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父母不在身边 怎么做好亲情化 父母经常不在孩子身边怎么培养与孩子的亲情?

作者&投稿:柯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一样,因人而异。

有些人从小缺少父母的爱,很难对这个世界产生爱意,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从而放弃自己、误入歧途的孩子比比皆是;而有些人,即便自己很少感受到爱,但是他被温柔对待过,感受过温柔的力量,他会希望别人也能感受到这样的爱,于是会努力地去爱这个世界。比如夏目贵志。

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我都心疼。

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从小家庭健全,有着爸爸妈妈的疼爱。所以我不属于这一类人。

但我男朋友是,我可以替他回答一下。

我男朋友是一个很温柔可爱的人,率真成熟,并且很会照顾人。当我知道他是从小自己长大的时候,我微微吃了一惊。因为从他的性格中,我完全看不出来。

他的父母一直在国外做生意,从懂事的时候起,他就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他上小学,开始自己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去学校(还好学校离家里近),生病了一个人去医院。03年非典,他一个人在家,得了严重的感冒,自己去医院看病,在医院里遇到他的表姐。表姐见到年幼的他,“隔着很远看了我很久,确认是我了,然后就离我更远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云淡风轻,我听着快要哭了(他笑着跟我说其实真的没有什么,他理解的,不会因为这件事就讨厌表姐,但是对她也不会再有什么好感)。后来他回家,是住在楼上的阿姨天天给他送饭,叮嘱他照顾好自己(其实他的表姐住的也很近,但是从来没有现过身)。他说他很感谢那位阿姨,可惜后来她们一家搬走了。

后来他上初中,开始寄宿在老师家。他慢慢地养成了吃饭很快的习惯——“寄宿的不只我一个人,大家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但是菜就那么一点。如果不吃的快一点,就没有菜了。”他小学的时候个子已经很高了,但是上初中后就长得没有那么快了。

他现在吃饭也是很快,毕竟习惯已经养成了。我有时候看到了想提醒他慢慢吃,但是话到嘴边又很难说出来,只好以开玩笑的方式打哈哈“吃慢一点等等我啦大傻猪”。

我曾经忍不住问过他“放学了看到别的小朋友被爸爸妈妈接走,你是什么感受啊。”他笑着回我其实还好,还好啦。

我的男孩子太坚强了,从小到大连眼泪都没有流过。只好女朋友替他流。

他的父母在他高中的时候从国外回来,不再出去。所幸,时间没有隔断太多亲情,他们相处起来没有那么生疏,爸爸妈妈是很爱他的,“妈妈每次做饭都要叫我再多吃一点”。

但是我知道,有些东西少了就是不一样的,补不回来。

他一直睡不好觉,从小睡眠就很弱,一点点声音就醒了,现在很容易失眠和头疼。

他很多事情都习惯自己扛着,不会告诉家人。他常常会生小病。有一次因为给我熬鸡汤不小心把脚烫伤了,如果不是我去找他,他可能打算一直瞒着我(还不告诉我,你觉得能瞒我多久啊大傻猪)。

他养了一只英短蓝白,很温顺粘人。他说那是他的女儿(现在是我们的女儿啦),他说猫是不论怎么样都不会离开他的。小猫被他养的很好,每次送去洗澡都要和店员再三明确“她只是胖,没有怀孕哦”。

我不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但是我感谢冥冥之中缘分的眷顾,让我能遇见他。

父母从小都不在自己的身边很多人都会觉得比较高度必须要自强更生才能够照顾好自己。所以现在必须要学会信任别人别人也会对你好。

从小父母都不在身边 要想做好亲情化 还是首先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经历一些事情 比如带他一起出去玩一下

毕竟父母一直没有陪伴在身边,和他们在一起肯定是有一点隔阂,但是,只要你们一家人在一起,多沟通,多交流,相信感情会越来越融洽的

从小父母不在身边更好亲情化呃,就是可以让它有一些爱心,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父母经常不在孩子身边怎么培养与孩子的亲情?~

童年的教育和环境,的确会对以后的性格、行为有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不全是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比如孩子的独立性、自立精神、生活自理能力等,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可能好一些(当然,抚养人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有影响)。

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欠缺,你应该告诉他:“爸爸妈妈是非常爱你的,只是因为他们工作的地方还没有幼儿园,所以你现在还只能和奶奶在一起,等有了幼儿园,就来接你到妈妈身边去。不过,奶奶也是很爱你的,她每天给你做饭、送你上幼儿园、陪你玩,你要听奶奶的话。”一个快四岁的孩子,是能够理解的。

爱的具体表现是亲子联结紧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弥补这种分离造成的亲子联结不紧密:

1、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关心他的一切。

2、经常寄照片给孩子,让他对你不陌生。当然,奶奶也要经常拿出旧照片来讲你们过去的事,让孩子好像仍和你们在一起,这个“隔裂”不大。

3、过一段时候让奶奶给孩子照几张照片,写一点“报告”,寄给爸爸妈妈。这要当作大事来做,让孩子心理有爸爸妈妈。不要让距离影响了亲子之爱。

4、父母亲出差时,尽量到陕西奶奶家看看,给孩子带点玩具、吃食,让他到幼儿园去“宣扬”妈妈爸爸对他好,建立他的自尊心。

孩子的心灵比较脆弱,需要细心的呵护,有条件的话还是把孩子接到身边,不行,就要多打电话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