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鬲是干什么用的

作者&投稿:权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鬲作为一种中国古代煮饭用的炊器。

原始社会的先民根据人的身体部位做出三足陶鬲,鬲上部中空放置食物和水,下为三足以用火加热上部的食物。

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陶鬲,商周时期陶鬲与青铜鬲并存。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觚棱。

这种陶器在青铜器出现后,青铜鼎、爵等受影响而仿效,乃至其后的瓷器笔洗、香炉等生活用品和黄铜制品如香炉等,也多仿照而造。

方鬲:

西周时还有方鬲,体为长方形,下部有门可以开合,由门内放入木炭。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门前还表现出刖刑奴隶守门的形象。

西周中期后,鬲除炊粥外,也作为祭器陪鼎使用,一般以鬲二、四器与列鼎三、五组合。



~

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
答:(3)甗;蒸饭器,全器为上下两部分,上体用以盛米,称为甑,下体为鬲,用以煮水,中间的箅通汽以蒸于甑。其形制有圆形、方形;有上下合体的,有上下分体的。汉晋以后甗的鬲足就没有了,这种无足鬲则称为釜。甗是绝大多数殉葬青铜礼器的墓中必有之器,它和鼎、簋、豆、壶、盘、 组成一套随葬礼器,主要出土于西...

夏朝青铜器的作用
答:商周时期簋是与鼎一样重要的礼器,从出土情况看,簋常以偶数出现,并常与奇数列鼎相配合,这与史书记载的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的礼制完全吻合。 【鬲】是炊粥之具,《汉书》称空足鼎为鬲。青铜鬲的出现是在商代早期,形状多为侈口,有三个中空的袋足,其主要作用是增大与火的接触...

陶圈足罐是干什么用的
答:炊事。陶圈足罐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陶器,主要用于炊事,出土于荆州阴湘城遗址,截止于2023年11月14日,藏于荆州博物馆中。

青铜器最早的用途作用是什么
答:鉴:形如大缸,大敞口,广腹,平底,无足或圈足,两耳或四耳,是大型盛水器。用来盛水、盛冰、照容和沐浴。“鉴”一名就是根据盛水后照容(起镜子)的作用而来。 青铜器鼎是用来做什么的 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

古代人们炊器都用代么做,之后呢.
答:竹,箫,笛,动物的角,…。

还有哪些商周的青铜器?
答:四足鬲 (商)1981年陕西城固县出土,通高23.5cm,口径21cm。烹饪器。直口,宽沿外折。鼓腹分为四裆,形成四个袋足,颈部饰雷纹,腹裆饰兽面纹。整体形体独特,目前尚无他例。牛尊 (西周中期)1967年陕西歧山县贺家村出土。通高24cm,长38cm,腹深10.7cm。盛酒器。整体作牛形,身体...

三足鬲与铜香炉的翻译
答:【原文】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煎和之法,常欲湆在下 (1) ,体在上,则易熟而不偏烂。及升鼎,则浊滓皆归足中。《鼎卦》初六:“鼎颠趾,利出否。” (2) 谓浊恶下,须先泻而虚之。九二阳爻,方为“鼎实” (3) 。今京师大屠善熟彘者,钩悬而煮,不使著...

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用途
答:1、食器:鼎相当于如今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2、酒器:爵, 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3、水器:罍 (léi)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罍宽肩、两耳,...

大清湖田窑粉青釉三足鬲式香炉特征
答:大清湖田窑粉青釉三足鬲式香炉特征是三个脚。明代湖田窑粉青釉鬲式炉由仿周代铜鬲样式而来,造型上通常通体施粉青釉,明澈温润,葱翠如玉,腹部至足突起三条棱线,釉薄处呈白色,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三个脚。

陶鬶是干什么用的?
答:简单的说: 陶鬶是中国新石器时期陶制炊事用具。陶鬶是一种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形制与鬲相似。所不同的是口部有槽型的“流”,也称作“喙”,有三足。《说文·鬲部》:“鬶,三足釜也。有柄喙”,主要用于炖煮羹汤镬温酒,做好后作为餐具直接端上筵席。这种器具主要流行于新时期时代。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