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是否有必要复兴传统服饰? 如何复兴中国传统服饰

作者&投稿:牢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代社会,慢慢开始流行汉服,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种现象,我们作为汉族儿女,是最大的一个民族,汉服作为标志性的服饰如果能够兴盛起来,我觉得是对汉文化的一种复兴和流传。社会一直在进步,他是取精华弃糟粕的一个过程,汉服就是一种文化精华,因为经典所以能够不断的流传下去。汉服无论是从款式还是颜色来说,都很有特色。

传统服饰并不代表落后或者人们思想的倒退,而是代表了文化的更新,和对传统文化的肯定。服饰的穿着因为要看场合,所以并不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以汉服出现。少数民族现在都保留着传统文化和传统服饰,不要说人口众多的汉族,更是应该将自己的传统文化流传继而发扬光大。

有人觉得传统服比较繁琐,我也认为是这样,所以说不能何时何地的都穿着它,但是这种传统应该复兴。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种思想,不能忘记甚至是摒弃汉服。服装的变化和流行也是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我们现在的着装其实都是从最传统的服饰烟花而来的。古代的人们无论男女,都穿着长袍,在一次次的文化运动和改革中,为了方便为了更简洁,服饰的变化越来越趋于正常化。

所以,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汉服的复兴有必要,但不是说必须要求每个人都做到这样,人人都穿着汉服上街,也不是那么现实。可能汉服穿的久了,我们还会觉得现在的衣服虽然方便,但是汉服穿起来更舒适。衣服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必需品,汉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很好的文化元素。



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复兴,因为传统服饰确实比较繁琐,有些人喜欢可以自己去穿,但是不能强迫所有人都去追求。

当然有必要,其实也不算是复兴,只能说是传承。因为一直以来都有人热爱传统服饰。比如汉服,近年来都很流行。

有必要,传统文化服饰很美,但是很少见人穿,各个民族有自己的服饰,都有保留,除了汉服,所以我们也要宣传

有必要,非常有必要,这个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如果一个国家丢掉了自己的文化,这个国家就陨落了

中国传统服饰的来历与特点~

1、来历:
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
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特点:
中国传统服饰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前开衣最早起源于中国,形成于黄帝时代。中国传统服饰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扩展资料:
发展到现代:
步入21世纪后,随着加入世贸,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的崛起,中国梦的诞生,中国的民族文化开始复兴,人们开始重新深思传统服饰。东亚其他国家日韩等国为何穿着他们自己民族服饰过节日?而且是中国服饰汉服分支演变的,而我们自己的却被淡忘。随之而来的便是“汉服复兴”。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现中国文化复兴运动中积极的一部分。当然汉服复兴也是一波三折,2010年成都汉服女孩在德克士被一个无业游民社会混混当成和服要求烧掉,后报警解决。
目前妨碍中国汉服复兴的也分两种类人,一种是汉族人害怕自己强迫穿,另一种是非汉的少数民族怕影响到自己。网特和别有用心之人从中挑拨危害中国民族团结,大家要小心。※其实汉服复兴运动,不是强迫每一个非汉族人或每一个汉族人穿,全是自由自愿穿,穿也分两种,一种是重大节日穿,另一种是作为日常服饰穿。
日常服饰也分两种,改良的现代版和复古经典传统版。现在大学汉服社也有喜欢汉服的少数民族穿,包括满族、蒙族、回族、维族等都有同袍爱好者。
从2003年11月22日,“壮志凌云”(王乐天)身穿汉服上街,成为第一个被报道身穿汉服公开走上街头的人开始。2012年2月04日方文山于台北发布《致汉服同袍千言书》。2015年4月25日中国汉服博物馆在青岛开馆。 [3] 汉服复兴越来越被国人所接受和认可。2018年中国华服日节日确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复兴其实,在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上,我国政府并非无所作为,逐步尝试着对民间文艺、传统知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保存、记录等单纯的行政保护。而传统文化则沉睡于政府的“摇篮”中……     “好莱坞把花木兰故事拍摄成娱乐大片赚取了数亿美元;水浒传、西游记、三国志被日韩数十家公司分别注册为游戏商标,中国企业要开发此类游戏,需支付巨额使用费。”中国传统文化屡遭侵蚀的情形直叫人汗颜。泱泱大国,何以无力维系自身的民族精粹?(法制日报11月19日)
  
  其实,在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上,我国政府并非无所作为,逐步尝试着对民间文艺、传统知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保存、记录等单纯的行政保护。而传统文化则沉睡于政府的“摇篮”中……
  
  直至“花木兰”到好莱坞拍电影,“孙悟空”到日本玩游戏,中国传统文化才如梦初醒:在发觉自身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痛感中了发达国家设下的“国际圈套”,反省现行文化保护与利用机制的缺陷。
  
  传统文化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并借助知识产品的形式得以流传。发达国家传统文化资源贫乏,但创新能力强,知识产品丰富,掌控着全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朝阳产业。由于这些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高强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发达国家在其主导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中,致力于维系“知识产品”之“流”,而放任污染传统文化之“源”,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不保护智力源泉”的国际规则。在这一“幌子”下,智力源泉悄然地从东方流向西方,文化也从传统走向了现代。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依然蒙在鼓里,认为山歌只能唱在山里,三国仅仅分在书里,基因不过附于身体,有何商业利益可言?在文化民间传承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政府才不得不挺身而出,充当一回“文明使者”。只可惜,在崇尚GDP数值的官场,“文明使者”的历史光环再够显耀,也不会是政绩工程,政府在保护传统文化的经费预算中显得相当理性。如此一来,知识产品之“流”没有截取,传统文化之“源”也未能守住。
  
