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代宗朱祁钰的功绩得失呢? 历史上的明代宗朱祁钰简介 如何评价朱祁钰

作者&投稿:俟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挽狂澜于既倒

明朝建立以来,经太祖、成祖的大力整治、严刑峻法,使吏治比较清明。仁宣之时,继之以宽,吏治渐趋败坏。正统时承平既久,政治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军政日趋废弛,屯田被破坏,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正统九年以后,太监王振渐趋专权,使当时朝政更为黑暗。在政治上,王振掌握了锦衣卫,打击正直大臣,使朝廷中忠谏者死,耿直者戌,君子见斥。

章奏多黑白混滑,邪正倒置。军政的破坏尤为严重,选军数量超过军队总数的一半以上。据载:"正统十四年未多事之先,五军都督府并锦衣等卫官旗人等3258730员名,实有1624590员名,事故1633664员名。"而且军队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为将帅者,平日贪里败度,贪财卖军,互相交通,汇缘党比,战斗之事不习,兵戎之敢不修。将帅互为仇仇,上下自相矛盾。”这时,又发生了麓川之役,劳师糜饷,骚动江南,使本来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的南方,更加动荡不安。正统九年发生了叶宗留领导的农民起义,震撼了浙、闽、赣三省。正统十三年又发生了邓茂七领导的福建农民起义,威胁了福建等地的统治。

在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同时,民族矛盾也在激化,结果使明王朝的统治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明朝建立以后,十分注意防止北边蒙古族势力的增长。明成祖多次亲征,使蒙古族势力受到较大打击。此后,蒙古族的一支瓦刺(wǎ là)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蒙古各部,成为明朝北边的强敌。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刺兵分三路大举寇边,太师也先入侵大同,至猫儿庄,右参将吴浩战死;可汗脱脱不花入侵辽东;知院阿刺进攻宣府,包围了赤城堡。边报不断传来,失败的消息接连不断,于是英宗决定亲征。

这一决定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劝阻,但是年轻气盛的皇帝,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的反对,于七月十六日率五十万大军在五十余位大臣的扈从下,师出北京。八月一日进驻大同,目睹了尸首横陈、血迹斑斑的阳和战场,震惊异常。经大同镇守太监郭敬的劝说,仓促决定退兵。八月十三日退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即被也先包围,十五日全军覆没,五十万大军死伤过半,英宗被俘,太监王振及从征大臣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垫等五十余人罹难。这就是震惊朝野的“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使明朝的统治陷入了崩费的边缘,英宗皇帝的被俘,“天下闻之,惊惧不宁";京堿内“赢马疲卒不满十万",四守备力量严重不足。明朝面临着宗社不保、亡国灭家的危险。郕王朱祁钰在情急之下毅然决定留守北京,抗击瓦刺,战守大计定下来了。

英宗北狩(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婉词)后,国无君主,皇太后孙氏于八月十八日敕谕郕王朱祁钰监国,孙太后这样做,固然是为了安抚郕王,使其不产生非分之想,但她仍有后顾之忧。原来英宗系孙太后所生。只要英宗在位,她的地位就不可动摇;而郕王是吴妃所生,郕王如即真,孙太后的地位就不保了。

于是孙太后于郕王根基未稳之际,急急忙忙于二十日立英宗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这为以后的矛盾埋下了伏笔。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主战派大臣一再劝进下,郕王于九月初六登帝位,尊英宗为太上皇,以明年为景泰元年。这样,明朝又有了皇帝,人心始安;而且使也先所俘虏的英宗失去了作用,挫败了其要胁明朝的阴谋。

朱祁钰监国后,就开始了京师守御的准备工作。首先选择了主战派大臣王直、陈循、高谷等人组成新的通知中心。又调整了军事指挥人员,升于谦为兵部尚书,提督各营兵马;封赏镇守边疆的将领,这些将领都是素有声望、屡立战功的人,对他们的任命封赏,使边城有了得力的守将。景帝还惩治了土木之败的直接责任者,籍没了王振的家产,公示其罪过。这一措施,宣泄了文物群臣心中不平之气,使朝纲为之一振。



