信的食谱书,一定要谨记“详尽”与“实用”两个原则。

烘焙方面的专业知识
答:关于烘焙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的人都想培养一门兴趣爱好,但我们知道,不管学什么都是需要一个带你入门的方法,然后再勤加练习,但很多人都找不到入门的办法,以下是关于关于烘焙方面的专业知识。 烘焙方面的专业知识1 40摄氏度,可以用来发酵而团和酸奶,以代替温水和棉被。 50摄氏度,可以将食物脱水,制成各种水果干、蔬...

烘焙的烘焙常识
答:和其它知名的西点师傅不同的是,赖淑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烘焙这条路。第一次接触了烘焙,只因在高中时代误打误撞地选读了食品科;毕业后,陆续待过义美食品面包部、来来饭店点心房、世贸联谊社点心房等地,才又转往日本东京的「果子专门学校」继续深造。即使有了多年的烘焙工作经验,日本人凡事...

烘焙烘焙知识
答:如水果香、肉香、烘焙香等。Key Flavor Components: Different foods have distinct scents generated during growth, processing, and heating, with substances like fruit acids and oils contributing to the aroma.4. Food Taste: Taste is a critical quality judge, involving psychological, physical,...

烘培的那些入门知识你们知道多少?
答:想学烘焙,当然要从入门开始,一点一滴的学习,由简到难,我天天也在研究这方面的,也是非常喜欢这个,想要入门烘焙,基本上要从两方面入手,分别是:认识烘焙、工具的认识及使用、食材的认识及使用。下面我来分享下,烘焙入门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一、烘焙是做什么的烘焙也叫做烧烤、焙烤,是制作好的食物...

烘焙入门基础知识笔记
答:烘焙入门基础知识笔记 烘焙入门基础知识笔记,烘焙食品即为经过烘烤加工的谷类食品,烘焙是一个自己和自己对话的过程,而且烘培是一件特别让人有成就感的事情,以下分享烘焙入门基础知识笔记 烘焙入门基础知识笔记1 1、预先学习制作方法 为了减少失败和失误,在任何烘焙过程中,都要提前了解和熟悉配方,详细...

最全的烘焙知识
答:最全的烘焙知识大全,在生活当中,甜点能给人带来好心情,很多人都喜欢吃甜点,烘焙是面包、蛋糕类产品制作不可缺少的步骤,下面我整理了最全的烘焙知识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最全的烘焙知识1 1、过筛。 在烘焙制作过程中,一定会用到的就是面粉,而面粉经常会因为生产工艺或者一些久置的原因,产生一些小疙瘩。如果这...

烘焙相关知识
答:烘焙相关知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烘焙食品,也喜欢做烘焙食品,而且有些食品做法简单,但是也要了解基础的知识,下面来烘焙相关知识吧。 烘焙相关知识1 1、了解烘焙 烘焙,源自英语Baking,书本上定义是:在食材燃点之下通过干热的方式使食材脱水、熟化、干化的过程,这种食品加工方式的核心...

烘培基本常识
答:2.烘焙者须知的常识有哪些呢 下面简单归纳烘焙精品咖啡的要点: (1)首先要掌握《咖啡品鉴大全》中所介绍的商业咖啡基本烘焙技术。 (2)精品咖啡的基本分类与商业咖啡大同小异。但坐标轴上加上了“特性”,因此,需要事先了解这一概念。 (3)无法简单分类的咖啡豆太多,需要个别对待。最好先找出每个咖啡豆的特性,并...

烘焙入门基础知识材料认识
答:烘焙入门基础知识材料认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烘焙食品,也喜欢做烘焙食品,而且有些食品做法简单,但是也要认识材料,下面来看看烘焙入门基础知识材料的认识吧。 烘焙入门基础知识材料认识1 油脂类 黄油:黄油分为含盐和无盐两种,一般在烘焙中使用的是无盐黄油,黄油在加热融化后是不能打...

烘焙理论知识
答:烘焙理论知识 烘焙理论知识,很多的人都想培养一门兴趣爱好,但我们知道,不管学什么都是需要一个带你入门的方法,然后再勤加练习,但很多人都找不到入门的办法,以下是关于烘焙理论知识。烘焙理论知识1 在面包制作中,等量的牛奶等于水吗 鲜奶含有88%-91%的水分,其余固体物质为蛋白质、乳糖和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