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亚的人物生平 朱光亚是哪里人

作者&投稿:城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12月25日,朱光亚出生于湖北宜昌。幼年时的朱光亚,跟随父母从宜昌经沙市迁回汉口。由于他的父亲在一家法国企业工作,朱光亚兄弟姊妹在少年时就得以接受西方教育。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后,在汉口第一小学、圣保罗中学学习。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刚刚初中毕业的朱光亚和两个哥哥被迫转移到四川重庆,先后就读于合川崇敬中学、江北清华中学(今重庆清华中学)、重庆南开中学。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朱光亚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 在重庆南开中学的一年半里,朱光亚开始对自然科学有了美好的憧憬;特别是魏荣爵老师讲授的物理学,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年,他考入西迁至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物理系。讲授大学一年级普通物理学的是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赵广增教授,赵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课和介绍学科前沿的课外辅导,使朱光亚受到物理学科新发展的熏陶。
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夏天,当时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在重庆招收大学二年级插班生。在几位南开校友的关心和帮助下,朱光亚报名应试,顺利地转学西南联大。从大学二年级起他先后受教于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叶企荪、饶毓泰、吴有训、朱物华、吴大猷等教授。众多名师的栽培,使朱光亚学业有了较坚实的基础。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时,他从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提出中国也要做原子弹。于是,国民政府决定派出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三位科学家赴美国考察,并要求每位科学家推荐两名助手同去。当时吴大猷推举的两名助手,一名是李政道,另一名就是朱光亚。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9月,朱光亚等人刚到美国不久就被告知,美国不会向其他任何国家开放原子弹研制技术,加之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很快发生巨变,考察组只好解散,各奔东西,朱光亚进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即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继续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
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朱光亚在年轻的核物理学家M.L.Wiedenbeck副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发表了《符合测量方法(I)β能谱》、《符合测量方法(II)内变换》等论文。
1949年秋,朱光亚毕业于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并获博士学位。 1950年2月,朱光亚拒绝美国经济合作总署(ECA)的旅费,告别女友取道香港,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为大学生开设普通物理、光学等课程;归国前,他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撰写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海外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祖国建设。
1952年12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秘书处任英文翻译。
1953年1月,全国院校调整,朱光亚接受组织安排调往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在新建的物理系任教授。
1956年,新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这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1957年划归北京大学),担负起为中国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同年4月,朱光亚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至1959年,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四〇一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参与由原苏联援建的研究反应堆的建设和启动工作,并从事中子物理和反应堆物理研究,发表了《研究性重水反应堆的物理参数的测定》等研究论文。
1959年7月起,朱光亚先后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核武器研制的重要工程中。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他参与领导并指导了核武器研制任务的分解、确定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选择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设立课题并制定重要攻关课题的实施方案等重要工作。
1964年至1966年,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空投航弹、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任务。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的国家之一。
1967年6月,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的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9年9月,朱光亚参与组织指挥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取得成功。中国地下核试验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核试验转入地下目标,为核武器技术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970年6月至1982年7月,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副主任,在继续负责组织核武器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的同时,参与组织领导国防科技领域的重要工作。其间,组织和指导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筹建、核燃料加工技术和核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86年,国务院组织全国2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专题研究,制订出中国第一个“军民结合”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朱光亚作为国务院高技术计划协调指导小组的成员和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著名科学家,亲自参与组织和指导了专家论证工作以及《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的起草。
1991年10月,朱光亚率中国科学家小组赴美,与美国科学院国际安全与军备控制委员会(CISAC)进行双边学术交流。交流会上,他亲自向美国同行介绍中国军备控制研究的成果,宣传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取得良好效果。
1994年,被选聘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4年6月至1998年5月,任中国工程院第一任院长、党组书记,领导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为中国工程院的初创和发展做了大量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
1996年5月,朱光亚被推举为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同年,将获得的何梁何利奖100万元港币全部捐赠给中国工程科技奖助基金会,用以奖励中国优秀工程科技专家。
1999年1月,任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同年9月9日,把4万余元稿费捐赠给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同年9月18日,国家授予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2年5月,获南京大学“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
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朱光亚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朱光亚的人物评价~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词) 朱光亚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求科学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损失。他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风范,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奋发进取,为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华网评) 朱光亚同志是老一辈科学家中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代表。他厚德载物、行为世范,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光明磊落、谦虚谨慎,“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他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评)