我觉得他还是有担当的人。在大明朝遇到危难的时刻,还是他。挺身而出。本来他不愿意当皇帝的,但是历史把他推上了皇帝之位。只不过后来皇帝坐的久了,就不愿意把皇帝归还给自己的哥哥。

他在危难之际保护了北京城,保护了大明的安危,于情于理都将名垂青史;野心不足、没有魄力,还不通权谋。

朱祁钰临危受命,有担当,为明朝呕心沥血,守护着北京城。只是他不懂的权谋,没野心,没魄力,

他临危受命,知人善任,但作为皇帝,他埋头苦干,不懂得权谋,不维护自己的皇权统治,最终郁郁而终。

如何评价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

景泰帝是被历史严重黑化和低估的明代帝王,如果非要找出他的缺点,那就是心太软!

明英宗时期,哥哥朱祁镇带领大军亲征瓦剌,留下监国的郕王朱祁钰辅助两岁的太子朱见深,没想到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中了瓦剌大军的埋伏,明朝几十万大军和朝中精英被一锅端了。
幸运的明英宗朱祁镇没死,不幸的大明王朝将遇到建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机。
此时朝廷乱成了一锅粥,群臣们上朝的时候就哭,下朝回家了就收拾行李,打算迁都南京,以避灾祸。

还好朝中的忠诚没死绝,兵部侍郎于谦站了出来,稳定了局面,坚决反对迁都南京,誓死保卫大明首都北京城。
于谦和当时的孙太后一商议,虽然明英宗朱祁镇只是被俘虏,没有死,但就别指望那个皇帝了,咱们重打灶,重开火吧。另起炉灶是当时最迫在眉睫的事情,毕竟瓦剌大军已经押着明英宗朱祁镇在宣化府关门口喊话了。

直此危局,难道让那个两岁的太子朱见深登基称帝吗?这不现实,他能把亲妈和奶妈认清楚就不错了,指望他登基统领群臣力抗瓦剌,还不如去把朱棣从坟里刨出来。
最终决定让监国的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史称景泰帝,后南明皇帝上谥明代宗。
景泰帝朱祁钰正式登基了,皇位不是他主动夺来的,而是时局需要他站出来继承大统,安定民心、臣心、军心,统领全国力量全力抗敌!

景泰帝朱祁钰真正的干得不赖,至少比他哥哥明英宗朱祁镇要能干得多。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抵御瓦剌的进攻,朱祁钰首先确定不准群臣再议迁都之事,然后北京城防务大权全部交于兵部侍郎于谦之手,充分信任于谦,并且下诏组织京城附近军队进京勤王。
景泰帝和于谦的组合非常的完美,君明臣贤,合力抗击瓦剌,最终取得了对瓦剌大军的决定性胜利,力挽狂澜,扶大厦将倾。大明江山在朱祁钰和于谦的君臣合作下渡过了建朝以来最大的危机。

做危局皇帝不容易,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朱祁钰完美的完成了时局交给他的任务;但是要做太平天子,治世明君,更不容易,景泰帝朱祁钰依然做得足够的好。
首先是在政治方面,景泰帝一扫明英宗时期重用宦官的传统,坚决清除王振阉党成员,王振虽然在土木堡死了,但他的爪牙依然位居朝中各个要职,景泰帝那是坚决打击,一个不留,不是杀了就是流放,景泰帝在位期间,没有一个宠信的太监对权势有半点的染指。

重用贤臣,景泰帝重新组织了内阁,对文臣武将都进行了职务的调整和重用,比如内阁方面用了很有能力的苗衷、商辂、高谷、彭时等人,并且大力提拔了保卫京城的于谦主管兵部,兼管全国军务。
在经济上,景泰帝非常的体恤民情,不但免除了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受灾地域的赋税,而且积极的开源节流,甚至严命宫内勤俭节约,不得滥用开支,坚决的减少宫内的采办。朱祁钰还鼓励全国发展农桑经济,治理水利等等。

