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服装有什么主要变化

作者&投稿:茆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继汉代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式,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发展。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

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

魏晋时期妇女一般上身穿衫、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筒肥大。

裙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美学效果。

并且加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 。

《续汉书·舆服志》记叙妃嫔的助蚕服,“纯缥上下深衣制,大手结(髻)、黑玳瑁,又加簪珥。”大手髻就是在自己头发的基础上,接上一些假发为髻。

黑玳瑁的形制《续汉书·舆服志》里没有说明,《晋书·舆服志》叙三夫人九嫔妃的首饰时,说到“大手髻、七(钿)蔽髻,黑玳瑁,又加簪珥。”钿是掩饰头髻的短腿簪子,用黑玳瑁制作。

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的衣服相同,头戴绀色丝帛装饰的帽状假髻“蔮”,插一尺长的簪珥,簪珥的头部饰黄金龙首口衔白珠,或鱼须形的擿(耳挖簪)为饰。

郊庙祭服穿黑色深衣,蚕祭穿缥(浅青)色深衣。

一般妇女也使用假发作各种发式,如灵蛇髻、飞天髻(均系在头顶梳出一些发环,使作凌空摇曳之状)、盘桓髻(以头发反复盘桓然后作髻)、十字髻(头顶作十字形髻,余发下垂过耳)等等。

有的更将假发装在假头上以增加其高度,有的使之自然危、邪、偏、侧,以表现妩媚的风姿。

乐府诗《日出东南隅行》:“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序》:“妆鸣蝉之薄鬓,照堕马之垂鬓。”就是这类髻型的写照。

发髻上再饰以步摇簪、花钿(用金、银、珠、玉等做成的花朵形,用以掩饰头髻的短腿簪子)、钗、镊子,或插以鲜花。

少女则梳双髻或以发复额。

女子还戴巾子,即晋陆刿《邺中记》所说石季龙常以女骑千人为卤簿,皆着紫纶巾,熟锦袴,金银镂带,五纹织成靴。

传统的深衣,在魏晋时男子已少有服用的,女子深衣在下摆部位加髾。

在衣服下摆施加相连接的三角形装饰,就称为髾。

在深衣腰部加围裳,从围裳伸出长长的飘带,称为襳。

这种装饰始于东汉,走动时可以起助长动姿的作用。

这种形式的出现,也和中国丝绸原料轻柔的质感有关。

南朝宋、齐皇后谒庙穿袿(guī音圭)(shǔ音蜀)大衣,用刺绣加金银为饰。

《释名·释衣服》:“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这种形式在传统绘画中可以看到。

《隋书·礼仪志》六说:“袿大衣,盖嫁衣也。”可见已更普及。

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

《释名》云:“披之肩背,不及下也。”庾信《美人春日》诗曰:“步摇钗梁动,红轮帔角斜。”简文帝“散诞披红帔,生情新约黄”。

描绘出其披戴后的形象,延至后代又有所发展。



~

各个朝代的“流行服饰”是?
答:自战国直至明朝,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腰用帛带系扎,款式多为上俭下丰,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

有谁可以告诉我各个朝代汉服的样式特征,每个部分的名称,怎样做以及怎 ...
答:汉代妇女的襦裙 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枣孝败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

魏晋时期的婚服是什么样子的?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衣袖宽大,并在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裳,除裙外,还有其它裙式本图为宽袖女衫长裙穿戴展示图及穿子衫花纹长裙的妇女(北朝)魏晋南北朝妇女的衫裙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多穿履靴等,有皮...

东晋的服装是什么样的?
答:在晋朝,人们的穿着和身份的高低有关,贵妇一般都是穿大袖衫,颜色鲜艳,而一些婢女的服饰没有这么艳丽,但也不单一。服饰的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下着条纹间色裙。男子服装:男子的服饰以黑色为主,晋朝的男子多穿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穿着一件类似吊带衫的内衣,并不穿中衣,这一时期的男装...

东晋与唐代宋朝女子服饰的差别及造成原因
答:相关的原因:东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腰用帛带系扎,款式多为上俭下丰,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衣...

魏晋南北朝服装的特点?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服饰经历了重大的变革。由于胡人大量迁入中原,胡服成为当时流行的时尚服饰,其特点包括紧身、圆领和开叉。男性服饰:1. 礼服:除了北周外,其他朝代的礼服种类单一,与汉代相似,主要差异在于衣裳的主色调。2. 平冕服:不同级别的官员穿着形式和颜色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衣裳上的图...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答: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

魏晋南北朝的女子服饰有什么区别,你了解吗?
答: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出土的一些谷物当中可以看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家都非常喜欢穿着比较宽松的外衣,然后会在里面搭配上一件类似于吊带的内搭。传统的汉服一般都会搭配一件中衣的,但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所以他们并没有穿中衣的习惯。魏晋南北朝的服装也会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影...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制度是怎样的?
答:魏晋服饰魏晋南北朝服饰 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中“羽扇纶巾”的纶巾,是幅巾的一种,一般认为以丝带织成。因传说为诸葛亮服用,故名“诸葛巾”。幅巾束守,即不戴冠帽,只以一块帛巾束首,始于东汉后期。一直延续到魏晋,仍十分流行。对唐宋时期的男子首服也有一定影响。魏晋时期冠帽也很有特色...

求描写太后,皇后,贵妃,宫女的发髻,服饰,和装扮名称
答: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另外,图中侍者多戴笼冠,笼冠的形象与北朝墓葬中出土的图象略同,然而时间却比其他资料要早,可见笼冠并非出自胡俗,而是先在中原地区流行以后,才逐渐传到北方,成为北朝时期的主要冠式之一。魏晋妇女假髻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发式,与前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