朱光亚,男,1924年12月25日生,汉族,湖北武汉人,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4月参加工作,1970年6月入伍,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宜昌

邓稼先生平事迹
答: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中国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

初学vhdl,求高手求助。程序运行问题,最好留下qq,私下交流。
答:你有什么问题啊

韩省华的人物简介
答:菌物学家、中药世家、分类学家、书法家、中国画画家、诗人、评论家、摄影家、杂家。学贯中西,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学者。8岁起随父亲韩保文在秦岭南坡的光山药场种植附子等药材,1976-1980在秦岭中段的佛坪县药材公司从事药材生产技术指导。1980年冬被浙江省庆元县科委聘请从事菌类生产技术指导,...

汶川大地震中的负面人物
答:中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等媒体任编辑,发表过《追寻有意义的教育》、《〈过客〉:行走反抗虚无垃圾》、《〈风筝〉:灵魂的罪感与忏悔意识》、《用观念打败观念——读〈哈耶克传〉》,在天涯论坛,第一线教育论坛等都可以搜索到范美忠的文章。后任职于四川省都江堰光亚学校。地震后被学校开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掌握些什么能力?
答:那时正好赶上2004年学校的“五四杯”电子设计竞赛,我们借黄光亚的作品申报了参赛资格。在比赛那天,我们就用仅懂些基本原理的一堆元件加两台电脑等待比赛评委的到来,当时评委们问了我们这是什么原理、信号怎么样调制、传输波特率多少等很多很多简单的专业问题。说实话,我们哪里知道啊!我那时连RS232电平是什么概念都不...

都梁作品的评价
答:1、技术细腻。都梁在人物刻画上很老道,作品中蔡继刚、蔡继恒、满堂、铁柱、宝旺、新仓、沈光亚等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不得不说,人物刻画十分细腻。2、历史大背景真实。同以往的初级军事小说创作者不同,都梁极为注重历史背景的带入,只有文章这样才最有生命力。3、细节刻画到位。都梁的作品中对武器的...

求利己与利他的作文人物素材?
答:现任职于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近日范美忠这番地震后的“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的表白在天涯论坛掀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认为,地震了老师先跑了是出于一种生物生存本能,无可厚非。但范美忠还要“洋洋自得”...

关于大学生活感受
答:我的太阳”栏目组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给我拍摄了专题片”我的太阳—创新360之郭天祥”,节目以我参加2005”枭龙杯”中国空中机器人大赛为背景讲述了我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几年的创新生活,5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教育一台播出,同时我远在新疆的家人在电视机前面看见了已经离开家乡几年的我,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上中央电视台的...

学习单片机的有关问题
答:付老师又给我俩介绍了一位正在做毕业设计的大四女同学,她叫黄光亚,黄正在做一个两台计算机之间用激光通迅的题目,我和赖每天都去实验室看着黄焊电路,写程序,那时看着是一头雾水,感觉那些东西好神奇,然后那些神奇的东西对我俩一点儿也不兴趣,前后大概忙了一个月,对黄的那作品算是有了原理上的了解,但具体怎么...

c语言和C++有什么不同啊! 那个对以后的学习更有用呢?。我想一直考计算机...
答:付老师又给我俩介绍了一位正在做毕业设计的大四女同学,她叫黄光亚,黄正在做一个两台计算机之间用激光通迅的题目,我和赖每天都去实验室看着黄焊电路,写程序,那时看着是一头雾水,感觉那些东西好神奇,然后那些神奇的东西对我俩一点儿也不兴趣,前后大概忙了一个月,对黄的那作品算是有了原理上的了解,但具体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