短短几年时间内,景泰帝就把大明的国力恢复到了明宣宗时期,远比他哥哥明英宗当朝时更强大,整个景泰一朝几乎没有出过奸臣权相,天下更是生机勃勃,一片盛世气象,甚至都有朝鲜、越南、泰国等藩属国前来觐见朝贡。
景泰帝朱祁钰算对明朝有再造之功,但是非常的遗憾的是,他死得太早,在位期间,碍于兄弟之情,没有杀了明英宗朱祁镇是他最大的败笔,导致了他死后既然受到了历史非常不公正的评价。有时候,帝王是需要心狠手辣的,这一点,朱祁钰就不如他的祖先朱元璋、朱棣了。
景泰帝死后,由于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被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复位成功,朱祁镇重新上台后,对朱祁钰实行了非常严厉的清算,不但没有以帝王之礼进行安葬,甚至取消了帝王尊号,只以王爵规制安葬了朱祁钰,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登基起,历史就不断的对景泰帝朱祁钰进行了黑化和弱化。

借用历史学家吴晗对景泰帝的评价:景泰帝是个好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公元1428-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瓦刺兵俘去之后继位,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而气死,终年30岁。葬于北京市郊的金山口,明朝诸王的墓地。
明代宗朱祁钰,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刺兵俘去后奉命监国。面临瓦刺对京城威胁的情况下,于同年9月即皇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立英宗的长子朱见浚为太子。第二年改年号为“景泰”。

本来朱祁钰母子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但是土木堡的狼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先是朱祁钰奉命在明英宗御架亲征期间担任监国,后来由于英宗被俘,太子朱见浚(即后来的明宪宗)才两岁,国无长君,成王朱祁钰就被推上了前台,在皇太后的受意下朱祁钰继承了皇位。

早在朱祁钰担任监国的时候,就爆发了关于“南迁”的争论,翰林院侍讲徐呈(即后来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据天象的变化首先提出了南迁,并得到一些胆小的大臣的支持,但是由于祖宗的宗庙,陵寝都在北京,兵部侍郎于谦当即否决了他的提议,并得到了朱祁钰的支持,朱祁钰非常欣赏于谦的能力与魄力,于谦也很欣赏眼前这位年轻人的当机立断,两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产生了对对方的倾慕。紧接着发生的午门血案,更加深了两人的这种感情。英宗皇帝宠信宦官王振,搞的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群臣的心中早已酝酿着一股洪流,终于,英宗被俘,王振被杀,群臣的怨气得以倾吐,众大臣跪在午门哭谏,要求成王惩治王振的党羽,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当即被愤怒的群臣打死,成王见状唯恐发生哗变,准备逃走,这时于谦站了出来,他拉住成王的衣袖,对成王解释群臣并不是冲着成王来的,只要成王能够惩治王振的党羽,群臣愿意辅佐成王供图大业。于是,朱祁钰下令将宫内的两个王振的死党带出来,交给群臣,这两人也被群臣当场打死,由此可见王振积怨之深。


朱祁钰在位期间,许多被王振排挤的忠志之士得以重归庙堂,吏制为之一新,他升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组织京城保卫战。通州的粮食被抢运进京,京城以及京城周围的防御工事都被加固,于谦还亲自遍练了新军,并放出了石亨参加战斗。同时景泰帝下明诏,各边守将不得私自与也先接触,这样,也先妄图利用英宗骗取明朝财物,城池的计划失败,于是气急败坏的也先率军铺天盖地向京城涌来。由于于谦战前准备非常充分,北京军民的空前团结,领兵将帅作战勇猛,终于在北京城外给瓦剌军以沉重打击,也先不得已退回草原。风雨飘摇的明政权终于在这一战之后稳定了下来。

保国有功的朱祁钰为何不得善果
答: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十二月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景帝的功绩。但直到南明弘光时期,朱祁钰才加上庙号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分享 复...

