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的特点? 山水诗的特点

作者&投稿:铎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

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

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诗的鉴赏方法:

山水田园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的种类,其著名的诗人有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人,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缘景抒情,因寄所托,表达自己的理想、志趣。

绘山水之景:

这是读懂山水的第一步,先从字面上弄懂意思,然后才能深入诗歌的核心“情”。这就需要我们赏诗的想象力:

1,勾勒轮廓。即按方位,有序地在脑海中展现意象的方位、形状。

2,给景物着颜色。

3,将景物动态化。就是根据诗歌内容,让景物动起来,增加图片的真实性,更贴切实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山水诗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
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
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历史
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山水诗开创者——谢灵运
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
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特点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其实还有一种因果关系,就是“乐水者智,乐山者寿”,这样说似乎可以充分显示山水怡情养性的功能。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
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 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 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起源于 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 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 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其实还有一种因果关系,就是“乐水者智,乐山者寿”,这样说似乎可以充分显示山水怡情养性的功能。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其它方面的例子还很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是执简驭繁、化难为易的范例。远水不可视之以目,却能表达得如此气势壮阔。为雨幕所笼罩的山色朦朦胧胧,无法分辨,诗人用“有无中”三字予以示现,精当无比,显示出非凡的观察、体验和表达的功力。”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山水诗的鉴赏方法
山水田园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的种类,其著名的诗人有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人,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缘景抒情,因寄所托,表达自己的理想、志趣。
明朝的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王国维亦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鉴赏山水诗首先要以“景”为基础,紧紧抓住“情”,从景物入手来理解情。[4]
绘山水之景
这是读懂山水的第一步,先从字面上弄懂意思,然后才能深入诗歌的核心“情”。这就需要我们赏诗的想象力:
1、勾勒轮廓。即按方位,有序地在脑海中展现意象的方位、形状。
2、给景物着颜色。
3、将景物动态化。就是根据诗歌内容,让景物动起来,增加图片的真实性,更贴切实景。
4、给画面补充细节。诗歌的精炼,使它可能把所有的物象都表现出来,这就要学生去补充细节。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谢灵运山水诗有一个大体相近的结构模式:先叙事,再写景物,最后抒情。谢灵运在创作中非常重视对形式格局的精心推敲,他善于将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在与山水草木的情感交流之中,表达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坎坷身世的感慨,以物寄情,以情托物。谢诗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常常在结语部分阐发玄理。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前六句都是写景的“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_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先总写自己一天游石壁的观感,又详写了湖中晚景。在最后两句“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才写游后悟出的玄理,传达自己欲隐逸山水之间以求得等生死,忘荣辱,齐物达物的自然境界追求。他的诗是山水和哲理生硬板滞的结合。
来源:锦绣·上旬刊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凑泊的完美境界。
1yx360 | 2011-10-28
0
4

百度知道

作业帮

宝宝知道

今日头条

看书

91助手

美摄

汽车报价

秀美甲

kk唱响

女生秘密

天天高清课
相关问题
山水诗的特点8
王伟山水诗的特点22
李白山水诗的特点19
柳宗元山水诗的特点52
田园山水诗语言特色有哪些27
陶渊明山水诗的特点10
王孟山水诗的特点3
更多相关问题>>
用APP一键提问“山水诗的...”的问题
回答
有山、有水、有火锅、有女人、有驴!汤师爷来一首!
聂家汉子 | 2011-10-28
0
4

关于“山水诗”的更多知识
苏轼的琴诗意思是什么?1092
陶渊明的山水诗赏析71
被成为中国"山水诗鼻祖"的是?37
求一首较少见山水诗,并附上赏析18
苏轼的山水诗17
向网友求助




zhw19780214的知道|退出|设置
电脑版|客户端|联系我们|反馈 ©2014 Baidu

谢朓山水诗有什么特点
答:谢朓诗风,以清新、清丽、清俊见称,用字细腻而妍丽工巧。他部分诗歌摹仿谢灵运,如《游山》《游敬亭山》,都是铺排罗列景物。谢朓亦常描写自轩窗或案头所见的景物,所写山水风景多与都邑建筑物相连,诗中风景出现具画意的平远构图,颇具远近层次。如《冬日晚郡事隙》依次由门前池、窗外竹而推向窗外的...

王维 山水田园诗有什么特点精辟 简洁 谢
答: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

谢灵运山水诗有什么特点 谢灵运和谢朓的关系
答:众所周知。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大诗人,在他之前,山水都是作为诗歌的点缀出现的,而他则是第一个以山水为题材进行大规模创作的人,他用精致细腻的言语,将自然界的美景融入到诗词之中,是我国山水诗的重要开创者,下面就简要的分析一下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谢灵运山水诗景色 首先,魏晋时期是一个...

王维山水诗特色
答:他们的诗虽各具特色,但大都鲜明如画。然而,本来可以用来概括他们共性的“诗中有画”却成了王维山水诗的特征,足见他在这方面高人一筹,有独到之处。 不妨将他与山水诗的创始人谢灵运作一比较。谢灵运为了再现大自然的风貌,“惨淡经营,钩深索隐”(沈德潜《古诗源》),努力探索山水诗的表现技巧。他有两句诗:“白云...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特色是什么
答:1、①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主要是平和清淡自然。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巧妙之处在于,它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7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再如...

古代山水诗的地域特点
答:其忧愤之气迨蕴蓄既久,而生颠狂醉迷之态,到处皆有喧扰,其诗便多咳吐雄豪之气象。 中国文化的自然观,具有多元整合的特性。尤其是在儒释道三教高度互补交融的唐代,儒之乐山乐水的理性与庄禅乐天虚无的自然几有不辨你我的整合。这种中国自然文化的特性,对中国古代士人心理发生着普遍而强劲的制衡效应。其实,这种...

边塞诗、惜别诗、山水诗、爱情诗各自的特点
答:作为唐代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唐人的惜别诗在其思想内容上,大大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格调或豪放或含蓄,或旷达或深婉,或直露或蕴籍,或借景或托物,用语浅近,不事雕琢,真正体现了"境近意远,词浅情深"的艺术特点。 山水诗的特点:与前代相比,初、盛唐的山水诗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不再...

盛唐山水诗和中唐山水诗有什么不同
答:这是卢照邻山水诗的一大特点。 盛唐山水诗——以行云流水般的语气描写自然朴实而又清远深邃的山水境界。 盛唐,从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到代宗大历初年(766年),约五十年左右。在此期间,国家强盛,社会安定,百姓殷富,倾心于诗文成为一种时尚,盛唐气象也在此时产生,诗歌繁荣达到了顶峰。诗坛上有山水田园诗人,也有边塞诗人...

王维写还写了很多首山水诗你知道他们有还有那些特点。
答:诗人兼画家王维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与他的长期隐居在一个独特的敏感和合理绘制景观临河巧妙地利用自然,他没有掌握最精心剪裁自然特性光水上山写诗,用诗绘画,使山水诗与绘画相互渗透和熔为一体。他的诗不仅体现了美的山水画诗组成,颜色和形状,但也完全看在空间 - 时间曲线图的景点性能。让自然风光到一个人的气质...

山水田园诗的意境
答: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 1.诗画美 苏轼曾评价王维的山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15岁时作诗所写的`:“自有山泉入,非因色彩画”(《题友人云母障子》),就反映出诗人少年时胸中便有自然丘壑。诗画相融,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山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