  必须看到,传统文化的“固源”需要行政之力,更要利益之油。文化之水源于民众,流于民间,唯有以利益驱动形成众人合力,方能实现井喷。换言之,借民众之力,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有赖于合理的利益激励,建立知识财产权人与民间文艺传承人、传统文化资源持有人之间的惠益分享机制势在必行。事实上,国家版权局早在1992年即开始着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并于1996年形成第一稿,但是由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集体性、地域性、世代流传性等特点,利益合理分配存有困难,立法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该条例虽反复修改,几经催生,仍处于难产状态,其出生之日,值得我们期待。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不应再入发达国家的“国际圈套”,无滴水之恩,却涌泉相报。在相关国际公约的缔结过程中,要敢于争夺话语权,推行惠益分享制度,防止文化之“源”的无谓流失。
  
  在传统文化“固源”的基础上,要进行合理的“分流”。与“固源”旨在保护不同,“分流”着重于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各级政府应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为契机,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推行传统文化振兴战略。采取积极的文化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鼓励自主文化创新,形成强势的知识产权,实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最终改变知识产品之“流”的“东”、“西”方走向

为什么要复兴汉服
答:从那时起,不少汉族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汉服并不只是一套穿在身上的衣服,更不是什么“古装”,汉服复兴也不是复古,日本人穿和服,难道他们不坐高铁吗?汉服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服装,韩服与和服都是从汉服脱胎而来,为什么韩国人可以穿韩服,日本人可以穿和服,汉族人却不能穿汉服?穿了汉服就不能坐高铁...

如今很多网站会提倡复兴汉服,汉服复兴的前景有多大?
答:最近呀,我发现在好多旅游景区和大街上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好多小哥哥小姐姐们穿着汉服,给我的感觉就是真的美又仙气十足呀,搞的我都好想赶紧买一件穿在身上转两圈呢,不过生活节奏很快的当下,汉服复兴的前景会很大吗?对于这一点,相信有很多人都期待吧,但是关于汉服,首先我们要明确的知道,汉服是...

汉服古风大部分人不认可,所以它的兴起真的有必要吗?
答:在汉服圈看了汉服的套装,非常漂亮,来看茉莉花了,确实,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装,一直处于无可替代的位置,所谓聪明的君子,玉木临风正是这样,汉服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温文的典雅,仪表潇洒,汉服作为古老祖先留下的一种汉文化,圈内经常有人提出汉服的复兴观点或推广汉服的复兴活动,茉莉花是不可能全体...

汉服复兴在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二、近十多年,我国政策层面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极有力地推动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让不少传统文化元素得到创新,乃至新奇有趣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能吸引一大批年轻人。四、汉服复兴让众多年轻人喜欢穿汉服,这是一个相当好的载体。让年轻人先从汉服入门,进而扩散到去...

我国汉服市场规模或超100亿元,汉服文化是否应该继续传承?
答:将汉服文化作为其中一部分,加强对汉服文化内涵的整理、编辑和诠释,让学生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相信,如果有一个完整的汉服文化教育传承体系,越来越多的汉服文化相关人才将会脱颖而出,并在全社会形成引领牵动作用,促进汉服文化的弘扬。总体上来说,复兴汉服文化也是任重而道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

传统(服饰)手工艺的传承与超越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答:编者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工业化产品无法取代人对手工制品的需求,为了对传统手工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创造和培育现代手工艺文化,2005年11月1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了首届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及学术研讨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

有学生建议把校服改成汉服,家长会支持吗?复兴传统是否可行?_百度...
答: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开始恢复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恢复传统节日时,也是在复兴汉服,2002时,人们还普遍认为旗袍、马褂是汉族传统服饰,一则复兴“失落的文明——汉服”的帖子被纷纷转载。2003年11月22日,一位电力工人王乐天身穿汉服走上了郑州街头,他也被认为是“第一个&...

我见之 汉服复兴、(辩论复兴利弊与程度)
答:我个人认为汉服是不是复兴政府是没必要介入的,这应该是民间的问题。服饰是不是一定要成为文化标志呢?其实从各国举办世界首脑会议时候总提供外国领导人本民族特殊服装来看,服饰自然可以作为文化标志,但文化标志多种多样,代表性的文化标志不是人们倡导出来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和各国国情也有关联...

对汉服复兴有什么看法?
答:但有意识、有组织地推行“汉服运动”体现的不是自信,而是对自信的追求。汉服的复兴跟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一个原理,汉唐盛世是中华文化最鼎盛的时期,我们要把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给世界。既然是绝对意义上的日常用品,服装必须尽可能满足三个条件:美观、舒适、实用。古代文化都是精华 并不是所有的古代文化...

当下很多年轻人都提倡穿汉服,汉服会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答:整个汉服的式样,也是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这种文化内涵,就是以“礼仪”为核心内容的。所以,复兴汉服并不代表这复兴传统文化,毕竟汉服是一种代表着阶级和旧式礼仪的服装而这些东西早已不再是社会的主流了。现在,大家都是牛仔裤休闲装,偶尔一个披着皮大衣,突然冒出来一个汉服,不是说汉服不好,但是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