朱祁钰的能力远高于朱祁镇,他最后结局是?
答:清修《明史》,如此高度评价朱祁钰,称: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认为,“景帝是个好皇帝,是值得我们纪念的”。朱祁钰的出色,得到了国内外历史学者的普遍赞誉,《剑桥中国...

朱祁钰的一生是怎样的?为何说他是明朝最悲催的皇帝?
答:其实在这部剧当中的明代宗朱祁钰在真是的历史上跟胡善祥其实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剧虽好看,但是不能全当真了。如果在“悲催”这一方面给明朝皇帝做个排行的话,朱祁钰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一月天子”朱常洛都比他强点儿,他的人生如同一场戏,明明努力了,上天却似乎自有剧本。 悲催之一:非自愿登基 朱祁钰...

朱祁钰和崇祯都是面对明朝存亡危机,为何一个成功另一个失败
答:再好比晋武帝司马炎,册立了问题太子司马衷,还选了贾南风为太子妃,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西晋灭亡。可见皇帝的水平关系巨大。明代宗朱祁钰是朱祁镇的弟弟,而从他的表现来看,朱祁钰比他哥哥的治国水平高不少。朱祁钰启用了大臣于谦,是朱祁钰在危机时刻选择了保卫京城,而没有选择南迁。再...

朱祁钰的生母是谁?功绩超越父兄,却被误解五百年
答:啧啧,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皇帝,好兄长。觉得,明代宗朱祁钰无论是治国能力、用人识人的眼光,以及他的格局心胸都要高过他的哥哥,从他在位仅仅八年所作的事情,仅仅一件北京保卫战,其功绩就高过父兄,而他却被世人诟病数百年,实在是因为“历史是胜利者的谎言”罢了。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朝最悲催的皇帝,为何这样说?
答:之所以这么说朱祁钰是因为他是在明朝危机之时“临危受命”被推上皇位的,结果在他为明朝操劳多年病故之后却落得一个非常不好的名声,且还不被允许入皇陵。朱祁钰是明英宗的弟弟,在明英宗御驾出征之际被任命为监国,代行君王职责。谁知明英宗一去不复返,直接被瓦剌敌军掳走。明朝上下得知...

明代宗朱祁钰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吗?
答:在他的治理下老百姓安居乐业,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可见是个英明有作为的君主。可惜他在位只有短短7年,也是历史的一大遗憾。随着石亨和徐有贞发起了夺门之变,英宗皇帝的复位,朱祁钰也走完了他那短暂的一生。对于大明,景泰皇帝的功劳可见一斑。历史给他的评价自然是比较高的。

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朱祁钰在位期间有何成就?
答:然而,由于朱祁钰私心太重,做皇帝的欲望不断增强,导致他没能善终,并饱尝了被明英宗复位篡夺皇位、最终又不明身亡的苦果。下面就来说说明代宗朱祁钰,所经历的人生坎坷故事。一.国难之际即位,成功保国图治 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初三朱祁钰出生,他的母亲吴氏本是明宣宗为皇太孙时的宫女,因生下他...

朱祁钰这个人怎么样?
答:他在任内做出了很多事,改革,使明朝恢复了元气。朱祁钰和朱祁镇关系介绍: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位都是明朝的皇帝,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镇的母亲是孝恭章皇后孙氏,而朱祁钰的母亲是贤妃吴氏,这两位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君吗?过于仁慈善良,有时并非好事
答:一方面,朱祁镇比朱祁钰更得人心,前者的驭人之术更胜一筹,他的声望威仪是朱祁钰模仿复制不了的。另一方面,朱祁钰这个皇位本来就是大家亲手扶上去的,现在亲手把他拽下来,一点都不过分。明代宗朱祁钰并不是那种毫无能耐的皇帝,这一点历史上早就已经有了定论,所以我们并不想要进行反驳。只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